11个民族居住的社区有18%的志愿者
2021-05-29夏一萌
夏一萌
北京市海淀区马连洼街道梅园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居住着汉族、回族、满族、壮族、土家族、蒙古族、朝鲜族、撒拉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维吾尔族等11个民族。 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居住的社区。多年来在社区两委一站的坚强领导下充分挖掘社区多民族资源,发挥民族工作优势,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2018年获得由北京市评选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五个好社区党组织”“北京市社会领域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
不久前,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和单位共同组织开展的2020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推选结果公示,北京市海淀区马连洼街道梅园社区入选“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在这个多民族聚集社区,目前注册志愿者人数793人,注册志愿者人数占社区常住人口的18%。
梅园社区居住的少数民族人群中,回族最多。他们有自己特有的生活习俗,特别是在婚丧嫁娶、饮食文化方面都有其独特的需求。成立社区“回族志愿服务队”,成为志愿服务的一大亮点。“回族志愿服务队”的故事,追溯到2005年。时任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马春玲,逢年过节都会慰问社区空巢老人。一位回族空巢老人周淑敏见到马春玲后,拉着她的手感伤地说:“马主任,我都70多岁了,身体不好,孩子们常年不在身边住。一旦哪天我有个三长两短,很多老风俗小辈们都不太懂,到时候就请你张罗着按照回民的风俗给我办理后事吧……”
由于老人这一段感人肺腑的话,使马春玲萌发了在梅园建立一支“回民志愿者服务队”的想法,因为自己也是回民,所以更了解回民的需求,这支志愿服务队可以按照回族风俗为社区有困难的少数民族居民提供服务,特别是为低保户、空巢老人、军烈属等弱势群体提供帮助。
2003年,梅园社区正式成立了“回族志愿者服务队”,团队成员均是回族。提出了社区建设、以人为本、广泛参与、构建和谐的行动口号,并向马连洼地区15个社区发出了倡议:服务社区居民,践行志愿精神,构建和谐社区。社区以回民志愿者服务队为抓手,提出了构建民族和谐社区的工作思路。
为了给社区更多的少数民族居民提供帮助,梅园社区“回民志愿者服务队”做了大量的工作,举办“回民风俗礼仪学习班”,组织回族居民学习民族风俗礼仪;成立社区婚姻介绍所,为社区各族大龄单身青年和中老年人牵线搭桥;设立服務站点,为社区少数民族居民提供婚丧嫁娶民俗咨询;每年的开斋节和春节,志愿者们还在家做一些清真小食品给社区回族孤寡老人送上门,为社区空巢老人及弱势群体提供服务,提供坚实的心理支柱,让空巢老人们没有后顾之忧地安享晚年……他们不仅为本社区少数民族居民服务,还义务为马连洼地区其他社区的少数民族群众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了一直以来困扰社区少数民族居民的诸多问题,受到居民的普遍好评。
现在的梅园社区党委、居委会,由一批80后、90后的青年组成,他们如今成为梅园两委独当一面的社区骨干,青年们用自己的赤诚之心、赢得了广大居民的拥护与信任。在梅园社区党委、居委会的组织带领下,梅园社区成立了14支志愿者服务队,分别是:少数民族志愿者服务队、老党员先锋服务队、在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助残志愿者服务队、居民代表志愿者服务队、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队、巾帼志愿者服务队、法制宣传志愿者服务队、人民调解志愿者服务队、治安巡逻志愿者服务队、计划生育志愿者服务队、文化健身志愿者服务队、书法绘画志愿者服务队、社区关怀志愿者服务队等,各志愿者服务队不定期组织开展相关志愿服务活动。
平日里,社区各志愿者服务队活动丰富,开展得红红火火,组织党员(在职党员)开展公益活动,带领青少年志愿者参加假期活动,增强主人翁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楼长代表们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社区巡逻员志愿者们每天按时按点在社区进行巡逻值守,在节假日、体育赛事等重大活动中进行维稳值守等工作,维护社区一方的平安稳定。社区书法绘画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们,积极参与社区文体和书画活动,参加市区级比赛,多次获奖。在新冠疫情出现以来,社区各民族志愿者积极行动起来,自发参与到志愿值守工作中。
雷评
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梅园社区这一多民族聚集区域开展到今天,“学雷锋”便与民族团结工作结下了深厚情缘。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少数民族同胞中播撒爱心、传递温暖,各民族同胞们的思想、文化、情感、风俗,也在雷锋精神感召下进一步融合,雷锋志愿者们平日里“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般的关怀,拉近的是各民族群众的心,这种用大爱构筑成的坚如磐石的长城,必然成为民族融合的“润滑剂”和民族发展的“助推器”。
(责任编辑:仇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