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策略

2021-05-28王学军

山西教育·教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诗文国学诗词

王学军

诵读国学经典,提高文学艺术鉴赏能力和诗词文化修养,这是当前社会各界对教育领域共同的期望,也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在中国千百年传承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诞生了数不清的经典诗文作品,成为国人文化自信自强的宝贵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诗文的诵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中国诗词文化的传承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更是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进步的有益尝试。

一、兴趣引导,让学生爱上诵读

诵读与鉴赏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组织相关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把握好原则,做好兴趣引导。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小学生正是兴趣导向行为的代表性群体。为了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教师也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更多的创新举措。比如“诗人挑战赛”活动。教师把学过的诗词文章打印出来,裁剪成巴掌大小的卡片。然后制作一个小盒子,把卡片放在里面,让大家以抽签的方式进行文章的诵读。这样的活动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学生不知道自己会抽到哪首诗、哪篇文章。但这也使得活动富于挑战性和游戏性,使学生的诵读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诵读竞赛,以评分的方式决出冠军队。这样的多彩诵读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备受欢迎。

二、设置疑问,让学生好奇探究

在国学经典诗文作品中,其实有很多非常有趣的问题值得研究。虽然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但也可以从一些浅层的问题着眼去设置疑问、引起兴趣,带动学生认真思考。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诗文《稚子弄冰》时,教师向学生抛出问题:“同学们,这首诗里面,小朋友拿了冰作为玩具,在林子里叮叮当当地敲响,结果却化作了玻璃碎裂声。那么你们能告诉我,这冰为什么会碎?”

生1:肯定是这个小朋友用力过大,把冰块敲碎了。

生2:肯定是他在林子里跑着玩的时候被绊倒,或者冰块太滑,脱手掉在了地上。

生3:可能是彩色丝带把冰块穿孔的地方磨薄了,冰块又太重以至于掉在了地上。

这其实是在考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根据笔者设置的疑问去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在脑海里更加生动地设想勾画出诗文中所描绘的故事情景,这情景中的人物形象或许就是学生自己,场景或许就是学生去过的某个旅游景区或者公园,从而使学生对诗文的诵读体验更加生动、深刻、妙趣横生。

三、讨论对话,让思想交流碰撞

小学生的思路总是天马行空。对于一篇文言文,一首诗或者一首词,教师的解读是一种理解,学生自身或许还有更多的想法。我认为,在诵读诗词中,适当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实现诵读思想、体验的交流互动是很重要的。这对开拓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诵读诗文的热情都有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时,教师向学生抛出问题:“大家试着去想一下,为什么诗词中的小朋友要在树荫里学习种瓜呢?为什么他不去玩游戏、看电视,他又是在跟谁学习种瓜的呢?如果你是他,你会做什么?”

生1:这个小朋友学习种瓜,是因为他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接触到的都是父母劳动的场景,是环境的熏陶感染让他对劳动感兴趣。

生2:是因为古时候农民的生活很辛苦,家长没有时间带着小朋友玩耍,小朋友就只能自己玩,古时候又没有电视、电脑、旋转木马,小朋友玩的也与种地有关。

教师采用抛出话题、激发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多元化的诗文诵读视角,开拓视野,提高诗文的诵读水平和鉴赏能力。

在大家的讨论中,教师能看到学生对于诗文中透露出的时代发展环境有了更多的思考,也能感觉到一些学生对生活在今天感到幸福。在这样的思考讨论中,教师可以适时适当地渗透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了解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了解社会的进步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好的改变,并鼓励学生认真学习,长大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推动时代发展。比起教师口头上的说教“要努力、要好好学习”,这种自主的思考能为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和动力,为学生埋下一颗好学上进的信念之种。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在各類国学经典诗文的诵读教学中,学生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理解能力所限、想象能力不足,无法准确把握、感知诗文中的情感情怀。当然,这也和学生本身的文化积淀不深厚,社会经验阅历较少,对友情离别、喜怒哀乐等情感缺乏真实体验和深刻思考有关。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诗文诵读时,如果要读得深入、读得透彻、读得有真情实感,就必须跳出死记硬背大声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

创设情境进行诵读,是指教师可以利用教学环境或者多媒体设备来为大家营造、呈现一种诗词意境,让学生在意境中感受诗词,在情景中诵读诗词,从而更好地把握国学经典的魅力和妙处。

例如,在教学古诗《惠崇春江晚景》时,教师先在网上搜集与诗词意境契合度比较高的江浙地区春日景色图片和视频作为素材;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投影视频素材给大家看。不仅如此,教师还挑选了著名音乐家班得瑞的名曲《水之轮回》作为背景音乐烘托气氛。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眼睛看到的是春日里江水潋滟的景色,耳朵里听到的是水的叮咚之声,还有飞鸟翱翔,绿树斜立,诗词的意境满满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里。

在这样的意境中,教师请几名学生分别诵读诗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更加明白“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样的句子是多么的巧妙动人,对诗词产生了良好的审美体验。

四、聆听朗诵,让情绪获得共鸣

国学经典诗文作品的诵读中,很多教师只是单方面的要求学生去有感情地朗读,或者教师自己进行范读,来培养学生对诗文作品的情感体验。但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在情感情绪渲染的力度和审美体验上的深度还不够。事实上,诗文诵读、经典诵读是有很高的意境、很深的学问在里面的。我们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应当懂得适当地帮助学生接触高质量的诗词诵读活动,从中获得美的享受,获得更好的诵读技巧上的启发,升华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看法和体验、热情和悟性。

这些年来网络蓬勃发展,以网络为载体的各种诗词朗读朗诵、经典文章诵读活动层出不穷。而且在抖音、快手等新兴的视频直播平台中,也有一些主播或者学者专门进行诗词诵读、诗词讲评教学。这都是教师进行诗词诵读教学的理想素材。教师可以从网上采集一部分高质量的教学素材制作成课件或者微课视频,然后在课堂里进行播放。通过播放和展示,让学生借鉴学习如何在诵读诗词经典时表达情绪,做到抑扬顿挫。在这种专业性的舞台演绎、音乐背景、朗诵技巧衬托下,一篇诗词文章的精彩之处被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聆听优质朗诵作品,学生借鉴技巧、融入情境,在情绪上产生共鸣,其本身的诵读水平、文学艺术修养也一定会有很好的提升。

在小学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本身的认知能力和学习习惯,要以小学生感兴趣、能接受的方式组织诗文诵读,让大家乐在其中,动力满满。相信随着学生诗词文化素养的提升,我们的语文课堂和校园生活将更加美好。

(作者单位:甘肃省高台县宣化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来静)

猜你喜欢

诗文国学诗词
“垂”改成“掉”,好不好?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走遍万水千山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叶诗文:成功的5个关键词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