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历史故事教学法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分析
2021-05-28陈刚
陈刚
摘 要:读史使人明鉴,作为一门“智慧之学”,历史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教授历史知识,更是需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去体验历史、感悟历史。而在诸多的教学方式中,借用历史故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而且能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历史课育人培观的作用,也是有效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历史教学;高效课堂
一、 将历史故事融入初中教学的背景和意义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教学重要的环节,成功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甚至是整节课的点睛之笔,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晦涩难懂。以“一言堂”“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逐渐倦怠,难以保证优质的课堂质量。陶行知先生点出:“历史即故事”,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初级阶段,好奇又好动、追求新意、接地气的特点使得学生更容易适应故事教学法,让充满历史厚重感的故事通过平实而又接地气的方式被学生接受,更能将他们带入历史学习的氛围中去,从而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总结历史故事融入教学的具有三个意义。
第一,提升学习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初中生处在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此时他们对新鲜事物好奇而又不具备完全的判断力,同时好动缺乏专注力,所以如果能在课堂上抓住其对于知识的好奇心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他们对于新鲜故事有着强烈的兴趣和渴望。因此,教师可以将历史知识点与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结合,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和认知,使得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原始动力。
第二,在氛围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无趣而枯燥的知识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僵化地背诵记忆和学习,如果将历史事件用一些通俗易懂且生动的故事讲述给学生,能够使得其更愿意主动反思问题,对于历史事件也更愿意有兴趣代入性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同时历史作为人文社科中一门智慧学科,学习历史知识能够使得其更有系统发展观,能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丰富其内在精神世界。同时,我国5000年历史源远流长,存有各式各样的历史人物、实际、典故和传说,每个故事背后都是历史文明和体现,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
第三,培育学生对传统历史的关注,提升教学能力。课堂上只要初步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则能更有效地展开后续的教学。但课堂上的历史故事毕竟有限,无法使得学生全面地了解一个朝代、一个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因此,故事的引入能够促进其主动挖掘延展性的知识点,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且他们的课堂集中力一般只有20~25分钟,教师要合理地利用每节课40分钟时间,把零散的历史知识点用简单、有趣的故事串联起来,对于教师的知识整理和教学节奏把握的能力要求更高,让教师和学生都能有所发展和进步。
二、 初中历史故事教学法的实际应用策略
(一)课前引导:利用历史故事调动学生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想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学好历史,就必须在“课前导入”环节做好准备。历史课本里的知识实际上是一段历史背景和历史故事的总结和升华,教师能够从丰富的历史故事中汲取一些生动的故事,教师可以引用这些故事来为课堂增加吸引力。例如,在讲“三国鼎立”这段历史的时候,教师可以引用《三国演义》中“关羽过关斩将”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故事的生动性和鲜活性能很好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比如,在谈到卞喜设下陷阱想谋害关羽时,学生能很好地进入这个历史故事氛围,具有很高的共情能力,使得他们非常有代入感地替关羽捏了把汗;又如讲到关羽手握青龙偃月刀斩卞喜于刀下,学生也自发地为其叫好,直到讲到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找到了自己的义兄刘备。在这个故事讲述完毕后,教师可以顺势带领学生开始了解教程。
(二)情景带入:用史料重塑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特定的历史场景。从而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展示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形象。情景导入可以借助各种手段和方法。例如,用影视资料的方式导入,或者用图片的方式导入,甚至用一些有带动力的音乐配乐导入和文字导入等,教师可以根据历史教学资料的需要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选择。比如,在讲解关于东汉的兴衰的历史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时间和教学目的给学生展示西汉末年及王莽时期群雄割据的故事,给学生创设一个具有历史群雄迭起氛围的场景,帮助学生更有兴趣和欲望了解历史知识。
另外,关于历史的故事极为丰富,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地选择,科学备课,可以通过查阅书籍或者互联网搜索的方式来补充教学内容。例如,在教授《商鞅变法》这一章节内容中,教师可以选择历史上变法过程中发生的“太子师傅受罚”的故事来展开叙述,让学生了解到商鞅变法在那个时代遇到的阻碍和困难,感知当时变法的意义,也体会历史人物对于变法的坚定的意志和决心,让历史教学不仅成为讲授课程的环节,更是育人的重要途径,使得整堂课程的学习目标和课程格局变得更高。
(三)故事带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故事引导学生学习
用历史故事带入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则需要教师精心选材,选择与课本内容相关且目标紧密的故事,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教师通过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故事,可以引导学生对于本堂课程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从而点燃学生主动学习的火苗。故事不仅仅可以有带入作用,還能升华课程的目标,或者成为贯穿整堂课程的重要线索。比如,在教授《科技文化成就两弹一星》中,就可以将新中国的成就用微信聊天的方式展开,制作成一集“微信的那些事”,从而用这种新颖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故事。此外,从古观今,教师还可以将这些历史事件和故事融入生活,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白历史不只是过去的故事,它们在当今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等各个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比如,在《中日甲午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文中,教师不仅可以用今日的“南海问题”作为对比,让学生主动思考现代社会的局势与历史上的局势的异同点,甚至还可以以当时“山竹”这一巨型台风作为导入,用台风的起、来、消,作为整节课的线索,从而在吸引学生眼球的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中日甲午战争的过程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