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颜值即未来” 也可断送未来

2021-05-28张田勘

大众健康 2021年5期
关键词:小丽整容人工

张田勘

如果毁掉了容貌和健康,就会毁掉未来还很漫长的人生。

深圳31岁的女子小丽本来就长相甜美,身材高挑,工作稳定,家庭幸福,但她还是觉得自己的鼻子不够完美。2020年5月,小丽瞒着父母到一家美容整形机构做隆鼻手术,麻醉5分钟后心脏突然停跳,被送到医院急救。最后虽然小丽被救活了,但大脑长时间缺氧导致其智力严重受损。经过10个多月的治疗,小丽目前的智力仅为1岁婴儿的水平,生活无法自理,连父母也认不出。

眼下,“颜值即未来”似乎已被人们广泛接受。然而,从某种意义上看,“颜值即未来”不过是一种蛊惑,既营造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焦虑和不安,也让一大批人在容貌焦虑之后转而陷入求偶焦虑、交友焦虑、事业焦虑,并将人生的不如意或失败归结于颜值不高。甚至由此陷入网贷、高利贷的陷阱,到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小丽就是其中一员,相信“颜值即未来”,反而赔上了健康,也断送了未来。

誰该对此负责?非法医美机构难辞其咎。2020年艾瑞咨询发布的医美行业调研报告称,中国的整容医美用户达到1367.2万人,市场规模已近2000亿元,超过巴西,跃居全球第二。中国的医美市场规模一直保持20%以上的高增速,但医美机构普遍存在操作不规范现象,导致事故高发。

严格监控和管理医美市场固然是减少毁容和毁掉人生的有力举措,但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日益注重颜值的社会,美貌在某种程度、某些范围、某些行业,的确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基石甚至是捷径,这样的现实无疑会诱惑人们去整容。

实际上,这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如何对待颜值和评估颜值在人生和职业成功中的权重。谁都知道,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都是靠人的才能发展起来的,从现代的手机、电脑、网络,到璀璨夺目的艺术和艺术品,再到震撼人心的音乐和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以及推动创新和建构“三观”的深遂的哲学,颜值是无法创造出这些成果和结晶的,至多是一种辅助因素。

即便在成功的因素中把能力和颜值放在同等地位,也可能让很多人处于两难选择,是整容还是增强自身能力。或许,有人希望鱼与熊掌兼得,但这只有少数人能达到,多数人面临的是二者只能选其一。不过,选择整容可能会毁掉未来,而选择提升自身能力,才有更长远的未来,尽管这个时间周期可能会很长,甚至终其一生也都未必能如愿,但提升自我一是比较现实,二是十分安全,三是渗透了一种简朴而实用的“三观”。

没有谁的颜值是完美的,即便整容,也不可能有完美的相貌。普通人的颜值都是正常的,整容不是必选项。这正如常人没有患病不必去求医问药一样,甚至有些人患了轻微的病,如感冒,也不必大张旗鼓就医,可能就自我恢复了。

其实,人们完全可以从曾经备受争议的人工妊娠获得理解。人工妊娠曾一度被世人反对,而且宗教最持反对态度。试管婴儿之父、英国剑桥大学名誉教授罗伯特·爱德华兹获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也未能让罗马天主教庭释怀。但从疾病和健康的角度看,试管婴儿,包括后来一系列的人工妊娠技术,都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人工妊娠并非是对人类生殖的革命,能正常生育的人当然用不着采用人工妊娠技术。

盲目整容不只是有毁容和失去生命的风险,即便没有发生整容事故,在很多时候也未必能达到整容者内心的理想目标。这就会刺激整容者再次整容,不只是经济负担加重,而且又要面临一次毁容的风险。即便不再整容了,对整容尚未达标的心心念念,还会让一部分人平添更多的心病。

涉及整容的价值观还在于,美丽不是千篇一律的。如果整出来的是同一个模式的美貌,如蛇精脸、A4腰,其实也是在毁掉美貌。当所有人的美都成了一个模式,也就无所谓美不美了。大家都一样,还有美丑之分吗?美是没有定论,没有公式,也没有模式的,而是千姿百态和多种多样,正如百花园中的各种花卉参差多态和斑斓万千一样。

当然,也不是要劝阻爱美者去整容,而是要避免盲目和冲动,保持清醒的头脑,进行理智选择。这也需要相关部门对医美行业严格监管。北京市朝阳法院已向国家卫健委提出司法建议,提高罚款上限,对严重违法违规的医疗美容机构坚决吊销取缔,对严重违法的相关单位或个人实行终身禁医制。

只有从个人选择和严格监管等方面着手,才有可能避免每年有像小丽这样本来就天生丽质的人,在“颜值即未来”的蛊惑下去整容而断送未来。中国医美消费者平均年龄为24.45岁,20岁~50岁的人群正处于追求精致外表并且具有较强消费能力的阶段,90后、00后成为医美消费的主力人群。他们如果毁掉了容貌和健康,就会毁掉未来还很漫长的人生。

猜你喜欢

小丽整容人工
人工“美颜”
小财迷
要笑一整天
人工制冷
武大十大
人工降雪
老叔整容了
兔子整容
人工自然范畴和人工自然的结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