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建枢:无烟靠大家,清新满世界

2021-05-28佘运西

大众健康 2021年5期
关键词:烟草北京市志愿者

佘运西

张建枢,北京市爱卫会专职副主任,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会长。创建“无烟北京”微信公众号,最先策划和倡导了劝阻吸烟的3个手势。获2015年中国控烟协会颁发的“中国控烟突出贡献奖”和第八届“华人烟害控制贡献奖”。

受访嘉宾

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会长张建枢

控烟文化建设“一大步”

问:目前,大家熟知的微信“大兵”表情终于实现了“禁烟”。据了解,这是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近些年一直跟踪和推进的控烟工作之一。可以说,控烟工作可大可小,您如何看待这些年控烟方面的成绩?

答:今年2月28日,腾讯公司官方微博宣布微信表情“禁烟”,持续10年的抽烟表情终于被撤销了,这件事一度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话题。虽然撤销的决定来得有些迟,但“国民软件”带头“戒烟”,确实能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

网络软件表情包抽烟的问题,是北京控烟志愿者在201 7年最早提出来的。最典型的表情是个大兵的样子,叼着烟卷,文字标注是“酷”和“悠闲”。这些软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非常高,每次发送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成年人可能影响还不大,但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而言,就有诱导吸烟的倾向。问题提出后,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就开始致力于推动各个平台下架吸烟表情包。

经过这几年的交涉,事情终于办成了,我们特别高兴。表情包年轻人用得比较多,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企业尤其是知名企业应该体现责任与担当,为“无烟中国”做出贡献。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有这样一个共识:这个不抽烟的大兵,更酷!这在网络软件版本升级中可能只是一小步,但在控烟文化建设,特别是在培养无烟下一代方面,却可以说是迈出了一大步。

问:看到一些报道说,北京的控烟志愿者在开展控烟行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那么普通人参与捍卫无烟环境,又可以从哪些实际行动着手呢?

答:北京控烟的经验就是建立起一支组织严密、训练有素的控烟志愿者队伍。目前我们注册的控烟志愿者已经有13000多人,各个区都有自己的分队,还有文明引导员、社区志愿者等专业分队。“每周三,来控烟”,志愿者都会身着蓝色马甲,佩戴红色绶带,站在街头巷尾宣传控烟。这是北京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们创立了志愿者处理市民投訴的社会共治模式,截至2020年年底,累计收到投诉近60000件,志愿者处理率在50%左右。志愿者每年奉献的工时累计80多万小时,相当于增加了100个全职公务人员。

2020年,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世界无烟日”奖,这是世卫组织把这一奖项首次颁发给中国的社会组织。

北京马上就要举办冬奥会了,无烟冬奥是我们给国际社会的承诺,也是促进无烟环境建设的一次契机。无烟北京为大家,无烟北京靠大家。法律已经赋予我们维护自己健康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对违法吸烟者大声说“不”。起码也要在别人站出来说“不”的时候支持一下,表达自己的态度。有些吸烟人背后说,只有一个人说他,他不太在乎;如果有两三个人说他,他就害怕了,毕竟众怒难犯。

经济手段“加持”控烟

问:吸烟对身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我国却是全球烟民数量最多的国家,正因为如此,我国近年来不断加大控烟力度。这个力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答:我国有3.5亿烟民,有7.4亿人受到二手烟的危害,每年有100多万人因吸烟而死亡,10多万人死于二手烟。烟草危害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

这几年,控烟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敢对二手烟说“不”的人越来越多,对违法吸烟的投诉举报越来越多。又如绿皮火车逐步加入无烟环境建设,各级党政机关正在建成无烟单位等。各地纷纷出台控烟的地方性法规,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武汉等20多个城市实现了无烟,大约保护了全国人口的12%。新立法的城市还将电子烟纳入管控范围。

问:我国在2019年定下了“2030年吸烟率降低至20%”的目标。从目前来看,全国控烟立法还需要越过哪些方面的障碍?

答:虽然全国各地的控烟步伐在不断加大、加快,但距离健康中国控烟行动提出的目标还有差距。我国人群吸烟率现在是26.6%,按照“3年才降低一个百分点”的速度下去,是无法实现“2030年吸烟率降低至20%”的目标的。我们呼吁全国立法应该再次提上日程!

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纷纷提议再次启动国家层面的控烟立法。有了这几年各地控烟的成功实践,全国控烟立法的条件更成熟了。但是,要警惕烟草业在利益驱使下对立法制造重重障碍。烟草税对经济的贡献,实际上远远小于烟草危害造成的疾病负担。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应该高于一切,割舍不下烟草经济,无异于饮鸩止渴。

问: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近年来被讨论得比较多。北京市已经在公布街道控烟指数。您认为目前北京市的控烟工作还存在哪些难点?这些难点是否同样在其他大城市也难以一举突破?

答:吸烟者有选择吸烟的自由,但不可以自由自在地吸烟,二手烟是剥夺别人不吸烟的自由。吸烟是一种消费权,呼吸新鲜空气是生存权。生存权大于消费权,消费权必须让渡生存权。公共场所室内环境应该禁止吸烟,这是对大多数人健康权益的保护。

前年年底,北京市控烟协会和北京市疾控中心首次联合发布《北京市街道控烟指数》。把志愿者检查结果和市民举报投诉比例进行计算,过去的街道控烟定性指标第一次变成定量指标,首批发布的街道控烟指数覆盖北京市城6区和通州区110个街镇并进行了排名。街道控烟指数的发布,标志着北京市控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触角延伸到街道乡镇层面。

目前来看,控烟执法是所有立法城市面临的最大难点。我们了解到的只有上海、深圳和北京幾个城市的执法效果比较好,其他城市由于种种原因普遍不尽如人意。去年,北京市的控烟执法格局有了一个大的调整,由过去的卫生监督执法下放到街道、乡镇,这是城市管理扁平化、网格化的一种趋势。但是,可能由于疫情的影响,交接工作不到位,控烟执法工作有些脱节,执法力度有所削弱,违法吸烟的情况有了反弹。

问:我国香烟售价低,有人建议通过提高香烟价格的方式来达到控烟的目的。未来提高控烟成效,是否要更多地依靠税收、定价等经济手段?

答:我国的烟价在国际上是比较低的,而且购买力还在逐步提升,相对而言烟价还在降低。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烟草税收是75%,而我们国家现在只有56%。提高税收、提高烟价是个一举两得的好方法,既可以减少烟草消费,降低危害,又可以增加国家收入。更重要的是,提高烟价对保护青少年和低收入人群效果明显。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成功地实施了这一控烟策略。2014年,我国提高烟草税率取得了很明显的效果,如今已经过去6年,应该再进行一次大的调整了。

移风易俗,久久为功

问:202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就要落地施行了,新法关于控烟的条款还有哪些应当知晓的细节?还有哪些工作应该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免受烟草危害有了更加严格的规定,其中关于烟草控制的条款,增加并明确了针对电子烟问题的规定和惩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制品和电子烟;对于在未成年人聚集活动场所吸烟的行为有了更清晰可执行的处罚规定。

比如新法第十七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放任、唆使未成年人吸烟(含电子烟)、饮酒、赌博、流浪乞讨或者欺凌他人。第五十九条规定,学校、幼儿园周边不得设置烟、酒、彩票销售网点,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彩票或者兑付彩票奖金,任何人不得在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公共场所吸烟。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在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公共场所吸烟、饮酒的,由卫生健康、教育、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场所管理者未及时制止的,由卫生健康、教育、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给予警告,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可以说,新法对于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烟草(包括电子烟)危害,有着重大的意义。

问:从影视作品中的烟草镜头,到偶像明星吸烟被批,控烟工作的“堵”与“疏”,尺度该如何把握?

答:我们一直反对影视作品中的吸烟镜头,因为明星人物对青少年的行为习惯有着很大的影响。经过这些年的呼吁和主管部门的干预,现代题材的作品中吸烟镜头有所减少,但一些历史题材的作品中还是反复出现,特别是某些领袖人物似乎每次出场必须有烟。真实还原历史不应该成为借口,对青少年健康负责才是影视作品的社会责任。

北京控制吸烟条例实施6年来,出现过很多次影视明星被曝光违法吸烟的事情。每次出现这种情况,北京控烟协会都在第一时间表态,肯定网友对违法吸烟的举报,批评明星的错误,希望尽快公开承认错误,到监督部门接受处罚。后来的结果也证明了,这是公众人物修复社会形象的正确办法。这样的负面事件最终引出了正面效果,发展成为一场控烟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我觉得这也是影视明星从另一个角度支持了“无烟北京”的建设,也是一种别样的“贡献”。

控烟工作,“堵”是要坚持的底线,如室内要百分之百无烟,坚决不能建吸烟室,出现一个要打掉一个。“堵”需要人防,更需要技防。控烟也可以插上科技的翅膀,我们与相关部门合作开发的烟草烟雾报警器,就可以克服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我们给每个曝光单位赠送一台,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效果,接下来准备加大力度推广。

“疏”就是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比如,前一段时间的重点是餐馆、写字楼,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出现居民楼吸烟投诉多的问题,我们就把工作重心向居民楼转移,加大宣传和巡回检查的力度。

控烟是一项移风易俗、提升健康文明的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我们永远在路上。

(编辑 余运西)

猜你喜欢

烟草北京市志愿者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志愿者
烟草产品展厅设计
一地烟草,半世孤独
全国首次青少年烟草调查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