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实施策略研究
2021-05-28赵虎将
赵虎将
摘 要:“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精彩的小学语文课堂,规范严谨的教学设计、科学合理的时间分配、全员主动的课堂参与度、有丰富内涵的延展渗透、深刻精准的课后评价、巧妙新颖的板书设计、灵活高效的教法选取、聚焦长远的“大语文观”都是其必备因素。聚焦小学语文课堂,着眼于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我们应当认真践行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课堂;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小学段教材经过几轮改革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部编教材的使用,给教学活动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冲击。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教材自身的开放性、侧重实践能力培养等新的发展动向,让好多新教师无从下手,“老先生”瞻前顾后,心里没底儿。基于这一点,笔者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谈一谈一堂课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课堂教学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师生双向互动活动,有目标、时间、学生群体等诸多因素限制,虽然倡导教无定法,但绝对不是说没有章法,也绝对不是一种“自由活动”。
一、 规范严谨的教学设计
既然教学是有目标任务性、时限性的活动,规范严谨的设计必不可少。只有规范严谨的设计,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师学生共同开展良好的互动,完成教学任务。
(一)出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尽管我们备写文案的时候有清晰的教学目标,但在具体的一堂课中,学生应该学到什么并不具体、不细化,只是在教师的促动下跟着教师走,去开展学习活动。这样,一堂课相对学生,目标性、针对性明显不足,没有任务感,自然缺乏动力,教学效果势必不好。所以,授课前出示明确的学习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案例:《那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的学习目标设置。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篇”“荐”“翻”“帘”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一丝不苟”“密密麻麻”等新词。
2. 感情饱满地去朗读这篇课文。
【过程与方法】
3. 小组合作探究后,能学会叶老修改习作的方法,并在自己的作文中加以实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 借助文本,去感受叶老做事的一丝不苟、做人的认真负责,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向他学习。
具体清晰的学习目标,既是对学生学的一种引导,也是对教师教的一种约束,教与学这个师生的双边活动紧紧围绕目标去开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环节要齐全,章法要严谨
方法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但整个教学活动必须规范严谨。
案例:《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环节。
1. “探学设疑”:回忆鲁迅、提出问题。
2. “语言输入”:交流信息、探究新知。
3. “语言输出”:合作探究、汇报展示。
4. “升华延展”:文本延伸、拓展思维。
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各个环节设计什么内容、选用什么方法、考查哪些学生、如何组织教学等等必须详细具体。文字可简,但环节不能简,章法必须严。唯如此,才能确保课堂内时间把握恰当,各环节比例合理,有效地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二、 科学合理的时间分配
教材内容的开放性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带动考试命题朝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以课本为媒介,全面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成为每个教师必备的能力要求。如此,课堂40分钟不够用的矛盾显得非常突出。对于一堂课时间分配,给出如下建议:
上述时间分配仅供参考,总体结构不要有过大的突破最好。每个环节操作过程中遇到的细节问题,如个别学生课堂纪律差、个性问题、教案未涉及的内容等不要攀扯过多,否则会影响教学时间,造成师生共同厭恶的“拖堂”。
三、 全员主动的课堂参与度
教学效果的好坏焦点不在教,而在学。学习效果的达成,又和学生的参与状态密不可分。一堂好的课,是师生紧密配合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如果脱离了学生的高效参与,效果会大打折扣。学生的参与状态怎样评估呢,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感受层面,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
(一)观察学生状态
学生在课堂上的精神状态、情绪等因素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关注他们是否进行认真思考,是否进行有效沟通交流,是否进行动手实践。对于学生各个课堂环节的表现,要通过组织教学、激励性评价给予调控,确保学生听、思考、动手、说、参与交流等各环节都有好的课堂状态。
(二)评估学生参与率
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句话不能让它成为口号。教学中让每一名学生动起来,去“思一思”“说一说”“演一演”“写一写”,确保学生的参与度,尤其是要关注后进学生的学习状态,始终让他们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课堂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四、 有丰富内涵的延展渗透
随着语文高考改革,快速高效的阅读能力成为学生语文学科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拘泥于照书读书,显然不能满足未来语文教学的需要,进行科学适度的延展渗透势在必行。
案例:“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这是小学语文《春笋》中的一句话。教学时可让学生想象:雷公公是用什么办法唤醒春笋呢?学生顿时来了兴趣,他们争着表达:“春笋,雷爷爷回来了,快醒来啊……”“小燕子来给我们唱歌了,快醒来了!”“笋妹妹,你应该结束你的美梦了!”笔者顺势而为,接着说:“瞧!春笋在小朋友的呼喊里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钻了出来……哇!放眼望去,同学们猜猜:春笋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想象你就是那绿绿春笋中的一个枝丫,把你的所见所感写下来,好吗?”
这样的课堂把课本中静态的文字活化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图画,在入情入境中把一幅幅图画又变成了自己的文字,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