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四个结合”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1-05-28姜焰超江苏省滨海县政府办公室
姜焰超/江苏省滨海县政府办公室
“十三五”期间,江苏省滨海县农业生产总值达125.75亿元;农业增加值73.55亿元。林木覆盖率提高到31.83%;建成45家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基地;全方位打造的农民培训“田间学堂”模式,在省市示范推广并被确定为全国先进典型;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化肥减量增效试点县和草地贪夜蛾布防示范县。
“十四五”期间,滨海县锚定“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总目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线,坚持全局眼光、系统思维,突出农旅、农学、农贸、农创“四农”融合发展,努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突出农旅结合,规划建设特色产业“三个带”
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富农”的发展思路,大力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建设沿海特色经济风光带。依托沿海万亩首乌基地,打造融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展示观赏、餐饮体验为一体的首乌特色小镇,全方位展示首乌生长生产加工过程,积极开展首乌节、首乌王评比等宣传推介活动。丰富沿海景点,发展尝海鲜、观海景、吃首乌的特色旅游路线。向南延伸,融入射阳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荷兰花海、东台森林小镇等景点,形成全市沿海风光旅游特色。
建设黄河故道特色产业带。积极响应市黄河故道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着力打造滨海县黄河故道产业带,以黄河入海口为起点,进一步丰富故道沿线海洋牧场、八滩酒香小镇、界牌小花生、界牌清水湖、大套梨花雨景区、万亩果园、朗坤农科园、蝴蝶兰等景点内涵,向西延伸,与响水云梯关、万亩西兰花,阜宁桃花源等景点串点成线,为故道经济赋新扩能。
建设射阳河特色水产示范带。改造提升县域内射阳河沿线1.5万亩滩涂,沿河发展草柳编、甲鱼、螃蟹、黄鳝、栾滩酱油等特色产业。向西南延伸,联结建湖九龙口旅游度假区、阜宁金沙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盐城大纵湖等景点,形成淡水河鲜水产示范带。
突出农学结合,系统谋划乡村振兴“三堂课”
以乡村振兴实际需求为导向,坚持融入产业、服务产业,着力提升职业农民与各类群体的综合能力。
上好职业农民培育课。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高素质农民。邀请专业团队,面向农村基层不同对象、不同产业的农民,开展职业化、定制化、技能化培训。充分发挥国家级田间学堂的品牌效应,不断创新高素质农民培育方式,面向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年龄段农民开展线上、线下多种方式的农业技能培训,培育一批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
上好就业创业技能课。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探索增收就业的多条路径,增加就业创业能力,落实农业、人社等部门联合省内外各类培训机构,建设一批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为创新创业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开展家政服务、种养加销等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有效提升农村各类人才专业化技能水平,增加农民收入途径。
上好干部培训实践课。为提升基层干部服务“三农”的综合能力,积极与省委党校、省内外各大高校等沟通合作,针对农业产业研学、现代农业科技展示、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当前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开展“学习+实践+参观旅游”多层次、多渠道的干部培训学习活动,提升农村干部综合服务业务能力。
突出农贸结合,推动完善融合发展“三条链”
将农贸结合作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完善市场拓展导向链。坚持以农批市场为中心,建设完善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加快建设中央厨房配送中心,推动滨海农产品进入商超、菜市场、餐饮饭店、机关单位食堂等供应链,提高滨海农产品在本地市场占有率。同时对标上海市场,建设农产品配送中心和直销窗口,为企业供沪交易拓展新渠道。
完善项目招引培育链。突出招大引强。编制农业招商推介手册,每季度开展至少1次,每年开展4~6次农业招商推介活动,确保年新上千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30个。突出培大育强。引导富川生物、海大食品等农业龙头企业技改扩能,提升现有品牌的开发、包装和推介水平。加快盐冷牛羊肉等在建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进度,尽快达产达效。突出挂大靠强。加强滨海白首乌与北京同仁堂合作,力促进入同仁堂全国中药销售市场;界牌小花生和国家花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打造“条河”牌小花生品牌;蛋白桑和中科院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发展蛋白桑饲料深加工项目。
完善产业供需安全链。围绕食味水稻、“四青”蔬菜、高效林果、优质生猪四大主导产业和滨海白首乌、大套蜜梨、界牌小花生、陆集草鸡四大特色产业,建设一批绿色高质高效的种养示范基地,保证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产地田头冷藏保鲜以及初加工等设施,推动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
突出农创结合,聚力打造质量兴农“三张牌”
大力实施“区域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三位一体品牌建设发展战略,激发品牌农业新活力。
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持续开展绿色优质农产品认证、农产品质量诚信企业创建,重点打造优质稻米、大套蜜梨、滨海白首乌、陈涛粉丝等区域公用品牌,确保年新增“二品一标”10个以上,着力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精深加工品牌、农业旅游品牌,系统完善现代农业一二三产品牌链条。
打造地域特色招牌。整合沙浦寨水浒文化、篆河水乡文化、草柳编文化、酒乡文化等各类零散产业文化资源,擦亮滨海县域农耕文化特色招牌。
打造享誉国内名牌。全面加强“滨”字牌农副产品包装设计,提高包装标识识别度和使用率;积极参与举办系列农展会、农洽会、招商推介会等;对标上海市场,建设农产品配送中心和直销窗口,扩大品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