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构建具有江苏特点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2021-05-28朱新华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江苏农村经济 2021年5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农业农村

朱新华/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在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要求,必须把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摆到重要位置,加快构建具有江苏特点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引领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把江苏建设成为全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表率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省、乡村产业振兴走在前列的排头兵。

“十三五”是全省乡村产业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的重要时期

“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委省政府把乡村产业振兴作为关键之举,大力实施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每年省委一号文件都将乡村产业发展摆到重要位置。省政府就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等方面出台多个政策文件,2020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专门出台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意见,以项目、主体、平台、政策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盯目标、狠抓落实,特别是在极不平常的2020年,拿出非常之举、倾注非常之力,全面完成“十三五”乡村产业发展目标,多项工作处于全国前列。

优势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品质效益实现新跨越。全省着力培育优质稻麦、绿色蔬菜、特色水产、规模畜禽、现代种业、林业经济、休闲农业和农业电商8个千亿元优势特色产业,品质效益显著提升。发展壮大集中连片、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集群,全省10亿元以上县域产业超过180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66个,国家中晚熟大蒜产业集群、43个全国产业强镇建设进展良好、效果显现。传承弘扬传统乡村产业,86个乡村特色产品和18位能工巧匠入选全国目录。

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链条质态再上新水平。以农产品加工为核心,前伸后延,打造农业全产业链。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868家,主营收入超过1万亿元。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59家,超百亿2家,50亿~100亿元15家,入驻企业超过1600家,2020年销售收入近2600亿元。全省规模以上主食加工企业220多家,17家入选全国主食加工示范企业,涉及餐店自供、团餐服务、旅行专供、在线平台、特色产品、配料加工等多种类型。

乡村休闲旅游农业高速成长,乡村消费开创新局面。从实施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精品工程,到推进“12311”创意休闲农业特色品牌培育计划,再到开展“百园千村万点”精品行动,产业向深度发力、朝广度拓展,“十三五”期间年综合收入平均以20%以上增速发展。特别是2020年应对疫情影响,创新开展“苏韵乡情”系列推介,推动产业复苏、拉动城乡消费,年综合经营收入超过800亿元。目前,全省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旅游农业园区景点超过1.2万个,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2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0个,数量全国第一。

乡村产业融合日益深入,主体载体有了新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断提高,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5家,培育了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优势特色明显、规模集中连片、模式绿色生态的产业融合发展样板。着力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国家级龙头企业77家、省级820家,超百亿企业15家,上市企业35家。龙头企业牵头成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超过500个,带动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抱团发展,形成多元主体合作生产机制和多类资源要素优配机制。

农村创业创新持续推进,乡村活力得到新激发。连续多年承办全国双新双创大会和全国农村创新创业项目创意大赛,江苏多个项目在全国大赛取得好成绩。创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12个、园区87个、孵化实训基地9个,推介17个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针对部分返乡下乡人员缺乏现代农业生产、加工、管理等知识技能,每年组织开展技能培训,涌现出返乡入乡农民工、退伍转业军人、大学生等一批农村创业创新人才,全省现有农村创业创新人员47万人。

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各项工作呈现新亮点。南京三产融合用地政策落实有细则、效果好,无锡围绕“五园五区六带”集中发力,徐州集群集聚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常州创新举措农企对接金融市场,苏州助企抗疫“苏十条”真金白银,南通“7+2”联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连云港“连天下”区域公用品牌带动产业提质增效,淮安“三特”农业夯实乡村产业基础,盐城招商引资瞄准农产品加工项目数过百、投资额超百亿,扬州聚焦“中央厨房”打造高质量主食加工业,镇江党建引领产业振兴,泰州龙头企业双倍增计划助力产业转型,宿迁重大项目带动特色产业与产业链协同发展,各地工作的探索创新为全省乡村产业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以更高站位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十四五”时期,是江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使命要求的重要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篇章的关键阶段。新阶段,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新阶段承载新使命:把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落地见效的首要任务。“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2020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部署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深刻阐述了一系列事关新发展阶段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将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落地见效的首要任务;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和全国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视频会要求,围绕“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提升乡村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省委省政府明确,“十四五”期间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强调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落实好新发展阶段乡村产业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要求为根本遵循,坚持高质量发展,以乡村产业全面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新理念应对新挑战:清醒认识当前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成绩单上,要有“归零意识”,要有“紧张状态”,正视现阶段乡村产业发展中的短板。从产业本身看,特色产业发展速度放缓,江苏水?果、茶叶产量以及中草药、花卉面积等发展增速与沿海部分省份比相对较慢;从产业链水平看,链条仍然较短,一产向后延伸不充分,以供应原材料为主,二产连接两头不紧密,精深加工不足、加工转化率不高;从经营主体看,大企业、大品牌不多,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保持在全国第二,但与第一位差距持续拉大;从发展要素看,乡村产业发展“用地难、用地贵”问题仍然存在,金融支持乡村产业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不够。面对短板弱项,我们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彻乡村产业发展始终,精准务实拿出举措、转化落实,切实解决好、应对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格局激活新潜力:持续释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乡村产业的活力动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在新发展格局中,农业农村是重要一极,更是关键领域。新格局推动资源要素持续向农业农村集聚,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更多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加快,大量资本将流向农村,乡村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新格局推动城乡消费持续升级,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特点,加之江苏还有2500多万常住人口在农村生活,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新格局推动创业创新持续激活,全产业链升级、产业跨界叠加、乡土特色产业创新、数字乡村建设等,乡村创业就业空间得到持续挖掘。我们必须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充分利用乡村广阔的回旋空间,创新推动乡村产业融合,拓展功能、释放潜能,打开空间、激活潜力。

聚焦“五个强”加快构建具有江苏特点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紧扣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坚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以优势特色产业为基础,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运用工业化思维和市场化办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加快构建“产业结构优、质量效益高、经营主体强、技术装备精、路径模式新”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具体工作重点聚焦“五个强”。

聚焦特色强,加快推动特色产业集群集聚。乡村特色产业,地域特征鲜明、乡土气息浓厚,竞争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要立足江苏鱼米之乡底蕴,围绕8个千亿元级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提升产能、提升品质、提升效益,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高地,形成区域增长极和乡村经济战略支点。一是发展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以村为基本单位,依托资源优势,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培育一批“小而精、特而美”的“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一批产值亿元村,培育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形成“一村带数村、多村连成片”的发展格局。二是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强镇。立足乡镇,发挥上联城市、下接乡村的纽带作用,聚焦农业主导产业,强化创新引领,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产镇融合、产村融合发展,打造综合服务功能强、宜居宜业的乡村产业融合综合体,切实抓好56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三是打造一批跨区域布局的产业集群。以10亿元以上县域产业为基础,跨市跨县统筹布局,串点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打造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经济带。推动国家中晚熟大蒜、白羽肉鸡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做强实力、做大规模、做出品牌,继续培育壮大小龙虾、食用菌、茧丝绸、茶叶、紫菜等优势产业。四是挖掘提升乡土特色产业。乡土特色产业是乡村文化的根脉。通过挖掘梳理乡村传统工坊、乡村手工业、乡村文化、乡村能工巧匠、乡村车间等,传承保护一批乡土气息浓郁、市场影响力强的地方乡土特色产业,提高产业知名度。

聚焦链条强,不断提升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产业链条强,效益才能高。突出产业强链,促进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跟前端,前伸后延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特别要发挥农产品加工产业关联度高、行业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的优势,促进优势产区、加工能力、物流节点、服务内涵有机衔接。一是推动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江苏是农产品加工流通大省,但总体上看,创新能力不够强,产业层次不够高,农产品加工产业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要大力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推进技术创新和装备创制,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业装备化和智能化水平。二是推动加工集中区提升质态。组织省级加工集中区认定和监测,打造产业发展高地。在全省组织推荐一批加工集中区典型案例,从机制、政策、模式、服务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并示范推广,推动加工集中区强化服务、提升质态。三是推动全产业链减损增效。进一步优化加工业布局,向主产区布局、向镇村延伸,加大对产地初加工支持力度,推动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减少流通环节损耗。引导粮油、果蔬和畜禽水产加工企业推进副产物综合利用加工,变废为宝。推动“中央厨房+冷链配送+物流终端”等新型加工业态发展,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便捷化需求。

聚焦功能强,创新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农业作为乡村新型业态,横跨一二三产业、兼容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工农商贸城乡。近年来呈现三个转变,即从千篇一律向各具特色转变,从季节性、节假日向周年化经营转变,从区域点面发展向全域化转变。要把乡村休闲旅游农业作为都市农业的重要业态来抓,以“321+123”为重点,打响“苏韵乡情”品牌,提振乡村经济。在发展重点上,立足“321”方向,即“三化两多一高”,“三化”就是特色化定位、全域化发展、周年化经营,强调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横跨区域,实现“每天有景看、每月有花赏、每季有果尝、全年可农游”;“两多”就是多元素融合、多功能拓展,融入农村生态、民俗技艺、农耕遗产、文化创意等多种元素,拓展农事体验、生态涵养、健康养生、创业就业等多重功能;“一高”就是高品质提升,做靓一批精品农庄农园,做精一批热门打卡线路,做响一批美食民宿产业,打造精品农旅区。在宣传推介上,开展“123”计划。持续创新推进“苏韵乡情”系列推介活动,实施“一园两基地三活动”宣传推介计划,重点推介一批主题创意农园、农耕实践基地和康美基地,开展休宿创意推介、伴手礼文创设计、乡土地标菜文化传播三项主题活动,加大宣传,组织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在服务载体上,着力构筑综合性平台。改版升级“乡村休闲游APP”,推出乡村休闲游微信公众号以及“乡游去哪”等小程序,突出互动体验、创新宣传和特色馆运营。引导广大经营主体共建共享,用好地方特色馆平台线上线下同步推介,为城乡居民提供游景点、住民宿、品美食、购特产于一体的服务平台。

聚焦主体强,加快壮大产业化经营主体实力。一是注重培育大企业大品牌。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兼并重组、股份合作、资产转让、资本运作等形式,建立大型农业企业集团,有机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支持向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打造知名企业品牌和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行业企业集群。加强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动态监测,组织申报国家级企业,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梯队。二是注重培育产业化联合体。重视产业化主体联农带农机制,引导组建由龙头企业牵头、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农户参与的产业化联合体,实现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利益共享、抱团发展,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深入挖掘、加强总结,宣传推介一批产业化联合体和龙头企业联农带农典型案例。三是注重培育农村创业创新主体。创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围绕“育主体、优服务、搭平台”,积极培育农村“双创”带头人和“双创”主体,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支持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农业园区、星创天地、农业企业等建设双创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引导各类创业创新项目入驻。举办全省农村“双创”大赛,遴选推荐好项目参加全国大赛,示范引领农村创业创新。

聚焦政策强,持续加大乡村产业发展支持力度。近年来,从国家到省里都出台了一系列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政策,关键要落细落地、落到实处。一是切实抓好用地政策落实。2019年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自然资源厅出台了支持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并允许点状供地,2020年省政府乡村产业振兴意见又细化出台政策,但从落实情况看,各地存在不平衡性。加强政策落实调研,研究透政策、沟通好部门、挂钩好项目,推动政策有效落实。同时,多部门联合研究出台保障和规范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省级实施细则,有效解决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难、用地贵”问题制约。二是切实发挥金融支农撬动作用。2020年省里设立了100亿元省级乡村振兴基金,并与国开行、农发行等7家银行签署合作协议,落实7000亿元融资授信,新整合的“苏农贷”也将开始实行。切实运用好这些金融政策,同时引导地方金融机构出台针对性、精准性的信贷支持,有效缓解产业融合发展融资问题。三是切实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媒体平台,结合培训、会议、送政策下乡等各类活动,多渠道加大已出台政策的宣传和对接落实力度,让产业主体知道政策、吃透政策、用好政策,真正释放政策红利。□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海归“新农人”投身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