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汾阳护士学校历史概述(1922—1951年)

2021-05-28刘燕萍

天津护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汾阳护士医院

刘燕萍

(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030012)

西方医学传入中国最早可追溯到16世纪前后。而近代医学大规模传入中国是鸦片战争之后。欧美国家以传教行医方式在中国建立诊所、医院。来华医生护士都有本国专业教育学历,对传播先进医学知识起到积极作用。1860年佛罗伦萨·南丁格尔在英国伦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规范教育的护士学校,开启近代护理教育。其科学的护理理念、先进的护理技术、具有管理意识的护理人才逐渐在各国开枝散叶。1884年美国护士兼传教士麦克奇尼(Elizabeth H.Mckechnie)远涉重洋来到上海西门妇孺医院工作,并在1887年克服很多困难创办护士训练班,培养中国护士,将南丁格尔护理模式传入我国。此举被认为是中国近代护理教育之肇始。1900年后,中国各地陆续建立多所护士培训班或者护士学校,办学性质包含公立、私立、教会等,大多数附设在医院。如1900年上海同仁医院护校、1906年北京协和医院护士训练学校、1907年广州博济医院护士学校、1908年天津北洋女医学堂、1911年福州马戈纪念医院护士学校、1915年长沙雅礼医院雅礼护病学校(后改为湘雅护校)等。民国时期护校已达139所。当时社会开放接纳西方医疗技术和服务人员,临床也急需护理人才。1916年中国外籍护士达127位[1]。正是这样的大环境和有利政策,汾阳医院顺应时代发展,护校由此而诞生。并且随后持续发展,成为现在具有高等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基地。

1 汾阳医院早期概况

山西汾阳医院于1889年由美国基督教华北公理会创建。与北京协和医院渊源相通,历史上有“小协和”之美誉。

1909 年,毕业于约翰·霍布金斯医科大学的医学博士万德生(Percy T Watson)来到汾阳。次年于汾阳城内购买一处民房,设病房、手术室、职工宿舍及病床20张。之前的戒烟所旧址作门诊而用。 早期诊所使用的房间都是纸糊的窗户。为了让人们能够站在庭院中直接观察手术,万德生医生从天津购置了大玻璃窗,一方面可以使病人的朋友、亲属或其他想观察手术的人,随时前来观看;另一方面还能改善采光和起到防雨的作用。最初,没有手术病人的恢复房间,只能在室外的地上放一些草垫子让做完手术的病人休息。每个房间里的炕上住着四五个病人。那时汾阳没有电灯,万德生医生带着美国罗切斯特的煤油灯,用于手术照明。

万德生医生在1960年的口述回忆录中提及:每当他晚上到邻村出诊,就须提前到衙门获得准许后,守门人才能打开城门。并在商定的时间内,坐驴车或汽车,在城门口等待。无论晚上何时回来,须得叩敲城门并自报家门,巨大的城门就会慢慢打开放他入城……

早期教会医院免收费用。一方面就医者多贫困无依,另一方面亦为招徕病人。之后随着就诊病人不断增多,逐渐开始收取费用。医院所有的药物包括乙醚都购于德国。 如有病人住院交不起费用,可象征性地以少量实物顶替。汾阳医院至今仍留存有病人交来的雨伞、马灯、小凳等物品[2]。病人带回的药最多不超过三次的量,唯恐病人一次服用。画一太阳表示白天服用的药,画一月亮即是晚上服用的药,形象易懂。

汾阳医院的第一批护士来自当地早期的基督教家庭。她们被送到沿海城市或北京一些医院进行短期培训后,回到汾阳医院工作。

随着发展,汾阳医院大楼于1924年竣工并投入使用。这座中西合璧、美轮美奂的近代医院建筑,是由万德生医生聘请建筑师贝加米尼(Bergaminni)先生设计并监督,从天津雇用安装人员及泥瓦匠动工建造而成[2]。护校的教室在第3层,护士宿舍在第4层。医院开业日,冯玉祥将军与时任山西省长的阎锡山都发来贺信。当时,医院有职员15名:医学博士5名、注册护士5名、其他人员5名,设床位60张。医院设有图书馆,订购了多种英文版医学和外科学期刊。在医院大楼中心有一个房间,其中一面墙上摆满了英文医学书籍,供医务人员学习。 医院设有隔离病房,医务人员可通过走廊的大窗户同时观察多个病人而不必进病房。这样的建筑设计符合卫生学原则,科学而实用。

1924 年新大楼启用当日,医院设立了美丽洁净的婴儿室,台子上摆放着整洁的包裹,用粉红色或蓝色柔软的被子包着可爱的婴儿。妈妈们按顺序在规定时间内哺乳。有人感慨:“作为护士在这样的房间照料婴儿是很快乐的事”。在这里,孕产妇们经过闻所未闻的产前护理、见所未见的助产新法及预防接种,对于偏僻穷困的吕梁山区,这里不啻为一个崭新的世界。当年这所医院的建筑规模和医学教育设置属于国内最先进的医院之一。汾阳历史上的第一辆小汽车也始于这所医院。

1929 年,医院还在星期日组成出诊团下乡看病,万德生院长经常利用星期日休息时间亲自带领医生、护士乘医院小汽车到村中治病。病人痊愈出院合影时,万德生院长雇人用轿子把病人抬起来,医务人员站立两旁以示尊重。那一时期,汾阳医院的屋檐下挂满了感谢的牌匾。

医院设有社会服务部,通过捐助等方式,帮助来自贫穷山村,没有经济来源,得不到及时医疗的病人。医院自建旅馆,有专人接待女病人。例如有分娩的孕妇要在乡间的土路上奔波数日才能到达医院,为节省住院费用,先安排她们住在医院旅馆中。孕妇与病人可免费使用旅馆内烹饪用具,但煤和电灯要付费。也因此汾阳医院成为有名的富于人文情怀的医院。

2 汾阳医院护士学校早期情况

2.1 初期培训1920年,护校尚未开办之前,汾阳医院聘请了路文慧、赵玉梅、魏霭龄等女护士,以及罗玉林、郝钟山、宁维经等男护土,以带徒方式培养了一批护理人员。那个时期国内已有医院以半工半读形式开办护校,但很不规范。

1921 年,中华护士会制订了“设立护士学校的基本条件与课程设置”,我国的护理教育逐步进入正轨。内容主要有:必有专心服务护士长组织护士学校及医院,负责培训和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必有专心服务护士、护士长负责病室护理并指导护生实习;专心服务护生有充任护士之资格,上述条件缺一不可[3]。汾阳医院完全具备这些条件。

2.2 开办护校1922年汾阳医院根据临床需要开办护士学校,由美国基督教华北公理会创立。美国护士长孔美玉负责。校址在汾阳县城内二府街。该校在中华护士会备案,全称为山西汾阳医院护士学校。最初仅招男生,每班3~5人(亦有资料显示第一批毕业2名留院担任护士长,后协助校长带领学生);后始招女生,每班人数10~12人,入学程度也由小学毕业提高为初中毕业。学生毕业后多半留在医院或推荐至北京协和医院工作,亦有出外开设诊所或药房。该护校是山西最早符合中华护士会规定的标准的护校之一。1928年,申请入学人数增多,其中不乏外省学生,为此,学校提高条件择优录取,要求申请者至少接受过高中1~2年的教育,学制3~4年。同年入学的11名学生(8男3女)有6名来自河北省。1937年在政府卫生署备案,署长刘瑞恒签发,定为专科学校,学制为3年,是那个时期中国仅有的3所高级护校(北京协和护校,成都华西护校)之一(图1)。

图1 1927年第一届毕业生与校长孔美玉(中)合影(穿黑色上衣的是护士长)

汾阳医院护校是教会学校,考试录取后,所有费用皆由校方担负。最初学校规模小,学生少,仅几间房屋。入学前两年学医学与护理基础知识,后两年在病房实习操作。因医生书写病历及医嘱皆为英文,护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医学基础英语。 由于学校要求严格,课程多,实习压力大,有的完不成学业亦或家庭原因,每届学生在毕业时都会减员,如王桂英入学时有20名学生,毕业时只剩下10名参加毕业典礼。所以凡能坚持念到最后并取得毕业证书的汾阳护校学生,日后都成为护理领域的技术骨干和领导者。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华护士会举办的全国护士会考中,汾阳医院护士和历届护生全部成功通过考试,无一名落孙山。由此可见该校规范教育水平。

汾阳护校的办校宗旨是适应当时的医院工作发展,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校训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校每天早晨7:40~8:00是礼拜时间,但是不强制,自愿参加。校服规定也很严格。女生:戴平顶白色帽,白色上衣,蓝裙。男生:着阴丹士林蓝色长袍。校长着装:尖顶白色帽,着白色连衣裙,白色腰带紧腰。护士才可以穿白衣。医院有专职裁缝,自己花钱买布交与裁缝即可(图2)。

图2 护生晨操

2.3 课程设置 按照中华护士会1921年规定,基础理论课包括初级解剖学、生理学、卫生学、初级细菌学、普通护病原理、裹伤法、普通药学、中国饮食卫生等,应在第一年完成。临床护理课程包括内科护病法之原理与实习,循环系、呼吸系、消化系、泌尿系病症,皮肤及传染病;外科病护法之原理与实习,骨折烧伤、脓毒血症、失血、手术前后护理、手术室准备及管理、手术室器械保护及消毒止血和敷包伤口、小儿内外科护理。这些课程应该第二年完成。后边还有眼科护理,妇产科护理,泌尿系统疾病护理等[3]。

2.4 师资和教学方式 当时的师资主要由临床外国医生担任,专业课由美国医生和护士用英语教授,前两年学医学与护理基础知识,后两年在病房实习操作。护理理论由护士长们讲授,医院护理负责人出任校长主管教育和生活管理,如第一任和第二任是孔美玉和罗瑞英。该校优秀毕业生留校工作,有的还担任护士长,协助校长工作。校长和早期老护士都成为年轻学生的榜样。教学方法是结合临床工作,上午理论课程,下午进入病房实际操作,一般而言,学生入学第一年工作时间为每天2小时,第二年为每天4小时,第三年每天6小时并开始值夜班,值班时间通常为1个月。学校理论课较少,实际操作多。由此节省了专门的实习时间。英语课程由孔美玉和罗瑞英讲授,内容皆为护理。她们每天检查英文记录的护病记录,书写错误者,立即予以纠正。这种边教、边学、边用的教学方法,效果很好,成效显著。经过三年严格的教学和实践管理,护士毕业即可无缝对接临床护理工作。

2.5 培养方法 一年级是重要的打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旨在培养素质和当护士的要求,使学生明白医院与家庭的不同。当时没有高年级护士,只有护士长和她们一起工作和生活。到第二、三年级时,学生逐渐感到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带来的快乐,并对一年级同学进行帮助。此时她们更加意识到每项操作必须严格要求的重要性。到三、四年级时,学校就要加强学生在教学方法和医院管理方面的知识。

2.6 病房实习与管理 护生实习时病房管理非常严格。上班时间严禁看书报杂志,男女护士不准随意往来,参与医嘱处理之后即开始卫生清洁工作及病人护理。此外,培训护理礼仪、每周护患谈心会、观察病情、生活护理、日常工作和学习时间达11个小时之多,由于护生采取半工半读,实际上每周只上课三四节,理论学习少。据老校友回忆,理论学习上课在半年或一年,之后进病房,大部分时间都在病房辅助工作,在工作中积累经验,逐步掌握护理技术直至毕业。当时护理记录、交接班、查房、医护对话皆中英双语,因此该校毕业生英语水平较高,即使到北京协和医院工作也能很快适应医疗环境。汾阳医院早期主要以男护士为主。一般情况下,护士长一职则选择已婚并有教学经验的男护士担任。医院向美国募捐说医院护土学校有多少学员,美国按美国国内学生标准提供资助。其实一年级每月发1元钱、二年级发2元、三年级发3元、四年级发4元钱的补助低于美国国内标准。毕业后留院工作的护士每月发8元生活费。

3 汾阳护校早期校长

3.1 孔美玉(Gertrude E.Kellogg) 美籍护士,获哥伦比亚大学护理系硕士学位,曾在美国南方任教一年。1919年,受美国公理会派遣赴山西汾阳医院,之前在北京学习汉语。作为汾阳医院第一位西方护士及护士学校开创者,她艰辛耕耘11载,培育上百护理人。她兴趣广泛、天赋异禀,身兼医院和护校的管理及教学,还负责《汾州》杂志连环画的绘制工作。在美国卡尔顿大学(Carleton College)收藏的图像及照片中,孔美玉以写实的手法精心绘制的医院连环画故事,为后人留下生动、珍贵、永远的历史场景。1925年,孔美玉任《护士季报》英文编辑。《护士季报》系中华护士会主办,是全国护士唯一一本学术刊物。因编辑及出版远在沪地。而孔美玉久居山西,地处偏僻且交通不便,稿件往来诸多困难,故于1928年辞去编辑一职。于1930年回到美国。

3.2 罗瑞英(Emma B.Noreen) 美籍护士(瑞典人)。她曾是美国明尼苏达州罗彻斯特梅奥诊所(Mayo Clinic)及圣玛丽医院(St.Marry Hospital)的护士指导。1925年来华。是继孔美玉后汾阳医院第二个西方护土。1930年罗瑞英任护校校长,1938年任汾阳医院院长。她业务精良,管理严明、富有爱心。为了信仰及热爱的事业终身未婚。一次,病房厕所管道堵塞,清洁工恰巧不在。她知道后立即赶到现场,这位来自誉满全球的梅奥诊所和圣玛丽医院的护士,竟然伏下身,用手将管道一点点掏通,深深感动周围的人。1941年,日军侵占医院,罗瑞英被迫回国。1945年抗战结束后她再度回到汾阳医院,并继续担任护士学校校长兼医院总护士长。不遗余力、竭尽所能于医院的恢复和整顿。在汾阳工作和生活了21载春秋的罗瑞英,把最好的年华奉献于山西近代护理事业。桃李满三晋。1951年离开中国,晚年寄居菲律宾(图3)。

图3 美籍(瑞典人)护士罗瑞英(Emma B.Noreen)与她的学生们

4 汾阳护校杰出毕业生

4.1 郭庆兰 柯棣华(Kwarkanath S.Kotnis)夫人,1936年毕业于汾阳医院高级护士职业学校。毕业后曾入协和医院工作。1939年参加八路军,成为白求恩卫生学校的一名教员兼护士。1941年与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结婚。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在陕北延安和河北唐县等地,与柯棣华并肩战斗,协助柯棣华完成手术,承担消毒灭菌工作。编写部队教材《战时实用护理学》《内科护理》《战时急救包扎法》等。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除了开展外科手术、挖窑洞、建学校、扩医院、当老师、搞培训,甚至扛枪打游击。今天,在汾阳医院院史馆中特辟“柯棣华夫人郭庆兰与汾阳医院”专栏。这对夫妇为中国抗日战争与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永远为人们缅怀。

4.2 王桂英 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1938年毕业于汾阳医院高级职业护士学校。经汾阳医院周以德院长推荐,到北京协和医院做护士,负责指导协和医学院的护生,当时一同工作的还有周美玉、陈路得、周丽宝等。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日本占领协和医院被迫关闭,1942年来到天津。先后在结核病医院,传染病医院,工人医院担任护理部主任。1956年调任天津市卫生局医疗预防处副处长。文革后担任护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等直至退休。1951年她所在的医院是抗美援朝后方医院,在接受大批伤病员时,她发明“布条紧急辨认法”。用不同颜色布条代表病情,红布条表示危重,黄布条表示腹部受伤,白布条表示骨骼受伤。护士在车站接诊前方转来的伤员时给不同病人挂上不同颜色的布条,王桂英守在医院门口见到病人后立即分送到对应的病房紧急处理,争取了生命最佳抢救时机,可以说是南丁格尔式的创举,为此而获得政府颁发抗美援朝二等功奖章。在担任护理学会理事长期间努力提高护士教育水平,率先开展护理成人大专教育和护理专业高自考。积极参与护理高等教育的筹备工作。和佘蕴珠、陈路得等专家主持天津护士职称评审工作,大大改善天津护理队伍的知识结构和技术能力。退休后仍致力于维护护士权益和养老事业[4]。她一生未婚献身护理事业,1999年荣获第37届南丁格尔奖章(图4)。成为母校永远的骄傲!

图4 1999年王桂英获得国际红十字会第37届南丁格尔奖章

4.3 早年参加革命的男护士 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汾阳医院就成立了党的地下组织。汾阳医院的男护士张介夫、李文炯、白备武、郭钦安等,即是早期以护士身份作掩护的中共党员。新中国成立后,这几位老一辈革命家分别被委任副省级、副厅级、局级等重要职务。

5 校友情怀

5.1 王桂英 在一次采访中她深情的回顾在汾阳护校学习的经历。1935年她从山东德州考入汾阳护校,那年才16岁,学校本不收,但是看到她穷苦家庭出来的孩子能吃苦,动手能力强,也还机灵,所以本该18岁才能入学的她破例进入这所高级护士学校。她称罗瑞英校长是她的启蒙恩师,罗校长对学生要求严格又很亲切,发现学生实习有缺点,绝不会当面批评,而是把学生叫到一旁或屋子里,告诉学生错在哪里,会对病人产生什么影响,以后应该注意什么,学生都铭记于心。正是汾阳护校高水平的教育和影响力,才使得她可以胜任北京协和医院的工作。汾阳护校的学习经历为王桂英日后成长,职业意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起到关键作用,也反映当时汾阳护校人文关怀教育。

5.2 武文翠1938年汾阳护校毕业留在医院工作。当时,北平协和医院每年要从汾阳护校招毕业护士,罗瑞英校长知道她家境窘迫,故保送到协和医院做护士,并亲自送两位护士到达北平。当时的协和医院薪金高待遇好,环境优美,管理严格。医院的病历、处方、化验报告以及各种护理表格皆为英文,而操作规程则以美国纽约州立医院护士学校为准。来自闭塞山西汾阳古城的年轻护士武文翠,凭借良好的英语基础和扎实的护理技能,竟然应对自如。这一切皆得益于汾阳医院护士学校先进的治学理念和高水准的教学质量。笔者曾与武文翠提及她在协和医院的这段经历,她对当年协和医院妇产科林斯馨护士长的严厉及严格仍记忆犹新(林斯馨1926年协和护校毕业,中华护士学会第13届理事长)。

5.3 高秀英 早年就读于汾阳高级护士职业学校,曾在协和医院做护士多年。笔者请她看在北京协和医院图书馆搜集的汾阳医院与护士学校的老照片。当她看到1927年孔美玉校长和护生毕业合影的照片时喜极而泣地述说尘封往事:“我和弟弟因家境贫困,不能继续升学,在孔校长的资助下上了护士学校,毕业后留在汾阳医院工作,我一直记着她,一直想念她”。正是汾阳护校的英语教学让她具备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1950年,她在太原商场里遇一外国友人与售货员因语言不通无法交流,便以纯正流畅的美式英语即刻解围。

5.4 王益锵1951年汾阳护校毕业,曾任该校校长。他回忆汾阳高级护士学校恢复重建时列入国家高校名录,同时也列入世界学校名录,在国外都承认汾阳高级护校的学历,可见该校在国外影响之深远。但后来更名为山西医学院汾阳专科部、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这在世界学校名录中是找不到的,失去世界名录的校名也是令人惋惜的。

还有,美国第二任驻华大使恒安石(Arthur W.Hummel)及夫人1984年来院访问,大使1920年出生于此。汾阳医院的巨大变化令他惊叹不已[2]。

6 小结

1951 年,山西省卫生厅根据中共中央、政务院相关政策,接管汾阳医院护士学校。1958年该校迁址太谷。至此,汾阳护士学校宣告结束。

1985 年山西省政府决定恢复重建汾阳高级护士学校。1996年改为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这所学校历史悠久、誉满三晋。这里孕育并走出两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她们以卓越的表现,登顶国际护士至高无上之荣誉巅峰,传承并续写着母校“仁爱”“奉献”之精神——她们就是1938年毕业于汾阳高级护士职业学校的王桂英前辈;1991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汾阳高级护校大专班的山西护理学会理事长杨辉女士。她们是汾阳护校的骄傲,也是汾阳护校精神的传承者。

猜你喜欢

汾阳护士医院
山西汾阳王酒业中国食安大会上获嘉奖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民国时期的《汾阳行政周刊》
援鄂护士林燕华的元宵节
在美国当护士的酸甜苦辣
萌萌兔医院
关于汾阳工业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汾阳出土唐代墓志校理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