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021-05-28王云多姜文鹃

关键词:年龄结构性别比产业结构

王云多 姜文鹃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8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先,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人口红利”的推动,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老年人口快速增加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并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1]。其次,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较为显著[2]。数据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是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人口性别结构出现“男性过剩”的现象。最后,人口城乡结构和人口产业结构的变化是人口结构变动的重要表现。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城镇就业比重明显提升。产业结构的变化也带动着人口在各个产业间流动,人口主要向第二、三产业流动。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城乡结构和产业结构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这些方面的变化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深远的影响。本研究回顾了人口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相关文献,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了结论与建议。

一、文献综述

有关人口结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研究,一些学者从年龄结构出发,对老龄化持有乐观态度,认为其可以形成“人口红利”。An Chong-Bum和Jeon Seung-Hoon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呈倒U型关系,在人口老龄化初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3]。陈晶基于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不同年龄群体的消费和储蓄行为产生了人口转变的经济效益,随着年龄的增长,储蓄意愿越来越高,而高储蓄率可以增加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此外,老年人作为纯消费者,他们的比重越大越会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从而得出人口老龄化时期对社会也可以产生红利效应[4]。徐升艳选取宏观经济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老龄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了年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呈倒U型关系,并认为当前我国正处于随着年龄增长会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时期,对经济增长会产生积极影响[5]。

虽然这些学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不同,但得出的结论都明确了老龄化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一面。而一些持悲观态度的学者认为,老龄化只会给经济带来不利影响。Bloom和Williamson使用1965—199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劳动力对经济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人口结构上的变动与经济增长是负相关关系[6]。汪伟构建了一个把代际转移因素考虑进去的交替模型,分析老龄化是否会影响储蓄、有关人力资本投资的决策以及经济增长,得出老龄化可以提高储蓄,但对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经济增长会产生负面影响[7]。刘国斌、杜云昊使用索罗模型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人口老龄化对县域经济的劳动供给、储蓄率和经济增长都产生了负面影响[8]。闫海春根据中国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现实,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认为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和福利上[9]。

有些学者认为,人力资本积累速度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人口结构转变对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Romer通过内生技术进步模型,得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间接的,是通过技术进步实现的[10]。尹典通过构建人力资本存量计量模型,分析人力资本存量的动态变化,得出由于加大对教育和卫生健康的投入,我国人均人力资本存量和总人力资本存量都在持续增加[11]。邵琳构建了3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测量教育、科技和健康等人力资本对经济的影响,得出这些人力资本的提高都可以极大地促进经济增长[12]。

有些学者从人口结构中的人口产业结构角度研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Michael Peneder指出,投入要素从低生产率水平或低生产增长率的部门向高生产率水平或高生产增长率的部门流动所带来的整体社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是产业结构的改变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13]。赵周华、李腾飞指出人口产业结构的变化是按照一定规律呈现的,认为对这一规律的正确认识可以指导我们分析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14]。韩平、赵文蕾引入人口结构变量的索罗模型以及二元经济理论,得出产业结构是通过劳动力的转移改变产出进而影响经济增长[15]。

还有一些学者从人口性别比的角度研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Hudson和Boer对印度人口性别和社会稳定性的分析表明,出生性别比失衡会导致成年人中男性数量相对剩余,会出现有些男性缺乏结婚的能力,从而被社会边缘化,甚至有可能导致反社会行为,威胁社会的稳定和安全,进而不利于经济发展[16]。梁海艳、倪超认为出生人口性别比不合理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我国实行的生育政策和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是主要原因,可以通过经济发展、宣传教育和科技使人口性别比更加合理[17]。武卫奇、任梦笛和单晓燕认为,男女性别比不平衡会对我国政治经济产生不利影响,还会不利于家庭的组建及社会稳定[18]。

上述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人口年龄结构或人口性别结构的角度研究人口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但人口结构不仅包括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还包括城乡结构及产业结构。为全面考察人口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研究从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城乡结构、人口产业结构和人口性别结构4个方面入手,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人口结构在这4个方面的变化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

二、人口结构变动与中国经济增长

(一)中国人口变化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变化很明显,尤其是出生人口,这主要是受到我国人口政策的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而我国死亡率变化不大,所以出生率的变化趋势就决定了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在1982年以前,我国出生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后的一年出生率有了明显下降,其后几年出生率又有所提高;1987年以后,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2002年以后,甚至出现了自然增长率低于死亡率的情况,且差距越来越大。这种情况违背了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初衷,2015年国家提出了“全面二孩”政策,2016年开始实施。2016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经过多年下降后首次出现了提高,但2016年以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又开始下降,2017年为5.32‰,2018年为3.81‰,2019年为3.34‰。这说明即使放开生育限制,也只能短期内释放生育,而且受较高生育成本的限制,很多家庭放弃了生育二孩的决定。因此,想要提高生育水平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要一定时间改变各类束缚生育率提高的因素。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1978—2018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变化情况见图1。

图1 1978—2018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变化情况

(二)中国人口结构变迁

1.人口年龄结构

随着我国人口政策的实施,人口过快增长的趋势得到了缓解,人口增长过渡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19]。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多年来一直显著增加,老年抚养比越来越高,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1982—2012年,0~14岁人口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降明显。2013—2018年,少儿人口由于“二孩政策”的实施开始增加,但并不明显,一部分原因是现代年轻夫妻的生育观念仍然是优生优育,另一部分原因是现在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尽管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但这一政策的显现需要时间。2015年前,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太大,人口增长的惯性还将持续一段时间,15~64岁人口一直都是呈上升趋势,随着时间流逝,计划生育政策效果开始显现,2015年以后15~64岁人口有所下降。1982—2018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1982—2018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情况

2.人口城乡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城乡结构的特征是城镇人口呈上升趋势,乡村人口呈下降趋势,而这一变化可以通过乡村就业人口和城镇就业人口的变化来体现。我国城镇就业人数的快速增加得益于农业劳动力提高释放出来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乡镇企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非农经济快速发展创造出来的就业机会。根据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的各省市统计局上报的汇总数据,由于我国长期经济比较落后,乡村就业人口远远高于城镇就业人口,直到2013年城镇就业人口首次超过了乡村就业人口。我国大力推动城镇化,2018年城镇化率达到了57.35%[20],使城市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有更多的人可以去城市就业。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1978—2018年中国人口城乡结构变化趋势见图2。

3.人口产业结构

人口产业结构分为传统型、发展型和现代型3种。一国人口产业结构分布取决于经济产业结构布局,随着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人口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口越来越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越来越多,尤其是现代型人口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绝对多数;反之,合理的人口产业结构分布也有利于经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二者相互促进,要同时兼顾[18]。根据历年《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数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产业结构变化趋势见图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产业结构最明显的转变就是第一产业就业比急剧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稳中有升,以及第三产业就业比显著上升,这与产业结构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转变相符。

图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4.人口性别结构

我国人口性别比近40年来一直在1以上,男性人口一直比女性人口多,导致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人口性别比不合理会产生很多问题,如影响人口再生产、影响社会稳定、制约经济发展等。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包括:传统社会“养儿防老”生育观念的影响、计划生育国策的影响,以及现代医学技术的滥用等[21]。

(三)中国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后,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里取得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发展成就。20世纪90年代,年平均10%的GDP增长速度推动中国经济总量快速增长;进入21世纪后,由于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从2003年开始由经济总量的增长转向兼顾经济总量和经济质量的同时增长。这使得中国从一个落后、贫穷的国家逐渐变成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快速增长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增加全面拉动[22]。中国GDP增速自2012年开始出现回落,结束了多年来GDP高速增长的态势,主要源于随着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及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更强调注重质量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是因为以前那种以牺牲环境、过度使用资源的发展方式并非长久之策。而进入新常态,更要注重环境保护,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改善营商环境,创新发展将会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三、人口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选取及基本描述统计分析

为了分析人口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围绕人口结构变动分析带动经济增长的各类人口因素,忽略其他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使用Eviews软件,采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被解释变量为国内生产总值(Y);解释变量有8个,分别是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数,人口性别比和人口城乡就业比。变量基本描述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其中,平均值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但出现极端数据时,仅依据平均值是不能反映现实的;方差是表示数据的分散程度,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同方差一样,也可以反应数据的离散程度,平均值相同的两组数据,标准差却不一定相同;平均差值是各个数值同平均数差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其值越小就越具有代表性;中位数则是将一组数值按大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那个数,这可以避免极端数值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稳健性[23]。

表2 变量基本描述统计分析

(二)计量模型的建立及检验

由以上数据分析可知,人口年龄结构、人口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反映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模型。由于选取的有些变量数值太大,因此,在不影响数据性质和变量之间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取对数来缩小数据的绝对数值,进而使数据更加平稳,同时削弱模型中存在的共线性、方差性等问题。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式中:X1、X2、X3分别表示 0~14 岁、15~64 岁、65 岁及以上人口比例;X4为人口性别比;X5、X6、X7分别表示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数;X8为人口城乡就业比;β1、 β2…β8是参数。

首先,运用Eviews软件检验解释变量,考虑到部分解释变量之间的高度相关性(15~64岁人口比例与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具有高度相关性,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与人口城乡就业比具有高度相关性),以及人口性别比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较差等问题,剔除了 X2、X4、X5,对 X1、X3、X6、X7、X8进行平稳性检验,即 ADF 检验。残差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可决系数为0.673,回归标准差为10 937.512,ADF统计量为-6.094,小于显著水平1%的临界值-3.724,表明没有单位根,残差序列是平稳的。

表3 残差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

得到回归方程为:

回归检验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0~14岁人口比例、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人口城乡就业比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8、-1.05、0.42、0.51、3.01。根据回归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0~14岁人口比例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表明其对经济有促进作用,但作用不明显;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说明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越大,其对经济产生的阻碍作用就越大。(2)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说明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员越多,就越能促进经济增长,其中,相较于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增加,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明显。(3)人口城乡就业比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几个变量中最显著的。

表4 回归检验结果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第一,从人口年龄结构来看,首先,少儿人口的增加有利于经济增长。这是因为可以将少儿人口看成劳动力储备军,少儿人口的增加能够避免未来出现劳动力短缺;同时,用于少儿人口的开支也具有人力资本投资性质,可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其次,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分布不合理,出现劳动力老化现象,从而降低劳动生产率,不利于经济增长。此外,高龄老年人属于被抚养人口,这对国家和家庭都会产生较大的压力。

第二,从人口产业结构来看,合理的人口产业结构会促进经济增长。人口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经济增长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经济不断发展才能推动人口产业结构合理转变,也只有合理的人口产业结构才能促进经济增长。

第三,从人口城乡结构来看,城镇就业人口增加有利于经济增长。随着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在为城市发展提供多层次人力资源的同时,新增人口一方面加大了对基础设施、住房和公共设施的投资需求,另一方面从农村迁往城市的人口的消费行为也会发生很大变化,使得内需市场发展壮大。

(二)对策与建议

当前我国人口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为了减轻其不利影响,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第一,调整我国人口发展战略,积极应对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对于老龄化问题,一方面,通过重新界定老龄标准,改革退休制度,适当延长工作年限,从而延迟或者避免出现社会劳动力供给不足的局面;另一方面,进一步扩大养老、医疗投入,大力发展可以丰富老年人物质和精神世界的相关产业,提高老年人幸福感,让老年人老有所依,或改变老年人的消费习惯,使其把钱更多地用于消费而不是储蓄,从而扩大内需。对于自然增长率过低的问题,从出生率角度,可以通过出台与生育政策相配套的措施,使生育政策发挥效果,如加强生育的健康指导与服务、完善和规范与婴幼儿相关的产业、大力宣传家庭生育观念、延长职场女性产假时间,以及企业不得歧视未生育的女性等;从死亡率角度,既要提高医疗水平,加大对疾病的研究力度,尤其是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又要大力宣传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非自然死亡的人数。

第二,拓宽职业培训渠道,规范劳动力市场,使人口产业结构的转变符合产业结构需要。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变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这一转变使得各个产业需要的就业人员数量发生了变化,各个产业对就业人员的要求普遍提高,尤其是第三产业。要应对这一变化就需要对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大力宣传绿色发展思想,使其掌握使用更先进的机器设备的能力,从而提高生产率。对从第一产业多余出来的人员,根据第二、三产业的需要提供专业培训,从而降低其进入新产业的壁垒,以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

第三,城市和乡村要协调发展,减少城市与农村之间人口流动的阻碍,促进人口合理流动。城市化要因地制宜、多元发展,原有城市经济发展好的和人口数量多的可以发展成大型城市,进而吸引更多人在城市就业,同时也要大力发展中小型城市,避免资源浪费。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发展也不容忽视,要投入更多资金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乡村中小型民营企业,使城市与乡村就业人员达到合理比例,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猜你喜欢

年龄结构性别比产业结构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男生多?女生多?
基层组织增活力“两学一做”促发展
基于人口红利缩减的我国经济增长对策探讨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七连降”
基于“两基准”理论新解释的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分析
为什么要维护男女性别比的自然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