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CS助力上海打造“绿色智能”名片

2021-05-28薛龙玉

中国船检 2021年5期
关键词:交通委客船船级社

本刊记者 薛龙玉

近年来,全球海事行业对节能减排、绿色发展要求愈加重视,我国《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也明确提出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目标,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层面,绿色和智能都已经成为船舶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竞争焦点。中国船级社在多年的研究与积累中不断完善绿色、智能船舶规范体系,优化升级相关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依托该领域的实力和优势,中国船级社在助力上海地区水上客运交通高质量发展以及实施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在推动船舶绿色、智能发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

打造高水平水上客运模式

2020新年伊始,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进博会期间重要讲话精神,上海市提出了打造浦江游览世界级旅游品牌和“黄浦江旅游城市水上会客厅”靓丽名片的工作目标。作为国内船舶检验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中国船级社(CCS)受命为航行于上海地区的新建客船提供入级检验服务,积极承担起了提升浦江旅游客船绿色、智能水平,带动上海地区水上客运绿色、智慧、创新发展的重任。与此同时,在上海市交通委被授予第二批交通强国试点单位后,CCS上海分社主动联系上海市交通委并保持定期沟通,先后多次与上海市交通委研究室、航运处开展关于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交流,并为相关试点工作方案的制定提供建议。经仔细研究和筹划,CCS向上海市交通委申报了主题为“以最高标准提升船舶绿色智能水平,让黄浦江更加亮丽”的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在这项任务中,CCS上海分社提出了“推广船舶新能源、新技术应用,开展船舶绿色、智能方面的试点,助力上海地区形成高水平的水上交通绿色、智能发展模式”等具体工作。

全面落实《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关于加强本市客运船舶检验工作的通知》相关要求的工作也在此次试点任务的实施中顺利推进。上海分社作为中国船级社负责与上海市交通委、上海市水上客运业界联系的唯一工作窗口,组成了专项工作小组并设立“服务专员”,根据“目标明确、职责清晰”的原则制定了《上海地区客运船舶检验服务工作方案》,规定了为上海地区新建客船提供全生命周期入级服务的工作流程及重要服务节点。根据方案要求,中国船级社系统内各单位迅速行动起来,根据各自职责,密切合作,协同推进新建船舶项目顺利实施。武汉规范所负责对设计工作提供具体指导,根据船舶运行区域及时提出在绿色、安全方面的技术提示;上海分社严把审图关,从源头上为船舶全生命周期服务筑牢“第一站”基础;产品检验单位为产品厂开展专题技术交流,确保满足规范要求的产品按时交付船厂;建造检验单位加强巡检和对重点项目的检查,确保建造检验质量。规范、审图、产品和建造检验单位保持密切沟通和联系,第一时间联动及时解决各个环节出现的各种问题,充分发挥了船级社的整体服务优势,为新造船项目的施工进度和建造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CCS上海分社的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之初恰逢新冠病毒来势汹汹。疫情对上海地区客船企业的新建船项目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分社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微信、邮件等方式主动联系客户,对项目动态开展排摸,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制定针对性工作措施,助力客船企业和建造单位复工复产。中国第三届进口博览会配套重点项目——“双拥”轮的入级服务是落实交通委要求的第一个试点项目,上海分社克服疫情影响,与船东、设计单位和船厂协调制定图纸送审退审计划,采取远程审图方式,确保“双拥”轮新造船工作按时间节点顺利推进。对于该轮上层建筑的新颖结构设计,通过有限元数字仿真模拟技术进行强度评估,既维持创新外观设计又保障船舶安全,得到船东、船厂和设计单位的高度评价。上海分社全过程全方位参与上海海事局、上海市交通委组织的第十届中国花博会崇明航线船型的多轮遴选工作,充分发挥船检“国家队”和主力军的作用,为最终确定“双拥”轮(该轮是上海市交通委发文明确上海市新建客运船舶由中国船级社审图和检验的首艘高端黄浦江游览船)上线“花映浦江、精彩绽放”花博会一日游航线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获得了政府主管部门和业界的高度肯定。上海分社总经理孟令毅表示:“本次新造客船的整体移交工作标志着上海分社在上海地区保障船舶检验和监督管理工作职责的全面落实,将进一步有效提升上海地区水上交通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推动黄浦江游览船船型和品质升级,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成为上海地区 ‘交通强国试点’中能发挥先行先试和引领示范作用的高质量项目。”

引领前沿航运技术创新

2020年4月,中国船级社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共同发起的“航运技术联合创新工作室”在上海揭牌成立

2020年4月,中国船级社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共同发起的“航运技术联合创新工作室”在上海揭牌成立,双方深入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海运业高质量发展意见》精神,通过强强联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抢占航运技术制高点,引领航运业安全绿色智能发展,在交通强国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高端服务能力取得新突破增添技术要素。

创新工作室把中远海运集团副总经理黄小文和中国船级社总裁莫鉴辉提出的“要开发出最好的船型、最有竞争力的能耗、符合未来10年以上标准的排放并且在船型开发中融入智能、数字等未来发展要素”作为工作目标。预期3至5年内在船型优化、特殊工艺、船舶先进性和经济性等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满足航运业发展的新需求;推广清洁能源船舶发展,从供给侧推进技术性减排,不断提升船舶排放控制水平,满足日益严格的船舶排放区要求,推进船舶、港口污染治理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生态建设;推动大数据、数字孪生、区块链、清洁能源等新技术与航运业的深度融合;完善智能船舶标准体系建设,推动航运业数字化转型;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机制,促进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作为高端航运技术平台,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高端服务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把创新工作室建设成为高端航运技术平台,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好的作用,2020年上半年,中国船级社联合中远海运集团向上海市交通委正式申报“依托航运技术创新工作室,打造航运技术产学研协同平台”的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目前已被批准纳入“交通强国建设上海方案”,使其在上海市“交通强国试点”中发挥先行先试和引领示范作用。

据CCS上海分社总经理孟令毅介绍,截止2021年4月底,创新工作室已陆续开展17个联合开发项目,紧跟国际、国内航运业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引领性影响,其中8项涉及新船型研发、3项涉及新能源技术应用研究、6项涉及数字化融合应用研究,已经顺利完成5个联合开发项目,并先后获得船级社AIP证书14份。

在已完成的项目中,超大型营运船船体结构安全监控研究为船东对船体结构安全管理提供了抓手,也为后续开展船体结构强度数字孪生技术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储备;大型乙烷运输船船型开发项目采用了全球首创的“纯气体燃料动力系统模式”,进一步提升了船型营运经济性和竞争力;超大型铝矾土矿砂船联合开发项目所设计的船型满足可预见的规范法规要求并获得船级社AIP证书,船舶载重量、航速、油耗等性能指标均优于常规超大型矿砂船;大型Mark III薄膜型LNG运输船联合开发项目设计方案兼具实用性与领先性的特点,还增加了船舶数字化、双燃料动力系统、船厂建造技术评估等方案研究;LNG 动力超大型集装箱船联合开发项目推出了配备燃气处理系统和双燃料推进主机的13500TEU改装船,以及既满足目前最严格环保要求又实现了规模效应、降低单箱运营成本的23000TEU新造船。此外,创新工作室也在积极推进中远海运集团智能船舶数据标准、大型集装箱船可视化态势感知系统及船联网关键技术开发、大型纸浆船联合设计开发、内贸特定航线LNG运输船联合设计开发、氨燃料在VLCC上的应用研发合作、船舶二氧化碳捕集/封存技术联合研发、智能/零碳客滚船联合开发以及大型集装箱船船体结构强度数字孪生联合技术开发等在研项目,进一步推动航运业的数字化转型及绿色智能技术在各类新船型的应用。

未来,创新工作室将再接再厉,从以下几大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一是继续配合国家及省、市发展战略和中远海运集团全球布局的战略,积极响应市场需求,打造技术安全保障新平台,更好地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二是紧跟航运热点、瞄准航运未来,坚持技术创新,引领航运技术规范标准的发展,为我国海事政策决策和行业技术标准提供支撑,为增强我国在IMO、IACS等组织中的话语权做出应有的技术贡献。三是加快研究我国航运业发展的“卡脖子”项目。从航运业发展的重大需求中发现问题,联合业界集中力量,加强在船舶科技领域的创新,突破关键领域的技术制约,提升核心竞争力,并主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发挥两家单位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四是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内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思路;研究各方共赢的合作模式,激励项目参与方,提升各方参与度和创新力,并推进创新工作室各项目的成果转化和推广。五是探索在知识产权共享、成果转化、利益共享、人才培养等方面新型产学研合作机制,以促进各方共同发展。

助力绿色智能发展理念开花结果

经过持续努力,中国船级社在实施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提升船舶绿色智能水平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在此过程中,中国船级社及时总结经验,主动分析工作中出现的“痛点”和“难点”,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例如,上海分社发现,部分客运企业对加快提升客船绿色智能水平是上海地区水上客运实现“提质增效”以及上海市“打造黄浦江旅游城市水上会客厅”的重要手段,还存在“等”“靠”的潜意识,主动性需进一步增强。而且大部分企业对船舶绿色智能技术的可靠性以及在国内实际应用情况不了解,制约了使用绿色智能技术的积极性。此外,一些企业尚未建立“好船优造”和“全生命周期”的意识,在选择高质量的新造船设计方案以及选用优质船用产品等方面,存在低成本竞争的惯性思维,影响了对绿色智能技术的使用。

针对这些问题,上海分社持续加强宣贯,积极开展培训交流,强化对上海地区水上客运高质量发展的共识。上海分社深入了解客户的技术服务需求,充分利用中国船级社系统技术培训资源,多措并举、多种形式为公司开展技术培训和交流,在业界积极倡导“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让客户及时了解国际和国内客船绿色、智能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加深对船级社技术标准的掌握和理解,增强在新建船舶自觉使用绿色、智能技术的积极性。同时,上海分社通过政策引导、示范引领,引入高水平的船舶设计单位,推荐高端船舶设备,形成先进的设计方案,打造与“水上会客厅”相适应的优秀船型,并且积极传递“全生命周期”船检管理理念,为浦江客运公司提供优质的“合同前+过程中”入级服务,让上海地区水上客运业界对船舶绿色智能技术先进性、可靠性和应用效果有了更直观的体会,增强了客户对船级社服务的信任和深度融合。

CCS上海分社先后组织开展“《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19修改通报新要求宣介”等线上、线下技术培训8次和“上海市客运轮船有限公司长横对江渡新能源车客渡船技术交流会”等技术交流会6次。技术培训和交流覆盖客船公司、设计单位、船厂和产品厂家等利益相关方。2020年10月,上海分社举办了由上海市交通委、上海海事局和浦江客船企业参加的“2020年浦江精品旅游客船推进会”。与会代表一致对上海分社近一年来围绕推动智能、环保新技术在浦江客船上应用所开展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CCS上海分社在发挥船级社技术引领作用的同时,密切与行业各相关单位包括海事部门、船舶设计单位、船用装备厂家等合作,创建了多方协同平台,为浦江客船绿色、智能发展凝聚合力。上海分社还注重以党建引领业务,技术国内党支部组建了“服务花博会保障水上安全党员突击队”,全面参与花博会水上保障任务,加强与上海市交通委和上海海事局沟通,确保水上安保任务高质量完成。技术国内党支部还先后与交通委航运处支部、上港复兴船务等港航单位基层党组织开展联学共建活动,及时交流学习心得和工作体会,并通过中国船级社媒体平台及时宣传浦江绿色智能发展的最新动态。

通过一年多来广泛密集的技术宣贯和对国际先进案例的介绍,上海地区水上客运行业对有关绿色、智能发展的理念有所提升。目前,纯电动旅游船、直流组网型混合电力电推系统旅游船已在长江干流水域和珠江水域投入营运,全球电池容量最大的纯电动1300客位长江三峡豪华游轮也已开工建造,多艘客运船舶被授予中国船级社绿色智能船级附加标志。在2020年度上海地区3艘新建客船项目中,2艘使用了电力推进系统,其中1艘为2021年“花博会”和崇明世界级生态岛配套的165人客位客船项目还申请了中国船级社“绿色船舶-2”附加标志。另外,“双拥”轮安装了靠泊辅助系统,运用态势感知技术辅助船舶航行和码头靠离泊,提升了船舶智能及安全水平。未来还会有更多新建客船项目引入绿色、智能元素。

商船三井时隔5年重启氨气运输业务

2021年5月18日,商船三井宣布,35000立方米氨气/LPG运输船“Green Pioneer”号将租给Trammo。该船由韩国现代尾浦造船建造,在2010年8月交付,全长173.70米,宽28.00米,满载吃水10.419米,货舱容量34500立方米,由MOL Tankship Management负责船舶管理。时隔近5年,商船三井重启氨气运输业务,与美国氨贸易商Trammo签署定期租船合同。

商船三井表示,氨气在全球各地被广泛使用,主要作物化肥原料,随着人口增长、粮食生产扩大,氨气需求也会增加。另外,氨气作为零碳排放的下一代清洁燃料,并且作为一种氢气载体可以提高氢气运输的效率,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

猜你喜欢

交通委客船船级社
从规范要求看各船级社对柴油机认可的差异化
大洋湾乘舟赏樱
IACS第74次理事会举行
北京交通委发缓堵成绩单
市民起诉上海交通委:选择拍卖主办方的信息应公开
车牌限拍
全球各大船级社计划重返伊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