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引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2021-05-27郎剑锋葛星石明旺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植物检疫积极心理课程思政

郎剑锋 葛星 石明旺

关键词:课程思政;植物检疫;积极心理

在各种思潮汇聚、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单纯或过度依赖显性教育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导的有效性非常有限[1],因此亟需发挥多学科优势,全课程、全方位育人。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學科专业全面推进。因此,每一位高校的专业课老师都要努力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中。

积极心理学以个体的积极品质为关注点,认为发展人性的优点比解决人的心理问题更有价值,提倡用积极的观念来解读人类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从而激发个体自身的积极力量,开发优秀的内在品质,并利用这些力量和品质来使个体获得良好的生活[2]。作为与学生联系紧密的专业课教师,在植物检疫课程导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把思政元素放入课中,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通过让学生在课程中体验成就动机、自豪、超越和热情等积极心理体验[3],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国的热情,进而提高植物检疫课程建设的思政教育效果,从而达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一、植物检疫课程导论课程概况

植物检疫在国外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也经历了80多年的历史。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以及植物、植物产品在国际国内流通的日益频繁,新疫情传入我国数量增加、频率加快,已有疫情不断扩散蔓延。预防与阻截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入侵和扩散,加强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工作,是植物检疫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植物检疫法律法规和植物检疫机构。

植物检疫课程导论课程是动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方向)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全面介绍植物检疫的发展历史、基础知识、发展前景、就业前景等,使学生了解植物检疫的有关的基本概念,产生对植物检疫的兴趣,增强学习植物检疫的动力。授课对象为动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方向) 专业大一新生,他们还没有接触到任何的专业知识。而且由于植物检疫专业开设时间短、知名度低,大多数学生均为调剂而来,许多同学认为这是个冷门专业,因此,如何尽快地吸引到大一同学们的注意力,激发同学们的专业兴趣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本课程中,授课教师通过案例教学,以发生的相关案例来说明一个个专业的问题,并在其中穿插热点话题和思想政治教育,力求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而不易引起学生反感,这种教学方式是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新探索。

二、案例教学融合思政,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于教师有效将思政元素融入教育教学中,其隐性渗透功能要求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以灵活的方式融入,而不是专门抽出时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4]。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问题教学等教学形式,更能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在讲植物检疫的定义和由来时,首先讲到检疫分为卫生检疫和植物检疫两部分,两者虽然不同,但也有很多的相通性,如,中国对进口种猪要求隔离45 天,24 小时全天监管,对检出的阳性猪进行扑杀及深埋等无害化处理,至隔离结束才能将种猪运走;2003年发生在我国广东、香港、北京等地的非典型性肺炎,中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所采取的隔离和检疫措施;正在发生的新冠病毒肺炎,通过“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防止传染病的原则,让同学们更加认识到党和国家对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部署决策是科学合理、符合规范的,进而增强抗击疫情的信心,提高了政治站位,告诫大家要听党和政府的号召,万众一心,阻击疫情,一定会赢得最后的胜利。这些都是检疫在卫生检疫方面的具体实施。而植物检疫实际上就是人类从预防医学的做法中得到的启发而拓展用于对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的检疫。

随后,在讲到“植物检疫既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也是一项内容非常复杂的行政管理工作。植物检疫的核心问题是预防国外的或本地区之外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本国或本地区”时,引用了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印尼总统佐科及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通电话所强调的:“我们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中方将继续本着公开、透明态度,同各国加强防控合作,维护地区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植物检疫,植物检疫的原则是在符合国际惯例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贸易,保护本国农林业生产安全,但也要防止本国原有的有害生物随着货物扩散到别的国家或地区去,这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统一。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卫生检疫的一些案例,以及我国对植物检疫重视程度的逐步增大和对植物检疫人才的大量需求的介绍,让学生体验到植物检疫对现代农业的重要性,获得对专业的认同感。一些同学在课后表示已经把植物检疫从原先认为的冷门专业转变为了一门具有政治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热门专业。

三、与时俱进关注热点话题,提升学生对植物检疫课程学习的热情

植物检疫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通过一根实木条引发的退货案、扬州检验检疫局销毁两批进境木质包装、黄山松材线虫病防御体系建设和美国天牛事件等案例,讲解植物检疫在保护国家农林业生产安全和促进贸易上的重要性。尤其联系最近一段时间中美贸易战持续升温,美国对我国以中兴和华为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打压的事件,让同学们意识到科技强国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植物检疫,国外的有害生物就会肆无忌惮地进入我国,如果不注重科学技术的发展,某些发达国家就会利用植物检疫这个比较隐蔽的技术壁垒,阻止我国产品的出口。尤其是在美国部分地区暴发的光肩星天牛事件,仅由于光肩星天牛原产于东亚地区,美国就把本次暴发片面地甩锅给中国。但是在中国检疫人员和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证明了光肩星天牛在美国其实已经存在了几十年,才打破这一技术壁垒。因此,在课堂上注意引领学生关注时政热点话题,关注国计民生,培养学生为农林业发展做贡献的责任意识和自豪感,引导学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思考“三农”问题,把思政教育融入到日常课程的学习中,让学生明白学好植物检疫科学技术在现实中具有重要意义。

四、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提升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利用互联网和现代教学手段,授课教师进行线上线下结合教学。微信是目前大学生普遍应用的沟通工具,授课教师通过建立课程微信群,在群内讨论相关知识点,发布一些专业相关学习视频和教学资料,尤其是一些由于时间关系没来得及展示的专业相关的思政图片、视频或动画,实现资源共享,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让学生逐渐在潜意识中对课程中的思政内容认可,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

结合学习通软件,让学生进行线上签到,节约线下点名时间,并利用软件精心设计授课内容,布置作业来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课下通过学习通软件讨论专业内容,让学生查阅资料后畅所欲言,并及时上传教师授课视频,让学生随时都可以在线学习,真正实现了师生网络互动。这些教学手段不仅有利于在线下进行针对性辅导,还提高了教学效果,推动了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值得关注的案例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期间,一部分人谈病毒色变,究其原因是大家当时对该病毒不了解,缺少科学的认识。植物检疫危险性有害生物里面,就有危险性植物病毒,在疫情期间教学中,由于对新冠病毒有一些恐惧的心理,导致有些同学对于植物病毒有所顾忌害怕,不愿意学习这个内容,进而不愿意学习这个专业。授课教师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为了让同学们减少后顾之忧,线上专门补充一些病毒的基础知识,让同学们了解病毒随处可见,并且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三类,而植物检疫所学习与研究的是植物病毒。虽然都是病毒,但由于病毒是必须要通过识别细胞上的某些成分进而入侵到细胞内部的,而动物和植物细胞表面的特征分子相差很多,因此,病毒難以出现同时能感染人和植物的情况。通过线上的及时学习和沟通,使学生不仅对政治时事和病毒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对植物检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本门课程由于学时少,面对的又是无专业知识的大一学生,因此,总的原则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真实案例为珠子把整门课程串联起来,使同学们感受到植物检疫的重要性。通过布置课后作业“你心目中的植物检疫”,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有利于课程的进一步改革。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开拓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了学生对植物检疫专业的认同感和学习植物检疫知识的热情,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实现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

猜你喜欢

植物检疫积极心理课程思政
2019年吉林省农业植物检疫宣传月启动仪式在德惠市举行
2018年全省农业植物检疫宣传月启动仪式在前郭县举行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积极心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弱化权势,和谐共生
知恩于心,感恩于行
积极心理团体辅导促进新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
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