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活用教材开展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

2021-05-27梁志红

考试周刊 2021年33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生教材

梁志红

摘 要:依托教材,充分利用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现实性、综合性和活动性的特点,着眼学生中长期思想品德构建,既依托教材又活用教材,把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上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灵活运用教材,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灵活运用教材,加强生活联系。深挖教材内容,树立学习榜样。全面审视教材,立足知识建构。大胆创新教材,鼓励个性学习。

关键词: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教材;活用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所以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所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特点,从他们的情感态度乃至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出发,注重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法治意识强烈、热爱生活又开拓创新的新时代儿童,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意义不言而喻。但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小学生身心发展速度快却又未够成熟稳定;他们对于许多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却往往意志薄弱,缺乏吃苦耐劳;他们喜欢标新立异却常常思虑不全、固执己见等特点。所以说,在进行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注意依托教材,充分利用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现实性、综合性和活动性的特点,着眼学生中长期思想品德构建,既依托教材又活用教材,尽量把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上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这样的话,小学生才会真正喜欢上这门课程,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那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该如何才能做好灵活运用教材,取得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呢?

一、 灵活运用教材,加强生活联系

教育部统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既注重知识框架的建构,又倾向于儿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对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和核心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说,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紧紧依靠教材,围绕教材“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主题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这样的话,才能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作用,依纲据本、循序渐进地发展和丰富青少年儿童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引导学生处理好学习与教材的关系,要做到既要“进得去”又要“出得来”。所谓的“进得去”就是对于教材所提供的各个学习环节都要认真领会,进行必要的识记、理解、判断、分析和应用。比如说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公民意味着什么》一课,就给出了“活动园”“知识窗”“相关链接”和“小贴士”等知识节点。在教學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做好知识点的理解记忆,由此而形成关于公民的基本认识,这就叫作“进得去”。但如果课堂教学仅限于此,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注意通过组织引导学生从相关的生活经验出发,侧重于对主题活动的挖掘,由此而引发对公民身份和权利的讨论,使得学生能够把课本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起联系来,由此辨别清楚一些生活中模糊的观念认识,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成果,这就叫作“出得来”。

二、 深挖教材内容,树立学习榜样

“身教胜于言传”。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一味地简单说教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会使得他们厌烦这门学科,从心理上到行为上抵触课堂学习。所以说,真正适合青少年儿童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应该是从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出发,着眼于学生完整的道德与法治体系,使得他们能够从现实的生活和学习出发,引导他们注重切身体会,逐步达成整个道德法治知识体系的完整构建。这样的话,对于学生的观念意识思想性格、意志品质、道德法治的培养才能稳步求进,臻于至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有经验的道德法治老师都会注意深挖教材内容,注意结合当前课程教学,发现学生生活原型。让生活原型现身说法,使得课本上的知识变成现实,让学生的学习体验变得真切。这样的话,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东西就再也不是形而上学,不是事不关己;相反的,学生通过生活原型的真切体验可以引发各自的思考,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或喜或悲的真实感受。然后再通过课堂的归纳引导,学生就容易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理解认识,从而逐步构建起自己完整的思想体系,很好地完成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任务。

三、 全面审视教材,立足知识建构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示的发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的精神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作为小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自然是任重道远,责无旁贷。全面审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可以清晰地看出教材编写者的良苦用心:教材的编写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层次水平,深度挖掘发生在学生身边真实事例,以引导学生活动感悟的方式自主学习,同时又立足于知识系统的整体架构,力争使学生通过不同学段的学习,建构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法治意识,成为新时代合格的小公民。因此,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一定要深研教材,深入领会教材编写者的良苦用心;同时又要吃透教材,灵活运用教材,解决好教材面向全国广大地区普适性的特点与教材的真正落地,加强教材地域性特点的研究。

对于新形势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知识体系,道德与法治教师无需过多地探究与质疑,毕竟教材编写原则属于国家社会精神范畴。教师现时更应该关注的是教材如何才能更接地气,更具地方特色,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得教材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一定要注意时刻关心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从专业的角度去收集、整理、提炼具体的道德法治案例,巧妙地刮起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风暴”。根据品德教育时效性的原则,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应该注意结合各式各样的教育节日,主动接洽行业主管部门,寻求专业上的支持,拓宽德育教育的渠道。比如说学雷锋日(3月5日)、安全教育日(3月最后一周周一)、劳动节(5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禁毒宣传日(6月26日)、交通安全日(12月2日)、法制宣传日(12月4日)等,把主题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小学生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