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假期作业的多元化评价略谈
2021-05-27曹彩红
曹彩红
摘 要:课程改革强调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课程评价不再只是对学生进行甄别和选拔,而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最基本的原则是多元化。文章以一次研学旅行中的历史作业为例,尝试探索高中历史假期作业的多元化评价。
关键词:历史作业;多元化评价;研学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作为目标,并將其贯彻于教学的始终。在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方面,不仅关注“以学生发展为本”,更进一步强调“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历史假期作业的评价中坚持“多元化”原则。首先,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其次,要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课堂提问、纸笔测试、实践活动、自我反思、同伴互评、教师评语、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可以综合运用;最后,要注重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做到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有机结合。文章以“一次研学旅行中的历史作业”为例,尝试探索高中历史假期作业的多元化评价。
2019年暑假,学生集体前往陕西和山西部分地区进行研学旅行活动。此次研学活动以周秦汉唐历史为明线,辅以陕西、山西文化及民俗为暗线,融合了多个学科内容。老师布置的历史作业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此次研学活动中的历史元素,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资料,自选主题,记录并分享你的感悟。
在活动的准备期,学生结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古代商业的发展》一课,复习了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业的发展概况,以及与之相伴的城市变迁。
第一站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西安,作为中国建都史最长的历史文化古都,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学生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穿越周秦汉唐,体味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和历史,在秦兵马俑感受“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宏大,在大唐芙蓉园遥想盛唐时期的灿烂与繁华,在城墙上丈量古城的沧桑与厚重。当西安的旅行即将结束的时候,一个学生写下了这样的研学日记(节选):
西安,这座城市是沧桑的,历史的厚重感还残留在今天的建筑里,这种古老的感觉,把所有的锋芒都收敛在鳞次栉比的建筑里,像一朵夜间绽放的牡丹,妖娆华丽却不灼眼。西安的街道复杂繁复,是帝都该有的节制和严肃。西安的夜,与白天的古朴和韵致不同,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小吃街上品尝美食,享受着时光带给我们的美好。
行走在西安,横平竖直的街道仿佛是一条条通向盛唐的时光传输带,透过今日繁华的街景,遥感当年“东市”“西市”的热闹……但不同的是:当年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市”与“坊”的严格分开,使长安城的“热闹”仅仅限于特定的位置,白日里的喧闹在夜幕降临后便被一片寂静取代,严格的时间限制也是当时商业活动不得不遵守的规则,钟鼓楼的存在便是明证。写到这里的时候,课本上长安城的那幅平面图,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来。
在这篇简短的感悟中,学生以一种较为文艺的笔调,将唐代长安城中商业发展的概括描述了出来。白居易这样写道:“千百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形象概括出了长安城内“市”与“坊”严格分离的布局。
从西安出发,第二站将前往山西,探寻和体验晋地文化。在平遥古镇,学生亲身体验了票号的运营制度和用人制度,感悟晋商精神。晋商,指山西商帮,在明初利用地接北部边防之便,为官府运送军粮,将粮食运至边地交纳,获取贩盐的权利,成为富有的大盐商。后来,晋商经营范围不断扩大,财力不断壮大,于乾隆年间开始兴办票号。晋商的活动范围极为广泛,甚至抵达日本、东南亚和俄罗斯等地,“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在参观完山西晋商博物院之后,本次研学活动就正式结束了。学生回顾山西之行,在研学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7月14日,我们来到了山西晋商博物院,在这里,给我影响最深刻的就是晋商文化。
明朝初年,山西人为了生存,为了养家糊口,一路往北去,走到了茫茫的草原、沙漠、山脉去寻找自己生命的第二次转机,去寻找人生的第二次希望。博物院通过图表、照片、沙盘、模型以及大量的实物,生动地再现了晋商们艰难发展的历史。在导游娓娓道来的讲述中,“日升昌记”的诞生像一幅幅画面一样呈现在我的脑海里:风尘仆仆的商人们,起初习惯于将一年的辛劳所得委托给镖局,却苦于运费之高和危险重重;西裕成大掌柜雷履泰嗅到了商机,率先以拨兑承办捎送银两,通过收取一部分汇费以获利;慢慢地,随着要求拨兑的人越来越多,西裕成颜料庄遂改为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票号,“日升昌记”就此诞生。
在博物院,我看到了山西人对晋商精神的概括:“逐利四海,开拓进取。振兴民族,忠义爱国。组帮结会,同舟共济。信誉至上,诚实守义。尊师重教,以人为本。勤奋谨慎,俭约自律。乐善好施,热心公益。”看到这些,我不禁热泪盈眶,500多年前的中国商人,即使社会身份卑微,他们却依旧坚守着共同的信仰,那正是不畏艰险,甘于吃苦的奋斗精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是“执事敬事思敬”的敬业精神!
我时常问自己:旅行的意义是什么?经过这短短十天的研学经历,我或许有了答案。旅行的意义不只在于看到了多少风景,吃到了多少美食,更多的是在于学会珍惜身边人之间短暂的相处;在于学会享受每个城市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气息;在于意识到我们短暂的青春和一路的成长。在山西,我感受得到晋商们留下的500年的文化气息,这正是晋商精神,正是山西的魂!
可见,参与式的研学活动,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的不仅是票号的运作流程,更对“重农抑商”政策下中国古代商人的奋斗与开拓精神有了深刻的认知。对此教师点评如下:关于商人,历史留给我们的是一个色彩斑斓的背影。他们有时表现出唯利是图而为人痛恨,有时却因诚信、智慧、辛勤而为人敬佩;他们在条件允许时能经邦济世,却也有不为人所知的苦衷。不管我们印象中的商人形象如何,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我国古代的商业才得以不断发展;他们默默地从事着互通有无的工作,满足着千千万万群众的生活需求。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中国传统的商业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