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笔端的“自然”山水
2021-05-27梅鑫
摘 要:《林泉高致》作为山水画繁盛时代的产物,其包含了郭熙等宋代山水画大家在创作中的一种美学追求以及所体现的哲学理念。老庄哲学对于山水画创作所产生的影响以及郭熙在笔法墨法方面的融合创新在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着重大作用,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山水画所追求的超脱冲淡的意境之美。
关键词:林泉高致;山水画;绘画理论;“自然”山水
宋代是山水画发展的繁荣时期,出现了很多山水画大家以及他们自身对于绘画经验理论总结的著作,在这一阶段出现的画论著作——《林泉高致》,正是在此背景之下出现的重要作品。这部画论是关于山水画大家郭熙的绘画创作经验以及独到艺术见解。《林泉高致》中融入了作者对六朝以来山水画创作经验的总结以及对前人山水画论深入的探析,并结合时代背景文化层面的思想创作而成的绘画理论。在书中呈现出它和前代画论的传承关系,但也能了解到其与前代名家画论之间的明显性区别,像创作理论当中的“三远说”等,在他的《早春图》当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创作特点。郭熙结合自身的山水画创作理念以及总结前人画家的创作理论,在山水画创作中进行新的思考,影响了后来的山水画家。
一、《林泉高致》概述
《林泉高致》对于山水画创作理论经验的论述十分丰富,如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创作的材料、如何看待或吸取前人的绘画创作的经验以及在绘画创作中具体的构图、笔法、墨法,等等。其中很多绘画理论对于当前山水画创作构思也有很多值得学习思考的地方。
《山水训》这一部分论述了郭熙的山水画创作思想特点和自身绘画经验总结。郭熙认为在创作当中,如果想要避开世俗纷扰,畅意自得,不一定只能走前人之路——退隐于自然山水之中,他认为可以将山水之美呈现在画作之上,运用笔墨变幻,不出厅堂依然可以饱览山水之美。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到郭熙对前代画家“卧游、畅神”等绘画美学思想的丰富发展。同时也清楚地论述了在绘画创作中如何从大自然中汲取素材、对于前人的绘画技法及理论如何吸收以及自身对于山水画创作的独特构思等等。《画意》这一部分主要论述画家自身艺术修养与文学修养的关系,在创作中要提高自身的涵养,使得身心愉悦才能让万事万物的生动情态出现在心中而流于笔端。他认为诗画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画家能够从诗歌当中能够获得无穷的想象。《画诀》论述的关于绘画创作的一些技巧以及四时景色变化的一般规律,例如绘画构图、笔墨技法等。在《画格拾遗》篇幅中记载了关于郭熙山水画作品的情况。《画题》这一部分论述了古人是有目的性的作画,绘画创作应该是画家自身情感寄托而不是一味的宣扬技法。
二、老庄哲学思考下的“虚静之心”
宋代社会思想呈现出儒、释、道合流的状态,郭熙山水画论的形成必然受到这些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在《林泉高致》中可见郭熙的山水画论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哲学思想的渗透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其美学思想是多种思想互相渗透与融合的结果。“郭熙依据外部环境的需求,转换追求的方式,其绘画思想的倾向性是以道家思想为内核,以儒家思想为其载道的工具,来推广林泉山水。”[1]在《山水训》中,郭熙引用庄子“解衣盘礴”的故事其实也正是表现出他自身深受老庄哲学的影响,在画论当中表现为画家创作要陶冶性情、不受拘束。精神上的自由对于绘画创作是非常重要的。在绘画创作中,画家的创作思想需要有一个“涤除玄鉴”的过程,保持精神上的自由,这样才能达到郭熙所说的“人之啼笑情状,物之尖斜偃侧,自然列布于心中,不觉见之于笔下”,这是对于创作主体在艺术活动当中的一种选择性的感知,摒弃周边欲望对自身的干扰,具有淡泊心境。其实就是强调在画家创作过程中不要浮躁,将自身在生活中所见所感的自然风物一一列布于胸中,要让自己沉淀下来,这样才能在自己的绘画创作的构思中表现出一种自然完满的状态。在庄子哲学之思的影响之下,并透过《山水训》中对于“解衣磅礴”的阐释,作者正是要强调创作主体的精神自由在艺术活动当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在绘画的审美和创造过程中精神陶冶的重要性,这其实也体现了庄子哲学思想所强调的虚静之心,二者具有相通之处,从中能够领悟到庄子的美学思想对于郭熙绘画创作的影响。
三、山水画“三远”之境
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当中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淡。”[2]51这段内容所阐释的就是在绘画史上著名的“三远”说,在具体技法的表现上相当于西方绘画当中的“透视法”。在绘画创作当中,画家会根据山水景物的特点来进行构图裁剪,使得山川草木在画中展现出独特的样貌,从而营造出山水画独树一帜的意境。在《林泉高致》当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郭熙对于“三远”的深刻体会,像“高远”“深远”“平远”所体现出来的山水画意境也是不尽相同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在表现出山水画创作审美上的一种虚实结合的特点。但是郭熙所提出的“三远”是基于中国山水画创作的美学特点,也并不单单是纯粹的关于“透视法”的渗透以及技法上的运用,而是在“三远”的构图特点上去表现出他自身对于山水画创作的美学思想,去达到山水画所营造的意境。中国山水画追求一种意境的表达,所以在这一理论中可以体会到郭熙在山水画表现中追求一种超脱冲淡的境界。“三远”是山水画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构图造境方式,同时也是郭熙总结前代画论以及回归自身创作的基础上所提出来的关于山水画创作意境的理念。我们在郭熙的山水画作品当中可以看到一种诗意的表达,犹如“可望可即可游可居”的境界,使山水画审美呈现出一种新的审美特点。
四、绘画创作“不局于一家者”
《林泉高致》中说:“人之学画,无异学书。今取钟、王、虞、柳,久必入其仿佛。至于大人达士,不局于一家,必兼收并览,广议博考,以使我自成一家,然后为得。今齐鲁之士,唯事营丘,关陕之士,唯摹范宽。一己之学,尤为蹈袭。况齐鲁关陕,幅员数千里,州州县县,人人作之哉。专门之学,自古为病,正所谓出于一律。而不肯听者,不可罪不听之人,殆由陈迹。人之耳目,喜新厌故,天下之同情也。故予以为大人达士,不局于一家者,此也。”[2]18,这是郭熙关于取法前人的一种看法,在他看来,对于前人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一家之上,如果在绘画创作上只是单一的临摹一家之长容易形成风格单调的弊端。那些能够在绘画创作中获得一定成就的“通达之士”,他们正是能够摒弃因袭临摹之风,学习众家之长,丰富自身创作技法,从而另辟蹊径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格流派。这在具体绘画创作过程中就是要求创作主体,在继承上面,应该做到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多多学习各个大家流派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融入自身对于绘画创作的理解,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这一点不论是对当时绘画创作,还是现在的各种艺术创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只有具有自身风格特点的优秀艺术作品才不会被历史所湮没。在创作上的“不拘于一家”实质上也是创作主体对于艺术技法的深入思考,在自身经验累积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探索,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不受外界束缚,敢于突破,比如郭熙在笔墨技法运用上不囿于传统技法,他在山水画中融合前人画家的墨法技巧,在创作实践中丰富水墨表现方式,在墨法方面,则是积墨法的创新发展等,这些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结语
郭熙所处的时代,山水画是有着不一样的“光彩”的。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大部分的山水画家不再去热衷于实际的隐居生活,不再强调在大自然的山水中去表现超脱隐逸的思想,他们不像前人一味地在“隐居自然”中去体会山水之美,不出厅堂同样能够饱览山水风情。郭熙总结前人画家的优秀理论成果并结合自身绘画创作经验,将山水画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从创作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解釋了山水画创作的思想意义,论述了具体绘画当中的笔法墨法等。郭熙对于山水画创作经验的思想理论全部凝聚于《林泉高致》当中,其中很多对于绘画创作的指导在现代绘画创作中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当代很多艺术家对于中国水墨山水画有所创新,在遵循古意的基础上融于自身的当代情感,助力于中国山水画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娜.从《林泉高致》试析郭熙哲学思想的倾向性[J].美术文献,2019(8):40-41.
[2]郭熙,郭思.林泉高致[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梅鑫,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