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APP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和方法

2021-05-27陈利

科教导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陈利

摘 要 当下短视频APP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应用,在丰富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探讨了短视频APP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可行性,并主要阐述了在短视频APP背景下,教师、图书馆、社团以及高校创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和方法。

關键词 短视频APP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1.02.071

Thoughts and Methods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hort Video APP

CHEN Li

(People's Police University of China, Langfang, Hebei 065099)

Abstract At present, short video APP is widely used in College students. It not only enriches college students' campus life, but also bring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feasibility of short video APP in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mainly discusses the measures and ideas for teachers, libraries, associations and universities to innovatively carry out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hort video APP.

Keywords short video APP;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近年来,由于心理原因引发的大学生极端事件频频见诸报端,不断引发社会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如何尽早发现大学生心理危机并高效地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1]配备心理辅导老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设立心理咨询室以及救助热线、校园海报宣传等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易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新生代大学生而言,这些传统模式缺乏吸引力,甚至怀有抵触情绪,从而使他们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大打折扣。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大屏幕智能手机的普及,传统媒体上单纯的文字、图片和音频等传播方式已不能满足大众胃口,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类APP相继问世。因其以影像为载体短、平、快的信息传播方式契合了当下人们快节奏的娱乐习惯,以及具备即时拍摄、编辑、传播、背景音乐、特色滤镜、道具和特效功能设置,且能安装在随身携带的手机中,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极大的吸引了95以及00后新生代大学生群体,他们的沟通和自我表达的形式更加灵活便捷。在此背景下,探讨如何利用短视频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

1短视频APP概述

短视频APP是一类以新闻、微电影、搞笑、创意等短片视频为内容,通过互联网技术传播给受众的应用软件。[3]总体来说具有以下特点:

1.1受众平民化

短视频APP给平民百姓提供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人人都可以通过短视频APP平台获取最新资讯,构筑个人社交网络,表达个人情感和观点。[3]

1.2操作简便化

用户进入门槛低,只需免费注册一个账号,便可以便捷的拍摄视频,同时选择喜欢的背景音乐,无须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背景。[3]

1.3内容碎片化

短视频播放时长短、作品众多,传播内容呈碎片化,更适合用户在零散的闲暇时光观看,提高了人们零散时间利用率和娱乐的便捷度。

1.4传播快捷化

只需一台智能手机,人们便可随时随的拍摄制作视频并即刻上传,其传播速度与便捷性是传统媒体不能比拟的。[4]

2 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5]

2.1环境改变

离开了熟悉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大学新生多会面对气候难适应、饮食不习惯等各种问题。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与周围同学在习惯、个性、语言等存在明显差异,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2.2学业压力

大学生的学习压力部分来自所学专业非所爱,加之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转变,造成很多学生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同时学习成绩与各种荣誉和奖励,甚至能否顺利毕业挂钩,使许多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出现失眠、焦虑、精神抑郁等心理问题。

2.3人际关系

大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地区,他们的风俗习惯、语言、想法等都会有很大的差别,经常会出现一些矛盾,影响学生的心理,有些学生天生不善于交际,不敢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所以很难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不理想会影响学生出现孤独、忧郁的情绪,对心理健康也会造成影响。

2.4就业压力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十分突出,学生在毕业后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以及心理上的落差,许多学生都会出现焦躁不安、压抑等情绪,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3 短视频APP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和方法

短视频APP作为日臻完善的手机应用软件,功能丰富完备,对于新時代建设心理健康信息化校园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本文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基于短视频APP强大的功能设置和广大的大学生受众群体,从教师、学生、图书馆、社团等个人和组织角度出发,探讨了在短视频APP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和方法。

3.1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充分利用“网红”效应做好沟通交流

在短视频APP问世之前,众多“网红”的文学创作、演讲视频通过网络不断扩散,他们凭借独特的人格魅力、诙谐幽默的语言以及其中蕴含的人生道理,成为大学生熟知甚至崇拜的偶像。偶像的理念和观点具备更强的感染力,更易使大学生接受并深刻反思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6]如今,随着短视频APP的问世,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紧跟时代步伐,可通过短视频APP平台,凭借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用心甄选视频题材,运用推介、转发、原创等多种方式,用开放、丰富、新奇的内容抨击假恶丑,宣传真善美,满足大学生获取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需求,从而扩大大学生受众数量并增强黏性,努力圈粉并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红”。

在拥有了众多粉丝之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作品扩散速度和影响范围会不断增加。但若要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还要花费心思做好与粉丝的互动工作。[7]首先,可通过评论、转发、点赞、私信等功能区与学生和教师沟通交流,针对不同的困惑疑虑进行解难答疑,针对各类的吐槽埋怨进行劝解疏导,及时发现并关注心理异常学生,分类分级备案并采取积极行动将大学生心理异常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其次,开通视频直播的方式与粉丝互动,主播的言语、神情、一举一动都生动直观地呈现在粉丝面前,互动会更有感染力,众多粉丝通过弹幕与主播或其他粉丝进行及时讨论,各种思想观念会相互碰撞,在群体中产生巨大反响甚至轰动效应,促使大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心理健康问题,从而积极主动的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3.2鼓励大学生利用短视频APP展示自我、纾解情绪

大学生处于不断认识和提升自我的关键阶段,他们感情丰富且易受他人言行影响,有展示自我并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的需求。短视频APP作为社交类新媒体软件,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新窗口。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将才艺、装扮、技能、学识等各种内容发布在APP上,从而获取认可并树立自信,同时在面对批评指责时,能够坦然接受并勇敢做出改变,更加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

大学生在面对新的学习环境、人际关系、感情挫折、就业和学习压力时,容易使学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失眠、脾气暴躁等现象。[8]在这一平台上发表观点、心情、想法,在互动过程中扩展人际关系,得到心理安慰,使内心不良情绪得到纾解。

3.3图书馆利用短视频APP提高大学生心理自愈能力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学校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应充分利用这一独特优势,设立短视频APP账号,通过这一平台,利用好书推介、内容简介、案例解说等方式将心理科普知识、心理现象解读、心理危机预防、正能量故事、人生感悟分享等内容推送给大学生,同时确保推送内容的丰富多样,兼顾专业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引导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提升自我心理健康水平。

3.4学生会与社团利用短视频APP提高自身影响力

当前,大学生社团组织日益增多,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给高校的校园生活带来了新的气象,如何利用短视频APP更好的发挥大学生社团这个优势平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新的关注点。学生社团多是由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组织而成,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丰富课余生活,增强综合能力。设立短视频APP账号可以更好地宣传社团文化,扩大社团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社团活动中,使大学生在社团这一大集体中通过社团活动缓解压力、调节情绪、提升社交能力,有益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9]同时,非社团成员可以通过公众号接触到社团文化理念和活动信息,通过评论等互动形式增加参与度,并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增长见识,提升综合能力,更好的面对和解决各种可能影响心理健康的问题。

3.5高校应加强监督和管理

短视频APP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短视频APP提供的大量开放性信息资源开阔了大学生心理知识视野,但如果信息质量参差不齐,评论内容混乱无序,势必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所以,高校应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强化社团、教师、个人账号发布内容的监督,坚决严肃处理偏离主流价值观的低俗庸俗、暴力血腥、谩骂恶搞等内容层,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建立视频审核机制,对发布视频内容严格审核,做好“把关人”。[10]

短视频 APP中的作品时间较短,必须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做到与众不同才能吸引大学生眼球,起到预想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所以,高效应强化管理,通过举办原创视频评比活动、设立排行榜和评优评先等形式鼓励教师、大学生、社团组织等运用短视频APP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创作积极性和作品质量,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高效开展。[11]

4 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具专业化的工作,在网络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式越来越多,内容也更加丰富。短视频APP具有即时性强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心理教育工作者不能有效捕捉受众的表情信息,远不如面谈更亲切、具体、深入。因此,有必要强化管理,通过结合微信、QQ、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介,构筑信息化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咨询的网络体系,并灵活运用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等传统方式,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稳定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沐牧等.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J].新媒在线,2015(6):131-132.

[2] 孟杨.APP: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兴载体[J].安顺学院学报,2017(4):88-91.

[3] 乔世震.短视频 APP 的传播及发展策略分析——以抖音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8(1):116.

[4] 李晨璐.抖音短视频 APP 的发展与研究[J].记者观察,2018(6):65-66.

[5] 孙英.高校图书馆建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03-104.

[6] 孟杨.新媒体时代短视频APP的风靡[J].传播力研究,2018(8):113.

[7] 贾倩等.微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6(1):55-57.

[8] 齐亿虹.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利弊分析[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6(2):75-77.

[9] 王从严.学生社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4(3):49-50.

[10] 张铺秋等.浅析短视频 APP 蹿红的原因及其发展策略——以“抖音”、“快手”为例[J].东南传播,2019(2):122-124.

[11] 刘颖.谈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短视频 APP 的传播模式[J].新闻研究导刊,2018(16):103.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