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为中心的高校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层级互动教学模式研究

2021-05-27马春蕾

科教导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

马春蕾

摘 要 基于当前高校课堂仍是以学生被动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出建立以“学”为中心的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层级互动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文章主要从层级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教学活动安排,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层级互动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以及完善措施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期待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 层级互动 管理类专业 专业基础课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1.02.046

Research on the Hierarchical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of Basic Courses of Management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Learning" as the Center

——Take teaching practice of Shenyang Urban Constructio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MA Chunlei

(Shenyang Urban Construction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167)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colleg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s still based on students' passive learn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stablishment of "learning" as the center of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s level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reform research.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hierarchical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the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activities, the reform practice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of the hierarchical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of basic management courses in Shenyang Urban Construction University. Looking forward to exploring a new mode of personnel training.

Keywords hierarchical interactive; management major;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s; teaching mode

1 理论基础

层级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教师遵循教授课程的重点内容为学生确定学习任务;再根据教授课程与授课班级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力争每组学生层次分布得当,然后安排分层次的交流、互动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成果,达到预期任务目标。彻底打破传统的课堂结构,依靠学生的研究能力,明确学生的主角身份,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成果质量,构建探讨、思辨、理解与总结的创新型学习模式的课堂。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培养具备持续学习能力的可发展的人才。

2 体现以“学”为中心的高校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层级互动教学安排

2.1 课前准备

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点通常是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师须在授课前针对每个知识点预期达成的学习结果科学合理地设计问题任务或进行学案导学。所以要求教师在授课前逐项落实各个授课环节,提出项目任务,设计具体问题,推演学习活动等。

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整、细致地自学课题中涉及的知识要点,理清该知识点在课程中的逻辑顺序与独立作用;明确该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与完成的学习任务。搜索、研究文献资料归纳重点原理,解决项目课题。注意整理质疑问题,在课堂上完成进一步交流与解决。

2.2 层级互动

管理类专业课程层级互动教学中的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主要体现在教师集体备课环节,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形成跨课程、跨学科甚至是跨学校的互动,实现前沿管理學专业知识与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共享与互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层级互动通过教师发布任务项目、学生展开自学与探讨、学生上交学习成果、教师给予评价与后续指导实现。同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互联网教学平台组织学生互动研究,实现共享优质资源的效果。学生之间的层级互动主要反映在小组内的辩论、全班的交流以及组内的评分、组间互评的互动交流过程。通过上述层级互动教学实现师生的成长发展,教师不仅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突出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3 考核与评价

层级互动教学模式的考核方式可以根据课程目标灵活选择。如果按照平时考核与结课考核来划分,结课考核的内容与方式可以根据具体管理类课程性质确定;平时成绩中强调层级互动教学活动成绩比例,成绩评价主要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成绩、学生全班交流成绩、师生质疑成绩与各小组互评成绩四个维度的考核获得。既突出自主评估的积极作用也强调集中评价的重要性,学生在互相评价过程中互通交流,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讨论与交流表现,注重过程化的考核,全面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3 以“学”为中心的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层级互动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3.1 教学环节要点安排

3.1.1 课题任务导入

(1)日常生活问题。比如在“财务管理”课程中“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的教学中可以设计有关商品房按揭贷款还款计划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学研究货币的时间价值理论。这样的问题源于师生的日常生活环境,受到学生的关注,引起学生的研究热情。

(2)具有讨论价值的专业理论。比如在“财务管理”课程中“资本结构决策的方法”的教学中可以提问目前有哪些资本结构决策方法?哪种方法更先进?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先自学概念与原理,拓展思维、辩论解决,更大程度激发学生研究的斗志与热情,进而培养学生的收集、归纳、分析与创新的能力。

(3)实践性问题。比如在“财务管理”课程中“证券投资管理”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股票、债券、证券组合的投资决策问题。这类实践问题可以把学生带入课题环境,试想自己面临此情况的时候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使学生以主人的角色思考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3.1.2 小组建设

科学合理的划分讨论小组是实施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效率的可靠保障。在沈阳城建学院教学实践中以40人左右的授课班型为例,一个讨论小组可以由6-8人组成,条件允许6人更佳。小组构建应该遵循小组内成员特质迥异,小组间层级分布相似的原则,小组成员在学习主动性、学习能力、性别及个性方面应保持合理的差异性。一般分工如下:小组长,小组工作的负责人。负责分配、监督组内成员的工作,组织组内辩论活动,协调组员之间、与班级其他小组以及与教师的顺畅沟通。可以安排2名汇报员,在全班交流环节汇报小组讨论成果。评分员负责在小组讨论环节按照组员的发言质量与水平给分。2名记录员记录小组讨论的内容形成汇报简案,汇总全班交流中得到的成果形成学习报告。通过合理的划分讨论小组实现小组成员间的协作交流,实现班级内的良性竞争。

3.1.3 层级互动与自主学习

在沈阳城建学院教学实践中设计小组成员内部研讨环节,每次5-10分钟。由组长组织,成员各司其职。小组内成员的讨论与交流主要实现学生在小组内的学习发展,每个学生参与思考和讨论,互相启发,头脑风暴式的解决问题。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是通过围绕某个课题,发表见解、展开辩论,达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的目的。师生质疑环节,学生围绕某个观点展开辩论,达到理解与掌握知识的目的,同时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辩证思维能力。

3.1.4 课堂展示

在沈阳城建学院教学实践中设计通过课堂展示环节共享个小组的内部研讨结论。每个小组代表发言时长控制在5分钟之内。课堂展示是层级互动课堂的生机与活力,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人,实现展示与交流。课堂展示过程是学生分析、质疑、理解、认同的认知过程,也是对于管理学理论掌握从无到有的过程。学生上课前能清楚地认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要达成的学习目的是什么?为了实现预期的结果需要做哪些工作?怎样表达?还有哪些疑问?学生以主角的身份进入课堂,从而达成效率化的层级互动学习,即为展示而学习→在展示中学习→互动学习、思辨学习、协作学习,在学习的同时获得成就感,也因此成为学习的最大动力。

3.1.5 学习报告与问题解决

通过学生对任务项目或者学习案例的学习与分析,在进行层级互动与课堂展示之后,辅助教师的质疑与启发,最终达成解决问题的目标。基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的学科特点形成的学习报告可以是反映解决某个课题任务过程的项目型学习报告,把理论与能力融为一体,反映学习成果。也可以是反思型学习报告,学生运用反思的思维方式,回顾、总结以往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提出缺陷,寻找改进措施。还可以是研究型学习报告,以管理类课程的基本观念作为研究起点,结合课题背景制定方案,展示成果。

3.1.6 自主评估与集中评价

在沈阳城建学院教学实践中层级互动教学模式的平时成绩评价阶段主要通过四个维度来实现。首先是小组内的成员合作交流的情况评价,分为小组评分员给组内成员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分,教师在小组讨论中视评学生讨论情况,以及最终总结报告情况的评分。其次是学生在全班交流中的表现评价,包括教师根据小组成员表述问题的清楚流利程度、逻辑思维清晰程度、阐述内容详略情况以及PPT制作质量评分;另外根据小组成员是否能恰当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否到位以及是否具有独创性进行评分。再次是师生质疑环节评价,教师根据小组成员回答师生质疑问题的清楚、正确情况评分。最后是各小组之间的互评。每个维度评价设定一定分值,自主评估与集中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与成果评价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更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2 改革成效

3.2.1考试方法改革强调平时成绩

在沈阳城建学院教学实践中,主讲教师不断探索考试方式改革,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考核形式多样化,包括上课出勤、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层级互动和期末考试,赋予每一种考核形式一定分值,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提高期间学习的效率,实现扎实的学习成效。

3.2.2改革教学手段

教师通过在互联网教学平台组织讨论、答疑与布置作业的方式,吸引学生自学和讨论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互动兴趣。并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纲要、课程PPT、经典案例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深受同学欢迎。

3.2.3注重过程教学效果,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发展

层级互动教学模式解放了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天分,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索,适应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为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管理类专业人才服务。

4 完善以“學”为中心的高校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层级互动教学模式的措施

4.1 學生主体地位在层级互动教学模式中的体现

在管理类专业课程层级互动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质疑、说服、理解与学习其他成员的成果;在课堂展示环节中,学生需要清楚流利、条理清晰、详略得当的阐述小组讨论的成果,同时能够能恰当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师生质疑的环节中,学生需要质疑、思辨其他同学的观点与结论,最终分析、归纳自己的观点。在上述教学中学生的地位发生了转变,从一味地接受管理学原理、死记硬背管理学概念、机械训练管理技能转变为主动的思考、研究、解决专业问题,自主地学习、掌握专业理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4.2 教师承担引导作用

在管理类专业课堂中开展层级互动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同时也是重要的参与者,需要帮助学生一起解决研讨中的疑难问题。第一,教师需要明确每次课题互动的教学目标与需要完成的任务。第二,教师在确定导入问题或学案的时候需要把握题目的难易程度。既不追求理论的高深与问题的烦琐,也不能过于简单,在研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与知识点的预期目标保持一致,力求难易适中。第三,教师在层级互动课堂中需要时刻关注学生在研讨与交流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实现时时监督、指导与评价。

4.3 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层级互动教学活动

是否安排层级互动教学活动需要考虑管理类学科的课堂条件与课程内容,学生的情况也不能忽视。比如“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复利计算内容简单易懂,学生可以自学消化理解,没有必要占用课堂时间组织层级互动。再如“财务管理”课程中的资本结构理论过于抽象,互动效果并不是很好,即需要教师讲授。总之层级互动教学模式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不是目的,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安排。

4.4 合理划分层级互动小组

层级互动小组成员的职责划分要具体明确,各自承担一部分工作,并且获得学生的认可。分散工作灵活高效,团体协作取长补短,当学生在这种学习方式中获得收益,形成自学研究的能力,也就实现了层级互动课堂的价值。

总之,以“学”为中心的层级互动教学模式是将学习自觉性不同的学生分配在同组,通过分组研讨、全班交流的模式完成课题任务,实现学习研究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全新的管理类课程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重点项目《以“学”为中心的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层级互动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18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陈志强.层级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光山县第二高级中学的教学实践[D].河南大学,2016.

[2] 何宏波.财务管理课程互动式教学影响因素及路径研究——基于结构方程的视角[J].财会通讯,2019(10):37-39.

[3] 吕堂红,高艳超,周林华.大数据背景下层级互动教学模式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45):148-149.

猜你喜欢

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普通工科高校专业基础课教学质量的新尝试
《电机及拖动基础》翻转课堂教学的初步探索
问题中心的教学思想在专业基础课中的构建
基于朋辈教学法的技工院校专业基础课教学探析
微课在专业基础课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