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聚创新资源 加速成果转化
——内江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谋求协同创新的探索

2021-05-27孙洁

中国农村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内江科技园区园区

文/本刊记者 孙洁

内江农业科技园区血橙大门

“创新资源对接难、创新要素集聚难”是不少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一道坎。如何把分散的创新资源要素串起来,拓宽园区建设的资金渠道?如何破解成果转化对接的障碍?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内江园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

内江位于成都与重庆之间,距离成渝半小时高铁,是名副其实的成渝之心,它曾以产糖闻名,占全国产糖量的近30%,因此有“甜城”的美誉。它也是国画大师张大千的故乡,孕育了一批历史文化名人,有着“文化之乡”的美名。作为川南丘陵地区一个农业大市,内江依托粮食、生猪、蔬菜、水果等农业支柱产业,以建设农业科技园区为抓手,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成渝两地绿色优质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

农业科技园区姓“农”名“科技”

八年前,内江市资中县银山镇岗石村、金紫铺村一带,还是普通农村的模样,有撂荒的土地,也有零散的产业,还有破旧的民居。现在,这里崛起了一个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还是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是内江最新农业科技成果的“窗口”。

资中县银山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党委书记郑桂华就是岗石村人,也曾是岗石村村干部。她亲历了岗石村从没有一条像样公路,也没有一个支柱产业,更没有一条好的致富门路,到成为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现在公路“户户通”,遍地是流金淌银的瓜果蔬菜,“文明村”“产业发展样板村”各种牌子拿到手软。她感慨说:“园区建起来后,村里产业发展起来了,村里人气更旺了,村民收入更多了,日子越过越好!”

据悉,内江园区于2015年2月获科技部批复建设,2018年通过科技部复核验收。园区由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组成,核心区位于资中县水南镇、银山镇、公民镇、明心寺镇部分区域,规划面积1.2万亩,建成面积1.6万亩;示范区包括中区片、东兴片、威远片,建成面积35万亩;辐射区覆盖内江市全市及成渝经济区成内渝发展带中部市县。建设以来,园区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引领、以产业为基础、以创新融合发展为路径,努力破解农业代际更替难题,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目前,已形成内江黑猪、资中血橙、威远无花果、特色水产“四大特色产业”,逐步成为成渝经济区农业科技成果培育与转化的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和人才高地。

突出科技支撑,做强主导产业

近年来,园区不断引进、转化、推广新技术、新成果,支撑主导产业持续壮大。

大力发展黑猪产业,引入华西希望·德康集团实施100万头内江黑猪开发利用产业化项目,健全集研发、保种、养殖、加工、销售、旅游为一体的内江黑猪全产业链,努力擦亮“川猪”金字招牌。

持续壮大血橙产业,落实“双3计划·百亿产业”发展规划(即:到2022年实现血橙种植面积30万亩以上,果农直接种植收益30亿元以上,血橙全产业链收益达100亿元以上),建成全国最大血橙基地,核心区建成标准化示范基地1.3万亩,带动资中县种植26万亩,年产量40万吨;面积和产量约占全省的80%、全国的60%。

建成全国最大无花果种植、加工基地,规模超5万亩,开发果酒、酵素等五大系列、上百个产品,年加工能力约7万吨,年产值达6.8亿元。实施资中鲶鱼“1112”百亿产业振兴计划(即:一场一中心一带两小镇,建设原种场、保种提质中心、果渔产业带,打造美丽渔村·休闲鱼溪、高铁新镇·美味球溪两个特色小镇),强力推动甜城果渔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示范园等项目建设,已入驻泰之源、金紫水产等企业4家,陆基工厂化生物絮团养虾技术填补了西南空白。试水高端蔬菜产业,引入中国建材凯盛浩丰公司实施天府智慧农业生态园项目,采用温光水肥智能控制大棚和无土栽培技术,努力实现农业生产工厂化。核心区所在的银山镇被评定为中国血橙特色小镇,公民镇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注重科技成果转化,优化科技有效供给

内江园区充分发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平台优势,与全国科研院所合作,将科研成果高效转化作为平台载体建设、产学研深度合作交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科技侧的有效供给。园区建成中国·资中血橙国际联合研发中心、长江上游渔业科技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16个,柔性引进专家人才53名,集聚科技项目56项,形成研发成果20个,获涉农专利授权62项,推广转化科技成果36项。向资中血橙产业链前端延伸,研发、转化、推广新品种9个,制定出台管理、育苗、建园等地方标准3个,累计向周边省市输出种苗约800万株,辐射带动种植约15万亩。随着维维集团等优势企业的加入,资中血橙产业发展将会惠及更多群众的美好生活。运用内江黑猪杂交繁育及标准化生态养殖技术,育肥期缩短20%,商品化程序大幅度提升。

匡廷云院士(后排左三)调研考察血橙产业

搭建科技平台,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园区为创新创业创造搭建更广的舞台、提供更优的服务。规划建设农业科技孵化园,为农业项目科研实验提供场所。创造性将资中县乡村振兴学院建在园区,将科技的种子根植于田野。建成创意型循环农业智慧化平台,为园区提供智能化数据采集、自动化农事管理、立体化安全溯源、专业化技术服务、网络化产品销售。甜城农科星创天地——资中县电商创业孵化中心成为新华网创客大学全国唯一的县级试验点。建成“共享血橙”创业孵化园5000亩,核心区入驻返创企业20余户,其中2019年新增泰之源、乙佳鑫、旺强新等业主10户。规划6.4平方公里的明心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已入驻蜀畅达、金福、汇源等企业近10户。

着眼创新融合发展,优化园区布局

一二三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是园区提档升级有效路径,园区不断优化规划布局,以核心区为依托,建成产业与技术开发中心,配套建设农业科技孵化园、特色农产品加工园,构建果猪、果渔循环生产区,合理布局农旅融合道路环线,形成“一心两园两区一环”格局,为功能拓展扩散、三产深度融合、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引进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与特色农产品加工园融汇贯通,形成“园区生产、就近加工、远销全国、专项出口”的一体化产业链条。建成血橙和无花果主题公园等乡村旅游景点10余个,园区成为“季季有果采、月月有花赏、处处皆景点”的创意休闲农业主题公园,年吸引游客300余万人次。

成立由资中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党工委和管委会,配备专职干部15名。对接省上出台的“1+3”园区建设配套文件,市上建立的市校共建、科技服务、成果转化、推广示范等10余个工作机制,县上配套的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创新创业等20余个政策,建立了川南经济区“人才特区”,建成全市首个“人才公寓”,并设立了产业发展基金和风险保障金。

依托科技创新,提升品牌价值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科技提升价值,做大做强“甜城味”总领下的市级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培育提升资中血橙、内江黑猪等地标产品,资中被划定为血橙国家级和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资中血橙品牌价值超过30亿元;内江黑猪鲜销价约在普通猪的3倍以上;威远无花果享誉全国,远销日韩、东南亚;资中被划定为鲶鱼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鲶鱼之乡”。目前,园区正在积极探索统一农产品标识,着力提升园区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2020年8月,园区接受科技部综合评估考核,获“优秀”等级。

集聚科技创新要素,提高创新资源对接效率

2019年,内江园区被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纳入全国“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全国首个试点园区,这为内江园区发展集聚创新资源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内江园区作为“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中的一个创新节点,在整个开放协同创新网络中既是一个独立的创新支点,又是这个创新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内江园区结合当地的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针对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等建立各利益相关者共享的创新平台,积极推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布局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科研基地等创新服务平台,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江南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等“大院”“大所”签订了合作协议,建成中国·资中血橙国际联合研发中心、长江上游渔业科技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19个,推广转化“苏州池塘标准化改造技术”“果豆套种技术”等成果39项。

此举有效避免了创新资源的重复配置,提高了创新资源的对接效率。内江园区还创新设施和环境条件等吸引、稳定、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人才。园区内多个彼此相关又拥有独立经济利益的主体整合为一个系统,可以共享创新资源及创新成果,获得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结果,实现由“点对点”到“边对边”的协作跨越。

内江市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园区及“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的落地,党政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专题研究,出台《支持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融合发展四川内江会议“20件事”责任分工方案》,并建立园区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纵深推进园区融合发展工作。

园区创新投入机制,秉承“共享”理念,通过“财政+央企、财政+社会资本、财政+共享血橙”等方式,吸引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等各方力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产业发展,形成了多方投入、各方受益的长效机制。

以财政资金为引导,通过推广运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1.6亿元,建设乡村旅游道路30公里。开展金融综合服务创新示范区试点,推进“政担银企户”金融精准扶贫计划,帮助企业融资3765万元,市内各金融机构累计向园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授信6亿元。发挥智库优势,发行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专项债券,成功融资3亿元资金用于农业科技孵化园、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园区拓宽建设资金渠道探索了路径。

“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布局内江园区以来,省市相关部门的政策在园区叠加,大量资金、创新资源向园区集聚,基础设施每月一变化,创新平台半年一更新,为园区创新融合发展提供了蓬勃动力。

猜你喜欢

内江科技园区园区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走访申能集团和捷氢科技园区
平安内江,幸福的港湾
四川内江:青花椒成为增收新引擎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云南2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验收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内江市中区联社:做“小微”金融服务专业银行
常州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竞争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