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获取互动及其双缓冲机制
——基于CMNEs应对国际化节奏不规律的事件路径分析

2021-05-27史轩亚杜义飞万青松

南开管理评论 2021年2期
关键词:国际化规律节奏

○ 史轩亚 薛 敏 杜义飞 万青松

引言

国际化节奏刻画了企业海外扩张速度的变化,反映了国际化过程的连贯性与规律性,对企业布局海外市场意义重大。[1,2]不同的国际化节奏将会导致企业海外经营出现绩效或成本差异,影响其国际化表现。[1]国际化过程理论将跨国企业所处环境视为稳定、静态的存在,企业会有节奏地调整海外市场参与度与资源投入量。[3]大量研究指出,由于吸收能力限制,企业海外扩张存在时间压缩不经济的问题,突然加快步伐的国际化节奏会造成其超负荷运作,降低扩张效能,[2]无法有效分配扩张所需资源,最终导致价值破坏。[4]企业有节奏扩张能提升海外市场的适应能力,可尽量避免由“管理不当”造成的节奏不规律。[5-7]然而,这些观点较少关注企业因突发生存或发展压力等出现节奏不规律的必要性,这在后发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尤为突出。随着全球局势愈发复杂、不确定因素持续增加,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得动荡且不可预测。此时,跨国企业尤其是海外市场的后来者,常常会因特殊局势或战略性机遇,出现非周期的国际化活动激增以突破发展瓶颈,节奏不规律在所难免。[8,9]可见,探索后发企业国际化节奏不规律的后果以及应对机制意义重大。

近年来,CMNEs(ChineseMultinationalEnterprises)加速融入全球价值链,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分工。[4]CMNEs作为海外市场的后来者,国际化为其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8]成为其获取优质海外资源的着力点。[10]大量文献表明,新兴市场跨国企业(EMNEs,Emerging-marketMultinationalEnterprises)可以将国际化作为跳板,连接海外主体并撬动相关资源,以快速弥补能力缺陷、摆脱后来者劣势。[8,9]CMNEs 具有技术资源寻求的动机,即通过获取海外先进技术以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也具有市场资源寻求动机,即通过拓展海外市场以缓解国内竞争压力。[8,11]然而,这些文献聚焦于后发企业技术与市场各自的海外资源获取及其能力升级,[12,13]较少关注资源获取在技术与市场领域间的关联性。为了应对突发生存压力或把握潜在机会窗口,CMNEs 常常会在短期内开展大量海外资源获取活动,[14,15]表现出不规律节奏。由于CMNEs 国际化能力不足,[12]节奏不规律将导致其国际化能力过载,打破资源获取分配在技术与市场领域的竞争平衡,造成二者严峻对立。因此,如何有效改善、化解这种对立关系,是CMNEs 应对节奏不规律的关键。[2]

悖论视角要求企业考虑两个对立面的良性并存方式,[16]为CMNEs 应对资源获取在技术与市场领域的对立提供了理解方向。实际上,领域间行为的冲突能够激发企业持续思考自身矛盾状态,驱动其更灵活地采取竞合手段,改善对立关系。[17,18]CMNEs 国际化更像是一种创业过程,全面获取技术或市场资源无异于“拉长战线”,不利于其国际市场的突围。[4]企业需要根据后发情境,明确技术或市场资源获取的主、次方式。CMNEs 既会与海外领先企业保持合作,也需要与海外企业竞争,独立开展活动。[19,20]技术领域中,CMNEs 内部缺乏足够资源用于研发与创新,更多依赖合作获取国际化所需技术资源弥补产品技术差距;[9]市场领域中,CMNEs 迫于后发生存压力,更可能利用低成本等相对优势独立寻求市场资源以缓解国内竞争。[21]因此,与国外企业合作获取技术资源以及独立获取市场资源成为了CMNEs 海外资源获取的主要方式,技术与市场领域对立关系体现为二者的分配冲突。此外,独立获取技术以及合作获取市场属于次要方式,二者提供了灵活处理冲突的空间。[11]CMNEs 可以通过独立技术与合作市场协调主冲突双方,[16]形成资源获取跨领域互动的缓冲机制,改善对立关系并化解节奏不规律带来的不利影响。

节奏不规律是CMNEs 摆脱后发劣势,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必要经历。近年来,中国涌现出一批优秀跨国企业,通过一系列激进的扩张活动获取所需海外资源,表现出极强的生存能力与追赶能力,快速成为了各自行业中的有力竞争者。[8]基于上述背景,本文试图解决如下问题:国际化节奏不规律下,CMNEs 如何协调资源获取的主要冲突,形成跨领域互动的缓冲机制,改善市场与技术领域间对立关系?这需要一个纵向研究揭示其中的过程规律。[22]基于悖论视角与竞合逻辑,本文采取事件路径分析方法,梳理资源获取在市场与技术领域的分布趋势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本研究发现,在协调冲突过程中,资源获取的跨领域互动可以形成一组缓冲机制。惯例缓冲先行引导,能动缓冲跟进助力,二者协作改善节奏不规律所引起的CMNEs 技术与市场资源获取对立关系。综上,通过揭示CMNEs 资源获取的对立及其缓冲机制,本文丰富了现有国际化节奏研究,深化了新兴市场企业国际化理论。[23]

一、理论背景

1.CMNEs 国际化节奏不规律

国际化节奏刻画了企业海外扩张活动的连续性与规律性特征,反映了管理者的战略选择。[3]Vermeulen等首次观察到跨国企业新建海外子公司节奏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并将企业海外业务资源投入的规律性界定为企业国际化节奏。[2]他们认为,企业保持有节奏的国际化步伐可以更好地从海外扩张中受益。[24]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需要不断投入大量智力和物力来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克服外来者劣势。[25]在这个过程中,有节奏的跨国企业能够充分适应海外竞争,吸收能力与知识。[3]大量实证研究结果也表明,国际化节奏是跨国企业适应海外环境的关键,企业应采取有规律的扩张节奏以实现国际化目标。[5-7]的确,由于时间压缩不经济,企业海外扩张会受到吸收能力限制。[26]相比有规律扩张,企业短周期内随机的大跨步、激增的国际化活动会造成超负荷运作,无法有效分配扩张所需资源,最终导致价值破坏。[2]随着全球局势愈发复杂、不确定因素持续增加,并不是所有跨国企业都能够有规律地进行海外扩张。[27]

国际化节奏不规律表现为企业跨国扩张活动非周期的激增或衰减,[5]现有研究表明企业节奏不规律存在于多种情境中。[28]高度组织冗余、现有绩效低于预期、高管利益驱动、高政府关系水平等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跨国企业出现不规律节奏。[3,5,7,24]这些研究认为,不规律的扩张会扰乱企业原有的海外布局与计划,打破相对平衡的发展状态,企业需要避免出现节奏不规律。的确,企业有规律的海外扩展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先前经验与知识,减少失败的风险。[3]然而,这种传统智慧并未充分考虑到海外市场中后来者的生存与发展压力,[29]这些企业常常因特殊局势或战略性机遇,出现非周期的国际化活动激增以突破发展瓶颈,不规律节奏在所难免。[8,9]激进国际化观点也认为,以CMNEs 为代表的EMNEs具有不稳定的国际化路径或轨道。[8,9]这些企业更倾向冒险行为,度过较为平稳的尝试期后,往往会在短期内爆发出大量国际化活动,争取必要发展空间。[30]可见,CMNEs 节奏不规律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其后果及其应对机制亟待进一步探究。

2.CMNEs 资源获取及对立关系

国际化是企业获取关键资源、提升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8,19]由于自身资源与能力不足,CMNEs 更加关注海外市场中潜在的机会,通过收购成熟公司、远距离对外投资等激进方式获取所需资源,减少能力与制度等方面的制约。此外,面对国际市场中随机出现的战略机遇,CMNEs 还会采取超出自身能力范畴的方式,[8]以“蛇吞象”、“逆周期”等手段获取关键资源。[12,13]例如,联想于2004年并购IBM 的PC 业务,快速消化IBM 全球的台式、笔记本电脑业务及其研发、采购等重要资产,为后期成长为全球第一PC 制造商奠定根基。[4,31]的确,研发与创新瓶颈是CMNEs“走出去”的重要驱动因素,国内市场竞争压力也迫使其向外寻求生存与发展空间,[32]市场与技术成为了这些企业海外资源获取的重要对象。[11]CMNEs 既希望在海外市场获取先进技术知识弥补研发能力差距,具有技术寻求动机;也想通过拓宽海外市场缓解国内竞争压力,具有市场寻求动机。[9,28]可见,CMNEs 将国际化作为跳板,获取所需的技术与市场资源,以弥补自身能力缺陷、摆脱后发劣势。[8,9]

为了应对突发的生存压力或把握难得的机会窗口,CMNEs 常常会在短期内开展大量海外资源获取的活动。[11,12]现有文献分析了后发情境下跨国企业资源获取的路径、影响因素等,强调企业技术与市场自身的能力升级与模式改进。[14,15]然而,这些研究将技术与市场资源获取分割对待,缺乏对于资源获取在技术与市场领域之间关联性的思考。实际上,CMNEs 作为国际化市场中的后来者,其海外运作往往伴随着能力与环境需求的不匹配,[8]市场和技术资源获取难免会因分配而相互竞争。由于CMNEs自身国际化资源匮乏、能力不足,[11-13]海外资源获取活动激增,即国际化节奏不规律会导致企业能力过载,[33]打破资源获取分配在技术与市场领域的竞争平衡。原有状态的失衡将导致技术与市场领域产生严峻的对立关系,[5,11]阻碍企业实现基于后发情境的可持续发展。[2]为此,本研究认为,在后发情境下,CMNEs 节奏不规律将会导致技术与市场资源获取的严峻对立。CMNEs 如何有效改善、化解这种对立关系,是其容忍节奏不规律的关键。

3.悖论视角下市场与技术资源获取竞合逻辑

如今商业环境愈加复杂,企业面临的矛盾越发凸显与持续,悖论成为战略学者关注焦点,[34]为CMNEs应对资源获取在技术与市场领域的对立提供了理解方向。实际上,领域间行为冲突能够激发企业持续思考自身矛盾状态,驱动其灵活地采取竞合手段改善对立关系。[17,18]Luo等也指出,[19]EMNEs 与海外市场在位者同时展开合作与竞争是其长效增长的关键。合作和独立反映了CMNEs 海外资源获取手段。[19,20]CMNEs 既能够与国外企业展开业务合作,获取技术资源和市场机会,满足特定需求;也可以通过低成本等相对优势,独立开拓市场和获取技术,缓解竞争压力。[35]因此,竞合逻辑下CMNEs 资源获取包括对象(技术/市场)与手段(合作/独立)两个维度,涵盖合作技术、独立技术、合作市场与独立市场四种资源获取方式(见图1)。在技术领域中,CMNEs 内部缺乏足够资源用于研发与创新,更多依赖合作获取所需技术资源,合作技术成为主要方式,独立技术成为次要方式;[9]在市场领域,CMNEs 迫于生存压力,更可能利用低成本等相对优势,独立寻求潜在客户等市场资源,缓解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独立市场成为主要方式,合作市场成为次要方式。

图1 CMNEs海外资源获取分类标准与方式划分

CMNEs 国际化节奏不规律造成的技术与市场领域严峻对立,表现为资源获取主要方式间的分配冲突。合作技术与独立市场的恶性冲突会造成技术与市场资源获取相互分离,即技术与市场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基于后发情境的持续发展机制。[8]悖论视角下,特定领域间竞合行为的互动模式能够开发双赢场景,[14,17]缓解、转移甚至超越冲突产生的不利影响,使CMNEs 市场与技术领域得以从二元对立发展为关联乃至相互依赖对立的有利局面。[36,37]实际上,CMNEs 资源获取的次要方式可以作为支点,协调主要方式间的冲突。[8]企业可以通过特定的资源获取跨领域互动模式,形成相应缓冲机制,在国际化节奏不规律中保持活力。[16,21]一些CMNEs 在国际化初期往往会通过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合作技术),引进海外先进管理与研发资源,再以重复撬动与学习的方式吸收技术资源(独立技术),帮助企业开拓新市场(独立市场)。[9]因此,本研究将基于悖论视角竞合逻辑,揭示节奏不规律下CMNEs 资源获取跨领域互动的过程规律,探索国际化节奏不规律的应对机制。

二、研究设计

叙述故事能够完整展示现象的出现、变化与发展过程,并解释现象的内在规律。[38]事件路径分析法建立于纵向事件研究与质性研究基础之上,可以展现案例的演化过程和发展规律,揭示典型事例中的道理。[39]这种方法突破了传统案例研究中注重要素的分解,不再将案例中单个事件当作研究对象,转而关注这些事件的发展趋势与互动规律,更加全面和准确地反映事件背后的过程机制。[40]

1.样本企业选择

事件路径分析法要求选取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作为案例样本,确保数据的可获得性与准确性。本文选择华为公司和联想集团作为样本,原因如下:首先,该研究主要针对在高度不确定的海外环境中表现优异的CMNEs。对于上述两家企业而言,它们位于快速发展的信息通信技术产业,不管是PC 机还是电子通信设备产品,都必须直面开放、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外部环境极为不确定。此外,这两家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较晚,明显处于“后来者”地位。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联想与华为在短时间内均进入了行业内全球领先行列,实现了追赶者与领先者的换位,满足上述典型特征。

其次,案例企业经历了明显的国际化节奏不规律过程。这两家企业为顺应时代趋势、把握机会窗口,其国际化过程中非周期地出现了多次资源获取激增现象。90年代初期,国内市场开放、竞争惨烈,华为与联想被迫“走出去”,探索海外生存空间;进入21世纪,欧洲3G建设与IBMPC 出售等重大机遇出现,二者短时期内通过大量并购获取海外资源,超负荷运作盘活关键资产;2010年前后,全球竞争升级,两家企业快速整合业务,布局全球市场,短时间内资源获取事件激增。可见,华为与联想在阶段性获取海外关键资源过程中刚好完整经历了节奏不规律的周期。

最后,华为与联想的国际化发展历程存在大量的技术与市场资源获取事件。这些事件既有与国外企业在技术和市场领域的合作,也有企业自身独立自主地进行市场开拓和技术研发。它们相互关联、互为支撑,符合本研究关于资源获取跨领域互动的要求。此外,华为与联想迫于国内生存压力,具备相同的海外市场进入动因,兼顾自身特征与产业环境需求而采取了不同的应对路径。华为与联想在各自国际化过程中,表现出了“技工贸”和“贸工技”两种发展路径,而这些路径又具备相类似的缓冲机制,确保了研究可比性。

2.样本数据收集

本文遵循三角验证原则进行数据收集工作,降低系统偏差风险;以CMNEs 海外资源获取为主题建立相应数据库,保障后续的事件查证和案例分析。本文数据有多种来源:第一,企业官方材料,包括年度报告、社会责任报告、新闻或资讯等;第二,学术网站上与本研究主题相关的期刊或学位论文;第三,企业网站公布的新闻事件;第四,企业大事记和专业第三方网站;第五,案例企业相关的已出版书籍。我们利用这些多重来源得到的资料,能够更加客观、可靠和详尽地对企业进行描述。

本研究对收集来的事件进行人工处理,由两名博士研究生、一名硕士研究生手工筛选,围绕技术与市场领域的资源获取,反复推理、取证以确保数据信度,使其符合研究主题。本文数据收集部分从2015年11月开始,到2016年3月结束,一共持续了4 个多月时间。在此过程中,我们不断针对研究问题新增数据,案例企业数据规整结果见表1。

表1 华为&联想的数据规整

3.CMNEs 资源获取事件编码

本文就华为与联想国际化过程中资源获取事件进行编码和归类。首先,我们对事件数据信息进行挖掘和标准化处理,参照杜义飞定义编码事件的过程,[39]对得到的事件数据按照一定编码规则,包括事件码(华为、联想编号分别为A、B,年份取后两位,事件序号是为了避免编码的重复,某个企业某一天只有一个事件则记为0,有两个事件则记为1,以此类推)、分类识别、参与主体、事件描述,建立统一数据库并编码。本研究在精简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完整准确的事件信息,以表2为例。

表2 CMNEs资源获取事件编码示例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案例事件进一步归类、整理。具体地,借鉴扎根理论思想,[41]我们将事件数据及其收集过程中保留的记录看作是对目标观察“进行中”的解释,在整个数据处理过程中重复理论抽样并不停比较。同时,由于产生事件分类的过程总是先于数据收集的过程,为此我们不断地修正最初行为划分标准,删掉过时的,加入新来的,迭代解释新近得到的证据。经上述步骤后,本文事件编码结果与数量分布如表3(以华为为例)所示。此外,联想事件数量分布分别为合作技术221 件、独立技术20 件、合作市场152 件、独立市场153 件,反映了案例企业海外资源获取的整体表现。

表3 CMNEs(华为)资源获取划分标准与典型例证

4.CMNEs 资源获取过程阶段划分

表4 样本企业国际化节奏不规律下资源获取过程阶段划分

事件路径分析需要识别事件顺序,并建立时间上的关联关系,要求研究者将案例发展历程划分成有意义的类型。[42]对于CMNEs 海外资源获取过程而言,由于样本企业所在行业特征以及自身国际化战略存在较大差异,没有绝对的阶段划分标准。本文主要依据样本企业资源获取事件集中出现的周期、关键事件等因素进行阶段划分。根据事件发展趋势和可被识别的间断点,[43,44]结合第三方访谈、文献观点以及相关新闻评论材料,[15,45,46]本研究将样本企业资源获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见表4),即市场倒逼期、战略机遇期与整合升级期。各阶段内活动具有一定连续性,并与相邻阶段具有一定的不连续性,[47]有效地反映了企业国际化不规律特征。我们通过比较不同阶段的事件趋势,促进理解资源获取四种类型事件间的关系,[39]为后续分析资源获取的跨领域互动规律提供线索。[11]

5.CMNEs 资源获取事件分布特征

本文借用Excel 工具,对收集到的样本企业资源获取事件进行散点图描绘,揭示各类事件的分布与变化特征。每类事件点的位置通过随机分布方式确定,横轴表示时间阶段,纵轴表示事件点的波动范围,如图2所示。

事件点分布显示,CMNEs 以合作方式获取技术,同时又致力于独立开拓市场,二者共同组成企业国际化资源获取的主要方式。特别地,华为的独立技术与联想的合作市场在第一阶段开始零星出现并逐渐加强,华为的合作市场与联想的独立技术在第二阶段开始活跃,呈现一个滞后、伴随的过程,这些资源获取的次要方式最终与其他方式“融合”在一起。就阶段间活动密度的变化而言,样本企业技术与市场资源获取均表现出随发展周期的跳跃式增长。案例企业数次在短时期内爆发出大量资源获取事件,反映了国际化节奏不规律的时间特征。从资源获取手段上来看,合作多于独立,符合CMNEs作为后来者的情境。

三、悖论视角下CMNEs 资源获取互动过程

悖论理论竞合逻辑为研究组织中的冲突提供了重要分析视角,[16]本文将借鉴Chen 关于组织竞争与合作的三层次悖论观点,[17]即二元独立的对立、相互关联的对立以及相互依赖的对立,分析资源获取行为的互动规律,揭示CMNEs 国际化节奏不规律的应对机制。

1.市场倒逼期

国际化初期,CMNEs 在海外市场处于弱势地位,并未完全具备开展国际化活动的能力。由于国内市场开放、竞争态势激烈等原因,CMNEs 被迫进入海外市场,寻求生存空间。数据结果表明,为了缓解国内生存压力,华为与联想在短时期内海外资源获取激增,节奏不规律使企业在市场与技术领域间资源获取分配承压,独立市场与合作技术的冲突需要得到平衡。

(1)华为市场倒逼期的资源获取互动表现

1995年,由于通讯设备关税相对较低,国内竞争态势空前激烈,华为被迫往外走,独立寻求海外市场机会。“我们的产品(在国内)卖不出去,逼迫我们往外走,找市场,走出去是为了活下去”,郭平(华为常务副总裁)说。1996年,华为获得了中国香港和记电讯3600 万美元的固定网络解决方案合同,实现了大陆外市场零突破,且在前一两年国际化探索中收获甚微,直至1999年8月,才迎来了海外业务突破,中标也门和老挝电信项目。正是这一年,华为开始了独立技术活动,以提升产品竞争力。随后,华为开始拓展至其他发展中国家、地区,独立市场活动集中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经济体。大量独立市场的开拓对华为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其独立技术开展。从1999年起启动海外研发战略以来,华为先后在俄罗斯、印度、瑞典和美国设立研究室,研发软件、光传输和射频等领域技术,独立地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资源提升自身研发能力。此外,还通过收购国外高科技公司来增强自身技术实力。通过一系列运作,华为技术实力大大增强,如推出GT800 数字集成系统,成为全球标准。

由于通讯领域“技术为王”的属性,华为极其重视技术开发,每年投入巨大。然而,作为后来者,华为在技术上存在较大劣势,特别是在GSM 和光传输等领域。为了更好地实现相关技术突破,华为在该阶段的合作技术活动频繁,如与德州仪器、朗讯、IBM、SUN、微软等成立10 所联合实验室,结成合作伙伴,弥补相关领域技术短板,共同研发光电子等关键技术。在该阶段,华为也逐渐与3Com、西门子等国外领先企业合作开拓市场,触及欧美等发达国家。1997年4月,华为与俄罗斯最大的交换机生产厂商贝托康采恩以及俄罗斯电信公司合资成立了海外第一家公司,以本地化模式共同经营当地市场。

(2)联想市场倒逼期的资源获取互动表现

1988年,联想在中国香港合资成立香港联想电脑有限公司,涉足大陆外市场。与华为类似,1992年中国取消行业保护,国外PC 巨头大举进入国内,联想在资金、技术、管理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与国际领先企业展开竞争,遭到重大挫折。为了应对危机,联想提出重点发展“产品技术”,即以合作技术引致合作市场的方式应对危机。“我们在核心技术方面落后,但我们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把成熟的部件技术集成,形成产品技术”,杨元庆说。为此,从1992年起,联想大力度投入与国外企业的合作技术活动,如与摩托罗拉联合开发Modem、与西门子在整机方面进行合作研发等,根据市场需要把合作企业的成熟部件技术集成,携手进入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随着与国外领先企业技术合作的加深,联想不断与这些企业共同开发国内、外市场,合作市场持续开展。特别地,在1993年11月推出我国第一台586 电脑后,联想深化了与因特尔、微软、甲骨文等海外巨头在市场方面的合作,包括与英特尔合作建立展示中心,与香港电讯盈科联合进入有线电视市场等。

联想从1990年起便开始独立开拓海外市场,先后在美国、法国、奥地利、西班牙、德国等地成立了分公司。此时,联想海外业务以生产、加工及产品出口为主,并未建立成熟的品牌推广、系统的销售网络。2001年,中国加入WTO,戴尔、惠普等国外巨头正式涌入中国市场,使本来就异常激烈的国内市场更加难以维持。为了缓解国内压力,联想再次加快海外扩张进程,推进笔记本电脑走出国门,以欧洲市场为全球立足点,开展了大量独立市场活动。在该阶段,联想的独立技术并未得到有效发展,基本上集中于该阶段早期,如1988年底,收购中国香港Quantum 公司,利用该公司厂房进行自主研发等。

(3)市场倒逼期CMNEs 资源获取互动对比总结

图3 市场倒逼期企业资源获取互动及对比

通过第一阶段对比分析(见图3),我们发现CMNEs合作技术与独立市场的冲突得到缓解,市场与技术领域对立局面有所改善。在市场倒逼期,由于国内市场准入放宽,中国企业发展空间紧缩,被迫向外寻求机会。CMNEs 短期内大量开展海外资源获取,国际化节奏极度跳跃。由于自身能力不足,CMNEs 合作技术与独立市场之间因分配问题产生冲突。此时,华为以低成本等相对优势独立开发市场,同时推动其独立技术开展,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缓解独立市场与合作技术的冲突;联想则借助国内市场的本土化优势,在合作研发技术过程中带动合作市场,以市场换技术等方式缓解冲突。可见,在该阶段,CMNEs 通过独立技术(华为)或合作市场(联想)的协调作用,有效平衡了合作技术与独立市场的冲突,资源获取跨领域互动的缓冲作用逐渐显现。综上,在市场倒逼期,CMNEs 合作技术与独立市场的冲突使得技术与市场领域相互分离,在独立技术支撑独立市场或者合作市场支撑合作技术的缓冲作用下,市场与技术从二元对立逐渐关联。

2.战略机遇期

与上阶段相比,CMNEs 在战略机遇期市场与技术的对立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但由于薄弱的国际化能力,CMNEs 仍不能摆脱资源束缚的限制。在该阶段,华为与联想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数据显示,为了实现追赶目标,CMNEs 在短期内大大增加了市场端与技术端的资源获取,国际化节奏极不规律,企业合作技术与独立市场的冲突再次加剧,企业需要寻求新的冲突缓冲方式。

(1)华为战略转型期的资源获取互动表现

2003年,全球3G 市场迎来了第二轮建设高峰。由于之前仅赶上了2G 末班车,匆忙追赶3G 的华为在面对爱立信、诺基亚等国外巨头时,并未冲到全球3G 第一波热潮前面。面对新一轮3G 市场爆发,华为极度重视,战略性放弃国内火热的小灵通市场,转向更具前景的3G 业务。为此,华为从2004年起便投入3G 主战场的欧洲,频繁开展独立市场活动。2004年3月,华为在英国设立欧洲地区总部,标志其正式向欧洲市场发起冲击。然而,华为早期海外运作集中于新兴国家市场,缺乏对欧洲等发达地区的国际化运作经验。为此,该阶段华为更加注重与欧洲领先企业的合作,如2004年与西门子在德国杜塞尔多夫正式启动欧洲地区的产品巡回展览等。通过大量合作市场活动,华为顺利进入并渗透欧洲市场。

华为合作市场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独立市场的不足。然而,欧美等发达国家主战场对于3G 技术应用要求极高,而华为自主研发的3G 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为了满足欧洲3G 建设对技术的要求,华为利用合作市场的便利性,与国外领先企业开展3G 相关的合作技术。如华为与长期市场合作伙伴西门子共同组建合资公司,专注于TD-SCDMA 技术研发,满足市场的即时需求。此外,由于上阶段自主研发的技术累积,华为的独立技术在合作技术与独立市场的资源竞争中扮演了更为直接的关联角色。具体地,华为所开展的独立技术活动逐渐向支撑合作技术倾斜,以快速弥补自主研发能力的不足。例如,华为通过在瑞典、印度等地投资技术研发队伍,支持欧洲市场所需的网络、软件等产品的联合开发。同时,华为通过早期海外建立的5 个研发中心,助力3G等产品实现全球同步研发,用以协助合作技术活动开展,缓解了与国外领先企业的竞争压力。

(2)联想战略转型期的资源获取互动表现

2004年3月,联想做出决定放弃数个多元化项目,计划通过收购IBMPC 业务走国际化发展道路。2005年6月,联想以“蛇吞象”的方式,正式收购IBMPC业务,标志着联想迎来战略转型新机遇。在该阶段,联想通过整合、消化、吸收IBM 的技术资源,独立技术活动实现突破,如在北卡罗来纳州建立研发中心,收购美国西雅图SwitchboxLabs 公司,降低了外部技术依赖的程度。然而,作为后来者,联想自有品牌在海外的知名度较低,急切地想“去IBM 品牌化”。独立技术的突破,为联想独立市场活动提供巨大支撑,联想凭借公司的消费者技术完善产品,提高了电脑等主打产品在全球独立开展市场活动的竞争力。此外,联想还借助IBM 技术影响力发展技术支持业务,以更好地支撑独立市场发展。例如,2006年联想在斯洛伐克建立支持中心,为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用户提供服务;2007年在印度、墨西哥、马来西亚设立工厂和运营中心,以满足周边市场扩张的需要。

在该阶段,联想研发能力大大增强,产品领域涵盖电脑、服务器和手机等。此时,联想合作对象包括 AMD 和英特尔(芯片)、微软(软件)、IBM(服务器)等各领域巨头。联想通过设立联合创新中心、结成战略联盟等合作技术活动,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这类企业属于共生型相互依赖,[48]联想与它们也有基于研发合作的市场业务合作。此时,借助前期累积的合作市场经验与能力,联想的合作市场在合作技术与独立市场的资源竞争中扮演了更为直接的关联角色。具体地,联想有针对性地通过合作市场向独立市场提供所需资源,迅速建立市场优势地位。例如,联想在与因特尔、微软等核心技术厂商的持续市场合作过程中,加大了与国外渠道进行市场合作的机会,提高了联想与国外厂商平等的对话权,降低了独立市场的开拓限制。为此,联想可以更充分地发挥IBM 全球销售网络及其品牌影响力,独立地开拓发达国家市场。

(3)战略机遇期CMNEs 资源获取互动对比总结

通过第二阶段对比分析(见图4),我们发现合作技术与独立市场的资源分配冲突得以转移,CMNEs 市场与技术领域已有所关联。面对难得的战略机遇,CMNEs海外业务再次处于能力不足、准备不充分的不利地位。华为提前布局3G 业务、联想以“蛇吞象”的方式收购IBMPC 事业部,短期内激进地开展大量资源获取活动,国际化节奏极为不规律,合作技术与独立市场之间的冲突加剧。为此,华为主动增加合作市场,为合作技术提供便利,合作市场成为应对合作技术与独立市场冲突的新协调点;此外,华为还通过转化自身技术成果以支持合作技术活动,独立技术成为了独立市场与合作技术的枢纽,形成了“独立市场→独立技术→合作技术”的缓冲路径。联想则通过独立技术反哺独立市场的价值获取,独立技术成为了协调合作技术与独立市场的新支撑;同时,联想还与领先企业开展合作以支持独立活动,合作市场成为了合作技术与独立市场的枢纽,形成了“合作技术→独立技术→独立市场”的缓冲路径。综上,战略机遇期对CMNEs 协调合作技术与独立市场的冲突提出了新要求,在新增缓冲点和缓冲路径的共同作用下,市场与技术领域得以演化为相互关联的对立。

图4 战略转型期企业资源获取互动及对比

3.整合升级期

经过上阶段的加速发展,CMNEs 在技术和市场能力上逐渐成熟。但与国际领先企业相比,CMNEs 还存在核心竞争力不足的问题,需要瞄准短板快速补缺。为了实现全面追赶,华为与联想在该阶段整合升级前期积累的资源和能力。研究结果显示,CMNEs 在该阶段加强资源获取活动,在业务转型压力下,国际化节奏极不规律,导致了合作技术与独立市场的分配冲突升级。为此,CMNEs 亟需一个系统、全面的冲突应对机制。

(1)华为整合升级期的资源获取互动表现

在经历2009 至2010年短期平稳后,华为开始整合业务,之前几乎是全运营商的业务升级为业务运营商、企业级和消费者市场三大板块。其中,企业级业务集中于服务器和路由器端,消费者业务则聚焦在智能手机上。由于华为之前面对的客户都是电信运营商,缺乏企业级和消费者市场方面的运作经验。为此,华为借助运营商市场的渠道和基础降低门槛,开拓新业务市场。2011年6月华为与日本电信运营商eAccess 结盟销售智能手机,联合运营商成为了华为在海外销售智能手机的主要方式。此时,华为在合作市场的深度挖掘带动了独立市场活动加强,围绕合作市场推动一系列自主品牌活动,提高了国外市场认可度。总之,在市场端,华为基于过去二十多年累积的经验和能力支持其业务转型,通过与国外运营商等企业长期的市场合作,弥补了其新业务开发过程中的品牌和经验差距。

该阶段,华为资源获取市场端成熟地调动技术端所形成的惯例路径,将冲突转换为发展动力。一方面,华为在推进本地化经营的独立市场活动中,作为配合加强了在欧洲的研发投资等独立技术活动,频繁地自建研发中心或者收购技术型公司。例如,2013年8月华为收购比利时硅光技术开发商Caliopa。此外,基于这些独立技术带来的行业话语权,华为开展了系列合作技术活动,以保持原创技术上的创新领先。例如,华为于2009年开始组建研发团队攻坚5G 技术,与海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研发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另一方面,在该阶段华为的合作市场继续支持合作技术,与市场合作伙伴进行开放式技术合作。例如,2005年10月,华为和沃达丰于西班牙成立了第一个联合创新中心。随后华为以欧洲为主阵地,陆续与业界十余个电信运营商共建多达18个联合创新中心,涉足多个技术研究领域。借助这些联合创新中心,华为将自己的全球价值链打造成了一个全球化技术创新平台。

(2)联想整合升级期的资源获取互动表现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PC 行业整体持续下滑,给联想带来巨大增长压力。2010年,联想做出了向移动互联转型的战略规划,在以PC 为主业的框架下,布局PC、智能手机和服务器三大业态。在该阶段,联想独立技术活动频繁,加大自身研发投资力度。这些独立技术活动主要涉及企业软件、高端服务器、存储和云技术,为新业务发展打下基础。虽然联想前期积累了相当的技术资源,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但由于企业长期的“产品技术”发展思路,仍没能掌握核心技术,跟戴尔、惠普等海外竞争对手相比还存较大劣势。为此,联想跟国外领先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弥补短板,以获得可持续发展。例如,联想与美国EMC 公司联合研发信息存储技术,共同发展企业级存储产品。此时,独立技术发展加强了联想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技术的意愿,推动新业务的联合研发。总之,在技术端,联想通过大量研发投入带动了与海外领先企业技术合作的机会,大大化解其新业务开展的技术压力。

该阶段,联想资源获取技术端灵活地调动市场端所形成的惯例路径,将分配引起的冲突转化为发展动力。一方面,随着PC 领域与戴尔、惠普的差距越来越小,联想继续通过合作技术的渠道和基础,与这些领先企业延续市场合作,更好地满足市场开拓的需要。例如,联想和日本NEC 成立合资公司,由NEC 代理其日本的消费PC 电话支持服务。此外,在合作市场的基础上,联想继续加大PC 市场扩张以保持追赶态势,先后收购了德国Mdion 和巴西CCE,提高了这些市场的份额。联想在PC 业务方面不断并购、对新兴市场逐级渗透,巩固了规模和营收优势,为整合后的其他业务独立市场发展赢取了时间窗口。另一方面,联想围绕服务器和智能手机领域,延续独立技术推动独立市场的发展思路,借助收购、直接投资等方式更好地让这两种产品“走出去”,实现快速扩张的目的。例如,2014年联想收购IBMx86服务器硬件及其相关服务业务,以获取摩托罗拉的专利、品牌和商标组合以及与全球50 多家运营商的市场关系。

(3)整合升级期CMNEs 资源获取互动对比总结

图5 整合升级期企业资源获取互动及对比

通过第三阶段对比与分析(见图5),我们发现CMNEs 合作技术与独立市场的冲突得以缓和,市场与技术领域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为了实现全面追赶,华为与联想进行整合升级,短期内开展了大量资源获取活动,国际化节奏进入新的不规律阶段,合作技术与独立市场之间的冲突再次加剧。为此,华为继续以合作市场协助支撑合作技术,同时引致独立市场活动。合作市场成为协调合作技术与独立市场的支点,形成了“合作技术←合作市场→独立市场”的冲突缓冲路径。此外,合作市场所维系的能动路径调动了整个技术端的惯例路径,促进市场与技术领域的相互依赖。联想则利用独立技术协助支撑独立市场,同时推动合作技术,形成“独立市场←独立技术→合作技术”的冲突缓冲路径。此外,独立技术所承载的能动路径调动了整个市场端的惯例路径,极大地化解了技术与市场领域对立局面。综上,CMNEs 国际化第三阶段,华为以合作市场、联想以独立技术为支点形成的冲突缓冲路径,与上一阶段华为与联想分别以独立技术与合作市场为枢纽形成的缓冲路径相互协作,共同应对分配冲突,技术与市场领域得以实现相互依赖的对立。

四、研究结果与结论

1.研究结果

Luo等认为,[19]合作与竞争关系是后发企业实现增长的关键。我们发现,CMNEs 在资源获取的跨领域互动过程中,形成了惯例缓冲机制与能动缓冲机制,持续改善其技术与市场领域间的对立关系。如图6 以华为①为例:惯例缓冲机制先行引导,以独立技术作为连接枢纽,独立市场得以通达合作技术,形成惯例依赖路径;能动缓冲机制跟进推动,以合作市场为着力支点,支撑合作技术与独立市场,并调动惯例缓冲实现双缓冲机制的协同。可见,通过资源获取跨领域互动,CMNEs 建立了一套包括惯例缓冲与能动缓冲的系统性国际化节奏不规律应对机制,化解合作技术与独立市场冲突,改善技术与市场对立局面。[11]

图6 CMNEs(华为)应对国际化节奏不规律过程

(1)资源获取互动的惯例缓冲机制

事件路径分析表明,为快速适应国际化节奏不规律,CMNEs 基于外部环境与自身能力实际情况,选择合作市场或独立技术协调合作技术与独立市场的冲突,形成惯例缓冲机制(见图7)。具体地,华为在第一阶段独立开发新兴经济体市场过程中,极其重视技术研发的支撑,独立技术得以发展,驱动了第二阶段频繁的合作技术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华为独立技术承接独立市场需求,同时也为随后企业的合作技术提供动力。独立技术成为华为惯例缓冲机制中的纽带,体现了以独立市场为起点、独立技术为纽带、合作技术为出口的路径依赖效应。联想则采取“产品技术”方式,展开了一系列合作技术活动集成现有成熟技术,与技术伙伴合作开发市场,带动第二阶段独立市场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联想以合作市场支撑合作技术的需要,通过市场换技术等方式获取了生存与发展空间。得益于同海外领先企业技术合作带来的市场能力提升,联想随后借助海外市场渠道和运作经验支持独立市场的开拓。合作市场成为联想惯例缓冲机制中的纽带,体现了以合作技术为起点、合作市场为纽带、独立市场为出口的路径依赖效应。

综上,惯例缓冲机制出现于第一阶段,形成于第二阶段,先行引导CMNEs 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把握机会窗口所引起的国际化节奏不规律,表现为一个顺势而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CMNEs 注重冲突的缓解,以独立技术(获取海外技术资源并持续改进,减弱企业对于国外领先技术的依赖),或合作市场(获取国际化市场知识和管理技巧,降低企业探索新市场的风险)为纽带,承接①、支持②独立市场与合作技术活动,构建持续依赖路径。[23]可见,CMNEs 以独立技术或合作市场为枢纽,应对合作技术与独立市场的冲突,形成惯例缓冲机制作用于竞争环境威胁等造成的国际化节奏不规律,改善技术与市场领域对立关系。

图7 资源获取互动的惯例缓冲机制

(2)资源获取互动的能动缓冲机制

研究结果显示,为应对连续的国际化节奏不规律,CMNEs 主动把握国际市场中的新机遇,以合作市场或独立技术支撑合作技术与独立市场持续升级的冲突,形成能动缓存机制(见图8)。具体地,面对第二阶段3G建设高峰期,华为难以仅靠独立技术所形成的标准等惯例承接合作技术。此时,华为基于合作市场支撑合作技术,在第三阶段带动独立市场发展,实现了业务整合。在这个过程中,华为合作市场首先主动支撑激增的合作技术活动,随后为其独立市场提供经验、渠道等多方面的支持。合作市场成为华为能动缓冲机制中的支点,体现了以合作市场为着力点,同时支撑合作技术与独立市场的主观能动效应。面对第二阶段收购IBMPC 业务的机会窗口,联想难以仅靠合作市场所形成的流程等惯例承接独立市场。此时,联想基于独立技术支撑独立市场,并在第三阶段带动合作技术发展,实现了三大业务板块的新布局。在这过程中,联想独立技术首先主动协助应对大量激增的独立市场活动,随后为其新业务发展所需的合作技术提供持续性激励。独立技术成为联想能动缓冲机制中的支点,体现了以独立技术为着力点,同时支撑独立市场与合作技术的主观能动效应。

综上,能动缓冲机制出现于第二阶段,形成于第三阶段,跟进推动CMNEs 应对因追求机会窗口、突破发展瓶颈所造成的国际化节奏不规律,这是一个主动承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CMNEs 关注冲突的转移,能动缓冲机制逐渐明晰,以合作市场(提供技术合作的机会与渠道,保障独立开拓市场的经验与能力等)或独立技术(提供独立开辟市场的研发支撑,降低技术合作的成本与门槛等)为着力点,主动配合支撑①-②合作技术与独立市场活动,激活内生能动性。[11]可见,CMNEs以合作市场或独立技术为支点,协调合作技术与独立市场的冲突,形成能动缓冲机制作用于瓶颈突破等造成的国际化节奏不规律,改善技术与市场领域对立关系。

图8 资源获取互动的能动缓冲机制

(3)惯例缓冲与能动缓冲协同过程

技术研发需要市场为其指明研究方向,市场开拓也需要技术保障其满足需求,二者协调发展才能将企业资源获取的分配冲突转化为发展动力。[34]CMNEs 在应对节奏不规律过程中,需要辩证地处理技术与市场领域之间的对立局面。[37]在国际化第一阶段,环境变化迫使CMNEs 向外寻找生存空间。此时华为在独立开拓新兴经济体市场中引致了独立技术的发展,联想则通过“技术产品”的方式以合作技术引致合作市场,惯例缓冲机制显现。在该阶段,CMNEs 技术与市场领域从二元对立逐渐有所关联。到第二阶段,CMNEs 面临重大机遇,资源寻求动机越来越强。因3G 建设高峰,华为加大合作市场投入,引致了合作技术发展,独立技术也为华为与欧洲领先企业的合作技术活动提供支撑;联想收购IBMPC 事业部,独立技术突破引致了独立市场快速发展,合作市场也为联想在欧美等地区的独立市场开拓提供了经验、能力和渠道支撑。在该阶段,能动缓冲机制显现,惯例缓冲机制成型,CMNEs 技术与市场领域对立开始相互关联并有所依赖。第三阶段,CMNEs 面临整合升级需求。为了发展新领域业务,华为基于合作市场引致了独立市场,联想则由独立技术带动了合作技术。此时能动缓冲机制形成,调动惯例缓冲机制发挥协同作用,技术与市场领域演化为相互依赖的对立关系(见图9)。

综上,本文认为CMNEs 通过资源获取的跨领域互动,极大改善了技术与市场的对立关系。CMNEs 在应对持续国际化节奏不规律过程中,惯例缓冲机制显现于第一阶段,并于第二阶段成型,同时能动缓冲开始显现,在第三阶段成型并调动惯例缓冲共同发挥协同作用。惯例缓冲机制与能动缓冲机制先后从显现到成型,共同协调合作技术与独立市场的冲突,使之得以缓解、转移乃至超越冲突带来的不利影响,将冲突转化为企业发展动力。在改善技术与市场领域对立过程中,二者相互补充、互为协同,使CMNEs 能够在适应环境变化与满足自身需求的过程中保持活力,技术和市场领域从二元对立逐渐关联,最终成为相互依赖的对立关系。

图9 技术与市场领域对立关系演化过程

2.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1)理论贡献

第一,基于后来者追赶情境,本文分析了CMNEs节奏不规律情况下技术与市场领域的对立现象,丰富了国际化节奏的理论研究。先前研究认为,有节奏的跨国扩张可以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吸收能力,更好地开展国际化活动,企业应该避免不规律的扩张节奏。[2]这些文献落脚于节奏不规律对企业经济产出的负面影响,缺乏对其后果的深入解读。[24]随着全球局势愈发复杂、不确定因素持续增加,并不是所有跨国企业都能够保持有规律的扩张节奏。[1,26]由于国际化资源与能力不足,CMNEs无法像传统发达市场跨国企业一样,具备足以匹配环境的能力后再进行扩张活动。[8]实际上,国际化是CMNEs资源获取的手段和跳板。[10,11]本研究发现,CMNEs 常常会因特殊局势或战略性机遇出现非周期的国际化活动激增,争取必要发展空间。[31]国际化节奏不规律,即在短期内爆发出大量海外资源获取活动,将导致CMNEs资源获取在技术与市场领域的严峻对立。本文基于后发情境,结合CMNEs 技术与市场寻求动机,揭示了节奏不规律下企业技术与市场资源获取对立后果,是对以往文献关注节奏不规律与经济产出因果关系的有效补充。[4]

第二,通过悖论视角,本文提出了一个CMNEs 资源获取的矩阵结构,探索了企业海外资源获取跨领域的互动模式,进一步深化了EMNEs 相关研究。当前研究表明,作为后来者,EMNEs 常常通过获取海外资源提升自身能力。[8,9]然而这些文献集中于EMNEs 国际化中资源获取的路径、影响因素等,忽视了不同类型资源获取之间的作用关系,缺乏关于企业应对竞争性资源获取冲突的思考。[14,15]悖论作为一个元理论视角,强调对不同或有竞争关系战略行为的同时执行,采取相应管理策略,使之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状态。[17]为此,本文结合悖论视角竞合逻辑,提出了CMNEs 四种海外资源获取行为,[4]分析了这些行为事件的发展趋势与互动规律。[2,8,9]研究结果表明,CMNEs 可以通过资源获取的跨领域互动,形成相互协同的惯例缓冲和能动缓冲机制,应对资源获取在技术与市场领域对立,并将冲突转化为发展的动能。可见,通过揭示CMNEs 应对国际化节奏不规律的资源获取互动的双缓冲机制,本文重点关注了不同类型资源获取的冲突关系,有效弥补了现有EMNEs 研究的不足。[5,7]

(2)实践启示

首先,作为海外市场的后来者,CMNEs 节奏不规律不能简单视为企业需要避免的跨国扩张不良表现,也可能是应对外部环境或内部需求变动的战略性选择。企业国际化过程中难免会遭遇母国市场竞争恶化、海外战略机遇出现等特殊情况,扰乱其国际化节奏,对处于追赶地位的CMNEs 影响巨大。实际上,CMNEs 对节奏不规律的容忍,为其提供了生存、发展乃至摆脱后发劣势的运作空间。[12]CMNEs 需要理解其节奏不规律出现的必要性并剖析后果,即技术与市场资源获取领域对立。当CMNEs 因“走出去”寻求生存空间、把握机会窗口、突破发展瓶颈等引起国际化节奏不规律时,企业应尽可能采取灵活的方式,包容技术与市场资源获取对立关系,确保企业能够在海外扩张节奏不规律下实现其国际化目标。

其次,如今国际局势变幻莫测,英国脱欧、新冠疫情等国际性突发事件频发,这些“黑天鹅”事件给CMNEs 应急处理能力带来巨大挑战。CMNEs 自身国际化资源与能力不足,技术与市场资源获取活动的分配平衡容易受到突发事件冲击。[4]悖论视角认为,CMNEs 既可以独立发展国际化业务,也可以合作展开海外活动。企业通过技术与市场资源获取的跨领域互动,缓解技术与市场领域的分配压力,CMNEs 在开展技术与市场资源获取时需要注意二者的关联性。这些企业可以通过与国际市场主体同时保持竞争与合作方式,开展资源获取的跨领域互动,根据实际情况形成特有的缓冲模式。为此,跨国企业得以在资源获取的跨领域活动中保持活力,从而应对不断涌现的突发性事件。

最后,随着中国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加,CMNEs 不可避免要与国际巨头展开直接竞争,中美贸易战、5G标准之争等“灰犀牛”事件严重影响了其国际化节奏。面对这些大概率的风险事件,CMNEs 不仅需要化解因节奏不规律引起的资源获取冲突,还必须将这些冲突视为自身能力发展的动力来源,[16]保证企业从容应对“灰犀牛”,实现对在位者的追赶乃至超越。实际上,企业在技术与市场领域对立关系演化过程中,缓冲机制逐渐形成并相互协同,将冲突持续转化为发展动力。为此,CMNEs 需要积极利用资源获取跨领域的缓冲机制协作,将资源获取的冲突转化为追赶领先企业的动力,从而帮助其摆脱“微笑曲线”的底端陷阱,[25]实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的攀升。

3.局限与展望

一方面,本文采取事件路径分析方法,考虑到资源获取对立的特殊性,按照合作与独立对CMNEs 技术与市场资源获取事件进行跨领域的维度划分。事实上,CMNEs 在发达市场与新兴市场采取的资源获取活动也存在差异。[8]未来研究需要关注资源获取在新兴市场与发达市场等方面的互动关系,全面探索CMNEs 应对节奏不规律的表现路径与过程机制。另一方面,两家案例企业均表现出积极的海外扩张,属于短期内资源获取激增的节奏不规律范畴。现实中还存在大量CMNEs 国际化撤退现象,如长虹在美国遭遇APEX 事件,销售额断崖式下跌,国际化活动骤减。因此,未来可以扩展研究范畴,适当增加出现国际化撤退的CMNEs,探索这些企业节奏不规律后果及其应对机制。

注释

①联想应对国际化节奏不规律过程中,以合作市场为纽带平衡合作技术与独立市场的冲突,构建惯例缓冲;以独立技术为支点平衡合作技术与独立市场的冲突,构建能动缓冲。

猜你喜欢

国际化规律节奏
聚焦港口国际化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轻快漫舞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