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用牡丹栽培技术研究

2021-05-27王志刚熊璐瑶占志勇

南方林业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油用基肥牡丹

王志刚,熊璐瑶,李 进,龚 岚,占志勇★

(1.德兴市林业局,江西 德兴334200;2. 江西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江西 南昌330038;3.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江西 南昌330013)

油用牡丹是指芍药科(Paeoniaceae) 芍药属(Paeonia)牡丹组(Sect. MoutanDC.)植物中产籽出油率高(≥22%)的种的统称[1-3],其主产物牡丹籽油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其中人体所必需的亚麻酸含量高达49.61%[4]。2011年油用牡丹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以后[5],其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目前,油用牡丹在河南、山东、安徽、甘肃、河北等地已经被大规模推广[6-9]。现阶段,国内其它省份对油用牡丹的研究多集中于牡丹籽油组成成分分析、其生长与环境因子的分析、资源培育等方面[10-14]。我省自2014年开始油用牡丹的引种研究工作,其目的是为丰富江西省木本油料植物资源和拓宽木本食用油渠道,江西省林业科学院自2014年开始了油用牡丹引种研究工作。本文以安徽铜陵凤凰山一带的凤丹牡丹为研究材料,初步研究基肥种类、栽植密度、追肥方式对凤丹牡丹生长的影响,同时观察分析不同林分下套种模式对凤丹牡丹物候特征的表现差异,以期为油用牡丹栽培种植提供指导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1 设在南昌市昌北经济开发区江西省林业科学院试验苗圃,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均温17.3 ℃,年降水量1 713.5 mm,年均相对湿度82.3 %,年均无霜期249 d,年均日照时数1 778.6 h。土壤为红壤,有机质含量高,疏松通透性良好,土层厚度在80 cm 以上。

试验地2 设在宜春市上高县泗溪镇百峰岭生态园,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均温17.2 ℃,年降水量1 750 mm,年均相对湿度82.6 %,年均无霜期245 d,年均日照时数1781.3 h。土壤为砂质壤土,疏松通透性良好,土层深厚,厚度约为60 cm。

试验地3 设在九江市永修县江西省林木育种中心,属湿润季风性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均温16.9 ℃,年平均降雨1 485.3 mm,年均无霜期246 d,年均日照时数为1 937.7 h。土壤为砂砾较多的壤土,排水良好,土层厚度约为50 cm。

1.2 试验材料

产自安徽铜陵凤凰山一带健壮无病害的3年生凤丹牡丹植株。

1.3 栽培技术试验

栽培技术试验设在宜春市上高县泗溪镇百峰岭生态园内,2014年11月中旬栽植。试验设置为3 因素4 水平正交设计,各因素及水平见表1。

表1 油用牡丹丰产栽培正交试验因素水平Tab. 1 The factor and level in orthogonal experiment for high yield cultivation

1.4 栽培模式对比试验

2014年11月中旬分别在南昌市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山茶园内、宜春市上高县泗溪镇百峰岭生态园、九江市永修县江西省林木育种中心栽植3年生健壮无病害的凤丹牡丹植株,形成与茶花、桂花及马尾松林下套种3 个模式。各个套种模式均采用统一的栽植密度与日常管护措施。

1.5 调查方法与数据处理

栽培技术试验数据调查方法:2015年待苗木恢复生长1 a 后,于2016年在每组试验中随机抽取30株苗木调查其苗高、新梢长(以最长的为准)、一级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单果鲜重、干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14]等指标。每个检测指标重复3 次用于数据分析。

栽培模式对比试验数据调查方法:2015年待苗木恢复生长1 a 后,于2016年调查记录芽萌动开始时间、展叶期、抽梢期、始花期、盛花期、末花期、果成熟期及落叶期。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技术下凤丹表型性状差异

各试验组的苗高、新梢长、一级分枝数等数据分析结果如表2 所示。16 组试验的苗高、新梢长、一级分枝数的平均值分别为84.21 cm、28.53 cm 和2.6个,其变异系数分别为6.65 %、8.16 %和27.44 %。该结果表明一级分枝数相较于苗高和新梢长在16 个试验组中的变异幅度较大,受基肥种类、栽植密度和追肥措施的综合影响程度较高。在各试验组中,2 号试验的苗高表现最好,其平均苗高达到96.2 cm;10 号试验的新梢长度最优,其平均新梢长度达到33.6 cm;8 号试验的一级分枝数最多,萌发出5 个分枝。

2.2 不同栽培技术下凤丹果实经济性状差异

各试验组的单株结果数、单果鲜重、干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等数据分析结果如表2 所示。16 组试验中每株平均结2 个聚合蓇葖果;每个蓇葖果平均鲜重为9.39 g;平均干果出籽率为29.58%;平均干籽出仁率为46.35%。其对应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0.20%、13.55%、7.48%和6.21%。该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技术下单株结果数量的变异幅度最大,其次为单果鲜重,第三为干果出籽率,居末的为干籽出仁率。在各试验组中,3 号试验的平均结果数最高为5 个·株-1;8 号试验的单果鲜重最高,达到了13.21 g·个-1;2 号试验的干果出籽率均值为34.56%,在16 组试验中表现最佳;而10 号试验的干籽出仁率是所有试验中均值表现最高的,为52.18%。

2.3 影响凤丹牡丹生长和果实经济性状的最优因素和水平

采用极差分析法进一步分析各因素与各水平对凤丹牡丹生长性状(以新梢长为考察指标)和果实经济性状(以干籽出仁率为考察指标)的影响程度(表3)。结果显示:基肥种类及用量对凤丹牡丹生长性状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极差值(R)达到3.4;栽植密度的R 值为2.9,追肥措施的R 值最小为2.3。表明以凤丹牡丹新梢长度为考察指标时,基肥种类及用量对新梢生长长度的影响最高,其次为栽植密度,而追肥措施对新梢生长的影响最弱。同时表3 结果还显示出基肥种类及用量对果实经济性状的影响程度也是最大的,其R 值为6.6,远高于栽植密度和追肥措施。该结果对栽植油用牡丹时选用的基肥及用量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表2 各试验组油用牡丹长势及果实经济性状调查汇总Tab. 2 The results of oil peony growth performance and fruit economic traits from all experiments

表3 各因素水平下油用牡丹长势的极差分析Tab. 3 The growth results of oil peony in all experiment groups by extreme difference

2.4 不同栽培模式对凤丹牡丹物候的影响

通过对4 种套种模式下的凤丹牡丹物候进行观察记录(表4),结果显示:1#模式下油用牡丹的各个物候期均早于其它模式,如芽在2月13日即开始萌动,分别早于2#模式7 d,3#模式14 d;落叶时间早于2#模式10 d。花期持续时间在3 种套种林分中无明显变化,约为30 d 左右。通过比较3 个套种模式下油用牡丹的落叶时间可发现,在桂花林下的油用牡丹落叶时间最晚,这可能是由于桂花林的郁闭度最高,郁闭系数达到了0.63,起到了遮阴效果。落叶时间晚能延长植株进行光合作用时间,有利于秋季根系发育所需的营养供给和储备。因此,在栽植油用牡丹时应考虑加强水肥管护措施,使其落叶越晚越好。

表4 不同栽培模式下油用牡丹的物候表现Tab. 4 The results of oil peony growth performance and fruit economic traits from all experiments

3 结论与讨论

现阶段油用牡丹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种植相关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主要参考药用牡丹的栽培管理技术,但二者栽培目标完全不同,因此很有必要开展油用牡丹的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本文中笔者主要通过设置正交试验,分析基肥种类及用量、栽植密度和追肥措施等3 个因素对凤丹牡丹的生长情况和果实经济性状的影响,以期为油用牡丹的引种种植工作提供参考。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基肥种类及用量、栽植密度对油用牡丹生长的影响程度较高,其R 值分别为3.4 和2.9;对果实经济性状的影响也较高,其R 值分别为6.6 和2.6。在16 组试验中对促进新梢生长最好的栽培条件为A2B4C4,即栽植前施用厩肥(猪粪)1 500 kg·667m-2做基肥,株行距采用4 500 株·667m-2,追肥措施为每年追肥2 次,每次施用有机肥150 kg·667m-2,追肥时间分别在2月底和11月中旬。而对干籽出仁率影响最优的栽培条件为A3B4C4,与新梢生长最优条件的区别仅在于二者施用的基肥不同,前者采用复合肥为基肥。

栽植密度能影响植物生长微气候环境,适宜的栽植密度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与提高光能利用率,充分发挥个体生产潜力而提高产量[15]。本试验中,4 500株·667m-2的栽植密度适于油用牡丹的生长发育。此外,通过对分别栽植在茶花、桂花和马尾松林下的油用牡丹物候进行调查,发现栽植在茶花林中的油用牡丹物候较早,而桂花林下的油用牡丹因为林分郁闭程度较高导致其落叶时间较晚,从而延长了叶片的光合作用过程,提高了养分储备,有助于根系在秋季植株落叶后的二次发育。

猜你喜欢

油用基肥牡丹
不同施肥配方对克瑞森葡萄园艺性状的影响
连续4年基肥减量对生菜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光伏支架对油用牡丹生长特性影响的研究
桃树施基肥“五字诀”
不同基肥对3个树种造林成活率与生长的影响
“三不够”牡丹节
油用牡丹助农增收
赏牡丹
油用牡丹助农增收
南国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