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时空观念培养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1-05-27福建省福州第七中学黄正英
福建省福州第七中学 黄正英
时空观念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含了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时空观念需要应用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笔者根据自己对时空观念的理解,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如何培养初中生时空观念分享了几点看法。
一、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必要性
首先,时空观念是学生感知历史的基础。对学生来说,历史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过去的人和事,无论是一千年前还是两千年前,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外国,在学生的思想里都是“过去的人和事”,所以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具有平面化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出现认知偏差,将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混淆。而具备时空观念,学生就能够站在正确的空间和时间视角下去分析历史,贯通古今历史知识,在这个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认知并发现规律。所以,时空观念素养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学生学习历史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
其次,时空观念是学生得出结论的前提。从本质上来说,历史主要是针对人类过往经历进行研究,它具有连续性特征。这种特征首先表现为时序性,具备清晰的时间概念,学生才能在分析某个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时候结合时代背景,从而感受某个历史事件的意义或某个历史人物的精神等。初中历史教学有必要注重时空观念,指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才能帮助学生真正从历史中借鉴,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指向时空观念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一)巧妙地设计时间轴,培养学生时间观念
部编教材的编排注重时序性,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众所周知,历史事件具有过去性的特征,它是前后贯通的,同时也是独立的事件,过去发生的事件以及历史人物的成长都是以时间为经度、空间为纬度,从而在历史这张网络中成为无法替代的唯一。但是很多初中生脑海中关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时间只是一个单纯的数字,这个数字并没有被赋予时间的逻辑性、连续性和顺序性,导致学生对历史时间的识记是单一的、破碎的、短暂的、教条的。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巧妙设计时间坐标,指导学生用一个坐标轴将某段时间内的历史事件串联起来。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将历史事件混淆,可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记忆;另一方面能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是独特的,有自己独特的空间和时间,它们是立体而非平面化的。
例如,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这一主题时,由于这个阶段发生的历史事件较多,有中共一大、国民党一大、南昌起义、红军长征,学生很容易出现记忆混淆的情况。由于初中历史教材中对知识点的编排方式比较孤立,即每个章节讲述一到两个历史事件,而学生往往机械化地记忆知识,缺乏将知识串联在一起的学习意识,导致学习吃力且容易出错。为了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笔者组织学生画时间轴,主题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始,一直到1936年的三大主力会师,让学生将这两个时间点之间的其他历史事件以及对应的时间补充完整。通过课外书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学生绘制出了如图1的时间轴,在1919年到1936年这个时间轴的中间添加了1921(中共一大)、1924(国民党一大)、1927(南昌起义)、1928(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34(红军长征开始)、1935(遵义会议)。借助这个时间轴,学生不仅清晰地记住了每一个时期的历史事件,而且具备了良好的时空观念。
图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时间轴
(二)合理运用历史地图,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初中历史教材有各种类型的地图,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一方面通过历史地图指导学生更直观地分析历史事件以及当时的地形地貌,另一方面运用历史地图指导学生清楚地认识历史现象的时序性以及它的动态位移、静态位置,这对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在给学生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时候,应当有意识地组织学生从时间、空间角度构建关于历史现象的时空框架。
例如,教学“探寻新航路”时,展示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如图2),图中包含了关于新航路开辟的丰富信息,笔者要求学生深入分析并且绘制表格,通过表格去归纳、总结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航行路线,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比较这几个航行者所航行路线之间的异同,并对每一条路线的特点进行分析。在完成这个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对新航路的条件、原因、背景以及经过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其时空观念素养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图2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三)科学绘制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学生建立时空感的重要支撑是基础的历史信息,只有当学生有序地、系统地把握了历史信息,才能在脑海中构建清晰、全面的时空脉络。一直以来,历史教师很少研究学生的记忆思维规律,学生在学习时主要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两个问题:第一,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是无序、松散的,没有形成良好的系统,所以在答题时经常陷入困境,尤其是分析时政或解读历史时,学生往往无从下手。第二,学生对所获取的历史信息的记忆缺乏牢固度,即很容易将其中某一部分知识忘记,这样就会出现脉络断链的问题,无法在时序上相连接。众所周知,人主要依靠直观具象思维去记忆,而不是依靠抽象思维去记忆,这也就是为什么人对某个情节、图形的记忆要比记忆某个理论或数值深刻得多。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将零散的知识绘制成形象直观的思维导图,对历史事件进行有序排列,通过视觉帮助学生系统梳理和记忆,这对提升学生历史学习质量、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图3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思维导图
例如,讲解“中国近代化探索”专题时,指导学生绘制如图3的思维导图,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将中国近代化探索之路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良好的时空脉络,进而加深学生对中国近代化探索基础知识的记忆,也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在这个基础上深入研究学情、历史学科特点以及课程育人目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出发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借助时间轴、历史地图以及思维导图,充分认识历史的时序性和空间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提升历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