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宗避蜀,史家这一段为何用了小说笔法
2021-05-27甘肃秦四晃
◎文/甘肃·秦四晃
国人自古好八卦。
安史乱起,官军连败,东京洛阳失守,长安危急。玄宗圣体有遭反贼侵犯之虞,决定西狝,其实就是逃难的意思。《旧唐书》写到这一段,少见地用了小说笔法,文字生动传神,煞是引人入胜:
凌晨五更,夜色尚暗,天空飘着细雨。李隆基车驾被众人簇拥着,神情慌张地由长安西延秋门悄悄出城。因为走得急,随从圣驾的仅有右相杨国忠、左相韦见素、内侍高力士和太子李亨及几个亲王,其他妃子公主皇孙等等,基本任由自谋出路了。当然,圣上最亲爱的如胶似漆的娘子杨玉环(《旧唐书》记杨贵妃:“宫中呼为‘娘子’,礼数实同皇后”),万万不能落下。
天蒙蒙亮,一行人马车驾过了便桥,杨国忠提议要拆毁便桥。玄宗不解,怒问其桥拆掉后面的人怎么过河?杨国忠遂罢了歪念头,吆喝众人抓紧前行。辰时(约七八点钟),圣驾到达咸阳望贤驿,停下歇息。
说是圣驾銮舆,实则形同一帮狼狈逃难的溃军。因为走得急,路上的吃食竟未顾上携带,当地官吏早已逃得不见个人影,沿途无人供奉。皇上的早餐无着,口渴肚饥,疲惫困顿至极。玄宗这时年已古稀(685-755),且过惯了宫中的锦衣玉食,如此饥饿与劳顿,这是要老汉的命啊!
天子顾不得威仪,瘫坐在一棵大树下,等着人去弄吃的。
幸亏,不一会儿有位好心的百姓端来一碗热炒面。玄宗接过炒面,左右看看,忍不住问老乡:能否还能再弄些吃的,朕这一个人吃独食,多少有些不好意思!百姓总归是百姓,天性善良,天子落难,怎忍不救?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相继给随驾的人员也送来了吃的。随后宫里负责御膳的官员给皇上的食品也送到,玄宗这才稍稍踏实地开吃。
稍作歇息再起程,晚上艰难到达金城县。城已成空城,官民皆四散逃亡。皇上让随从去找人,最后只找到了智藏寺的几个和尚,好歹从寺里搜罗了些素食,众人对付了晚餐。
第二天早上七八点,玄宗一行进驻马嵬驿。用小说的评语说,在这里,情节发展到高潮。
这天,一个突发事件惊动了圣驾——“诸卫顿军不进”,护驾的卫兵撂挑子,不愿随驾继续走了,即白乐天《长恨歌》里的“六军不发无奈何”。更严重的是,这伙人要求杀了宰相杨国忠。环视眼前,应天之命的皇上李隆基没招了,只好颇为勉强地答应诛杀国贼杨国忠。
谁知事情到此并未完结,杀了天怒人怨的杨国忠,官兵仍是纹丝不动,这,又是为何?你们还要朕怎样呢?玄宗十分不解。派高力士一问,让玄宗惊掉下巴的问题来了,他们提出要一块儿处决了杨国忠的堂妹妹,也就是挽着天子胳膊依偎身旁,皇上视作心肝宝贝的贵妃杨玉环。
这可就触碰了皇上的底线,她可是朕至珍至爱的女人啊,你们居然……玄宗是英雄,英雄都识时务,一时震惊震怒之后,还是想通了,好吧,为了大唐江山社稷,朕何惜一个女人!“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
这下轮到杨玉环蒙了,“大家(后妃对玄宗的称呼),咱俩不是生生世世三生三世……吗?怎么这就恩断情绝?妾命在你这儿如此不值钱?”玄宗无语,心说爱妃,为了大唐,你就莫怪朕心狠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三尺白绫,转眼就令千古第一宠妃香消玉殒。
祸国者铲除了,贵妃的隐患也排除了,官兵应该不再存顾虑,可以轻装出发了吧?不,新问题又冒出来:圣驾到底去哪儿躲避才好?河西、陇右、灵武、太原?要不咱再掉头返回长安?嚷嚷了多时,末了丢下杨国忠与杨玉环兄妹俩的尸首,兵分两路,一路护驾奔蜀,一路随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蓄力破贼。
玄宗车驾刚到扶风,官兵们似乎是尝到了闹情绪的甜头,又口出恶言,佯装心怀去意,要挟天子。将军陈玄礼无法控制局面,皇上就差跪求各位了。正在无可奈何之际,蜀中官员派人上贡的十万匹春丝送到。玄宗忙让就地放下,赶紧招呼众将士前来,涕泪横流中口谕分发给各位。尔后宣布:朕意已决,你们去留自愿吧!官兵们叽叽喳喳了一阵子,勉强留下够皇上途中使唤的人马,护驾“幸蜀”,其他人作鸟兽散。
为什么《旧唐书》这一段要以小说的笔法来写,描摹得那般生动呢?作者猜想,玄宗皇帝是个爱玩会玩的人,作者有心捉弄一下这位老情圣,今日笔杆子在我手,不妨也戏谑皇帝佬儿一把!另者,或是存心给后人留下一段供传奇演绎的素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