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下产前控制中心枢纽的构建与应用
2021-05-27蔡军红何芬郭肖兰马凤兰李乔思
蔡军红 何芬 郭肖兰 马凤兰 李乔思
产前控制中心承担着对孕妇住院筛查、床位质控和人员调配等工作,可规范诊疗行为,简化诊疗流程,提高服务能力[1]。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于2018 年4 月成立产前控制中心,借助HIS 系统的集成手段,集急救、入院、留观、手术准备等功能于一体,根据母婴的需要提供一站式服务,本文探讨其对产科服务流程模式再造与安全、效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产前控制中心成立的背景
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是一家三级妇幼保健院,开放床位830 张,产科床位331 张,包括产房、病理产科、糖尿病亚专科、流产与保胎科、产科危重症监护病房、产科特需病房、爱婴病房2 个、独立分娩间12 间。2016 年年分娩量达约18000 人次,加床率达20%,病人满意度78.3%,临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1.1 传统产科流程安全隐患多 孕妇临产前去住院部病
区护士站,找医生给需要住院的孕妇开具住院证,护士给予办理入院与缴付住院押金,等待护士安排床位后,由医师开具住院所需的检查及检验医嘱,再去相应的检查科室完成各项检查、检验,待结果完善齐备后再安排下一步治疗。若当日无床位,要等候护士逐个电话查询各病区是否有床,确认某病区有床位后才能安排孕妇去该病区办理入院,否则就只能安排在某病区先办理加床,等待办理入院,安全隐患多[2,3]。医生在孕妇办理住院手续后,才能在HIS医嘱系统上开具检查检验医嘱,若医生出门诊或手术,该类检验检查需延迟,导致择期手术孕妇无法尽快进行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孕妇的住院时间,使床位周转减慢,也因不能明确孕妇手术时间而导致孕妇与家属心理焦虑、恐惧,导致满意度低。责任护士既要完成对住院孕妇的日常照护、治疗、产程观察、术前准备、术后护理、母乳喂养指导等护理工作,又要接待新孕妇,完成对新患者的生命体征测量、胎监、抽血、预约检查、宣教等工作,导致新入院患者与住院患者照护流程交叉,护士工作质量受到影响;特别是夜班分娩高峰时段,病房呼叫铃此起彼伏,引起孕产妇不满情绪,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孕妇在病房、产房、手术室、医技科室间频繁转运,易引发医疗纠纷。
1.2 产科总床位周转率低 假临产孕妇住院观察者多,导致住院天数延长,增加病房照护压力,不能满足迫切实际需求孕妇的需要;且增加孕妇医疗费用支出。产妇生产时需同时占用病区与产房床位,导致临床床位周转率低。
2 方法与流程改进
2.1 建立产前控制中心管理新模式 结合HIS 系统信息化高度集成的功能,引入调度枢纽的理念,为孕妇提供一站式服务[4]。产前控制中心于2017 年3 月开业,初期延续传统的住院分娩流程;于2018 年4 月结合HIS 系统信息化高度集成的功能,引入调度枢纽的理念,全面构建产前控制指挥中心,成为独立的一个护理单元,集妇产科预检分诊、急救、产科入院办理、入院分流、手术前准备、留观于一体的功能完善的部门。(1)人员组成与工作模式:产前控制中心由医生6 人、助产士17 人组成,医务人员实行APN 排班工作制。(2)硬件设施:产前控制中心设在门诊一楼,面积约500 m2,设有预检分诊、候诊、胎监监护室、抽血治疗室、医生诊室、抢救室兼紧急手术室、留观室、超声检查室等功能区域,配有门急诊和住院HIS 多功能信息系统、自助缴费系统、自助监测血压系统、抽血系统、胎监监护系统、远程心电系统、标本检查运送支持系统,实现产科、产房、手术室、医技检查科、静脉配置中心的信息互联互通,具有全程动态监控、调度指挥的功能。
2.2 产前控制中心实现的功能 产前控制中心的开设,实现产科办理入院及急诊入口统一,为孕妇提供一站式入院服务[5]。(1)实现孕产妇颜色预检分级诊疗及孕产妇院前急救调度:开通急危重症绿色通道,建立5 min 即刻剖宫产机制,为母婴安全保驾护航。利用互联网+远程胎监实时了解母婴状况,提前预警,实现孕产妇健康数据实时监护,在孕产妇发生病情变化时,产前控制中心可提前准备抢救物品,HIS 系统手术申请,实施即刻紧急剖宫产。(2)医生根据孕妇的情况综合评估,在HIS 系统开具住院或留观证及住院或留观医嘱。(3)责任助产士根据医嘱直接给予办理住院或留观及相应的手续并立即执行,并追踪检查结果,并按流程处理危急值报告。(4)将原在孕妇入住病房后由病房责任护士完成的首次护理评估、生命体征测量纳入产前控制中心,相关资料直接导入HIS 信息系统,减轻病房责任护士的工作压力。(5)统筹管理产科床位与分娩床,实时监控产科指标。每天实时刷新、掌握全院出入院动态、分娩与待产、剖宫产手术动态、产科质量指标,结合预约择期剖宫产术和病区床位情况,集中、统一安排,进行床位高效管理,及时追踪分析质量指标,采取管理决策。(6)综合管理产程,合理引导孕妇流向。根据孕妇孕周与自身情况进行实时动态分流,及时识别并安排高危孕产妇入病房或分娩,为临产产妇管理产程至宫口开至3 cm 才送产房待产,为暂无入院指征的孕产妇提供留观服务、居家随访及远程胎监。(7)有择期手术指征的孕妇通过手术预约平台预约产前控制中心进行术前访视评估,与产前控制中心的医生确定好手术时间,手术当日在手术时间点提前2 h 来产前控制中心办理入院,行术前准备后直接送手术室,手术后直接返回病房,减少了门诊到病房再到手术室的一个环节。(8)对孕产妇入院前、住院时的咨询与指导。孕产妇可在线上了解住院须知,了解术前注意事项、孕期生活指导、营养与膳食、检验查询等注意事项;在产前控制中心现场,助产士可提供分娩球、花生球、耳穴压豆、夫妻慢舞、母乳喂养等多功能服务体验,集知识宣教、分娩非药物镇痛等功能指导与服务。
2.3 研究对象 以2017 年3 月1 日至2020 年2 月29 日在我院分娩的≥37周活产的孕产妇3834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2017年3月1日至2018年2月28日住院分娩的孕产妇17223 例为对照组,2019 年3 月1 日至2020 年2 月29日住院分娩的孕产妇21124例为研究组。除紧急剖宫产术与急产产妇、早产的产妇外,两组孕产妇的年龄、分娩时孕周、胎次、剖宫产指征构成比无明显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2.4 评价指标 分娩量、床位使用率、年床位周转率、办理入院等候时间、平均住院日、孕产妇平均产房待产时间、住院产妇满意度(第三方公司调查结果)。
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研究组的年住院分娩量较对照组增加3901 例,增长22.65%。
3.1 两组年床位使用率、年床位周转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年床位使用率、年床位周转率比较[例(%)]
3.2 两组孕产妇办理入院等候时间、平均住院日、孕产妇在产房待产时间、孕产妇满意度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孕产妇办理入院等候时间、平均住院日、孕产妇在产房待产时间、孕产妇满意度比较(±s)
表2 两组孕产妇办理入院等候时间、平均住院日、孕产妇在产房待产时间、孕产妇满意度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01。
组别 例数(例)办理入院等候时间(min)平均住院日(d)孕产妇平均产房待产时间(h)产妇满意度(分)对照组研究组120 484 120 815 62±23.5 31±17.3 5.71±1.20 3.79±1.1 10.5±5.3 6.06±2.7 85.54±33.4 88.6±27.5
4 讨 论
随着住院分娩数量的增加,产科住院加床等床位现象十分常见,但医院有部分科室床位相对宽裕。为了确保床位等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确保孕妈妈第一时间获得帮助,我院结合自身实际,成立产科产前控制中心管理的新模式,集急救、入院、留观、手术于一体的独立科室,是产科的调度指挥中心,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最大限度的利用医疗资源,保障母婴安全。
4.1 改变传统的入院分娩流程,集中收治,减少转运 产前控制中心成立前,孕妇需先入住病区,再转运产房或手术室完成分娩,再折返病区。现为孕妇提供一站式入院服务,减少孕妇转运环节。孕妇急产也可以在产控中心进行初步处置,再护送产房。减少孕妇因为不能及时就诊而造成新生儿意外伤害等事件的发生。
4.2 提升效率,服务力逐步提升 新模式应用后,严格把控入院指标,合理分流孕妇去向,缩短孕妇在院时间;利用留观床位,管理已入潜伏期孕妇产程;筛查假临产孕妇,控制不必要的入院。我院分娩量由2017 年的17223 人上升到2019 年的21124 人,增长了22.65%。平均每位孕产妇在产房待产时间由2017 年的10.5 h 下降到2019 年的6.06 h,缩短了42.29%,降低了孕产妇在产房与病房滞留时间,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同时减低孕产妇的焦虑。入院一站式服务与择期手术当日住院,缩短病人住院日,提高床位使用率与床位周转率,提高医院服务力与孕产妇满意度。
4.3 借助HIS 系统,实现产科信息互联互通 实时监控产科质量指标、分娩室床位动态、病区床位情况与工作量动态、特殊检查执行情况,实现实时弹性调配人力及检查闭环管理,保证服务的及时性,起到产科枢纽的作用。同时,开发产前控制中心护理白板信息项目42 项,进一步优化护理信息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综上所述,产科产前控制中心管理新模式为产科服务的调度枢纽与一站式服务中心,满足孕产妇需求,提升产科的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及管理水平,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2019 年分娩量居深圳市首位,同时每年约320 批次来自全国各地同行来到产前控制中心参观,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