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出血的几种常见治疗方法

2021-05-26徐平

婚育与健康 2021年1期
关键词:术式血肿内科

徐平

脑出血也被称之为脑溢血,其具有极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现阶段对于脑出血的主要治疗方式以内科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外科治疗为主,其治疗原则均以降低血压,降低颅内压,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为目的,不同的治疗方式均有着其优势和缺点。

1什么是脑出血?

脑出血是指在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所引发的出血,根据流行病学研究,其发病率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且急性期的死亡率高达30%~40%,严重危及着患者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此类疾病出现的主要病因与高血压、血管老化、高血脂、吸烟以及糖尿病等呈正相关性,且血压波动、情绪过于激动、气候变化和饮食不节等属于疾病的诱发因素。其多发人群以中老年人群、高血压和血管畸形者为主,患者常见的一般症状表现为嗜睡、头痛、昏迷以及呕吐等为主,为降低疾病的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应当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方式进行干预。

2脑出血的常见治疗方案

2.1内科治疗对于发病后意识清醒的患者,且脑内血肿直径小于3cm血肿量小于20mL时为患者实施调节血压、降低颅内压以及止血等常规治疗措施,具体实施方式如下所示。

2.1.1调节血压导致脑出血发作的主要影响因素与血压升高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其治疗原则首先是调节血压。主要使用脱水类药物从而达到降低患者颅内压的目的,同时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患者血压变化,避免血压过低出现脑供血不足的不良情况,进而导致脑水肿情况更加的严重,可为患者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进行治疗从而达到调节血压的目的。

2.1.2降低颅内压导致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升高的主因是颅内血肿引起压迫,血肿周围组织在不同程度压力的作用下出现脑血肿的情况,当其脑水肿长时间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可逐渐发展为脑疝,最终导致患者步人死亡。针对此种情况,临床大多使用甘露醇实施降低颅内压操作,从而在药物有效成分的作用下对神经膜氧化进行抑制,同时对自由基进行清除,延缓对生物膜的破坏。

2.1.3止血临床中对于脑出血的患者是否采用止血药物进行治疗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对于以高血压所引发脑出血的患者,在高血压病的影响下其小动脉平滑肌早已透明质变,价值纤维素的坏死,导致小动脉较薄的位置受到加大压力而膨出,进而诱发微动脉瘤,造成机体动脉血压短暂性升高。对于此部分学者认为无需使用止血药物进行治疗,且抗纤溶止血类药物的止血效果并不理想。但在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发现,选择适宜且有效的止血药物进行治疗对于预防血肿扩大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常用药物巴曲酶对发病时间<6小时的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可显著抑制血肿扩大。

2.2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相较之常规西医治疗,其药物起效速度相对缓慢,但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也同样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因此在面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需要结合脑部病理变化情况、身体以及脏器组织等变化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同时中医治疗方式相对温和,不会对机体造成过度刺激。因此可以在患者后期的康复治疗中,采用中医针灸联合高压氧进行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情况,这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3外科治疗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其颅内压显著升高,对于处于急性期的患者最佳的治疗方式当以手术治疗为首选,而手术术式的选择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其手术指征如下所示:①基底节区中等量以上出血(壳核出血≥30mL,丘脑出血≥15mL);②小脑出血≥10mL或直径≥3cm,或合并明显脑积水;③重症脑室出血(脑室铸型)。

2.3.1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可在直视状态下对患者的出血部位进行止血操作,同时将血肿完全清除,使得血肿对临近脑组织的压迫得到释放,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且极大地改善局部血流灌注情况,同时对于術前合并脑疝的患者均适用。但此类手术的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手术创口大,因此术中的出血量较多,极易对临近脑组织造成损伤,术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2.3.2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此类术式在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极为广泛,其具有手术时间短,缩短对血肿的清除,手术创口小,术中在显微镜的辅助下对出血部位进行止血操作,从而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下,对于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2.3.3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最早由国外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在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中,其治疗效果得到临床医师和患者的一致肯定和支持,继而对手术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加强和完善。手术操作便捷、用时短,手术创口小,且术后恢复速度快,但在临床治疗中应当严格遵循手术术式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选择最佳的术式。

3结语

对于脑出血的患者,临床治疗主要以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为主。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致残率和病死率仍然很高,可见不论是内科治疗还是外科治疗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脑出血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当结合患者病情的发展情况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当内科治疗后脑出血未得到显著改善时,应当及早为患者提供外科手术进行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术式血肿内科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体会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消化性溃疡观察与探究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术式及手术时机的选择
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
69例宫颈肌瘤的手术途径及术式研究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