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

2021-05-26张丽坤

婚育与健康 2021年1期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常规护理护理效果

张丽坤

【关键词】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盆底功能障碍;常规护理:护理效果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是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主要因女性在分娩后,盆腔肌肉、筋膜等支持结构出现受损、退化,从而引起盆底功能障碍。目前研究发现,此疾病病因包括产程时间较长、产后未得到足够休息、难产等。一旦患病则可能会使盆腔器官出现功能异常,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因此需要尽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进行治疗,才能改善患者病情。本文针对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20年6月-2020年10月行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10例FPFD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同期行常规护理的10例FPFD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年龄21~29岁,平均(25.48±1.46)岁;对照组年龄20~30岁,平均(25.44±1.5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对患者介绍出现此疾病原因及治疗方式等,给予患者合适心理疏导措施,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

1.2.2观察组选择采用盆底康复护理,涉及内容包括:①盆底生物反馈训练:在患者分娩后42d,采用康复治疗仪(型号为PHENIX USB4)对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模式,包括电刺激、生物反馈等。在选择电刺激模式时,设置频率参数为:50~80MHz,脉宽:200~320s,初始电流:0mA。按照患者恢复情况进行电流强度调节,最高不超过60mA,每日训练1次,每次半小时。②会阴、肛门收缩练习:为患者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病情的会阴收缩练习,指导患者有频率地进行肛门收紧,每次保持3s左右,持续做10次后停止5s再进行下一次练习,提高患者阴部收缩能力及控制排尿能力,每日保持练习时长为20分钟。③提臀练习:指导患者在肌肉收缩期间提起臀部肌肉,并且保持呼吸频率与肌肉收缩一致,每次训练时间保持在15分钟左右,增强患者对I、Ⅱ类肌纤维的锻炼强度。若患者无法自行进行康复训练,则选择阴道收缩练习,患者行截石位,医护人员进行手部消毒后戴上一次性手套,随后将食指、中指放人患者阴道内,让患者根据口令指示进行肌肉收缩,每次半小时,每日3次。

1.3效果判定比较两组盆腔肌纤维改善评分,满分12分,改善情况与分数高低呈正比。

1.4统计学方法以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所示,观察组盆腔I类、Ⅱ类肌纤维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研究显示,女性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原因可能与妊娠及分娩有关。当女性处于妊娠期间,胎儿不断长大,促使子宫扩大,从而造成重心改变,并不断地增加腹腔、盆底压力,而在分娩后压力突然减小,从而引起盆底肌肉松弛现象。同时在自然分娩期间,胎儿对患者盆底肌肉造成严重刺激,形成损伤,因而形成盆底功能障碍情况。盆地功能障碍的癥状通常以尿失禁、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为主,对女性生活造成极大负性影响,因此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常规护理主要针对盆地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基础性护理,未给予患者具有针对性的恢复训练措施,因此具有片面性。盆底康复训练主要以主动与被动训练为主,包括电刺激、缩阴训练、提臀训练,通过对患者盆底肌肉产生刺激,督促患者主动配合锻炼,进一步提高患者盆底肌肉张力,促进肌肉舒张、收缩能力的恢复,减少肌肉损伤给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减少尿失禁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盆腔I类、Ⅱ类肌纤维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能够对患者症状起到极大的改善效果。

综上,针对FPFD患者选择产后盆底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盆地功能障碍,且安全性高,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盆底功能障碍常规护理护理效果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在促进女性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中的效果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肛提肌的MRI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