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教育情况调查
2021-05-26王香玲吴洁
王香玲 吴洁
[摘要]2017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兵团义务教育阶段启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全覆盖工作,聚焦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在青壮年劳动力和基层干部中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本文通过实地访谈和问卷方式,对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教育;情况调查
[中图分类号]G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1)02—0096—07
[作者简介]王香玲,女,兵团开放大学教学科研处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吴洁,女,新疆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兵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教育,应该聚焦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教师、学前儿童、青壮年劳动力和基层干部;在教育领域,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在社会层面,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2019—2020年,《兵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教育研究》课题组先后在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红旗农场、四十四团、五〇团、五十一团、五十三团、四十五团、四十六团等地,通过走访、座谈、随机发放问卷等方式,对三师教育局、团场工会、党建办、社区工作人员,连队“两委”委员、“访惠聚”工作队成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教师、参加培训的群众、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学生等进行了调查。
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情况调查
(一)基本情况
2017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要求2020年前完成所有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1]截至2018年9月,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32所,其中完全小学1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5所,初级中学1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完全中学1所。小学阶段在校生总数中,少数民族学生占76.2%,寄宿生占21.6%;初中阶段在校生总数中,少数民族学生占59.5%,寄宿生占53.2%,随着年级的增长,少数民族在校生占比呈下降趋势,寄宿生占比呈上升趋势。
(二)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推进情况
2016年起,兵团新生入学(园)全部实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2018年,兵团提出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示范校(园)激励计划。[2]到2018年,兵团义务教育所有学段所有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构建起各学段相互衔接、各学科相互渗透的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教育体系,实现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目标。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推进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如下。
1.整体推进,取得一定成效。各学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师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在分析讨论基础上统一思想认识,做到“一校一策”“一班一策”、“一科一策”“一人一策”(以下简称“四策”),认真研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课程设置方案,制定增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课时实施方案及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课时,增加教学课时。通过提高语文成绩,增强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理解能力,支撐带动其他学科成绩提高;做到新增教学时间的教学安排规范化、合理化,以有效地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水平。
2.分层教学,确保全覆盖。各学校制定了详细、可行的分层方案,全面实施分层教学、每月考核、动态管理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口语成绩、学业成绩、行为习惯等综合测评结果,严格按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进行有效的分层教学,实行“五分一统”,即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辅导、分层测试、分层考核,统一实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学校根据学生基本情况,制定“四策”,督促落实好“日日清、周周测、月月考”,让学生跳一跳都能够得着,坚持不懈提高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分类施教,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覆盖率达到100%;全师基本实现了民汉合校混合编班教学、混合住宿,实行了民汉教师和教研组共同办公,部分民汉教师交叉任课。[3]
3.强化培训,优化师资队伍。围绕提升普通话水平和普通话教学能力,提高少数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水平和应用能力。通过师域外培训、师域内跟岗培训、学校自身培训三种模式,集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强化培训,促使参训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和相关教育教学能力在短期内得以提升,师、市教育局每月按时进行督察,每学期进行能力测试,培训有考核、有成绩、有分析,后期有一对一帮扶性措施,培训效果显著。通过强化少数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和学习,教师们的思想更加解放,劲头更足,学习精神更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书写水平、表达能力、教师备课、说课水平明显提高,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逐步增强。
(三)存在的问题
1.师资短缺问题突出。因中小学教师短缺,第三师图木舒克市通过三区支教、第八师帮扶支教、援疆教师支教、大中专学生顶岗实习支教等,补充了中小学教师总量不足的缺口;对一部分不胜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教师实行了分流转岗,但是这些教师依然在编,教师队伍整体性超编、结构性缺编的矛盾突出,尤其是语文、英语专任教师短缺严重。
2.家校联系不畅问题突出。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较高,学生教育背景参差不齐,接受国家通用语言教育的程度不同,差异性非常大,很多学生对学习国家通用语言重要性的思想认识模糊不清。学生没有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家庭环境,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教育不重视。为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水平,各学校虽然尽量避免根据单一考试成绩进行行政分班,实行分层教学。为提高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和能力,学校主要从语文课抓起。调研组通过查看课表,发现有些学校一味地在授语文课本知识,周末强化或假期强化,语文课上课频率高,内容、形式单一,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培养不了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兴趣,教学成效提升不明显。
3.假期强化教学成效不佳。各学校按照上级要求,组织师生利用假期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通过分层教学,有的班级学生档次整体水平有所提升,有的学生滚动分层,成效显著,但是部分学校对此理解不透,领悟不深,违背教育部门规定和要求,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强化认为是补课,甚至给学生补习下一学期新课知识,没有做到时间保证、课时保证、纪律保证、效果保证。
(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工作的建议
1.多渠道多举措解决师资短缺问题。各学校要摸清师生底数,根据全体教师的专业、特长,结合教师特点,制定教师队伍建设培训、培养方案或规划,通过多种渠道招聘教师,以解决师资缺口问题。教师个人要制定发展规划,有发展目标、有学习计划、有时间路线、有预期成果,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继续加强对少数民族教师的培训,做到目标明确、定位准确、内容具体、方法到位,引领少数民族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能力。提高特岗教师的待遇,至少应等同于学校教职工待遇,同时加大特岗教师培训力度,特岗服务期间,允许他们参加职称评定,以待遇留人。
2.严格实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精准帮扶,逐步逐层提高。完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顶层设计,严格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分层教学工作;统一备课、统一设计、统一目标,系统、全面地体现全科教学,共同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水平。分层教学是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来开展的,主要抓学生的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学校要对正在实施的分层教学进行优化,在形式内容上,根据学生的行为习惯和群体特点,体现多样化;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主抓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查字典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倡导多元化、强调针对性,明确兴趣是学习第一吸引力;与其他学校多交流、多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继续认真开展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质量工作。
3.扎实有效开展假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强化工作。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强化补习,要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内容丰富,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抓手,以提高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兴趣为导向,以听、说、读、写、讲、唱、诵、演、赛等方式为载体,以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质量提升为目的,提升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民族学生的听、说、读、写以及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机会,只有通过充足的训练,学生的各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才能获得显著提升[4]。同时注重发挥教师在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让教师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来,鼓励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图书阅读、诗文朗诵、红歌传唱等活动为依托,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工作方法多元化。
4.加大宣传,做好家校联系。各学校要制定家校联系实施方案,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宣传,开展家长学校培训班、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家长会、家访、优秀家长评选等活动,细化内容,明确分工;利用家长动员大会、广播、电视等媒体将宣传工作落到实处;让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认识、认可学校分层教学工作,积极配合,提升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整体教学水平。
5.抓好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质量提升工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必须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聚焦兵团历史使命,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质量。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可通过查阅资料、随堂听课、走访学生、检查教案与作业批改、开座谈会、师生问卷等方式,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分层教学方案制定、“四策”落实、教学常规检查、教师队伍建设、思政课开设情况等方面,对师市学校进行全面、细致的调研和督查。各学校要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层层签订责任书,按照预定总目标进行任务、责任分解,定期进行分析研判、精准推进,狠抓落实。同时加强民族教师的培训与考核。教研部门加大教研力度,深入课堂,深入学生,及时指导教师进行备课分层、授课分层等工作。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是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居多的师市,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堅的重点区域,要紧紧抓住机遇,紧盯全覆盖核心任务,不断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工作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少数民族职工群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情况调查
2018年3月,兵团办公厅印发《兵团少数民族职工群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实施意见》,提出: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教育、政法、组织、人社部门齐抓共管,结合职业技术培训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使用,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全覆盖。《兵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教育研究》课题组成员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坚持问卷和实地调查相吻合,对参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的少数民族职工群众当场发放纸质问卷并收回,以确保获取资料和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一)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情况
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背景信息(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民族、是否外出、职业、受教育程度等);语言使用及其相关问题(包括被调查者母语使用状况、家庭用语、不同场合的语言选择、多语能力的习得途径、学习普通话的途径、困难、动机、态度等);语言态度(中小学教学语言的选择、拼音和文字的识读和使用情况、语言价值的评价、语言的认同评价等);语言能力(包括母语能力、交际语言能力、普通话能力三方面)。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参加问卷调查的143人中,其中男性88人,占比61.5%;女性55人,占38.5%。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如下表,25—45岁的青壮年劳动力占比高达92.3%。
2.调查对象语言使用情况。调查对象开始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时间如下表,30.8%的被调查者是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过程中才开始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调查对象母语使用状况、不同场合的语言选择情况如下表,在公共场合与单位同事交流,选择使用普通话的占76.9%;在家里与家人和亲戚交流,选择母语交流的占53.8%,随着年龄的增长,此占比呈上升趋势。
关于调查对象多语能力的习得途径,100%的被调查者参加过单位组织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和考试,受培训的人中,84.6%的人教育培训费用由单位承担,但92.3%的人没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等级证书。
3.调查对象的语言态度。100%的被调查者认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教育会给自己带来好处,76.9%的认为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23.1%的认为会增进民族团结。
4.调查对象的语言能力。调查对象对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进行评价时,61.5%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水平一般;30.7%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会说一点,但很不熟练。
5.调查对象满意度测评。从生活、工作、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教育三个维度,对被调查者进行满意度测评,统计情况如表7。
(二)调查问卷分析
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教育需要良好的语言环境。语言文字的普及教育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语言环境对语言习得影响巨大,有时甚至起决定作用。课题组在第三师红旗农场五连调研时,一位连队住寺干部说:自己家在五十一团一个集体所有制连队,从小与少数民族孩子一起长大,大家互学语言,可以用维吾尔语交流,但是不会文字;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教育局教研室的一位维吾尔族干部说:父母一共有6个孩子,她个人从小就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高,所以很容易就找到比较好的工作。第三师四十五团的一个维吾尔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老师说:在学习班上、工作中同事之间交流,一般用国家通用语言,但在家里,多用维吾尔语交流。
在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教育满意度测评中,对当地语言环境非常满意的占84.6%,但对当地普通话使用情况非常满意的仅占23.1%;这些统计数据表明,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教育过程中,兵团少数民族职工群众期待良好的语言环境,兵团普通话的推广普及的程度还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教育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从课题组调查走访的情况看,兵团对少数民族职工群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基本按照兵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的顶层设计和要求,做到了师市有文件、团场有通知、连队有年度实施方案。师市下发的文件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培训对象和范围、目标任务、培训方式(个人自学、集中培训、结对帮学)、有关要求(组织领导、落实措施、奖励机制、经费保障、氛围营造)等;团场在对全团少数民族职工群众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情况进行摸底的基础上,制定方案,明确重点,在教材选用、师资选拔、制度设计等方面提出明确目标和要求,抽调干部定期、不定期到各连队督查,通过自行测试、团组织集中测试等方式,检测少数民族职工群众学习效果,三师五〇团还划拨了专项经费用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2019年52万元),奖励学习优秀人员,调动了少数民族职工群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积极性;连队根据少数民族职工群众年龄、文化程度及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分别开设高级班、中级班、初级班,交错开班,聘请中学老师、“两委”委员、“访惠聚”工作队干部、返乡大学生作为授课教师,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让人人都能“学讲用”。很多连队的“两委”干部说:通过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改变很明显,比如给少数民族职工群众开会,他们可以听懂了,可以交流;买农药会自己选择,以前都是老板推荐;签合同,跟老板交流,知道内容了;对国家法律、政策,了解更多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时,女性比男性学习能力强,积极性高,很多妈妈每天都会早早来到连队学习汉字,她们说:“以前家里条件不好,没有学好汉字。通过连队组织的培训,学到了很多汉字,可以为上学的孩子检查家庭作业了。”
兵团各师市、团场、连队、社区按照兵团党委、兵团作出的安排部署,统筹多方力量,农闲集中培训、农忙分时分群体培训,在培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还结合实际进行惠民政策、法制常识、公民常识等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教育需要常抓不懈、凝练特色。课题组每到一个调研点,都会和驻连“访惠聚”工作队第一书记、连队书记、连长、连队“两委”委员等进行座谈,并实地考察连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基地。五十一团八连党支部依托石河子大学驻连“访惠聚”工作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为抓手,以连队职工群众风俗习惯、思想观念转变为突破口,将先进的科技文化带到八连,进行民族团结示范连创建,探索民族团结宣传和教育的新模式,营造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良好氛围,特色鲜明,他们的做法和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探索教学模式,实行“三三三”课堂管理。一次授课时间是90分钟,第一个30分钟主要是教学字、词、句;第二个30分钟加强口语训练(如用国家通用语言自我介绍、政策宣讲等);第三个30分钟以活动为主,唱红歌、看电影、玩国家通用语言电脑游戏等。
二是创新教学方法,建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家”文化。采取诱导式教学,让群众爱学乐学。通过应用软件和游戏,把科技、文化、知识融于其中,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文化+法律的培训目标,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班成为学习之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之家、文化学习之家、科技学习之家、法律学习之家、文明培养之家)。
三是严格管理,扎实推进周、月、季考试。主要做实“三班”“两课堂”“一奖惩”。“三班”是分初级、中级、高级班分班授课。“两课堂”是连队举办的“夜校”与开展“科技之冬”培训相结合。“一奖惩”是指严格周、月、季考试制度,奖勤罚懒,不合格学员不予毕业,激励群众做到真学真会真懂。
四是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在制度建设、教材选用、考核指标设计、达标目标设定、经费支持(师资培训费、运行经费)等方面都有规划和设计,实现了国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训有设备、有教室、有管理制度、有学员守则、有授课表(时间、内容、老师)、考勤制度、教师制度、学习园地(评比栏、学风栏)等;他们还加强外请内培,建设“3+1”的师资队伍。“3”是指连队三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队伍,实习大学生负责周一至周五“普通班”培训任务,“访惠聚”工作队和“两委”干部负责周六“加强班”培训任务,返乡大学生负责寒暑假“短训班”培训任务。“1”是指通过轮训,发现和培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明星”和优秀群众骨干担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助教;同时他们设有专门的展板,定期对连队基本情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民族团结、两个全覆盖(干部人人都住户、户户都有干部住)情况进行全面展示,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据统计,兵团少数民族职工群众中,60周岁以下参加培训的学员掌握1000字及以上的有2.7万人。通过培训,促进了各族群众语言相通、心灵相通,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了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创业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就难以形成认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教育,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少数民族个人素质提升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互学互鉴互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基本条件,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条件之一,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教育工作,功在当前、利在长远。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8/s3129/201702/t20170208_295894.html.
[2]兵团关于统筹推进师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xjbt.gov.cn/c/2018-04-27/5244591.shtml.
[3]李国平,王志刚. 新疆南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模式研究—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为例[J].历史与文化,2019(1).
[4]庄林.基于能力本位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模式的研究[J].北方文学,2019(33).
责任编辑:杨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