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曹妃甸区产业承接与绿色经济发展

2021-05-26肖琳琳

兵团党校学报 2021年2期

[摘要]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一步推进,如何协调好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了热点话题。本文采用广义产业承接测度法测量了曹妃甸区产业承接的水平,采用熵权法构建指标体系测量了曹妃甸区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并根据两者间的变化趋势分析得出产业承接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曹妃甸区产业承接的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其绿色经济发展的能力也同步提高。

[关键词]曹妃甸区;绿色经济发展;承接产业转移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1)02—0065—06

[作者简介]肖琳琳,女,唐山市曹妃甸区财政局,研究方向: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以及产业政策等。

产业的承接与转移是产业在空间层面上进行重新布局的过程,由市场接近效应、市场拥挤效应和生产成本效应相互作用所引起。作为一种重要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式和经济现象,产业的承接和转移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接转移的产业可为承接地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生产技术以及大量的投资,能有效地促进当地的就业与产业升级,有效地刺激承接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为产业转出地纾解冗余的生产力,實现区域间的“先富带动后富”。但产业的承接与转移如果仅仅简单地将某产业实现空间上的过渡而不考虑产业承接后是否有利于当地经济的绿色发展,就会对当地生态及居住环境造成一系列不可逆转的损害,明显的表现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不可持续的问题。

河北省曹妃甸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确定的四大战略合作功能区之一,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良的港口岸线、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土地资源、便捷的海陆联运体系,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四五”时期,曹妃甸区谋划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工产业基地和全国有影响力的装备制造基地,这就必须接纳区外投资和承接区外产业转移,以加速推动主导产业技术革新、产品创新、产业更新。曹妃甸区地处唐山南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宜人,盲目的接受区外产业转移,接纳能耗大、污染强、可持续发展水平弱的产业入区尽管短时间内可能会提高经济效益,但从绿色GDP的角度、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必然是得不偿失。本文从曹妃甸区产业的承接与转移为主视角,分析其产业承接转移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对进一步做好产业承接与绿色经济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关于产业转移所引起的环境效应的相关研究,多数研究较为侧重去验证国际产业转移中的“污染天堂”假说以及探究产业转移或者污染转移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与环境规制的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汤维祺,2016)。

(一)产业转移与绿色经济发展的关系

受研究视角的影响,不同的学者对产业转移与绿色经济发展的关系有不同的结论。部分学者认为,产业转移有助于绿色经济发展,产业转移能够将先进的生态治理体系和先进的绿色技术通过对外投资等形式带给承接地,一方面能够直接促进承接地对资源利用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技术扩散、技术外溢等提高区域整体的环境治理水平,能够促进并提升产业承接区域的环境效益(陈景华,2019;严运楼,2017等)。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产业转移是发达地区的污染企业在欠发达地区的“污染避难所”,由于环境规制的存在,污染企业想要摆脱“绿色壁垒”去寻求环境成本更低的区域,因此产业转移的过程同时也是污染扩散与迁移的过程(张静,2015;王鑫静,2019等)。

(二)产业转移与绿色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基于我国现实环境的研究,有学者指出,承接产业转移的背景下,经济增长与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从长期来看是呈倒“U”型,即在产业承接的初期,由于环保成本高、环保能力差等原因,无法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产业承接所带来的经济增长能够带动环保能力的提升(张峰,2020)。而王建民(2019)则认为我国在产业承接的过程中,绿色经济的发展主要受技术效率的影响,低碳发展与技术进步之间有着很强的同向性,因此技术驱动在产业承接中成为影响能否绿色承接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关于产业承接与绿色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仍无明确结论。由于受当地承接的企业类型、当地环境政策、当地经济技术发展等因素影响较大,产业承接与绿色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存在不同的研究结果,在实际的研究分析中要根据具体的地域环境进行思考,由此不同的区域特点可能会带来不同的结论。

二、唐山市曹妃甸区产业发展现状

(一)曹妃甸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曹妃甸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南部沿海,总面积约1943平方公里,30万人为常住人口。经过10多年的开发建设,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出口总额、港口吞吐量分别是2010年的3.7倍、5.8倍、8.7倍、2.9倍,累计完成投资6000多亿元,其中产业投资4000多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2010年增长130%、142%,财政供养人员年平均收入达到11.9万元,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社会保障水平位居省市前列,连续7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区,连续4年位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曹妃甸坚持向海发展,狠抓港口转型发展,贸易大港逐步形成。截止2020年底,曹妃甸港集装箱吞吐量80万标箱,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4亿吨,位列全国沿海港口前十位,港口物流贸易企业达到1300家,实现贸易额近2500亿元。

(二)曹妃甸区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曹妃甸区紧紧抓住京津冀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链重构的战略机遇,加快产业聚集步伐,着力发展新型工业,把新兴产业做精做优,把工业支柱产业做强做大,推动了全区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和竞争能力整体提升。2019年,曹妃甸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为52.6%,呈现出工业经济主导经济发展的形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174亿元,实现产销率97.8%,规上工业发展整体良好。

曹妃甸区依托有利的地理环境和政策优惠,重点发展精品钢铁产业、现代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海洋产业等支柱产业,并从技术、产品、市场、绿色发展等角度着力于推动重点发展产业的革新,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拓展市场空间,着力建成标准化、规范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钢铁产业,高端化、精细化的化工产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群化的装备制造业,三产融合发展的海洋产业,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精品钢铁产业基地、现代化工产业基地和全国有影响力的装备制造基地、海洋产业基地。2019年,曹妃甸区精品钢铁、现代化工、装备制造业等三大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25亿元,同比增长9.8%,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80%,支柱产业作用发挥明显。同时,曹妃甸区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围绕人工智能、5G、大数据、物联网发展信息智能与数字产业,依托绿色、低碳、循环、高效的思想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着力打造高性能、多功能、绿色化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

曹妃甸区紧抓招商引资促产业发展,立足新型工业化发展,开展精准招商、加快项目建设,近三年累计完工项目234个,19家世界500强、18家央企、14家北京市属骨干企业落户曹妃甸,新增规上、限上企业323家,是2016年的2.05倍。

三、理论分析

(一)曹妃甸区产业承接转移测度

产业转移的实质既是企业在区位上进行调整的过程,同时也是企业在空间层面上进行扩展扩张的过程,企业的产品市场、生产设施的迁移、生产活动的扩张等等都属于产业转移的概念与范畴。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产品的分割性越来越强,因此会出现多种生产中间产品的企业,不同的中间产品生产商在空间上存在着一定的分布与演化的规律,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分工达到一定标准下的产物。

由于资金的流动能够贯穿进产业的承接与转移的全过程,因此一般来说,域外资金等指标就可以衡量一个区域的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的情况,但域外资金仅仅只能反映一部分的产业转移情况,对完整的产业转移过程不能详尽的描述。比起资金流在地理位置的变化,产业转移的概念更倾向于产业在空间格局上的生产的增加或减少。因此,在测度地区产业转移承接水平时,应当从整体的视角出发,观察区域内部产业和更大范围内产业产能的相对变化,即假设甲乙两地区分别为产业的转出地与承接地,则乙地区的产业的变化要放在甲地区产业变化的背景下来进行讨论。在该含义下,其测度方式如下:

[U=xtixtj-x0ix0j×100%]

其中用U来表示地区的产业承接转移的程度,[xti]表示测度产业承接水平的地区在t时间的总产值,[xtj]表示所在产业转出区域的t时间的产业总产值,[x0i]表示测度产业承接水平的地区在初始时间的总产值,[x0j]则表示所在产业转出区域初始的产业总产值。以0为界,U的取值大于0,则表示测度地区存在产业的承接,数值越大,承接水平越高;U的取值小于0,则表示测度地区存在产业的转出,绝对值越大,转出水平越高;U的取值等于0,则表示测度地区不存在产业的转出与承接。就研究区域而言,曹妃甸区所承接的产业多数来自北京、天津和河北地区,因此,在测度曹妃甸产业承接水平时,应将视角放在京津冀地区,即曹妃甸区为产业承接区域,北京、天津和河北地区为产业转出地区。

测算曹妃甸区产业转移水平所用的数据来自于《唐山统计年鉴》《天津统计年鉴》《河北经济年鉴》《北京统计年鉴》《曹妃甸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时间跨度为2013—2019年,测度对象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按照上述测度方式,可以测算出2014—2019年曹妃甸区产业承接转移测度值。经测算,2014—2019年,曹妃甸区产业承接转移测度值分别为:-0.0002、

-0.0018、-0.0001、0.0032、0.0063、0.0126。可以看出,近几年,曹妃甸区的产业发展策略,逐步由转出型向吸纳外部产业转移转变,但考虑到该测度方法为广义上的测度,而曹妃甸区早期发展速度与京津冀整体发展速度比较存在着体量上的差距,因此从实际角度来看,早期的产业承接转移虽然在测度上呈现出负值水平,但仍具有客观存在的现实。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承接进一步加快,在曹妃甸区工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绿色经济发展的问题。

(二)曹妃甸区绿色经济发展程度

绿色发展是一种人类主动的把握自然,通过技术创新,在投入资金、人力等生产力的过程中,能够留下较多的“绿色资产”的发展方式。绿色经济发展所提倡的理念相较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来讲,则更为严格和全面。尤其是在工业企业中,绿色创新更是融合到了生产的全过程中,从工业的生产过程、产品的商业运营以及整个产业都贯串着绿色发展的理念,都彰显了依托技术进步减少自身对环境的依赖与破坏,同时减轻生态环境压力。

曹妃甸区的绿色经济发展整体正处于初级阶段,在评价其经济的绿色发展程度时不仅要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更要能够综合反映其绿色发展水平,因此本文从《唐山统计年鉴》中挑选与其相关的指标构建绿色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并通过熵权法测度其绿色经济发展水平,部分指标无县域数据,使用唐山市数据按区域面积占比的平均值。

选取2013—2019年曹妃甸区的反映经济发展总量、经济发展速度、經济发展结构的三个指标来衡量经济发展水平;选取反映曹妃甸区的水污染程度、大气污染污染程度、能耗程度的三个指标来反映环境保护水平;选取反映曹妃甸区技术投入程度和技术产出程度的两个指标来反映技术创新水平。在指标体系搭建后,采用熵权法测定各指标所占的权重。熵权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指标变异性的大小来确定客观权重。通过对数据标准化的处理,以及信息熵的计算,我们计算出曹妃甸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测度的8个指标的权重。

从指标权重来看,目前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测量受环境保护水平的影响较大,其次则受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较大。从具体数据上解释,由于熵权法是依据各指标数据的变异程度对指标进行赋值,而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逐年有着较大幅度的下降,专利的申请授权数每年也有显著的提升,因此导致了环境保护水平和技术创新水平对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有着较大的影响。

根据上述分析,按照归一化的测度计算,可以得出曹妃甸区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值。经测算,2014—2019年曹妃甸区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值分别为0.0106、0.0115、0.0129、0.0172、0.0187、0.0269,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值呈现出逐年提高,表明绿色经济发展逐年变优。

(三)产业承接转移与绿色经济发展

从图中可以看出,2014—2019年,曹妃甸区产业承接转移测度值由-0.0002提高到0.0126,增加了0.0128;同期,曹妃甸区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值由0.0106提高到0.0269,增加了0.0163,二者均呈现出走高的趋势,表明近些年曹妃甸区产业承接转移与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同方向变动。虽然从近几年的数据中,很难发掘出产业承接转移是否真的能够直接影响到区域的绿色经济发展,也难以断言两者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因果关系,但从数据的线性变化上来看,两者之间在此段时间内,存在着一定的正向的相关性。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曹妃甸重点将京津冀地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战场,着眼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全面梳理了京津冀央企、国企以及知名民企情况,根据产业类型和经营现状等进行分类,结合曹妃甸的产业政策,实施精准招商。由此,从曹妃甸区产业承接转移和绿色经济发展两方面来看,曹妃甸区的产业承接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并且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曹妃甸区通过有效的环境规制手段和选择性的产业承接并没有使曹妃甸区成为污染产业的避风港,反而实现了绿色经济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同时,从曹妃甸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实践上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产业转移有助于绿色经济发展的假说。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采用广义产业承接测度法测量了曹妃甸区产业承接的水平,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测量了曹妃甸区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并根据两者间的变化趋势分析了产业承接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曹妃甸区产业承接的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其绿色经济发展的能力也同步提升,曹妃甸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实现了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做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推进;同时,从长期来看,随着曹妃甸区产业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其产业承接与绿色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会实现高水平的协调。

(二)对策建议

产业承接与绿色经济协调发展是曹妃甸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从当前来看,曹妃甸区仍存在着能耗指标居高不下、大气排放指标不降反升、环境瓶颈制约越来越明显等问题,需要在产业承接中更进一步做好绿色经济发展。因此,为进一步做好曹妃甸区产业承接转移与绿色经济发展协调推进,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牢固树立产业承接转移的生态价值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可持续发展目标,在遴选产业承接转移项目时,要重点关注承接的项目是否有利于曹妃甸区自然资源高效合理利用,能否带动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要有选择的承接产业转移,吸纳区外投资,尽量选择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区域经济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尤其是更多关注新型绿色产业,以实现区域经济绿色化发展。

二是围绕生态产业链重构产业承接转移模式。要遵循生态经济发展规律,以产业关联为基础,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循环生态产业链为依托,对承接转移产业的各种中间品、次级资源进行层层分解、有效整合,形成专业分工的产业配套体系,并依托产业链的纵、横耦合各相关产业链,实现各类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产业承接转移生态化链式发展。

三是强化绿色科技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一方面,要加大R&D投入力度。除产业承接外,曹妃甸区自身也应当在承接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加速生产技术换代升级,降低污染,实现绿色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绿色科技的应用。鼓励企业利用已成熟的节能、节水、节材、环保等先进适用技术,加大绿色科技在生产全过程中的运用,有效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

四是促进企业实现绿色转型。针对承接的部分污染企业同时实施生态补偿和环境规制政策。一方面,要通过生态补偿政策进一步吸引域外投资,鼓励已承接的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另一方面,要依据曹妃甸区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以及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科学确定产业准入标准,提高污染企业、“三高”产业的进入门槛,坚决防止高耗能、高排放等落后生产能力转入,同时对已承接的能耗不达标企业实施约谈、公告并限期整改,以环境规制等一系列惩罚措施增加企业污染成本,迫使企业转向绿色化生产,从而实现激励和惩罚两方面引导企业开展绿色产业升级。

五是充分运用政策的组合拳效应。单一产业承接政策和招商引资政策难以有效保障曹妃甸区对绿色产业的承接以及产业承接后的绿色改造,必须将产业政策与能源政策、环境政策、创新政策等多种政策工具相结合,综合运用以协同推进曹妃甸区产业转移的绿色承接。

参考文献:

[1]汤维祺,吴力波,钱浩祺.从“污染天堂”到绿色增长——区域间高耗能产业转移的调控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2016(6):58-70.

[2]陈景华.区域产业转移对环境质量影响的机理分析[J].东南学术,2019(1):123-130.

[3]嚴运楼.产业转移的区域福利效应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经济体制改革,2017(5):55-60.

[4]张静,付金存.区际产业转移的框架构建、机理解析与策略匹配[J].经济体制改革,2015(1):69-73.

[5]王鑫静,程钰,王建事,丁立.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J].经济地理,2019(8):95-105.

[6]张峰,薛惠锋,宋晓娜.国家高效生态经济战略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否兼顾环境效益?[J].经济体制改革,2020(3):181-186.

[7]王建民,蒋倩颖,张敏,仇定三.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低碳发展效应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9(2):50-54+85.

责任编辑:彭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