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专利许可行为与动机研究
2021-05-26王珊珊孟文通
王珊珊 孟文通
摘 要:专利许可作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重要专利运营活动,往往出于非常复杂的许可动机,并且不同动机下的专利许可行为策略也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不同类型许可行为的案例对比分析,从3个维度划分专利许可行为类型,包括按照授权范围划分的普通许可、排他许可和独占许可;按照许可方向划分的单向许可和双向交叉许可;按照许可专利数量划分的单一专利许可和专利打包许可;总结不同类型许可行为的特点和适用性,进而凝练专利许可的技术动机、市场动机和政策性动机,提出企业基于不同动机的专利许可行为策略,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开展专利许可活动提供方法与策略支持。
关 键 词:专利许可;许可行为;许可动机
DOI:10.16315/j.stm.2021.02.002
中图分类号: C939
文献标志码: A
Research on patent licensing behaviors and motivations of firms
WANG Shan-shan, MENG Wen-to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150080, China)
Abstract:Patent licensing, as an important patent operation activity of enterprise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is often motivated by very complex licensing motives, and there are large differences in patent licensing behavior strategies under different motives.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ifferent types of licensing behaviors, this article divides the types of patent licensing behaviors from three dimensions, including ordinary licenses, exclusive licenses and exclusive licenses according to the scope of authorization, and one-way licenses and two-way cross-licensing according to the license direction, as well as single patent license and patent package license divided by the number of licensed patents. Then it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bility of different types of license behaviors, and the motivations for patent license including technical motivation, market motivation, and policy motivation. In addition, it proposes patent licensing behavior strategies based on different motivations, which may provide methods and strategic support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to better carry out patent licensing activities.
Keywords:patent licensing; licensing behavior; licensing motivation
收稿日期: 2021-02-05
基金項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673069);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H2020G006)。
作者简介: 王珊珊(1980—),女,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孟文通(1993—),男,硕士研究生.
随着全球专利竞争日趋激烈以及产业专利密集和技术交叉现象越来越普遍,以许可为主要方式的企业专利运用与技术获取和扩散活动越来越频繁。企业的专利对外许可能力反映出其行业影响力、技术扩散力和商业价值创造力。企业在进行专利许可时,往往出于不同的许可目并采取不同的许可方式。大多数企业的专利许可以获取利润为目的,如高通将产品与专利捆绑,手机厂商在采用高通芯片的同时,必须向其支付价格不菲的专利许可费[1];一些同行竞争对手之间也通过专利的相互许可来解决技术交叉问题,如华为和苹果之间的大量专利交叉许可,许可的专利包含标准必要专利;许多非专利实施实体向众多企业许可专利,且往往运用专利诉讼手段,目的是获取高额利润,如美国高智发明曾向摩托罗拉、三星和HTC等诸多知名公司发起专利诉讼,并通过专利许可获取高额经济回报。专利许可作为企业全球科技竞争与市场化的重要专利运营行为,往往出于复杂的许可动机,并且不同动机下的专利许可行为方式与策略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企业不同的许可行为和许可动机的匹配性,研究企业基于不同动机的专利许可行为策略,可为我国企业专利许可行为决策提供策略支持,有利于企业提高专利许可水平与综合运营能力。
1 文献回顾
1.1 专利许可行为方式
关于企业专利许可行为的研究,岳贤平等[2]从内部和外部知识资源利用的双向角度,将专利许可行为分为单向许可、双向交叉许可和专利联盟3种;其中单向许可按授权范围可分为普通许可和排他许可;从许可内容多少的角度可分为单一的专利许可和捆绑许可;从是否受国家强制力约束的角度可分为一般许可和强制性许可。一些高科技企业可能在专利组合战略的基础上,通过专利交叉许可来避免专利侵权诉讼[3];Kwon等[4]研究表明当处于高度碎片化、复杂化和重叠的技术环境以及在专利丛林中时,企业强烈地倾向于交叉许可;在研发密集、低重叠的技术环境中企业更倾向于单边对外许可。从许可是否排他角度,熊磊等[5]认为许可方是否采取排他性策略主要基于核心技术领域的技术优势,整体技术能力越强采取非排他多方许可的倾向越高。Aulakh等[6]发现当面临着较高的潜在技术替代威胁时,企业有较低的排他许可倾向;当技术有较高的资产专用性,许可企业采取排他性许可的可能性更大。在不同市场条件下,许可费收取方式选择不同,许可企业会根据产品潜在市场需求,采用“仅一次性固定许可费用”或“一次性固定许可费用+提成”的许可费收取方式[7]。关于许可对象的选择,从地理临近角度,Seo等[8]认为许可方会尽量避开同一地点的被许可方,而被许可方则更愿意选择地理临近的许可方。在许可时机的选择上,Siebert等[9]认为较高的封锁程度导致企业进入专利组合竞赛事后许可,而较强的产品市场竞争导致企业事前许可。
1.2 专利许可动机
一些专利许可出于对成本和收益的考虑,大多数学者认为企业专利许可是获得高的经济价值并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一种战略选择[10],企业选择专利许可的积极性往往与其创新的边际成本有关[11]。从技术层面,工业公司更倾向于开放地转移技术,有些时候比获得许可收入更重要的专利许可原因是获取外部技术或确保经营自由[12],尤其是新兴市场的研发竞争更易引发专利诉讼,因此这些企业很容易就交叉许可达成共识,从而可以利用彼此的技术[13]。从市场进入视角,企业通过许可建立合作关系有利于其扩展市场,可以扩大新技术的市场占有率或尽早进入市场[14];尤其是企业在发布新产品时,对外许可专利可以促进产品销售、加速新产品推广[15]。更多时候,专利许可是出于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Caviggioli等[16]归纳了专利许可的一系列动机,包括战略动机、货币动机、管理和企业特有动机、专利特有动机、交易成本动机、外生性动机等。
1.3 专利许可影响因素
从许可方的角度,许可人的地位和组织学习能力会影响对外许可的成功,有技术声望、许可经验以及技术深度和广度相结合的许可方专利更有可能被受许方选择[17]。外部专利环境也影响许可方的选择,加强东道国的专利保护会增加许可方向非关联方许可专利[18]。从被许可方的角度,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被许可方更可能获得技术许可[19],被许可方的能力不足或存在機会主义行为则不会得到许可方的青睐[20]。Li等[21]发现当被许可方缺乏技术多样性和研发活力时会积极寻求外部许可。总体而言,专利尤其是标准必要专利持有企业的歧视性专利许可收费现象普遍存在,许可双方关于许可费的协商和谈判机制有利于减少合作利益冲突和促进双方合作的持续[22-23]。
综上,当前国内外对专利许可行为方式、动机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丰富,但是系统地从多个视角划分许可行为类型的研究并不多,少数研究虽然对单向专利许可行为进行了多维度划分,但是没有深入地对多种方式进行对比;在专利许可动机方面,主要是从经济、技术、市场准入以及综合因素考虑;对专利许可影响因素分析主要是从许可方和被许可方2个视角开展研究。在上述研究中,专利许可的多案例对比及许可行为特点、适用性的总结还不够,同时基于不同动机的专利许可行为策略考虑不足;因此,需要从不同的维度对多种专利许可行为类型进行划分和多案例对比,从而系统地总结不同类型专利许可行为的特点、适用条件及多种许可动机下的专利许可行为策略,为企业专利许可行为决策提供参考。
2 专利许可行为类型及其典型案例
2.1 按照授权范围划分
按许可方授予被许可方的权利和范围大小,可分为普通许可、排他许可和独占许可,三种类型授权范围、典型案例和特点,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许可方通常是有一定技术实力的行业重要公司,被许可方则因许可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从时间维度来看,早期存在少数的独占许可和排他许可,但近年来独占许可较少出现,少量的排他许可也多发生在母子公司或关联公司之间;普通许可一直存在,由于其实施范围更广阔,既有利于许可方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又可以加速行业技术扩散和应用,推动产业创新,因此成为企业普遍采用的许可方式。
2.2 按照许可方向划分
按照许可方向,可分为单向许可和双向交叉许可,两种类型许可方向、典型案例和特点,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单向许可在各行业普遍存在,当由一个企业向众多企业授权许可专利时,往往形成技术垄断;交叉许可常见于专利密集和技术重叠性高的行业如通信、集成电路;行业领先企业之间由于技术交叉或各自持有标准必要专利,往往达成交叉许可,以获取必要的技术和避免专利侵权与纠纷。
3.3 按照许可数量划分
按照许可专利数量划分,可分为单一专利许可和专利打包许可,其中打包许可根据专利持有人数量又可分为一个企业专利打包许可和多个企业专利打包许可。由于技术的复杂性和融合性越来越高,目前单一专利许可越来越少见,将多个有关联的专利捆绑或组合进行许可更加普遍,打包许可典型案例和特点,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单个企业的专利打包许可,往往是具有领先地位的许可方围绕某个产品或基于标准打包许可专利,也可能是专利非实施实体(NPE)的许可行为,往往能够获取高额利润;多个企业的专利打包许可,在专利密集行业非常普遍,标准专利广泛分布于众多企业,此时通过共同组建机构或授权第三方机构,以专利池、专利联盟或专利许可管理机构对内对外进行打包许可,可提高专利许可效率和效益[24];打包许可的专利,可能都是标准必要专利,也可能包含一些非必要专利。
3 企业专利许可动机
结合企业专利许可不同行为类型的典型案例及其特点,可以凝练出3个层面的专利许可动机:技术、市场和政策动机。
3.1 技术动机
在技术层面,许可方的动机主要包括解决技术交叉问题和技术扩散,被许可方获得专利使用权主要是出于降低研发时间和成本、获得必要技术和解决技术交叉的目的。
1)解决技术交叉。如华为与苹果、华为与爱立信的交叉许可以及一些联盟成员间的交叉许可,都是为了解决技术交叉和避免侵权,在技术复杂性和融合性日益增加的全球技术竞争中,行业巨头间出于该技术动机的许可行为非常普遍。
2)技术共享,降低研发时间和成本。更多的是以專利池或专利联盟的形式出现,尤其是强强联合,如OIN社区会员专利交叉许可,HEVC Advance专利池成员打包许可。
3)技术推广与扩散。高通的专利许可以及一些联盟的对外许可,实现了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扩散,强化了许可方的技术领先或垄断地位。
3.2 市场动机
在市场层面,专利是技术创新开发与应用的成果表现,能够带来较快的现实效应[25],作为许可方,专利许可可以加快其市场进入或市场份额扩张,强化市场地位和获取经济利益;作为被许可方,获得许可可以具备市场准入和扩张条件;强强联合的许可双方可以共同拓展市场甚至占领整个市场。
1)许可方进入或拓展市场。企业将先进且成熟的专利许可给产业链条上尤其是下游的企业,如OPPO将闪充专利许可给芯片及成品类企业,部分公司将专利许可给子公司或海外分支机构,可以加快企业进入新市场或拓展已有市场,强化其市场地位。
2)许可方实现市场控制并获取经济利益,被许可方获得市场准入资格。早期DVD专利联盟6C和3C联盟凭借DVD专利技术垄断地位,向中国厂商收取专利许可费使其获得出口和内销DVD的资格;高通公司凭借其芯片技术和市场垄断地位,使全球的手机制造商都无法绕过其专利,必须向高通支付专利许可费。
3)核心专利持有者强强联合拓展和占领市场。例如,众多公司相继加入HEVC Advance和Avanci等联盟专利池、我国组建的TD联盟等诸多产业联盟,这些组织的成员可同时作为许可方和被许可方,依托联盟可以减少交易成本和避免恶性专利竞争,通过参与标准专利体系共同推进市场发展。
3.3 政策性动机
政策性动机下,企业须按照国家要求进行许可,或是为了获得有关政策支持而开展许可。
1)遵守国家有关强制许可要求。在国家公共利益或重要技术标准领域,或后续专利实施有赖于在先专利但又有显著技术进步时,国家对专利权人专利进行强制许可,如药品(世界各国如泰国、印度、德国等均针对各类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的专利有强制许可要求)、涉及半导体的专利技术等领域。
2)加入联盟许可获得各类政策扶持。201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台了《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建设指南》,提出要构建若干个集中许可授权的专利池,并通过联盟内部交叉许可来共同使用专利池中的专利或专利组合。企业加入联盟,按照有关要求开展许可活动,将会获得各类政策和资金支持,如科技计划项目、有关试点项目和专项资金。
4 不同动机下的专利许可行为策略
企业专利许可行为是在一定动机下采取的专利交易活动,在专利许可决策时,企业要基于不同的动机,包括技术动机、市场动机和政策性动机,结合内外环境条件,选择相应的专利许可行为。
4.1 技术动机下的专利许可行为策略
当同行多个企业技术相似性较高、存在技术交叉且实力相当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避免相互侵权和不必要的诉讼,企业可与持有相似专利技术的同行企业达成交叉许可。为了实现交叉许可,可采用以下方式:一是通过专利谈判的方式,双方自愿达成交叉许可协议;二是当一方没有交叉许可意愿时,可通过专利诉讼进而和解的方式,提高交叉许可的可能性。
当同行多个企业拥有互补性专利技术时,为了实现优势互补和技术共享,主要采取交叉许可、打包许可的许可行为,可通过与同行企业进行谈判、或依托一定的载体如联盟、专利池管理机构来实现;也可通过普通许可的方式获得互补技术或对外许可专利。
当某一企业拥有绝对的技术优势和地位,基于经济利益考虑对外进行技术推广与扩散,可采用普通许可、打包许可的许可行为;基于政策考虑对外进行技术推广与扩散,带动产业链发展,可采用普通许可、交叉许可或打包许可的许可行为,以联盟内普通许可、交叉许可、打包许可以及联盟外普通许可、打包许可居多,通常是基于技术标准的打包许可。
4.2 市场动机下的专利许可行为策略
当专利持有方拟进入新市场(新产品领域、新的区域/国际市场),或拓展已有市场时,可以通过将专利普通许可、打包许可给产业链条中下游制造商、配套企业、运营商等,允许被许可方制造和销售专利产品,加速市场进入和拓展,也可与同行专利优势企业联合,通过交叉许可、打包许可等,允许双方在许可专利的基础上研发新专利并制造、销售专利产品,共同引领市场发展、实现市场扩张。
当具有绝对优势地位的专利持有方力图实现市场垄断和获取高额利润时,可采用普通、单向、打包的专利许可行为,尤其是将基于标准或基于行业基础技术的专利进行捆绑,广泛许可给产业链条上中下游及行业领先企业。
当专利持有方拟进入新的区域或海外市场,如果通过在当地设立的分支机构进入,也可选择母子公司之间的排他或独占许可。
4.3 政策性动机下的专利许可行为策略
当国家有强制许可要求时,专利持有方可通过普通、打包许可对产业链条上的诸多企业进行许可。
当国家有对标准专利的许可要求,或对企业的专利许可行为有政策支持和激励时(包括产业联盟成员、承担科技计划项目的专利持有方、列为专利运营试点单位的专利许可),可通过标准专利打包许可以及免费或优惠的联盟内普通许可、交叉许可和联盟内外打包许可等,在实现产业技术扩散、加快产业发展的同时,获得国家有关政策和资金支持。
5 结论
企业在进行专利许可行为决策时,要基于不同的许可动机,并综合考虑专利政策环境、行业专利分布与竞争、企业专利技术特点与地位、被许可方特点与需求等因素,结合不同类型专利许可行为特点与适用条件,选择适宜的专利许可行为。专利许可行为按照不同维度可划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专利许可行为可能同时存在,如“普通+单向+打包”,“独占+单向+打包”、“普通+双向交叉”。通过专利许可行为的多案例分析与比较,总结和凝练了各许可行为的适用性及技术、市场和政策3种许可动机,并提出不同动机下的专利许可行为策略,为企业专利许可行为决策提供参考。未来,可进一步研究企业专利许可的内外环境影响因素和构建决策模型,以更好地支持企业专利许可活动管理需要。
参考文献:
[1] 朱战威.垄断语境下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之厘定:兼评“高通案”专利许可费的裁决[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11):37.
[2] 岳贤平,顾海英.国外企业专利许可行为及其机理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5):89.
[3] KHLER F.Patent cross-licensing,the influence of IP interdependency and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firm size[J].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11,36(4):448.
[4] KWON Y,KIM Y.Determinants of out-licensing strategy of firms: New empirical evidence[J].Asian Journal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2010,18(1):23.
[5] 熊磊,吳晓波,朱培忠,等.技术能力、东道国经验与国际技术许可:境外企业对中国企业技术许可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4,32(2):226.
[6] AULAKH P S,JIANG M S,PAN Y G.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licensing: Monopoly rents, transaction costs and exclusive right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10,41(4):587.
[7] 金亮,郑本荣,胡浔.专利授权合同设计与生产外包: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J].南开管理评论,2019,22(3):40.
[8] SEO I,SONN J W.Conflicting motivations and knowledge spill-overs: Dynamics of the market across space[J].Geoforum,2019,105:210.
[9] SIEBERT R,VON G G.Jostling for advantage or not:Choosing between patent portfolio races and ex ante licensing[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2010,73(2):225.
[10] CAVIGGIOLI F,UGHETTO E.The drivers of patent transactions:Corporate views on the market for patents[J].R&D Management,2013,43(4):318.
[11] ANTELO M.Screening and signaling for technology licensing:A comparison[J].R&D Management,2012,42(4):289.
[12] LICHTENTHALER U.The evolution of technology licensing management: Identifying five strategic approaches[J].R&D Management,2011,41(2):173.
[13] JEON H.Patent litigation and cross licensing with cumulative innovation[J].Journal of Economics,2016,119(3):179.
[14] DUPLAT V,COEURDEROY R,HAGEDOORN J.Contractual governance and the choice of dispute-resolution mechanisms:Evidence on technology licensing[J].Research Policy,2018,47(6):1096.
[15] AVAGYAN V,ESTEBAN B M,VIDAL S J M.Licensing radical product innovations to speed up the diffusion[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4,239(2):542.
[16] CAVIGGIOLI F,UGHETTO E.The drivers of patent transactions: Corporate views on the market for patents[J].R&D Management,2013,43(4):318.
[17] RUCKMAN K,MCCARTHY I.Why do some patents get licensed while others do not?[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17,26(4):667.
[18] IVUS O,PARK W G,SAGGI K.Patent protection and the composition of multinational activity:Evidence from US multinational firm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17,48(7):808.
[19] DOHSE D,GOEL R K,NELSON M A.What induces firms to license foreign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survey evidence[J].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2019,40(7):799.
[20] SOMAYA D,KIM Y,VONORTAS N S.Exclusivity in licensing alliances: Using hostages to support technology commercializa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0,32(2):159.
[21] LIY J,WANG Y D,NING L T.How do dynamic capabilities transform external technologies into firms renewe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A mediation model[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6,33(4):1009.
[22] 唐要家,尹温杰.标准必要专利歧视性许可的反竞争效应与反垄断政策[J].中国工业经济,2015(8):66.
[23] 张华,蒋勇.基于公平偏好的标准必要专利许可与利益协调[J].系统工程,2018,36(11):147.
[24] 刘思阅,高长元,王京.基于共生理论的跨界联盟创新资源转移模型研究[J].科技与管理,2020,22(2):65.
[25] 江依妮,朱春奎.金砖国家在國际创新合作网络中的地位和角色研究:基于2011—2015年国际合作专利和论文数据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20,39(2):114.
[编辑:厉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