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长效机制构建
2021-05-26战菲
战菲
【摘 要】产教融合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技术技能研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主体目标冲突、人才培养理念断层、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等问题,产教融合运行的有效性亟待提高。文章以跨境电商专业为例,构建高职产教融合长效机制,从专业与需求契合、落实主体责任、多维度评价方面巩固产销融合效果,为顺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新环境,推动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跨境电商;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4-0186-03
1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必要性
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在新时代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它既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肩负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责任,为使人才培养适应产业需求,教学内容适应岗位技能,就必须和企业展开深度融合,在教学模式、技术创新、组织文化、就业创业等方面展开合作。校企双方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中“双元”育人的主体责任,助力推动产业发展,服务社会。
2 跨境电商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
2020年,跨境电商产业受多项利好政策扶持和资本涌入等积极因素影响,正在面临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跨境电商将中国制造通过“互联网+国际贸易”模式推向世界,在推动传统外贸转型,刺激中小企业发展,带动大学生毕业就业和创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行业的发展带动着跨境人才的迫切需求,据“阿里”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达12万亿元,而全国跨境人才缺口约450万,并以每年30%的增速持续扩大 [1]。跨境电商产业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作为2019年教育部增设专业,跨境电商是一门集国贸、报关、商英、电商、营销和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根据跨境电商的产业特性,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跨界性的综合专业实力,掌握各大跨境平台的运营操作,具备精准的大数据分析能力,还要有基于岗位角色分工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这对于培养跨境综合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来说无疑是一项重大的挑战。为满足跨境电商产业需求,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相匹配,就必须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依据岗位科学实现跨境电商专业的产教融合,校企双方互惠促进,形成“产、学、研”于一体的长效机制。
3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运营现状
3.1 参与主体之间目标不一致
反映在企业、学校、政府的诉求难以得到保障。企业为创造利润,一味看重市场,人才引进倾向于即招即用,在员工教育与培训、技术创新研发方面不愿负担过多的成本,因此产教融合的参与度较低,缺乏主体意识 [2]。校方希望借助产教融合得到企业平台、场地和资金的支持,通过岗位锻炼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并不以营利为首要目的,因此校企双方在利益诉求上互相冲突。政府希望通过产教融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但缺乏切实有效的产教融合评价机制,导致人才培养和资源配置不能平衡,专业设置与产业集群、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技术研发与企业创新等方面的融合并未真正落在实处,地方职业院校既不能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又不能为企业提供专业研发服务,企业外部经济现象严重,产教融合“校热企不热”,很难取得实质性成效。
3.2 人才培养理念断层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不可替代 [3]。相比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更加突显技能培养,需要密切关注经济发展动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设相应专业和课程,但产教融合不紧密,导致学校缺少对先进的技术能力和系统的企业思维,企业也缺乏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了解和参与,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断层,课程设置与实际岗位脱节,“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三段式课程体系无法体现岗位特色,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基本职业规范等组织文化特征被忽略,产教融合效率低下。
3.3 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
立足于现代职业教育核心理念,高职院校在产学研究、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校企合作等办学机制纷纷出台,不断丰富产教人才培养模式。但由于未做到深层融合互通,企业兼职教师虽具备相应技术,却缺乏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对学生学情不了解,在教学时往往“一刀切”,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障。此外,校内教师缺乏企业的实践经验,教育内容滞后,传统性质的灌输型课堂理论教学手法使得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的效果有限,“双师”队伍建设质量影响了产教融合的进一步深入。
4 高职跨境电商专业产教融合长效机制构建
针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运行现状,在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现状和行业发展前景下,如何创新体制机制,规范参与主体行为,实现“校、企、政、学”互利共赢,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向深层次和高端化发展,跨境电商专业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构建已成必要。
4.1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机制构建思路(如图1所示)
产教融合机制里,校企双方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应该加强互动,共同促进。企业根据市场趋势和岗位需求,对合作院校展开资金、人力、场地等资源投入,学生在真实企业环境中提升职业能力锻炼。校方在深度融合的前提下为合作企业培育人才和技術研发,切实满足企业的未来发展的需要,增强市场竞争力。校企双方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应该不断强化“双元”育人主体责任,将各自摆在产教融合的核心位置。企业深入教学一线,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课程教学全过程,高校教师通过企业挂职锻炼和深度学习的方式提高自身的企业职业技能,通过合作互融,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政府作为产教融合机制的参与者和监督者,应该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合理资源配置,利用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财政手段,消除企业外部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企业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形成校企合力,从而创新更多产教融合形式,开创多赢局面。为切实巩固产教融合成果,提升融合效率,应构建产教融合评价体系,通过有效控制和干预,规范双方主体的行为,保障学生、企业、学校的切身利益,不断优化市场环境,共同促进经济产业发展,服务社会。
4.2 跨境电商专业产教融合长效机制构建
跨境电商专业产教融合长效机制构建如图2所示。
4.2.1 緊密契合岗位需求确定专业的办学模式
产教融合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必须精准对接岗位需求,依据岗位分工确立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整个跨境B2C交易流程将跨境人才分为选品类人才、运营类人才、物流类人才及其他服务类人才 [4]。选品类人才专注于分析研究市场需求,寻求消费者痛点,决定售卖和推广的产品方向,包含选品专员和推广专员。运营专员侧重于平台操作,需要熟练掌握产品发布、图片优化、订单处理等技能。物流类人才倾向于分析不同物流线路特征,根据产品属性与消费者需求,在平台上科学设置物流运费模板,进行仓储管理及线上发货,包括物流专员和仓储专员。其他服务类人才包含和跨境平台交易相关的客服、美工和报关专员等。
结合跨境电商岗位实际做胜任能力分解 [1]。岗位胜任力包含跨境行业共通的综合素质及不同角色岗位的专业素质,例如选品专员的综合素质是指对跨境平台从业的相关规定和行业操守,包括平台寄运限制、售卖产品限制、产品发布规程及店家职业规范等。业务素质是跨境专员特有的岗位职业技能,根据岗位角色分工有所不同,例如选品岗位的业务能力包括市场洞察力,大数据分析和计算技能,商品和店铺分析能力,逻辑思维强,对数字敏感性高。突出岗位能力特征制定教学课程体系,可以提升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4.2.2 校企双方共同落实产教融合主体责任
为保证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的长期、稳定、有效运行,必须坚持落实校企双方的主体责任,实现深度融合。合作企业与合作院校应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可以根据角色分工设立跨境电商物流、跨境电商运营、跨境电商选品等多门课程体系,也可以根据不同平台设立“速卖通”运营实战、eBay运营实战等课程。以跨境电商实务为例,依据岗位角色切分为选品、运营、客服、美工、物流、推广等目标能力单元,在课前、课中、课后灵活设计教学环节,例如在物流单元里,课前利用线上MOOC和SPOC资源学习和了解跨境电商物流渠道的类别与特征,课中学习不同物流渠道的运价计算及选择,在真实交易平台上进行运费模板设置操作,课后根据平台反馈和选品要求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为进一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设立小组竞赛机制,综合构建横向知识体系,强化操作和训练,切实提升教学效果。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应加强与合作企业的交流和学习,不断提升校内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依据市场变化更新课程内容,做到教学与需求同步。
企业作为产教融合办学的另一育人主体,是学生增强职业技能素质的加速器。为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合作企业既要还原真实工作场景(实训基地、顶岗实习锻炼),又要灵活创立产教融合新模式(工学交替、订单班、现代学徒制),不但传授专业前沿的职业技能本领,更应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渲染行业文化,将学生的职业操守和行为内化于心,外化于型,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例如,企业能就不同跨境平台(“亚马逊”、“速卖通”、eBay、Wish)的运营思维、注册门槛、禁售禁运限制、客服规范等特征提炼出来,总结归纳出各平台共通的行业准则和个别平台特有的职业规范,学生在真实平台中操作。在教育教学方法上,企业与院校应加强合作,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不断提升教学水平,针对不同学生学情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合作企业还能在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提出宝贵意见,高质量地完成职业培养目标,助力开创校企双方利益共享的新局面。
4.2.3 实施产教融合多维度评价体系
校企合作双方在实施教学中应运用360度评价法,从校方、企业、政府、学生等维度实施过程前、过程中、过程后的评价体系,保障切实利益,规范参与主体的行为,有益于促进产教融合机制的长效运行 [5]。对于跨境电商专业来说,产教融合的有效性意味着人才培育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在政策范围内与企业开展合作,有利于降低平台注册、产品研发、销售等风险,提升校企合作的教育资源投资回报率,可以从课堂表现、课程成果、竞赛交易、实习实训等方面评价产教融合的有效程度。对于跨境企业而言,跨境人才投入、产品设计选择及推广、技术研发是否对企业的未来的战略决策和长远利益带来正向的促进作用。对于政府组织来说,产教融合的政策落实应反映在跨境人才缺口、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顺应市场规律,不断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监督融合效果,营造透明、公正的制度环境,保障产教融合的长效运行和顺利开展。对于受教育主体,可以从高职大学生实习实训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行业了解、企业文化、职业兴趣等方面展开调研。
5 结语
针对产教融而不合的问题现状,构建高职院跨境电商专业校产教融合长效机制,紧密贴合岗位需求确定专业办学模式,落实校企双方产教融合主体责任,创新设立多维度产教融合评价机制,整合政府、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的优势资源,增强高职教育的办学活力,发挥联合优势,培养全能型跨境电商人才,填补跨境人力市场缺口,促进就业和创业,助力推动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向更好的方向迈进。
参 考 文 献
[1]倪名扬.产教融合视角下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研究[J].生产力研究,2020(5):131-134.
[2]孙廷,马质璞.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园艺技术专业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20(3):274-276.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Z].2019.
[4]蒋晶.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师,2020(7):126-128.
[5]邢承设,何少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视野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制度体系架设[J].成人教育,2020(6):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