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张先词时间意象的类型

2021-05-26任映雪

新疆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词人友人文人

任映雪

(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词至柳永、张先、王安石、苏轼而一变, 他们开始创造出与文士日常生活、官场生活相关的意象和自然山水意象。”[1]清末词学家陈廷焯在《词坛丛话》中评价张先的词:“才不大而情有余,别于秦、柳、晏、欧诸家,独开妙境,词坛中不可无此一家。”[2]提起张先的意象,“影”意象最为出彩,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引《古今诗话》:“人皆为公张三影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3]31张先词中“影”意象的运用,使他词中的其他意象淹没在其光环之下,不曾被深入研究。其实张先词中的时间意象如同“影”意象一样,也具有极丰富的研究价值。

张先一生,仕途并不通畅,人生也并未经历多少起伏与挫折,故其词内容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以及封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虽词意韵恬淡,然意象丰富。《张先诗词全集》中共收录有175首词,在这些词中涉及时间意象的词70 首,可以分为四类:一是一天的时间;二是季节;三是一年的时间;四是青春易逝。将张先的词按此类统计,可以得出下面此表:

张先词时间意象统计表

一、一天的时间

一天的时间分为早上、中午、下午、黄昏和夜晚等时间段,张先钟爱的是黄昏和夜晚这两段时间,这两个时间意象在其词所用的时间意象中占比很大,有 62 首,其中“黄昏”意象有 35 首,“夜晚”意象有22首。

(一)“黄昏”意象

首先,黄昏代表着空闲时段,古人白天农耕或从事其他工作,只有黄昏之后才有片刻的闲暇时光,有些词人会用黄昏时间来寻找创作灵感;其次,黄昏还有归来的意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古人的作息方式,以血缘关系为主的古代人眼中,黄昏就成为家庭团聚的象征。古代战争频发,黄昏这个时间名词映射了家人盼望离人回家团聚的殷切希望。再次,与人的心理有关,黄昏到来说明一天即将过去,黑暗中有着无法察觉的危险,古人会觉得情绪低落,而且黄昏各自回家,身边不再热闹,他们感觉孤单、寂寞。最后,黄昏是时间的象征,看着太阳降到地平线以下,词人看到这个,不由得会想到时间易逝,自己留在这个世界的时间又少了一点,从而联想到自己或者友人的人生。张先词中的黄昏意象带有这些意味,如《蝶恋花》(临水人家深宅院):

临水人家深宅院。阶下残花,门外斜阳岸。柳舞曲尘千万线,青楼百尺临天半。 楼上东风春不浅。十二阑干,尽日珠帘卷。有个离人凝泪眼。淡烟芳草连云远。[3]110

张先的一生大约经历了7 次官职上的变动,张先为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明道元年为宿州掾,康定元年以秘书丞知吴江县,次年为嘉禾判官。皇佑二年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嘉佑四年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在这些调动中,词人与不少好友分别,故而其送别词具有一定的特色。词人上片写景,残花即残缺的花,斜阳指代黄昏,“阶下残花”即台阶下残缺的花,在斜阳的照射下,使残花更加凄凉。“曲尘”,酒曲上所生之菌,色黄如尘,在《博异志》“阎敬立篇”云:“须臾吐昨夜所食,皆作朽烂之气,如黄衣麴尘之色,斯乃梓中送亡人之食也。”[3]110淡黄色的曲尘映衬着昏黄的斜阳残照之光,别有一种落寞冷寂的气息。“柳舞”用柳色借指柳条,柳与留谐音,有不舍之意。词人用残花、斜阳这两个意象,给全诗打上了悲凉的基调,为下片中抒发离情奠定了基础。黄昏本身就是离别的代名词,离别之情好似黄昏,落日代表着结束,也代表着词人对离别的惋惜与不舍之情。

(二)“月”意象

张先词中月意象用的频率是最高的,出现了22次,月即代表夜晚。“古人远行大多启程于黎明之前甚至半夜时分,此时月亮将要落西,月亮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不全,残缺的”[4]61。月意象一般有多重意蕴,常用有三,一是表示对友人的思念;二是表示离别之情;三是直接抒发词人孤单寂寞之情。因此,“月”这一意象在词人笔下也有着丰富的意蕴。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3]81

词人在上片说明送别的地点是在隋堤的灞桥,汉唐时在长安为官者或是生活在长安的人送客多在此桥作别。计有功《唐诗纪事》云:“陶与阳安,送客至尽情桥,问其故,左右曰:‘送迎之地止此,故桥名尽情。’”[3]81可见送别之地已经引人生愁了,何况词人自己连看别人“送别”,都要伤心好久,更别说这次是词人亲自送好友离开。下片词人抒情,新月上来表明天色已晚,词人在城楼上看着友人离开,多么想化身成为月亮陪伴着他前行。这里词人将斜照与新月两个意象连缀放置,新月即是月牙,新月与圆月不同,圆月代表团圆,新月即是残缺。月亮由新月变为圆月,有团圆的意味,这里隐晦的表示连月亮都可以陪伴友人,而词人却身不由己,表现出词人对与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

其次,以“月”表示孤独。如《木兰花》:

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欢情去逐远云空,往事过时幽梦断。草树争春红影乱。一唱鸡声千万怨。任教迟日更添长,能得几时抬眼看。[3]138

词人在上片写景,花好月圆人又散,在这花好月圆的夜晚,月亮依旧,但物是人非,往事如梦,你我二人已相隔甚远。“月圆变成残月,圆月即是盈的表现,又是亏的前奏,既象征团圆,又暗示离别”,[5]2这里暗示离别之情。下片词人描写春天花和树争相开放,月亮下花和树的影子交错,词人的内心犹如这些交错的花和树的影子,愁乱无序。在此处用了反衬的手法表达情感,交错的花和树都有影子相陪,而词人和情人却是分隔两地,只能依靠月来寄托思念。用花和影子来反衬自己的孤独寂寞。“一唱鸡声千万怨”典出于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书中记载了鸡声断爱的故事,张先在这里用这个故事说明了自己的孤独与寂寞。

3.其它意象

“今夜”意象在张先的词中出现了5 次,此意象所指的时间具体,指明词人写词的当天晚上。张先用这个意象表达了不同的意思,今夜这个意象不是单独出现,往往与“月”等其它意象连用。如《怨春风》:

本计与上位机的通信协议采用了ModBus协议,上位机将设定温度值写入到下位机单片机中(命令16),并将单片机检测的中频炉温度读入到上位机中(命令03)进行显示及记录。

月浅灯收,多在偷期处。今夜掩妆花下语。明朝芳草东西路。[3]124

词人将“月”“今夜”“明朝”三个表示时间的意象连用,将现在与未来相结合,也有祝愿友人前途无限的意思。词人说道天色渐晚,我们相约聊天,今晚就让我们好好畅聊,明天我们就各奔东西了。这里用“芳草”寄托离情,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今夜是时间的交代。

二、季节更替

一年春、夏、秋、冬四季,都是文人喜爱的季节,张先亦是,他用季节表示时间的词有32 首,足以见得用季节作为时间意象在他的创作中的重要性。梳理这些词的季节意象可以发现,词人喜欢的季节是春、秋、冬,对于夏季的描写较少。为了表明时间,词人在词中使用了具体的月份,并善用节气来暗示时间,同时用植物的状态反映季节的变化。

(一)“春”意象

春天是生机勃勃的,词人喜欢用“春”“三月”“绿柳”“寒食”“清明”等意象来点明时间,春天在词人的笔下意蕴丰富,表示送别友人的不舍、遭遇贬谪的苦闷、单纯喜欢春天的情感。其中,词人送别友人的词在春天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转声虞美人》下阕:

一声歌掩双罗袖。日落乱山春后。犹有东城烟柳。青荫长依旧。[3]10

在送别友人的宴会中,词人想醉在酒中不愿醒来,宴会上的歌妓在唱歌,而词人也是借歌声来掩饰他的悲伤,因为在春天的夜晚要送别即将远行的友人,在这首词中出现了“柳”这个意象,古人常用杨柳送别,“柳”与“留”谐音,不希望友人离开,表达词人依依不舍之情。古代交通不便,社会动荡,有些人经此一别,今生可能无法相见,如杜甫《羌村三首》中的“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6]1写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想要再见一面是难上加难。最后词人说彼此的友谊长存,恰如这春柳一般。

(二)“秋”意象

秋天是历代文人所钟爱的季节,一提到秋天,所代表的多是悲凉、萧瑟的情景。宋玉《九辩》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7]2解释了秋天为何是悲凉的,为何又被文人所喜爱。秋天的降临在自然界中的表现,薄寒中人,草木变衰,水落而石出。相对于夏日的勃勃生机,秋天的萧瑟令人自然而然地心生伤悲。张先笔下的秋天是萧瑟的、悲凉的,词人借此抒发对友人的思念、自己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张先经常用植物和动物、节气标明秋季,甚至直接出现秋字来交代写作的时间。如《忆秦娥》:

吹断相思曲。情不足。西北有楼穷远目。忆苕溪、寒影透清玉。秋雁南飞速。[3]143

雁是历代文人喜爱的意象,秋雁南飞,雁于秋分后飞往南方,雁子也被寄予了许多感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8]2和《声声慢》的“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8]2雁在抒情文学中一般表达出两种含义:一是鸿雁南飞,代表家书,表示词人对家人的思念以及自己的孤独之感;二是雁的叫声十分凄惨,听到后让人哀思。词人用“秋雁”将时间点明,回应首句,词人说相思曲吹尽,都无法见到想见到的人,无法将自己的情思全部寄托,西北有高楼可以看见极远的地方,想起苕溪,影子像玉一般,词人在词中常用苕溪,出天目山之南者为东苕,出天目山之北者为西苕。因夹岸多苕,秋风吹过后,花飘落在水上的场景犹如下雪一般,给人一种冷的感觉,故而词人说寒影。雁本就是凄凉的象征,词人用秋字为之增色,使悲伤达到极致,最终借雁抒发自己的孤独漂泊之感。

(三)“梅”意象

张先笔下代表冬天的意象比较单一,只有“梅花”这个意象代表季节。古人对梅的认识,在《诗经》中已有表现。“梅花”作为一种意象被运用到诗词中,始于六朝,大多数文人在作品中对梅花凌寒独开的独特品性进行赞美。在唐代文人的笔下,梅花具有更广阔的意象和精神,文人送别、怀乡、咏美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在梅这一意象中。宋朝掀起一股咏梅热风,从宋代起画梅也形成了一种独立的画科。古代文人之所以喜爱梅花,是因为其清气、生气与骨气。梅是花中四君子,代表了不惧严寒,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张先笔下的梅花并不是梅骨健壮的。如《好事近》(灯烛上山堂)下阕:

前夜雪清梅瘦,已不禁轻摘。双歌声断宝杯空,妆光艳瑶席。相趁笑声归去,有随人月色。[3]34

雪后的梅花是清瘦的,不忍将它摘下。冬天的夜晚凄冷,雪消后的梅花开得十分无力,但词人内心是开心的,因为有人陪着自己赏月,并不孤单。文人常用清瘦来形容梅花,清瘦是指梅花清气俊俏或者花枝消瘦,而这种清瘦也代表了文人眼中冬天的世界。

三、一年的时间

张先笔下揭示时间的意象丰富多样,其中有时间跨度大的直接用年的单位来表示时间,例如今年、明年、去年。但这类揭示时间的意象出现次数较少,仅有5次。在用一年的时间时,词人往往与季节联系在一起使用。如《少年游》下阕:

花枝人面难相见,青子小丛丛。韶华长在,明年依旧,相与笑春风。[3]115

词中词人与友人一起游玩,不禁感觉到大家见一面很难,以后也不定还有这样的时间,但韶华常在,我们一起相约明年的春天,继续游玩。以今年和明年对照,以今年的花草相映来畅想明年的花开更好,以今年的人花相对,一同赏花,来期望明年继续同游。词人用一年的时间流逝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依旧以及对友朋的亲善之情。

四、青春岁月

文人晚年在写诗作词时,感叹时光易逝偏多,例如辛弃疾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9],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10]他们不断表示自己虽年事已高,但志向依旧远大。张先的词中也有许多感叹时光易逝的作品。如《菩萨蛮》下阕:

郎袍应已旧。颜色非长久。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3]123

这几句写眼前的事和物,女子感叹情郎离开如此之久,而自己的青春逝去,容颜不再,她惊惧将来两人相见时可能会被抛弃的命运。这里的“春”并不是指春天,而是指女子的容颜衰老,感慨自己的青春已逝。并且将“春”与“花草”进行对比,更能表达出女子内心的痛苦之情。从侧面看出词人也是以女子自喻,表示自己年事已高,比不上在朝廷中的新人。

综上所述,张先词的时间意象共有四类,分别是一天的时间、季节更替、一年时间、青春岁月。这些类型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意蕴,使用时间意象使张先的词的意蕴更加丰满。它们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张先词的内容,并且也更加形象地传达出词人的思想情感。

猜你喜欢

词人友人文人
致友人(组诗)
古代文人与琴棋书画
古代文人的雅号由来
词人的职业
《戏答友人》
《友人伤足有赠》
文人吃蛙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戊戌元日与友人通话》
林逋梅妻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