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融入地理课堂的案例探讨

2021-05-26周靖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22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教师

周靖

摘要:基础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中学地理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通过几个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探讨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恰当地融入思政教育,发挥立德树人协同效应。

关键词:思政教育;地理课堂;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22-0055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必须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着力打造同向同行、协同协作、互联互通的大思政格局。[1]说到思想政治教育,人们习惯性地认为是思想政治学科的事情。其实,中学地理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养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学生反感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中要把我们想说的与学生想听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一、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善于抓住学生思想的闪光点,融入思政教育

一位化州市的老师在讲《城市化》一节时,结合当地的城市总体规划图,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在化州市,你会考虑在哪里买房?说说你的购房理由。”有四位学生先后举手发言。

学生1:我会考虑在我的家乡丽岗买房,因为那里环境好,容易就业,房价低,还能陪伴父母身边,建设家乡。

教师点评:你在买房时能考虑到环境、就业和房价三个方面,很好!

学生2:我也会考虑在我的家乡长歧买房,那里人地关系和谐,以后生活会越来越便利,乡下也能买到城市里才能买到的东西,我要回去建设家乡。

教师点评:你的想法和刚才那位同学的相似。还有没有其他不同的想法?

学生3:我会在中心城区买房,因为这里的学校好,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就业机会多,医疗卫生条件好,我可以接父母到城里来住,让他们安度晚年。

教师点评:你的想法挺长远,都能为孩子的教育着想了。(学生笑)还想到了医疗卫生方面。很好!

学生4:我会选择在龙湾湖片区买房,因为这里附近有公园,环境优美,还有机场大道经过,虽然房价是高了点,但生活品质好。

教师点评:這位同学注意到了图中信息,看到城市未来发展趋势,想到了环境优美和交通条件这两个因素。很不错!

在课后评议时,笔者就这个教学环节与教师们进行了深入讨论。从“教”的角度看,教师能够利用当地的城市规划图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能提出学生有切身体会的开放性的问题,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观点的机会,在师生互动中倾向学生的发言并作出鼓励性的评价,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从“学”的角度看,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学生1和学生2选择在自己的乡镇购房的想法显得稚嫩但很真实,也超出教师的预设,是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因此,这一过程在知识获取、方法运用、能力培养等方面已经无可厚非,获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但如果把教育看作立德树人的事业,教师要善于挖掘地理教学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面育人这一高度去分析,这里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1.学生1的观点里,教师的评价只关注到了“环境、就业、房价”这些知识,而忽视了“陪伴父母、建设家乡”的学生的精神品质。这是一片纯洁的赤子之心。对父母的感恩会升华为对祖国的感恩,对家乡的建设何尝不是对国家的建设。教师如果对学生这份精神品质给予赞赏,这种理想信念也许就扎根学生心中,未来长成参天大树。

2.对学生2的回答,教师过于轻视了。学生会感受到被冷落,学习情绪会受影响。如果教师能追问一下“那里人地关系和谐”如何体现?让学生描述家乡的风貌,人地关系这个抽象的概念就会通过学生的描述形象化了。学生提到“以后生活会越来越便利,在乡下也能买到城市里才能买到的东西”,这不正是反映了我国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战取得的巨大成就吗?如果教师能从这个角度加以赞扬,学生不仅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爱国主义情怀也会油然而生。

3.学生3的观点可以提炼出“尊老爱幼,重视教育”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展示出来的优秀品格给予肯定;另一方面,随着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以及现实中住房难、教育城乡不均衡的问题,也要引发学生对面临的家庭、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品德修养。

4.从对问题的理解来看,学生4回答质量是最高的。他能真正结合教师提供的地图信息进行思考和选择。教师首先要对他的学习方法给予充分的表扬。同时,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我们要建设祖国的未来画卷——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生活品质好。如果教师适时追问“怎样才能让自己,也让全国人民都过上这样的美好生活?”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作为激励,鼓励学生当下要勤奋学习,把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融入自己一生的事业中,争做建设祖国的栋梁。这样的思政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二、善于挖掘教学内容蕴含的教育资源,巧妙嵌入思政教育

高三年级的一节复习课《河流的特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运用了2018年全国Ⅱ卷中的一道高考原题作为典型题例分析,并有意识地把爱国主义教育嵌入其中。

教师首先从黄河的“黄”说起,结合黄河说明河流的流域特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并重点分析了历史上黄河水患多发的原因。

接下来,教师引入这道高考题。试题通过选择题的方式,考查了汾川河流域因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减少了河水含沙量,延缓雨季的洪峰。教师在讲评这道题时,以“绿”为主线,通过表格里的真实数据,说明我国对黄河流域综合治理取得的生态成效,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阐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并通过图片展示不同时期黄土高原面貌,讴歌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成就。

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1(附图)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

緊接着,教师展示了完整的汾川河流域示意图,并用红色五角星在南泥湾和延安两处标记出来,让同学们看到汾川河流域就是当年的革命圣地和革命老区。

教师深情地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讲了三种颜色。黄河的“黄”曾见证中华民族的百年沧桑;汾川河流域的“绿”预示着中华民族重新焕发了生命活力,中国梦正在一步一步变为现实;南泥湾和延安的“红”在叮嘱我们要不忘初心、艰苦奋斗。高考命题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区域?我想是要告诉我们:中国的革命成功离不开他们,中国的发展不应忘记他们。”教师这一番话让在座的师生感到热血沸腾。

三、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把思政教育渗入学生个人的观念和行动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思政教育常被学生抵触,是因为在孩子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孩子的本性是不愿意感受到有人在教育他。因此,思政教育更应该是由内而外的引发,而不是由外而内的注入。

在七年级《天气与气候》一节课中,教师通过展示当地的天气预报图,让学生扮演天气预报员,巧妙地引出空气质量的问题,并提出问题:“在我们身边你发现哪些会引起空气质量下降的现象?”让学生思考和表达观点。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大多集中在汽车排放废气、化工厂排放污染气体、煤炭开采燃烧,个别学生提到清明祭祖时燃放鞭炮、节日燃放烟花等。

教师发现学生的回答都是指向外部的,就进行引导:“我们很多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和食品都要靠化工产品。那怎么办呢?”

学生开始提到加强环境监测和环保宣传,废气回收技术改进,甚至说到了清洁生产。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为了使空气质量更好,我们作为中学生是不是也可以做些什么?”

学生的思考方向开始由向外寻找转为向内反思,并纷纷表达了观点。

“绿色出行,不能让家长接送。”“清明、春节时不放鞭炮。”

教师启发学生:“在学校或家里的生活习惯有没有?”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多到户外运动,少看电视电脑。”“不吃垃圾食品。”

教师及时引导:“这个建议很好!垃圾食品多是一个小工厂生产,既不卫生又不容易监管。说到食品,还有一个浪费问题。”说到这里,教师停顿下来,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了。我们不能随便浪费食物,要提倡光盘行动。”

教师:“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就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号召全国人民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同学们,光盘行动,从我做起。你们说好不好?”“好!”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最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业“我为空气质量做贡献”,要求大家如实记录一周内的行为,列举哪些是应该提倡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有没有坚持做到光盘行动。这样的课堂教学及课后延伸,会对学生的个人行为和思想观念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

从上述案例看出,思政教育融入中学地理课堂是切实可行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思想认识及执行力。在课堂观察和教学研讨中发现,地理课堂融入思政教育当下有两大障碍。一是教育教学的评价引导。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仍囿于考试分数这一标准(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升学率),使教师没有动力去实施思政教育。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水平。不少教师没能理解教书育人的真谛,固守“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教师的事”这种思想,认为学科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与能力,在课堂上进行思政教育是浪费时间。因此,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修养和师德水平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杨子强.筑牢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N].光明日报,2018-11-30(16).

(作者单位:广东省茂名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525000)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题解教育『三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秋天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