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一流人才培养的高校图书馆协同育人服务体系建设

2021-05-25马越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服务体系高校图书馆

马越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一流人才;人才培养;协同育人;服务体系

摘 要:培养一流人才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目标,协同育人是高校图书馆履行教育和服务职能的责任和要求。文章分析了新时代一流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探索从资源、服务、教学、空间、管理等五个方面构建高校图书馆协同育人服务体系,并提出协同育人服务体系的建设策略,旨在促进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参与一流人才培养的协同育人过程。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2-0058-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有关教育发展的新思想,对高等教育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强调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一流人才的培养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1]。国务院在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也明确提出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具有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的优秀人才”[2]。这些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培养,需要高校统筹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资源中心、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学术性机构,具有独特的载体优势和人文影响,其不仅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殿堂,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传承文化、支撑创新、提升素质等方面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明确提出,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教育职能是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之一,图书馆应全面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3]。2019年,教育部高教司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也指出,图书馆要充分发挥文献优势和文化特色优势,服务于学生跨学科创新能力培养,拓宽学生视野,打开学生思维,为学生成为复合型创新人才奠定基础,让图书馆成为跨学科思维的训练场[4]。因此,积极融入学校“三全育人”过程,发挥协同育人作用是高等教育新形势下图书馆的责任担当和价值所在。

目前,高校图书馆对自身的教育职能及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认知不够全面,这与协同育人工作尚未得到充分重视,缺乏系统规划和保障机制有关。因此,如何从一流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出发对图书馆工作体系中离散的育人要素进行系统梳理和凝聚重组,强化育人职能,构建全方位的协同育人服务体系,助力一流人才培养,是每家高校图书馆都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1 新时代高校一流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

一流人才是指具有一流品格和一流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5]。立足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参照我国高等教育关于人才培养及教育改革的相关文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一流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体现在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结构、人文与科学素养、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六个方面。

1.1 思想政治素质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流砥柱,其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影响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特别是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只有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使高水平人才坚持崇高的理想,自觉地把个人发展和国家、民族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为党和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1.2 完善的知识结构

知识是研究、创新的重要基础,一流人才应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包括扎實的基础理论知识、深厚的专业知识、广博的邻近学科知识及相关的科技前沿知识。有研究发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是知识结构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6],而自主性学习需要充分有效的学习资源作保障。

1.3 人文与科学素养

人文素养的培育不仅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更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价值取向和民族精神的塑造。科学素养由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是指具备广博的科学知识,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理性、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一流人才的培养要注重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互补交融。

1.4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以辩证式思维有效认知、查询、获取、利用和交流信息,从而促进学习、研究和创新的一种综合能力[7]。其强调批判性思维、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内涵延伸至全球视角、创新思维、协作发展等[8]。信息素养是一流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能有效促进问题解决、知识创新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信息素养教育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必要环节[9]。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机构,高校图书馆应将信息素养教育作为本馆的核心业务,全方位、可持续地推进信息素养教育的普及、深化与提升,为一流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支撑。

1.5 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需具备的基本能力。在科研活动中,实践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科学思想、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能否顺利实施。高校要将实践能力培养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图书馆要有意识地提供社会实践、自助服务和项目研发机会,使学生参与到图书馆管理、服务与研究工作中,助力其实践能力的提升。

1.6 科研创新能力

科研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信息加工、独立分析判断与决策、创新实践以及获取科研成果等方面的能力[10]。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在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高校是创新人才培养和输送的主要阵地,图书馆应为有助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信息素养教育、自主性学习等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

2 高校图书馆的协同育人服务体系构建

针对上述一流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笔者认为应挖掘图书馆在资源、服务、教学、空间、管理等方面的育人要素,拓展育人途径,完善育人内容,创新育人形式,构建全方位的协同育人服务体系,以形成育人合力,扩大育人成效。

2.1 优化馆藏建设,以优质的文献资源育人

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保存、传递了人类创造和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可以为一流人才培养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撑。经过严格筛选的馆藏资源不仅包括支持教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学术性资源,还包括文、史、哲及艺术类的优秀文化资源。学术性资源能够帮助大学生扩大阅读范围,完善知识结构;文化资源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面向一流人才培养,图书馆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优化馆藏建设,更好地发挥资源育人的功能:一是加强思政类资源建设。图书馆应在原有馆藏基础上加强思政课程类资源的引进,并充分发挥搜集、整合资源的优势,为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前沿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典型案例等丰富的教育素材,助力思政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创新。二是建立嵌入式教学资源及服务模块,为师生提供学习资源及学习支持服务[11]。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高校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独立思考转变,因此,图书馆要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融入教学全过程,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支持,进而提升其科研创新能力。

2.2 开拓创新,以高品质的读者工作服务育人

服务育人是指图书馆通过为读者提供服务参与到教学、科研和文化建设过程中,从而支持学生成长发展,实现培养人、教育人的目的。围绕一流人才培养目标,图书馆要通过阅读推广服务、信息服务及自助服务等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素养、人文素养、文明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2.1 阅读推广。阅读推广是图书馆文化育人的核心,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有效传播了优秀文化,提高了个体阅读素质,达到了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目的,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服务目标。面向一流人才培养,高校图书馆一方面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先进文化的重要论述精神,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选取经典著作,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通过开设导读课程,举办相关讲座、沙龙、征文比赛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另一方面要以促进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渗透融合为目标,引导并鼓励大学生广泛涉猎人文社科领域和科学技术领域通识类的经典文献,以名家讲座和读书分享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深度参与型的阅读推广活动[12],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思维,帮助学生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培养其跨学科研究的能力。

2.2.2 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够在科研选题、研究开展、论文撰写、研究成果传播等多个环节为科研人员提供文献和情报服务。选题阶段,图书馆可以通过提炼和搜集学科研究前沿帮助研究者选择研究方向;研究进行中,图书馆可以帮助研究者快速获取经过甄别的、与研究领域相关的优质学术资源,还可提供课题情报服务或专题情报分析。

2.2.3 自助服务。图书馆自助服务是指读者借助服务设备,遵照服务规则和指引,独立自主地根据自身的需求完成相关操作的过程。自助服务主要包括馆内自助服务和网络自助服务,如自助借还、自助复印打印、座位预约、书目查询、数据库检索等。自助服务在提升读者参与性的同时也对读者的文明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图书馆要加强服务管理,引导读者爱护自助服务设备,遵守操作规程,防止违规操作,减少自助服务中产生的文献资源污损、设备损坏的现象。同时,图书馆可通过现场指导、专题讲座、视频介绍等方式使读者熟练使用图书馆的各种服务设施。

2.3 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育人

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是图书馆直接参与教学、发挥育人职能的重要途径。面向一流人才培养,在新的学术交流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以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学术规范培育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利用信息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具体做法包括:一是丰富信息素养教育内涵,加强文献调研、文献阅读方法、文献综述撰写、论文写作、信息评估与批判、数据管理、学术规范与学术诚信、科研工具等教学内容。二是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信息素养课程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改变以讲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三是将新生入馆教育、课程教学、在线教育、专题讲座、主题活动、嵌入式辅导、新媒体教育、学术搜索大赛等相结合,建立覆盖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信息素养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2.4 开展社会实践,管理育人

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通过勤工助学、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方式吸纳部分学生参与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学生可以通过策划阅读推广、宣传推广等活动获得学习与锻炼的机会。在专业館员的培训和指导下,学生不仅增强了信息意识,也提高了利用图书馆的能力。参与图书馆服务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工作责任感、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

2.5 开展空间建设,空间育人

图书馆应对实体场所、文献资源、智能设备、信息服务等进行有机整合,为学生提供一站式学习环境和服务,促进他们之间的探索、交流、合作与创新。图书馆可以开设研究性学习空间以及创客空间,建设特色主题空间,如:打造集思政教学、研讨活动、专题讲座等功能为一体的思政教育空间;建设融信息素养教育资源、学术信息资源、智慧课堂设备、参考咨询馆员支持于一体的信息共享空间,为信息素养的教学培训、专题讲座、主题活动、嵌入式辅导提供全方位支持,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术素养和科研创新能力。

3 高校图书馆协同育人服务体系建设策略

3.1 统筹规划,构建协同育人保障机制

首先,高校图书馆要深化认识,重视协同育人工作,从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结合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与任务,充分认识图书馆在一流人才培养中的职责和作用,把协同育人作为图书馆重要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其次,协同育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因此图书馆要将其纳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设定工作目标和任务,并从组织机构、人员队伍、制度建设等方面提供保障机制,把丰富育人资源、打造育人阵地、彰显育人特色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13],实现“三全育人”的常态化。

3.2 应用新技术,创新育人途径与方式

图书馆应积极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技术在资源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空间育人中的应用,创新育人途径与方式。例如:高校图书馆可在阅读推广、信息素养教育中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在空间建设中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14]。

3.3 内外联动,建立育人协同机制

协同育人涉及诸多要素和环节,需要内外联动、协同发力。一方面,图书馆要整合内部力量,注重馆内各部门的协同,凝聚优势力量,形成育人合力;图书馆面向一流人才培养的服务离不开校内相关部门及院系的配合与协作,因此要积极加强校内合作,建立协同各方要素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图书馆要开放办馆,积极走出去,主动寻求社会机构的支持与合作,拓展育人资源,提升育人效能。

总之,高校图书馆要围绕一流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有计划、有目的、系统性地开展协同育人工作,有效践行图书馆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在一流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EB/OL].[2020-11-15].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16-12/09/c_135892530.htm.

[2]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2020-11-15].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511/t20151.

[3] 教育部.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图书馆规程[EB/OL].[2020-11-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 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html.

[4]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2020-11-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31_406269.html.

[5] 刘然,丁效华,岳彩领.图书馆支撑“双一流”建设的能力和有效途径[J].图书情报工作,2018(S1):22-25.

[6] 朱丽叶,阳林.大学生知识结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7(9):48-51.

[7] 韩丽风,秦小燕,杨志刚.新环境下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宏观规划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20(7):39-45.

[8] 龚芙蓉.从“时空翻转”到“深度学习”:信息素养翻转课堂教学深化路径探析[J].图书馆杂志,2020(11):74-78.

[9] 教育部高校图工委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指导意见[EB/OL].[2020-12-07].https://wenku.baidu.com/view/a7ad7 8f1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71.html.

[10] 尹振东,吴芝路,赵雅琴.科研创新能力三要素及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0):153-155.

[11] 陶金国,张妍,廖莉莉.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20(3):104-112.

[12] 殷环环,李亚平,张路路,等.第十二届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论坛综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0(2):18-23.

[13] 胡开胜,周玉波.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功能的价值追求与途径探索[J].图书馆,2020(2):93-97.

[14] 刘文哲.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构建协同育人服务体系策略研究[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9(6):74-78.

(编校:周雪芹)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服务体系高校图书馆
多元协同视角下宿迁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到“公共心理服务体系”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