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掬水月在手》:书和电影的水月交映

2021-05-25邹高翔

南都周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掬水叶先生叶嘉莹

邹高翔

看《掬水月在手》,电影在前,同名书在后,两全其美。如水月交映,钟鼓交响。

导演陈传兴筹划拍电影在前,书是电影的衍生品,在电影上映期间面世,作为宣发策略的一部分。现象级的文学传记电影,成就了独特的书。

书以电影的采访素材为基础整理,按照另一种逻辑编排。全书四章,均以叶先生的一句诗为题,由“自述”和“众说”两部分组成。“植本出蓬灜”“逃禅不借隐为名”“变海为田夙愿休”“要见天孙织锦成”,四句题目,概括了她的一生。

书既是凝固的镜头,又是电影的延伸。纸质阅读的优势:庄重感、专注度,反复揣摩,与内容是天作之合。电影限于容量,有受访者未能出镜,在书中补足。而陈传兴谈电影的创作理念,更是必不可少的观影指南。

叶先生的人物叙事,交织着两条线索:个人的命运和诗词的成就。乱世、丧母、去国、囹圄、家困、丧女,她在人生的每个阶段,特别是悲情时刻,都留有诗词记录心迹。是学术大家,也是创作巨擘。

哭母亲早逝“瞻依犹是旧容颜,唤母千回总不还”;忆寄人篱下“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悲白发人送黑发人“痛哭吾儿躬自悼,一生劳瘁竟何为”;忧归乡难了“渐看飞鸟归巢尽,谁与安排去住心”;喜重返祖国“银翼穿云认归京,遥看灯火动乡情”;感夫妻一场“一握临歧恩怨泯,海天明月净尘埃”……

“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一生写照,诗意流淌。

书的画风极唯美,有诗词的丰盈,有国画的写意,也有传主的坚韧。故事和意境无缝契合,学者的人间情怀真切,“生活秀”的空灵气息弥漫。

影片同样极具深刻的美感。以叶先生的北京察院胡同老宅为段落:门外、脉房、内院、庭院、西厢房,对应她的人生际遇。她和同为蒙古族的席慕容到叶赫古城寻根,影片框架的苦心方显:讲述回归原乡。最后一个段落无标题,开放式结尾,寓意“灭而后空”,无限遐思。

她的原乡,是地理上的,更是心灵上的。她在最困厄时,有过轻生念头,靠诗词的力量支撑。她放弃在美国的优渥生活回国,也是一种必然。

片中有大量空镜:岸边积雪的河流、无人的摆渡船、雪地上的脚印、五台山佛光寺、唐宋陶瓷壁画。皆有所指,《嫦娥》《锦瑟》诗句有相应物器对应,投射到历史的印记。

如此镜头语言,没有诗词打底和观影沉浸,惜乎不知所云。而琴瑟共鸣先读过书的,必定如沐春风。

书和电影,都是“用叶嘉莹的方式讲述叶嘉莹”,拍成了古代诗词,拍出了初衷“诗与存在”。时代巨变和个人苦难,让芸芸众生苟延,而叶先生用诗词坚韧地活着,直至怒放盛开。

她的“弱德之美”,似月停空,皎洁灿烂,由书得到凝固,由电影得以形象化呈现。叶先生推崇的“吟诵”,由她本人在电影里示范出现;音乐《秋兴八首》贯穿全片,由日本大师佐藤聪明谱曲,糅合唐朝雅乐和现代元素。这二者是电影语言独有,书中也有详细介绍,读之得详解,莞尔。

窃以为,书在电影之前推出,更有利推广电影。因为看懂电影,进入叶嘉莹先生的世界,需要相当力度的“科普”作铺垫。而看懂书,不需要这般吃力。

电影获得第33届金鸡奖最佳纪录/科教片奖,实至名归。截止到此时,票房为790万元,没有“大卖”,也在意料之中。它是俗世洪流中的回归坚守,它的价值将由时间来证明。正如陈传兴所说,“是这个时代需要的一颗特殊的种子”。书,又何尝不是如此?

对我来说,书和电影的震撼都是巨大的。赵军老师将本片定义为“中文系师生必看的文学传承电影”,激起我心底的萌动。当年高考,我报的都是经济类专业,因分数不够,大学被调配到中文系,很是郁闷。

学得多了,再到步入社会,越来越感到学中文不亏。文字、文学、文化的浸淫,“人学”的启迪,在浮躁中获得定力。而《掬水月在手》书和电影的双重洗礼,更让我坚信:诗意地迎难,是一种必须的人生状态。

(作者为广東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电影家协会会员)

《掬水月在手》作者:行人文化 活字文化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年:2020-10页数:316定价:88

猜你喜欢

掬水叶先生叶嘉莹
重金“买专利”暗藏陷阱
陶罐
《掬水月在手》:纪录片里的叶嘉莹
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10·16全国公映
叶秀山的哲学追求
古典文化的传灯人——叶嘉莹
掬水品月
“他年若遂还乡愿,骥老犹存万里心”
Miranda Kerr
叶嘉莹:诗词可使人心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