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卷首

2021-05-25

语文建设 2021年5期
关键词:国文句法科学化

现在的学生,多不喜欢精读。语体文原也读不上口。然就因为不读的原故,遂使很多的辞句成语,不会记熟,不会运用。究竟这不可读的语体文,是否要有别种方法来代读,尚是疑问。而在文言文本身,却非读不足以收效益。不过精读的书,总要经过一番科学的整理,庶乎才能经济。邰爽秋先生在他的《科学化的国文教授法》里,主张选文的方法“第一步,先从报章杂志及通行的书籍里搜集国文的各種句法,并记其发现次数;第二步,依各种句法去选古今的文章,看哪几篇文章能将所搜出来的句法包括在内;第三步,依发现的句法次数的多寡定文章先后的顺序,定为各年级的选文。”这种方法,诚然是科学化的,只可惜太不容易做了。对于文章句法的观察,决不能像化学方程式那样准确。因为文句的变化,决没有限制,同是一个意思,就可有许多种的表现方法。我们只能就其中看出一个较好较坏,很难评其差异就是几分几秒。若说觅同样的句法,那怕是难之又难的了。我的意思,只要拣择那好的文章,能说明其好的所在的,取出精读,就可以了。至于阅书时注意的对象,等下面取材的标准里细说。不过这里还得补充说一句,泛览的书并不是说就不要用心去看的。在我那篇《为什么要学?怎样学?》里,已经说集中注意力的方法。自然我们现在无论看什么书,都要实行集中注意力。所谓“泛览”不过像那机器缝衣一样,针在上面吃一遍就算了;那“精读”却是绣花,要密密地绣,细细地端详。

——陈东原《论“精读”》

(选自陈东原《国文学习法》,原载于《先生杂志》1923年第十卷第六号,后收入顾黄初、李杏保主编《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

陈东原(1902—1978),安徽合肥人,教育史家。192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教育系,后留学美国,先后获密西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37年回国后曾任安徽大学教授、重庆女子师范学院教授兼院长。著有《中国妇女生活史》《中国教育论》《中国古代教育》《中国教育史》等。

特约主持:赵志伟

猜你喜欢

国文句法科学化
转弯, 也是人生的一种前进方式
柬语母语者汉语书面语句法复杂度研究
打麦
送你一朵北部湾浪花
《空间句法在中国》段进、比尔?希列尔等(著)
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教育的反思
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实现
加强纪检工作科学化的探讨
用人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