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2021-05-25刘丽霞
刘丽霞
【摘要】实验探究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学习方式,是适应时代发展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对目前教学中实验探究教与学的现状、分析与思考,践行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能力培养
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从以下各方面进行阐述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设置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
选择有探究价值的,生活中我们熟悉的问题,设置情境,激励学生关心身边的化学,将化学用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实验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说”不出来的兴趣,可以“做”出来。所以应经常鼓励学生动手做实验。如,课外布置学生观察鸡蛋在食醋中的变化,在动手完成这个实验时,一个鸡蛋要放在窄长的玻璃杯中,方法可能很多,但效果不一定都是优秀的。如果能够借助硬纸槽把鸡蛋完整放到杯底的话,无疑已经掌握了块状固体取用的方法。同时鸡蛋在食醋里的上下浮沉的奇妙现象,为学生实验增添不少乐趣。对现象的分析讨论更是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主动性。
该实验探究学习基于真实的教学情境,从知识的疑难处和学生的认知切入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围绕情境展开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充分利用设计实验环节,启发、引导学生实验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探究要真实地让学生体验从提出問题到得出结论的整个过程,实验设计要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创”的思想。在操作简单,方便可行,节约药品,以及安全环保等基础上实行创新。通过对不同途径方法完成相同的实验目的,达到探究的创新目的。如,探究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时,刚开始强调,使用过量的红磷燃烧生成P2O5固体,并形成压强差,水倒吸而完成实验。当知道CO2、SO2能被碱液吸收时,改用木炭、硫代替红磷的燃烧也可以成功地完成实验,但对实验需作出一定的改进。比较它们的优缺点,从中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又如燃烧条件实验探究中,教材实验图1,改进为图2,虽然增加了钟罩、水槽,实验准备复杂了,但对环境的保护及实验的安全性提高了。同时也对学生环保意识进行教育。钟罩内水位上升的现象,与空气中体积含量测定实验结合起来,既巩固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掌握规范的实验用语,能用文字正确表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现象及结论,提高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文字表达能力
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中,对实验过程,实验现象记录是分析得出结论的重要依据,必须是准确无误的。学生实验的体现在测试中主要是书面表达方式,学生能否充分表达出他的意图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与他的书面表达能力密切相关。所以平时应加强训练学生实验用语。如,适量与过量,点燃与加热、灼烧的区别。实验步骤的书面表达形式,可以用文字书写,也可用表格或图示表达。文字书写表达要求突出原理、层次分明、符合逻辑,同时还应做到文字精炼准确。例如,有沉淀生成的要说明沉淀的颜色;排空气法收集要指明向上或向下排空气法。用表格、图示表达实验步骤有简明、直观及减少文字书写错误优势,适用于文字表达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表格表达法和图示法的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实验的文字表达能力,避免思路混乱、言不及题、词不达意的错误。
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实验探究学习的创造性
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创设参与机会。教师要多利用各种各样的实验,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自主设计实验。只要学生提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就让他们走进实验室,教师作现场指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时,先让学生回顾氧气的制取装置,然后问学生“能否用这套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引导学生关注气体发生装置的两个基本因素: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在此基础上,分小组由学生自主选择仪器组装一套合理的装置,由小组代表向全班展示,同伴进行评价和改进,最后在大家意见一致的情况下呈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这种基于学生已有经验,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探究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新思维。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分析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提高,从而使知识与能力同步增长,把素质教育落在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