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时代农家书屋的破局之路

2021-05-25孙伟华

出版广角 2021年8期
关键词:农家书屋数字化

【摘要】  作為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我国农家书屋建设实现了十年覆盖全国行政村。虽然整体成绩令人欣喜,但资金匮乏、重建轻管、利用率低等实际问题也不可回避。数字时代如何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扶贫阵地作用,成为减少城乡差距,消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农村数字战略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关  键  词】农家书屋;转型;数字乡村;新数字鸿沟

【作者单位】孙伟华,湖北文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G258.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08.012

农家书屋作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项目,是国家重点关注的公共文化工程。其本质是通过在行政村设立小型图书室,方便农民群众借阅书籍报刊、电子音像制品、网络出版物等,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农家书屋早在2003年就开始构建。彼时为更好地促进“三农”发展,在结合图书下乡、农民文化服务等实践经验基础上,我国初步提出出版服务农村的政策,通过提供农民看得懂、用得上的实用知识,促进农村经济文化发展,农家书屋概念初具雏形。随后,我国在甘肃、贵州等地小范围投入试点,均获得良好反响。2007年3月,在《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指导下,农家书屋建设在全国正式推行,按照2万元标准,每间农家书屋的图书拥有量不少于1500册,图书类型不少于1200种,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张。在政府的大力扶持推动下,农家书屋已成为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实践,我国农家书屋建设数量超过58.7万间,农村图书馆藏总册数超11亿,图书人均拥有量翻了10番。其中,近12.5万间农家书屋通过各种因地制宜的模式,完成数字化建设迈向“云端”,提供数字阅读内容近百万种。农家书屋建设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成为启农智、促发展的重要一环。

一、 农家书屋数字转型的必然性

近年来,随着农家书屋建设深入开展,遇到了资金匮乏、重建轻管、利用率低、长效发展规划欠缺等问题。为实现农家书屋在乡村振兴、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作用,农家书屋数字转型迫在眉睫。

1.振兴数字乡村的必由之路

为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深化数字机遇在乡村振兴中的强大驱动力,2019年,《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正式印发。数字乡村是实现全面现代化与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网络信息科技与数字技术在农村的全面普及应用,提升农民掌握良好知识水平与信息技能,实现数字化生产力提高,促进农村现代化转型发展。农家书屋作为建设数字乡村的重要枢纽,是前沿知识、技术向农村传播的重要阵地,是利用新科技提高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其建设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农家书屋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存在信息化基础设施落后、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不到位、图书资源与农民实际需求难以匹配、图书资源闲置等问题,使其在数字乡村振兴过程中难以发挥应有的知识驱动作用。因此,为打破农家书屋发展瓶颈,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数字化发展,农家书屋亟须转型。

2.避免数字鸿沟下的文化贫困

数字鸿沟下的文化贫困是造成经济贫困的一个因素。造成鸿沟的根本原因,不仅在于数字化、信息化成果在城乡分布失衡,还源于人们对信息化设备迥异的使用方式。在互联网接入率方面,近年来,城乡差距虽然逐步缩小,但二元差异仍然突出,计算机、手机、移动穿戴设备普及区域化明显。信息设备利用方式的差异加剧了数字鸿沟的深化。如农民群体更多地把便捷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用于满足自身娱乐需求,社交、玩游戏、看短视频成为其使用移动设备的主要目的和方式。与之相对应,普通城市居民多用于满足出行、购物需求,高知群体则多用于满足信息获取、知识检索、在线提升等方面。农民娱乐化的使用方式导致其知识技能不足和眼界受限,由此便加剧了数字鸿沟下的文化贫困。因此,通过农家书屋对农民进行信息技术利用再教育,缩小城乡差距,成为新形势下农家书屋亟待开发的功能。

3.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的现实关怀

目前,农村人口高出低进,青壮年纷纷落户城市,缺乏生产能力的老人及儿童留守农村,农村人口结构呈现两极化趋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78亿人,占总人口的13.26%。随着信息设备进一步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农村庞大的老龄群体日益与当代社会脱节——智能化设备不会用、用不惯。与此同时,留守儿童现象也不逞多让。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显示,我国目前仍有1550万名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学习无人看管,生活缺乏关爱,意外等安全事故频发。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成为农村现代化发展亟须解决的民生考题。而数字时代农家书屋的转型,能通过增设面向老人的低门槛信息技术及智能设备科普、健康知识服务,丰富其晚年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通过提供留守儿童学习园地,引导其正确上网、用网,避免“孤读”现象,让书屋真正成为农村老幼人口与外界接轨的窗口。

二、 安徽省农家书屋的成功探索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农家书屋数字化改革已成为国家文化惠民工程的首要任务。2019年,《农家书屋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服务效能实施方案》出台,明确规定建设数字农家书屋进一步提质增效的系列要求。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全国农家书屋进入紧锣密鼓的数字转型阶段。安徽省针对书屋运营中普遍涌现的重建轻管、利用率低、缺乏长效发展机制等问题,逐步开展数字化书屋试点,探寻“互联网+书屋”长效发展新出路。《安徽日报》相关报道显示,截至2019年6月,安徽省内15441间农家书屋中,已有近60%完成数字化升级。这对全国数字书屋建设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1.资源数字化,从“读书屋”到“致富屋”

图书资源少、更新周期长、缺乏因地制宜的特色内容、阅读形式单一是目前大多数农家书屋闲置的主要原因。为此,安徽省在2016年率先创建数字农家书屋平台,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赋能,开发阅读、听书、视频等功能。目前,安徽省数字农家书屋已实现30000余册图书资源、2000余部音视频资料、30余种电子刊物的海量资源储存矩阵,涉及农业军事、政治经济、科技历史、文学艺术、医卫生活等各个方面,并保持每年10%的资源更新数量。且同步支持官网、APP、微信公众号等多元阅读方式,极大满足了农民群众便捷化、多元化的阅读需求,实现了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的知识获取。与此同时,安徽省数字农家书屋在探索助力乡村经济发展上也做出积极努力。通过增设科普百科系统,为农民开通与省内农业专家互动交流的线上通道,使农民足不出户就能获得备耕、化肥、农用机械维修等一系列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安徽省六安市木厂镇作为亟须专业指导技术的贫困镇,积极开创与当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合作机构联合培训的合作道路,面向农民群众定期举办农业技术培训讲座,开启“知识+技术”双向输出探索,真正把让知识助力农业发展落到实处。农家书屋从单纯的“读书屋”变成通过知识提高生产力的“致富屋”,知识成为当代农民的“新农具”。

2.管理信息化,從专业不精到数字化服务

管理员与管理体系是农家书屋实现长效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就现实情况而言,目前多数农家书屋在管理体系上基本处于缺失状态,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模式僵化,专业性与积极性不高,使得农家书屋始终“活”不起来。为实现数字农家书屋高效能服务管理,安徽省通过开发与数字书屋平台配合使用的签到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农家书屋管理体制创新迭代,一举改变传统低效能管理模式。借此系统,上级部门可通过网络实现对管理人员的远程监管,各级管理机构也可通过系统及时获悉农家书屋阶段性运营与借阅情况,有效解决传统书屋管理不善的问题。与此同时,安徽省还通过“数字书屋培训会”等形式,邀请技术人员现场讲解签到管理系统、手机APP安装使用等详细操作,全面开展省内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的签到管理系统培训,促使管理人员同步实现“管理、宣传、服务”的工作成效。管理人员通过向当地农民口头普及数字书屋的操作方法,并结合村委宣传栏目、QQ群、微信群等多渠道宣传方式,让更多农民学会使用数字书屋,享受到精准数字化书屋服务,进一步促进数字农家书屋蓬勃发展。

3.功能多元化,一屋多用

资金难题始终是困扰农家书屋数字化发展的关键,数字平台开发、数字设备投入都需要持续且强大的资金。虽然农家书屋工程从立项即按照国家包揽、多方参与的思路进行,但实际资金吸纳效果并不理想,全国多数农家书屋资金依然捉襟见肘,多地书屋只配备了桌椅等维持运转的基本设备,电脑等信息化设备完全处于空缺状态。为缓解资金紧缺压力,安徽省创新采用政府分级补贴的配资方式,以“50%国家财政补贴+35%省财政补助+15%市、县(区)经费投入”,对书屋建设倾力支持,大力引导社会捐助,既缓解了中央及地方的财政压力,又暂缓了书屋建设中的资金紧缺问题。此外,安徽省各地农家书屋积极进行模式升级,自发寻找资金来源。以农家书屋为平台,通过“1+X”形式进行一屋多用,把书屋与便民超市、图书代理、邮政驿站、移动服务站等多元业务结合,让农家书屋变成集传播文化与便民服务于一体的“斜杠书屋”,实现了多渠道的自我造血。

三、 农家书屋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策略

农家书屋作为消弭新数字鸿沟的切入点,愈发成为数字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农家书屋必须着力提档升级,打造多方资金链条,完善数字化管理,最终为农家书屋数字化转型探寻创新道路。

1.提档升级,全面搭建技术设施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农家书屋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薄弱,对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缺乏重视,智能操作设备匮乏、宽带覆盖范围小、数据库资源寥落等现象司空见惯,软硬件设备滞后成为阻碍农家书屋长效发展的首要因素。为促进农家书屋全面提档升级,首先,全面落实提升农家书屋宽带覆盖率,着力解决农村宽带速度慢、使用成本高等问题,实现宽带提速降费及农家书屋网络全覆盖,让城乡能够均等享受网络信息技术带来的资源红利。其次,加强数字化公共设施建设力度。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发挥信息化建设主导作用,根据各地人口数量、规模等实际情况配备相应数量的电脑、多屏操作设备、影音播放器、电子资源等,实现农家书屋陈旧设备全面改造升级。最后,软件升级与硬件迭代同步进行。相关部门可参照城市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系统,进行农家书屋线上智能管理系统开发,实现信息化软硬件同步升级。

2.资金筹措,拓展“政府+公益+众筹”新方式

资金是实现农家书屋转型发展的原动力。在资金筹措模式上,地方政府及农家书屋管理者应着力打造多方资金链条。首先,中央及地方省、市、县、乡政府应适当增加财政扶持力度,学习借鉴分层资金配置模式,为农家书屋正常运作提供有力保障。其次,农家书屋广泛依靠社会企业及名人力量,通过与当地企业及名人互助共赢的联合发展模式,吸纳社会资金。名人、企业通过资助农家书屋的数字建设可赢得社会口碑,书屋则通过为企业及名人进行媒体宣传的方式作回报,获得长久稳定的资金来源。最后,农家书屋可参照国外公益类图书馆的众筹经验,在政府扶持下搭建农家书屋众筹平台,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实现经费筹措、图书及电子资源募集等需求。这不仅可以促进农家书屋的数字化转型与长效发展,还可通过提升农家书屋建设转型的公开透明度,激发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监督。

3.数字管理,创建便捷农村服务

数字管理是实现农家书屋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能极大提高农家书屋的管理效率,满足村民便利、多元的借阅需求。这就要求农家书屋必须实现以管理者为中心的数字管理方式升级。首先,开展数字书屋模式升级,改变老旧单一的纸质书籍借阅形式。以“互联网+书屋”为指引,搭建农家书屋数字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以图文、音频、视频为载体,用丰富的知识表现形式开启农智,满足老年人和留守儿童的知识需求。其次,加强管理人员的数字化意识,深化数字服务培训,让其灵活掌握“多屏化”数字服务系统。由此可实现一键式信息查询、掌上自助借阅、“图文+音视频”联合的信息呈现等功能,促进农家书屋服务体验便捷化、多元化,最终实现农家书屋发展与社会整体信息技术发展接轨,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农民了解世界的窗口。

4.新农出路,多举措推动创新创业

农家书屋的数字化转型成果最终还须落脚到“农”上,把农家书屋打造成新时代农民创业创新基地与特色乡村发展平台,是未来农家书屋发展的大方向。首先,农家书屋要把扶智与扶志相结合,着力打造“新农人”。农家书屋通过提供线上线下农业技术交流渠道,开展创业创新交流活动,与当地农业机构及企业达成人才培养输送协议,引导当地农民及返乡农民积极创业、自我提升,成为拥有先进知识技术、引领家乡经济发展的“新农人”。其次,农家书屋应积极挖掘助力乡村发展的“代言人”与“破壁人”,让其成为连接优质乡村产业与外界的桥梁。农家书屋还可运用“互联网+乡村产业”模式,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及地方经济,利用丰富的网络营销渠道及短视频的巨大风口,塑造独一无二的乡村传媒品牌和电商品牌,全面实现数字乡村振兴。未来,农家书屋必将成为拥有多重身份的农村经济文化发展中心,这将在实现数字乡村振兴中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要实现全国范围内农家书屋的数字化突破,必须在借鉴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搭建数字化基础设施,创新多元资金筹措渠道,用先进的数字化管理技术实现对农民的知识技术赋能,实现数字化乡村发展。

|参考文献|

[1]农家书屋,如何打造脱贫攻坚“精神加油站”?[EB/OL]. (2020-09-15)[2020-11-19]. http://www. xinhuanet. com/politics/2020-09/15/c_1126495684. htm.

[2]涂新宇. 安徽省农家书屋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合肥: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3]涂赛兰. 新数字鸿沟理论视阈下湖北省农家书屋的构建与展望[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4]金子裕. 农村留守儿童监护问题研究[J]. 法制博览,2019(29):75-76.

猜你喜欢

农家书屋数字化
农家笑
篽箖·上野书屋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农家笑
春回农家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梦幻书屋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