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2021-05-25李瑞玲李一婧陆欣玲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眼压青光眼视野

李瑞玲 俞 莹 李一婧 陆欣玲

1.上海中医药大学门诊部,上海 201203;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眼科,上海 201203;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针灸科,上海 201203

青光眼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患病率排名首位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目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全球患病率约为3.05%[1],据WHO 统计,青光眼致盲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家庭痛苦和巨大社会经济负担,其中90%在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国内诊断青光眼的比例也逐年增高。既往的调查显示,在亚洲特别是东亚、中国人中,青光眼发病率远远高于欧美国家[2]。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青光眼与自身免疫、神经退行性病变相关,而导致青光眼视野缺损的重要原因则集中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损伤上[3]。目前降低眼压是临床有效地延缓、控制青光眼视神经损害进展的方法,本课题组前期实验已证实针刺作用于慢性高眼压后兔模型,能稳定眼压,可以使视网膜病理损害减轻,稳定神经节细胞数量,有效保护慢性高眼压后兔模型的RGC,在此基础上遂开展了本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5 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眼科、针灸科门诊就诊的POAG 患者40 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将纳入的40 例患者,共计69 眼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其中针刺组单眼5 例,双眼15 例;女8 例,男12 例;年龄18~80 岁,平均(50.3±3.2)岁。对照组单眼6 例,双眼14 例;女7 例,男13 例;年龄18~79 岁,平均(52.6±4.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伦理编号:2018-589-18-01。

1.2 诊断标准

根据2010 版的《实用眼科学》[4]及2005 版的《眼科学》[5],制订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诊断标准:①青光眼病史;②单眼或双眼视力逐渐下降;③眼底改变可见视盘色淡或苍白,边界清楚,视盘凹陷扩大和加深;视盘盘沿变窄(颞上、颞下象限多见),杯/盘比值(C/D)>0.6,两眼C/D 差值>0.2;视盘血管向鼻侧移位,在视盘缘呈屈膝状,视盘表面或周围有小线状、片状出血灶;④视野检查见典型青光眼性视野缺损或其他类型视野缺损。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①POAG 病史;②年龄18~<80 岁;③目前眼压稳定,≤20 mmHg(1 mmHg=0.133 kPa);④病情稳定,可配合针刺治疗;⑤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2 排除标准 ①合并精神疾患及严重器质性疾病;②哺乳期及怀孕妇女;③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④有器质性眼病,如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等病变;⑤视野<10°及视力低于0.1。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抗青光眼药物基础治疗:前列腺素制剂滴眼液每晚1 次,如眼压控制不良,联合使用美开朗每日2 次;弥可保(中国卫材药业生产,批号:1908101),每次0.5 mg,每日3 次,口服。针刺组在前列腺素制剂滴眼液和弥可保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针刺治疗;针刺频率:1 周针刺3 次,连续针刺治疗12 次为1 个疗程。针刺操作细则:患者取坐位,以酒精对针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针刺患者双侧合谷(LI4)、睛明(BL1)、球后(Ex-HN07)。睛明穴、球后穴进针0.8 寸,只留针不行任何手法。合谷穴进针0.8 寸,手法为平补平泻,得气则止。每次针刺后留针30 min。配穴为痰湿蕴结证加丰隆、阴陵泉;瘀血阻络证加血海、足三里;肝肾阴虚证加三阴交、太冲。

两组均以1 个月为1 个疗程,治疗1 个疗程后复查指标观察疗效。

1.5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1.5.1 治疗前后视力、眼压、视野的变化 ①视力:釆用对数视力表进行检查,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 个疗程后分别检测1 次。检测方法:患者端坐,被检眼与视力表处于同一水平,检测顺序,从上而下,先右后左。请患者指出视标缺口方向,正确说出的最小视标一行,予以记录。②眼压:测量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 个疗程后的眼压。测量工具:压平式眼压计,测量方法:测量2 次,取平均值。③视野:两组治疗前、治疗1 个疗程后的平均光敏感度(MS)值、平均缺损(MD)值。测量仪器:Octopus101 自动视野计检查。④生活质量评估:采用青光眼生活质量(GQL-15)量表[6]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价内容包括:中心视力及近视力(2 项)、周边视力(6 项)、眩光及暗适应(6 项)和户外活动能力(1 项)4 个方面,采用5 级计分法,以0 分为完全没有困难,1 分为轻度困难,2 分为中度困难,3 分为较大困难,4 分为极大困难,总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低。

1.5.2 疗效评价标准 评分标准[7]:①视力。0 分为视力增长≤1 行,2 分为增长2 行,4 分为增长≥3 行。②眼压。0 分为治疗后眼压没有降低,1 分为眼压下降2~3 mmHg,2 分为下降4~5 mmHg,4 分为降低幅度>5 mmHg。③视野。根据MS、MD 值计算缺损率,治疗前MD%=MD/(MS+MD)×100%,△MD%=MD(治疗前)%-MD(治疗后)%。1 分为10%<△MD%≤15%,2 分:15%<△MD%≤30%。4 分:△MD%>30%。

根据上述各项得分之和来判断总体疗效:总分<1 分为无效;总分在2~4 分之间为有效;总分>5 分为显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眼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眼压和视力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眼压、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眼压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眼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和组间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眼压和视力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眼压和视力情况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视野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和组间视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视野比较(dB,)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视野比较(dB,)

注:MS:平均光敏感度;MD:平均缺损

2.3 两组治疗前后GQL-15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GQL-15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QL-15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针刺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GQL-15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GQL-15 评分比较(分,)

注:GQL-15:青光眼生活质量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临床上,很多中医医师采用针刺治疗青光眼,多取得较好效果。很多研究[8-13]表明针刺不仅能降低青光眼患者的眼压,而且能减缓或控制视野的进一步损害。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眼压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眼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和组间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和组间视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显示通过针刺合谷(LI4)、睛明(BL1)、球后(Ex-HN07)作用于青光眼患者,可有效改善POAG 引起的眼压升高及生活量表中的患者自我症状。两组视力及视野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治疗疗程及样本量有关,可为以后的研究工作做出借鉴,可通过增大样本量及延长针刺治疗疗程来观测针刺对POAG 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很多研究证实了针刺治疗POAG 的机制。一些研究显示[14-24]针刺可减轻高眼压引起的视网膜损害,减少RGC 凋亡,起到保护视神经的作用,保持视力、稳定视野。本课题组前期动物实验已证实针刺作用于慢性高眼压后兔模型,能稳定眼压,可以使视网膜病理损害减轻,稳定神经节细胞数量,有效保护慢性高眼压后兔模型的RGC[25-26]。本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GQL-15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针刺组低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之,针刺特定穴位可有效改善POAG引起的眼压升高、视野缩窄症状,其机制可能与RGC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TrkA 信号通路作用有关,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眼压青光眼视野
青光眼问答
改善青光眼 吃什么好呢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居· 视野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视野
真相
青光眼“未病先防”
兔小梁切除术后奥曲肽对眼压及滤过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