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对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的知信行水平调查

2021-05-25翁一心木晶晶潘景业张其霞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工龄监护室医护

翁一心,木晶晶,潘景业,张其霞

1.温州医科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2.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综合重症监护室,浙江 温州 325015

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moisture-associated skin damage,MASD)是指皮肤长期暴露于潮湿环境(如尿液、粪便、汗液、伤口渗液等液体)中所引起的皮肤侵蚀或炎性反应[1],最常见的类型包括:失禁性皮炎(incontinence-associated dermatitis,IAD)、皮肤皱褶处皮炎(inter triginous dermatitis,ITD)、伤口周边皮肤潮湿性皮炎和造口周边皮肤潮湿性皮炎[2]。危重症患者因活动受限,基础疾病状态、肠道菌群失调、各种有创或接触性治疗等原因,易使局部皮肤出现MASD[3],增加患者压力性损伤和二次感染的风险,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增加医疗费用,加重临床护理工作负担[4]。目前临床上MASD的护理实践现状与相关循证策略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临床推荐措施或标准的依从性不高[5]。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温州市三甲医院监护室医护人员对MASD的知信行现况,通过不同特征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对MASD的知信行单因素分析,寻找MASD管理的薄弱环节,为优化MASD护理工作流程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自2020年1月10日至5月10日抽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温州市人民医院3家三甲医院各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160名。纳入标准:①取得执业资格证的在编医护人员;②从事危重症临床及护理工作者;③知情同意且自愿参加本调查者。排除标准:进修、规培及实习的医护人员。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本研究为现况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为研究工具,通过问卷星的形式发放回收问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进行MASD知信行现况调查分析。

1.2.2 研究工具:问卷内容包括:①基本信息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职称、职务、是否为皮肤专科小组成员等;②知情同意说明书;③问卷填写说明;④编制的《重症监护医护人员对潮湿性相关性皮肤损伤的知信行调查问卷》以知信行理论为框架,通过文献查阅,半结构访谈法及两轮专家咨询,拟定知识、态度及行为3个维度,共26个条目,其中知识条目共14个,态度条目共7个,行为条目共5个。问卷条目评分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维度中的各条目评分范围为1~4分。问卷中知识维度共计14~56分,态度维度7~28分,行为维度5~20分,合计总分为26~104分。本问卷探索因子分析KMO检验值为0.902,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显示,近似χ2值为2 390.683,均P<0.001,认为问卷的效度比较好,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3个公因子,旋转后的3个因子所包含的题目中对应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50。同时知识、态度、行为三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42、0.874、0.835,均大于0.80,表明每个维度的信度都较好。通过预调查中对20名医护人员进行间隔一周的两次问卷填写,显示重测信度为0.932。

1.2.3 质量控制:问卷以知信行理论为框架,通过文献查阅,半结构访谈法及两轮专家咨询确定整体框架及条目内容。问卷添加填表说明以引导受试者进行规范填答。通过预调查对问卷整体内容的针对性及各条目清晰性进行检验。问卷回收后,由两名研究者对答卷者基本信息和问卷答案进行回访查漏,核对无误后,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6]。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计量资料用 ±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 本次调查的医护人员共160名,因无效应答,排除9名,最终纳入151名。151名医护人员中男15名,女136名。年龄层以26~30岁为主,共59名,占39.1%。工作年限以1~5年居多,占40.4%;医师共44名,占29.1%,护士共107名,占70.9%。医师及护士职称以初级最多,共95名,占63.0%。文化程度以本科为主,共111名,占74.5%。造口伤口失禁专科小组成员共6名,占4.0%。医护人员所在监护室以综合重症监护室为主,共87名,占57.6%。

2.2 知信行问卷得分情况 在知识方面,针对“MASD发生的相关因素”的得分最高;在态度方面,各项得分均较高,表明医护人员对MASD预防态度较为积极;在行为方面,“对患者采取过皮肤清洁措施”得分较高,而“参加过有关MASD学术讲座或培训”得分较低。MASD知信行问卷得分结果详见表1。

2.3 不同特征的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MASD知信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将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按工作年限、文化程度、职业、医师职称特征进行分组,结果显示不同工作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医师职称的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的MASD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护士比医师知信行得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多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1~5年工龄层的知识和态度得分均为最高,16~20年工龄层行为得分结果最高,本科学历的知识和态度得分相较硕士学历得分高,住院医师与主治医师相比知识和态度得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表1 MASD知信行问卷得分结果(n=151,±s)

3 讨论

3.1 医护人员对MASD相关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对MASD知识得分为(43.03± 8.38)分,表明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其对MASD的发生因素、刺激来源、预防与护理要点等掌握较好,而MASD分类分型、临床评估工具进展、皮肤清洁溶液的选择等方面得分较低,这与国内李慧妍等[7]的调查结果较一致。可能的原因如下:①医护人员凭肉眼观察难以辨别MASD和压力性损伤[8]。有研究指出MASD是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9],当其与压力性损伤并存时,单靠视触诊难以鉴别。针对该问题国外学者开发了电子学习训练工具(pressure ulcer classification,PUCLAS)以鉴别MASD和压力性损伤,此工具在国外取得良好的反馈[10],但在国内尚缺乏广泛验证;②MASD研究进展及其相应的治疗护理知识掌握不足。MASD是近年来新兴起的概念,其相关内容尚未纳入国内现有的教科书,另有研究表明国内对其预防的专科培训和继续教育不 足[11]。故此建议有计划地全面提升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对MASD的整体知识培训。

3.2 医护人员对MASD的态度较为积极但行为水平亟待提高 研究结果显示,MASD的态度得分为(23.64±3.24)分,该维度各条目的得分均较高,说明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已经意识到预防MASD的重要性,这为采取正确应对MASD的行为提供有力保 障[12]。而行为总分为(13.98±3.16)分。“护理(或管理)过MASD的患者”“使用过(或见过)MASD护理用具”和“采取过皮肤清洁措施”条目得分较高,而“主动学习MASD相关知识”和“参加过有关MASD学术讲座或培训”得分较差,说明医护人员处理MASD的实践经验虽较丰富,但参与MASD新进展培训等较少。建议医院及科室管理者应强化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技能培训,以拓展有针对性的专科化培养。针对以上情况,戴雪梅等[13]指出建立医院-科室皮肤质控小组发挥教育和督促的作用,以保证监护室MASD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3.3 不同特征的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对MASD知信行的影响 表2结果显示,在知识方面,工龄1~5年的医护人员处于入职自主学习的高峰期[14], 故其知识得分最高;工龄6~10年的医护人员较多处于家庭-工作冲突期,易造成职业倦怠感[15],其知信行得分均为最低;态度方面,工龄20年以上得分最高,因拥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其对预警MASD的发生有积极态度;而工龄1~5年在态度上得分次之,因新入职的自主学习期,动机信念较强所致[16];行为方面,工龄16~20年得分最高,这与该年龄层医护人员多数需协助病区管理及负责带教,行动执行力较强有关[17]。不同文化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因不同学历的工龄差异,大专学生注重临床实践,研究生着重临床科研思维的培养,本科生要求以知识体系的掌握为主[18],故本科学历在知识和态度的得分高于硕士学历,而大专学历态度和行为得分在三者中最高。不同职称的医师调查结果显示,住院医师处于新入职的学习期,知识和态度得分最高;而主治及副主任医师在科室常有常有督责、引导的责任[19],故行为得分较高。

表2 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MASD知信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3.4 重视建立医护一体化模式以提高MASD的质量管理 通过单因素分析可知,护理人员知识掌握较临床医师更全面,态度更积极。究其原因如下:①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比临床医师更密切;②医师更倾向于多关注患者的整体病情变化。有研究指出监护室患者的皮肤完整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受益于多种医疗护理措施[20],故在干预MASD诱发因素上医护合作不容忽视。医护一体化模式是从患者利益角度出发,医护间有意识地加强合作关系[21]。甘晓庆等[22]对IAD管理实施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有效降低了IAD的发生率并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故建议增加医护沟通,进行医护一体化合作培训,以讲座及研讨会等方式分享MASD的相关临床工作经验,以提高MASD的质量管理。

综上所述,本研究中151名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对MASD的态度尚可,但知识水平有待提高,预防行为有待规范,缺乏相关科学的指引和统一标准。因此,在知识和态度方面,需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行为方面制定MASD的重症专科特色的预防指引和操作流程,并注重医护一体化合作模式的实施。通过知信行三方面策略以减少重症监护室MASD的发生,减轻监护室医护工作负担。

猜你喜欢

工龄监护室医护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那些和工龄有关的事儿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你的工龄和这些福利有关
这七种情况,不在岗也能算工龄
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职工工龄的计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