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炽:追溯永恒的经典
2021-05-25凡乔
文凡乔
3月31日,为纪念著名作曲家刘炽先生诞辰100 周年,中国交响乐团2020—2021 音乐季《英雄的赞歌》——刘炽作品音乐会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奏响。音乐会由指挥家张艺执棒,女高音歌唱家王丽达,中国交响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未来之声合唱团共同演绎。音乐会演出了作曲家刘炽创作的近20 首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包括《祖国颂》《胜利鼓舞》《解放区的天》等歌颂党、歌颂英雄的佳作,有《响叮当》《小老鼠上灯台》等童声合唱作品,有《英雄赞歌》《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等电影插曲,还有歌剧《阿诗玛》选段,全面展示了刘炽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在这场音乐会上,很多作品都进行了重新的编配,让经典作品展现出新的面貌。
刘炽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陕西西安人。1936年参加红军,后考入延安鲁艺文学院音乐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歌剧团作曲兼艺术指导,中央实验歌剧院作曲兼艺委会委员,中国铁路文工团艺术顾问,辽宁省歌剧院副院长兼艺委会主任,中国煤矿文工团总团副团长兼艺委会委员,中国音协理事,创作委员会委员,《歌曲》编辑部编委。
刘炽的创作生涯是从1939年发表处女作《陕北情歌》开始的,他一生创作了大型作品70 余部,中小型作品近千首,著述了15万字的多篇论文,出版了作品集14 本,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收入他的多首歌曲,他作品数量之多,质量之高,流传之久,影响之广是近现代作曲家中为数不多的。作品包括歌剧音乐、大合唱、电影音乐各10 部,及其它中、小型音乐作品。著名的有歌剧《白毛女》(曲作者之一)、《阿诗玛》等;大合唱《祖国颂》;歌曲《我的祖国》(电影《上甘岭》插曲)、《风烟滚滚唱英雄》(电影《英雄儿女》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电影《祖国的花朵》插曲);舞蹈音乐《荷花舞》等。第三、六套广播体操音乐,管弦乐《哀乐》等。童声大合唱《英雄少年》《天鹅之歌》《山谷里的回声》《蓝天和大地》《金色的小船》等。他的歌曲《翻身道情》《崖畔上开花》《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在大地上栽种鲜花》《我的祖国》《英雄赞歌》《新疆好》《祖国颂》等影响着几代人的学习和生活,一直被大家广为传唱。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1955年拍摄的少儿电影《祖国的花朵》的主题曲,由乔羽先生作词。1955年,严恭导演邀约刘炽为影片《祖国的花朵》作曲,他很爽快就答应了。为了创作这首主题歌,刘炽和导演严恭、苏里,同影片摄制组的全体成员带领着电影中的一群十二三岁的小演员和群众们来北海公园游玩,体验生活。刘炽在和孩子们一起玩耍的时候突然有了灵感,他立刻拿起手中的笔和本子,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开始了创作。这样,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独唱部分和童声伴唱的部分就此完成。刘炽随后让导演把孩子们召集起来唱给大家听,孩子们听后拍着手说:“真好,唱出了我们刚才在船上的心情。”乐曲真切的表现了孩子们的心情,趣味和欢乐与幸福,刘炽感到十分满意。歌曲中唱道:“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歌曲不但旋律优美,歌词更是如诗画一般让人留恋。乔羽先生说,如果让他再写一首《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类的歌,绝对无法超越《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烙印,深深的镌刻在每个少年的心里。同年,《让我们荡起双桨》一经播出,反响巨大,后来被编入中小学音乐教材。200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版小学三年级课本上被选为课文。
1956年12月,战争故事片《上甘岭》上映。这部影片改编自电影文学剧本《二十四天》,讲述了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坚守阵地,与敌人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而电影中的插曲《我的祖国》相信很少有人没听过,这首歌曲是《让我们荡起双桨》后,乔羽和刘炽的再次合作。电影的导演沙蒙正是刘炽延安时期的老战友,沙蒙找到刘炽后,叮嘱他一定要将这首插曲谱好,沙蒙是一位对音乐十分敏感且又精通的电影导演,他对音乐的要求自然很高。“我希望这支歌随电影的演出传遍全国,而且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久不衰。过了若干年,这电影不演了,只要唱起这支歌,就会联想起影片中动人的场面,就会怀念起那些可歌可泣的志愿军英雄们!……”
刘炽一开始拿到的是由林彬、曹辛、沙蒙合写的歌词,“祖国啊,我的母亲,你的儿女,离开了你温暖的怀抱,战斗在朝鲜战场上。在我们的身后,有强大的祖国”……他反复的朗读,可一直找不到灵感,歌词中表现的音乐形象并不是他所想要的,这让他无从下笔。就在这时,他想到了乔羽。于是,新的《我的祖国》的歌词展现在刘炽的面前,“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首歌词打动了刘炽,歌词不但富有中国诗特有的韵律,更写出了祖国的海纳百川,光辉历史,写出了高山、长江、黄河、森林、田野的辽阔和壮美!虽然是一首抒情歌曲,但激情澎湃,唱出了气势磅礴。1989年,《我的祖国》包揽了第一届金唱片奖的作曲奖、创作特别奖(歌词奖)、演唱奖;之后还连续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
《上甘岭》电影音乐成功后,让刘炽成为全国炙手可热的作曲家,电影导演纷纷前来邀请其进行创作。又一个抗美援朝战争题材的作品找上门来,《英雄儿女》的作者,昆明军区文化部部长毛烽和电影导演武兆堤邀请刘炽再度出山,为电影谱写插曲《英雄赞歌》。这次,刘炽在拿到歌词后并没有马上谱曲,而是拉着朋友打起了扑克。可正当大家打在兴头上时,刘炽突然把牌往桌上一扔,回家伏案执笔,一遍遍读着歌词,最后创作出曲谱。该曲是以内蒙古民歌《巴特尔陶陶呼》为蓝本加以发展完成的。当歌唱家唱起《英雄赞歌》时,那种酣畅淋漓,振奋人心的情感不由得迸发出来。《英雄赞歌》又一次得到了亿万群众的厚爱,许多女高音歌唱家把它视为能体现自己的艺术水平的独唱保留曲目,在全国广为传唱。2009年5月,《英雄赞歌》成功入选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推荐的100 首爱国歌曲;2019年6月,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 首。
《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英雄赞歌》都是经久不衰,广为传唱的影视音乐歌曲,而让刘炽倾注全部心血,创作了时间跨度30年的交响大合唱组曲《祖国三部曲》才是他最为看重的作品,这部作品被称为讴歌祖国壮美山河、赞美人民伟大精神的典范之作。这部大合唱组曲分为《祖国颂》《大地颂》《太阳颂》三首合唱作品,分别创作完成于1957年、1977年和1987年。《祖国颂》原为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8 周年拍摄的大型宽银幕文献记录片的主题歌,由乔羽作词。作品之后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是这三首合唱作品中流传最广,演出率最高的。文革前,周恩来总理将此曲定为迎接外国首脑的欢迎曲之一,也是我国庆祝五一、十一等大型文艺演出的必选曲目。《大地颂》由鲁东勇、刘炽和张士燮作词。这是刘炽文革下放辽南劳动期间,耳闻“四人帮”要陷害与他,他不惧不悲,愤笔疾书,写下了献给祖国献给人民的告别之作《大地颂》。
而最有意义的应该是第三首《太阳颂》了,这首作品重叙了刘炽与故乡西安的情缘。1987年,刘炽回到西安,他无意间在《陕西日报》上发现了诗人党永庵创作的《微笑的太阳》,又惊又喜,他火急地找到作者,请他改写成大合唱歌词。当时,刘炽正担任中国煤矿文工团总团团长,当他回到北京西直门外黄庄的住所,像年轻人一样,不顾酷暑,不分昼夜,陶醉在诗情与音乐之中。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了《太阳颂》的总谱。《太阳颂》由指挥家冯长路指挥,陕西省交响乐团在西安演唱,一举成功。刘炽创作《祖国三部曲》的夙愿终得实现。
原中国音协主席、作曲家傅庚辰曾对刘炽评价道:“他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继聂耳、冼星海之后,最有成就的作曲家之一。”正是因为刘炽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对人民群众关切和爱戴,对创作的热情和渴望。才会留给我们如此多的经典作品,在他的音乐里,我们听到了他对祖国对人民的那种炽热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