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儿童早期阅读指导的思考与探究
2021-05-25焦洋
焦洋
【摘要】本文以2017年高考浙江卷语文作文题为契机,从儿童早期阅读的重要性、迫切性和长效机制三个方面思考探究如何以“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和“心灵之书”为抓手,在家庭教育中对0-8岁儿童进行早期阅读指导。
【关键词】家庭教育 儿童 早期 阅读指导
2017年高考浙江卷,语文作文题是:“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这一命题契合“大语文观”的文化背景,将狭义的阅读拓展为广义的阅读,不得不引发教育工作者的深刻思考。用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叫“得语文者得高考”,而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容否认的是“得阅读者得语文”。
一、谈儿童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从功利角度而言,阅读能力的强弱决定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低;从实用角度出发,阅读习惯的养成决定人生价值取向的得失。阅读的重要性不可小觑。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追本溯源,家庭早期阅读指导的意义凸现出来。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就把发展儿童智能转移到培养阅读能力上来,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都制定了儿童的早期阅读教育计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82年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早期阅读的全球化,特别是进入21世纪,我国幼儿教育界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早期阅读的教育理念,尤其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之后,早期阅读成为了幼教课改的热点,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纷纷在幼儿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早期阅读活动研究。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发现,早期阅读的研究者所关注重点主要在幼儿园层面上,而在家庭层面上关注早期阅读者少,尤其是对此进行系统研究寥寥无几。
二、谈儿童早期阅读的迫切性
中国人均阅读量少得可怜,很多家庭一年购买一本书都是纸上谈兵。导致学龄儿童、以及青少年谈读书、谈写作,往往面露难色。治标须治本,众多研究表明:0-3岁的婴幼儿,他们的早期发展和经验不仅会对其学习、成功和健康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而且会对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3-8 岁更是儿童学习基本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口头语言发展速度惊人,同时开始认识符号、声音与意义的关联性,科学有效地指导,不仅可以帮助幼儿获得阅读的能力,还可以促使幼儿通过阅读获取广泛的信息,打开对自然、社会探索的欲望,并在潜移默化中屏蔽掉幼儿对电视、网络、手机等大众媒体的依赖。
早期阅读指导,已迫在眉睫。这一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家长身上。迫于生活的压力和个人学养的限制,很多家长有心无力,只能求救于教育早教机构。然而,众多研究表明:机构中早期阅读活动比重占有率较低,未形成更加完整的、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早期阅读环境创设呈现出非专业化特点;機构普遍缺乏对阅读材料后期的分类、整理、保管以及更新工作;对教师的培训较少,且并没有关于早期阅读方面的培训内容,教师自身学习能力和发展意识不强;对于婴幼儿及家长的指导缺乏科学性,指导服务的意识尚在逐步建立过程当中。
尤为重要的是,早教机构多以盈利为目的,急功近利,对儿童的长期发展考虑不周。况且早期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在这一阶段,孩子的年龄小,对父母的依赖性强,判断是非的能力弱。如若家长全权委托给所谓“机构”,让孩子过早地进入模式化训练,磨灭了天性,淡漠了亲情,所失大于所得。
当一个懵懂少年叼起一根烟、或者沉溺于手机、或者瘫坐在电脑前、或终日呼朋引伴、无所事事,亦或痴迷于书籍文字。哪个场面让你赏心悦目,哪个场面让你看到光明的未来?“行为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不用给孩子金山银山,只要给孩子养成一个拿起书的习惯,便是给了孩子最多最好的财富。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从小就培养,才能促进孩子们不断学习,不断从阅读中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受益终生。
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但孩子毕竟来自与家庭,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必须从零开始并贯穿始终,提高家长对孩子早期阅读指导的重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培养阅读习惯中的良好作用,对于为学校教育奠定良好基础,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谈儿童早期阅读的长效机制
古今中外,可供阅读者汗牛充栋。“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该取哪一瓢,如何取?需要抓手。高考指针提出的“三本书”值得探究。“有字之书”指文章著作,可以是圣贤经典著作,亦可以是后人传习之书;可以是诗词歌赋,亦可以图文并茂。“无字之书”之生活经历,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游名山大川、品五味杂陈皆数无字之书。“心灵之书”指精神陶冶,“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色彩”,心灵之书乃思想之本。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但若无“无字之书”之依托,单读“有字之书”则如纸上谈兵。世间不乏才华横溢的名家大家,若无善良心灵的指引,才华越多对社会的杀伤力就越大。所以说,这三本书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有字之书”人人可得而阅之,循序渐进即可;“无字之书”因人而异,不同家庭可以根据“祖训”和对孩子的培养目标而因材施教;“心灵之书”即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对他们的“心灵成长”进行“内心关照”,也就是“仰无愧于天,俯无怍于地”的自我的道德诉求。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言传不如身教”,教育的环境氛围很重要。很多家长一味地让孩子阅读,自己却整天面对电视、手机、电脑,试想成效如何。也有一些家庭,孩子的玩具铺天盖地,但可供阅读的纸质书籍刊物却寥寥无几,家长没有阅读的观念,孩子何来阅读的兴趣,因此家庭阅读氛围至关重要。
在家庭教育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不少,这对于家庭教育十分不利。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要做到同心协力。如果家长因工作等原因无暇陪伴,也可以建立互助团队,组建朋友圈,轮流引导孩子阅读。既可以相互交流又扩大了阅读的范围。
参考文献:
[1]李国秀.试论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J].才智,20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