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

2021-05-24杨守秋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渗透措施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杨守秋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结合更加紧密。在小学语文课堂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小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民族认同感,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修养,激发学生情感。本文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着力构建科学的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机制。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渗透措施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1.031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是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当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渗透到语文教学实践当中,组织开展趣味性、实践性、探究性的活动,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形成学生民族自豪感,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开展传统文化教学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促进小学语文课堂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1.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传统文化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进一步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实践性和丰富性。首先,学习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认知水平和语文素养,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想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其次,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开展传统文化渗透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反思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最终促进学生立足于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理念。

2.传播核心价值理念

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树立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有重要的意义。中华传统文化是全民族共同的思想价值观念,无论是主题节日文化,还是中华古诗词,其中普遍蕴含着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助于为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对学生进行精神引领,实现语文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

3.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紧密结合,主要是通过古诗词、哲理故事,以及儒家经典著作实现的。这些文本不仅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具有极强的文学艺术属性,是丰富学生语言词汇、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形成学生良好语文修养的重要载体。学生接受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开阔视野,获得良好的思想情感熏陶,另一方面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素材,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字感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原则

1.完善教学活动体系

小学语文教学融入传统文化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必要渠道。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合理利用课内外教学资源,进一步合理组织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制定融入传统文化的语文课堂教学计划,激发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破除学生因循守旧的思想,让学生看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投入相关学习实践活动,达到继承发挥传统文化精神的效果。

2.从日常生活出发

在小学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还要从日常生活出发,进一步挖掘学生生活可能接触的传统文化现象,实现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现象向课堂教学迁移。教师要在课堂上对生活中传统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关注传统文化现象,从而优化学生思想价值观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活动产生兴趣,促进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究传统文化。

3.采用信息化的方式

信息化教学是现代教学手段的代表,为了有效消除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直观的感受,还要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构建直观、生动、具体的传统文化教学氛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展示传统文化,还可以借助“微课”促进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现象,通过“微课”构建课上课下相结合的传统文化教学活动氛围,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需要,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组织开展好课内外传统文化教学活动。

三、小學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为了在小学语文课堂开展好传统文化教学,教师还要合理布置教学任务,在课上展示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在新颖、丰富、有趣的材料中感受传统文化节日。教师应以小学语文教材为主,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利用教材中的事例开展传统文化教学。例如,教学《司马光砸缸》一课时,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分析司马光砸缸表现的智慧形象,而且还要对司马光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司马光只有打破传统思维,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课上用白话文与文言文两种形式进行教学。

教师还可以拓展课外内容,挖掘与教材相关的教学资源。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刻舟求剑》《孔融让梨》的故事以后,让学生走上讲台把成语故事表演出来,达到传播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效果,让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更加深刻。为了达到组织开展传统文化学习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利用传统节日资源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在中秋、重阳、元宵等节日安排主题教学活动,通过阐释节日的意义,培育学生的思想情感。

2.创设语文课堂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还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情境中达到融入传统文化的效果。例如,在《纸的发明》一课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讲造纸的过程,还可以通过视频演示传统造纸技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对造纸形成直观感受。教师在此基础上介绍纸张的出现对中华文明的意义,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试验造纸,或者进一步让学生关注纸张出现以前使用的竹简。

这些教学活动都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最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情境化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直观印象,促进小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参与传统文化学习、实践与探究的兴趣,最终达到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

3.组织开展主题学习活动

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的充分结合,不仅体现在教师渗透的教学内容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学活动上。开展趣味性的语文教学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感,通过活动达到吸引学生投入传统文化实践的效果。例如,小学生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后,对古诗词有了丰富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古诗词比赛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古人创作诗词的情境。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软笔书法的练习展示活动,让学生以另一种形式接触汉字,同时传递传统文化哲理信条,这对于学生深刻感受传统文化,形成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还可以发挥“微课”沟通课堂与家庭的桥梁作用,通过“微课”指导学生在家庭开展传统文化学习活动,从而给孩子带来深刻的文化体会,达到全面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效果。新时代小学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应当保证主题集中、内容具体、形象直观,从而达到熏陶人、教育人、引导人的效果,体现课程思政的教育价值。

总之,加强传统文化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达到文化启蒙的效果。教师要合理设置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创设具有趣味性的传统文化教学情境,组织开展课内外教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应当合理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和文化认同心理,促进学生更主动地投入传统文化学习实践。

参考文献:

[1] 谈永康《培养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初探》,《小学教学研究》2019年第1期。

[2] 滕喜红《多点渗透,整体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础教育论坛》2018年第20期。

猜你喜欢

渗透措施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论小学体育课程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论加强中国古代经典之作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思考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