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内需旺盛的强大国内市场

2021-05-24杨萍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内需消费发展

杨萍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建设消费和投资需求旺盛的强大国内市场。

一、充分认识建设内需旺盛的强大国内市场的现实意义

从规模上看,内需始终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总需求以内需为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总体上也以内需为主。这是由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巨大这个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国家统计局每年会基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支出法核算结果,计算内需、外需对GDP增长的贡献。从国家统计局的核算结果看,1978年至2019年,我国内需占年度GDP的比重始终在91%以上,中值为97.9%(参见图1);内需对GDP增长贡献率的算术平均值为96.6%,中值为98.3%。

从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实践经验看,内需始终是我国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无论是面对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2008年“百年一遇”全球金融危机,还是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始终将扩大内需作为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扩大内需激发市场活力和动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1978年至2019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5%,2020年成为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大国,从未出现过负增长的情况。实践证明,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的宏观调控,不仅能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办成多年想办而没有力量办的大事要事,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跃上新台阶,推动国家的经济实力、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影响力不断增强。

面对国内依然突出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快形成内需旺盛的强大国内市场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使供需在更高水平上良性循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加快形成内需旺盛的强大国内市场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坚实依托。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格局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外需(货物与服务净出口)占GDP比重由2007年的8.7%降至现在的2%左右,对外贸易依存度由2006年的64.2%降至2019年的31.9%左右。国际比较也表明了我国经济发展格局的上述变化。世界银行数据显示,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日本、美国的货物与服务出口占GDP的比重,分别由2007年的35.4%、17.5%、11.5%变动至2015年的21.4%、17.6%和12.4%,美、中、日三国中,只有我国货物和服务出口占GDP比重大幅下降14个百分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加剧了世界大变局的演变,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对加快建设内需旺盛的强大国内市场,更好发挥大国经济优势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提升。

二、准确把握建设内需旺盛的强大国内市场的内涵要义

强大国内市场,“大”是基础,“强”是关键。强大国内市场能够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强大国内市场能够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能够有效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能够有效统筹安全和发展。

从消费潜力看,我国已经形成拥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全球最大最有潜力市场,随着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规模巨大的国内市场不断扩张。从投资潜力看,尽管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储蓄率已经下行,2010—2019年,我国储蓄率由50.7%下降到2019年的44.6%,但从当前储蓄率水平及其变动趋势看,“十四五”时期的平均储蓄率仍将保持在历史较高水平,大约在40%左右。40%左右的储蓄率(投资率),不仅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较高水平,而且是相似发展阶段国家中的较高水平。較高的储蓄率,又恰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收入增长中的居民消费升级,预示着巨大的投资增长空间。

但从当前市场运行状况看,内需市场潜力未能有效发挥。由于市场体系不健全、要素市场发育不充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市场激励不足、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包括“脱实向虚”),潜力市场未有效转变为现实需求,现实需求也未能有效转变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以致于民间投资增长动力不足等问题十分突出,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已经由2015年的64.2%下降至2019年的56.4%,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快于第二产业投资增速(参见表1),制造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已经由33%下降至不足30%。

推动国内市场实现由“大”到“强”,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极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极大增强了党和国家的生机活力,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只有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才能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国内统一大市场,市场机制才能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并由此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推动国内市场实现由“大”到“强”,更加强调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既包括供给和需求两端,消费和投资两翼,也包括多种要素的循环流动,还包括改革举措政策配套,需要一系列综合性举措。完整内需体系关系国民经济循环的方方面面,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过程,既是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过程,也是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超大规模市场是联通国内国际市场、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优势。要将这个优势发挥出来,就要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这就要求我们针对不同类型市场主体,打通阻碍其需求潜力激发的痛点和堵点。既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着力扩大消费需求;也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形成长期稳定发展预期,激励民间投资增长;更要用好积极财政政策,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努力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三、积极贯彻落实建设内需旺盛的强大国内市场的决策部署

首先,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全面促进消费。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也是新一轮再生产的起点。一是与日韩相比,我国消费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以2011年美元计算的人均GDP看,我国2018年的经济发展水平与1994年的日本、1991年的韩国相当,但2018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即消费率只有55.1%,比1994年的日本低6.8个百分点,比1991年的韩国低5.9个百分点。二是从全球范围看,我国消费率的提升空间更大。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8年,我国的消费率比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低17.9个百分点,比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低9.2个百分点。“十四五”规划对促进消费的总体要求是,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稳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具体措施包括:1、提升传统消费,加快推動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健全强制报废制度和废旧家电、消费电子等耐用消费品回收处理体系,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2、培育新型消费,发展信息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鼓励定制、体验、智能、时尚消费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3、发展服务消费,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推动教育培训、医疗健康、养老托育、文旅体育等消费提质扩容,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4、适当增加公共消费,提高公共服务支出效率。5、扩大节假日消费,完善节假日制度,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6、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区域消费中心。7、完善城乡融合消费网络,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改善县域消费环境,推动农村消费梯次升级。8、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规划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9、采取增加居民收入与减负并举等措施,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持续释放消费潜力。10、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完善质量标准和后评价体系,健全缺陷产品召回、产品伤害监测、产品质量担保等制度,完善多元化消费维权机制和纠纷解决机制。

其次,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拓展投资空间。投资是资本形成过程,投资结构决定供给结构。当前,我国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产品和服务的品种、质量难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市场需求,必须通过优化投资结构提高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满足能力,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十四五”规划对拓展投资空间的总体要求是,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具体措施包括:1、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 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推进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3、面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水网、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星际探测、北斗产业化等重大工程,推进重大科研设施、重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公共卫生应急保障、重大引调水、防洪减灾、送电输气、沿边沿江沿海交通等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4、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5、健全项目谋划、储备、推进机制,加大资金、用地等要素保障力度,加快投资项目落地见效。6、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 健康发展,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内需消费发展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内需拉动效应研究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区域发展篇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图说共享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仍有欠缺
供给侧改革下高等教育隐忧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