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困境与实现路径分析

2021-05-24罗琴解军

科技风 2021年14期
关键词:路径分析产教融合职业院校

罗琴 解军

摘 要: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路径,本文分析职业院校产教融合面临的困境,提出职业院校需从自身内涵建设出发,提升合作的吸引力,从顶层设置,逐级推进,与企业多维度地开展合作,促进产教融合方式的多元化,通过教学与产业的对接,实现校企共赢,为区域经济发展助力。

关键词:职业院校;产教融合;路径分析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1]。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高职院校与企业的产教融合不仅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路径,而且已成为当今我国教育发展的既定方针。高职院校如何加强学院自身内涵建设,提升产教融合的吸引力,激发企业积极性,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迫切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职业院校产教融合面临的困境

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起步较晚,早前的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借助各种社会关系,单方面发起的與企业合作,主要是开展学生实习、就业。学校是职业教育的主导者,教学通常是从学校到企业的单向过程,且深入合作开展不够,这种人情式的校企合作往往具有暂时性和易变性。新时期的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高级阶段,不仅仅是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更是教育界与产业界的深度融合。产教融合是以对接产业发展为先导,以系统培养产业所需的技术技能为基础,强化实践教育,强调育人过程的校企双向互动和深度融合,实现校企双赢,共同发展[2]。现阶段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识已普遍提高,但因职业院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使得诸多院校仍然面临学校有强烈且迫切的合作愿望,而企业兴趣不大的“剃头挑子一头热”窘境。

(一)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迫切性

首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与产业对接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我国要实现两个100年、决胜小康社会、中国制造2025等目标,各行各业对人才都有着最为迫切的需求。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出,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构建以需求为导向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

其次,产业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要求职业教育须与企业产教融合。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加快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职业教育对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反应比较迟钝,要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两张皮”问题,高职院校就必须与对新技术有着极高敏锐性的企业紧密合作,以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最后,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保持职业活力的迫切需要。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技能性、实用性等特征。人才培养面向生产实践,有特定的岗位要求、工作内容和工作情境。人才培养的职业属性上,包含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以及职业岗位的胜任能力和职业转换的适应能力。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上,突出职业情境下的职业实践与创新能力。而产教融合就是职业院校保持职业性活力和持续发展的源泉。产教融合本质是生产和职业教育的融合,在生产实境中教学,在教学中生产,生产和教学密不可分。产业与教学深度融合,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融为一体,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二)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被动性

企业的目标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尤其是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必须以营利为首要目标。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积极性不高,有存在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的可能,但最为主要的原因应该是企业不能从产教融合中受益。

在人才培养方面,部分职业院校技术更新慢、设备陈旧,学生所学技能不能与岗位技能实现零对接。人才培养突出技能训练,忽视企业文化、职业素养的训导,学生对企业的工作环境、工艺流程、人才需求并不太了解,导致学生实习、就业时对行业、企业认可度不够,不能迅速融入企业,进而引起跳槽频繁,导致企业员工队伍不稳定。此外,职业院校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欠缺,在产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职业后劲不足。

在技术攻关方面,职业院校教师普遍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职业教育,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知识应用能力不足,实践操作能力不强,尤其是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欠缺,导致社会服务能力弱,无法为提供研发或技术创新支持。企业遇到的技术攻关、产品研发等问题无法从合作的职业院校中获到帮助,直接影响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

“打铁还需自身硬”,职业院校提高自身的内涵建设,能切实地为企业提供适用的人力资源,有效地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才是激发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关键动力。此外,为推进企业教育主体责任,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六部门颁发的关于《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发布《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都明确指出教育要实行产教融合,并清晰地提出了“产教融合型企业”这一概念。对于产教融合型企业,国家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

二、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中的内涵建设

(一)立足区域,对接产业设置专业

职业教育面向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为当地经济建设人才需求提供保障。职业院校依据产业发展动态地设置专业,淘汰没有发展潜力的专业,开设现代农业、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交通运输、智慧城市等产业急需紧缺学科专业。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着力推进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事关国家战略的专业建设。

(二)面向企业,提升教师科研创新能力

职业院校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为专业教师参定期加企业社会实践、积累实际经验,提高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的结合,促进教学与科研的融合提供平台。此外,切实提高师资队伍的创新能力,跨专业组建创新团队,围绕企业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实际问题提炼科研课题,扭转教师为了职称而科研、科研成果难以落地的局面。从而将科研成果、工程项目凝练成教学案例、教具反哺到教学中,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三)对接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能力本位,突出实践教学,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的技术技能应用能力,增强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将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加强学生规范意识、质量意识的培养,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的愿望和热情,激励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实现路径

产教融合以产品生产活动为基础,在真实的生产情境中开展专业教学,“真刀实枪”地让学生在实践中练就本领。人才培养中,企业、学校双主体育人,教学过程中强调双方的互动交融,“教”是为了更好地“产”,“产”又促进更好地“教”。坚持“双赢”原则,实施责任共担、资源共享,在产教深度融合的基础上,推进产、教、研的融合,促进校企双方共同发展。

(一)与政、行、企联动,构建产教联盟

高职院校努力寻求与行业政府主管部门、高等院校、行业协会、区域骨干企业、地方园区联动,带动中小企业参与,构建产教联盟。联盟单位共同制定深化产教融合工作计划,开展专业规划、人才需求预测、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校企合作对接、教育教学指导、职业技能鉴定等服务,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同时,学校组建对应的技术研发团队,为企业关键技术攻关提供智力支持,为企业员工提供技术培训。

(二)院校顶层制度设置

学校设置专门部门或专门领导小组,负责开拓与政府、行业、企业和院校的合作交流渠道,产教融合联盟平台搭建、合作规划、管理办法及其他相关工作制度等,为校企产教融合定期交流提供场地与平台。二级学院组建工作小组,负责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生产实训基地、社会服务和创新创业工作的对接,聘请企业专家全程参与到专业建设、教学、实训活动中。专业群组负责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材及教学资源等推进专业建设贯彻落实。教师定期参加企业生产实践,指导学生的企业实习,组建研发团队,为企业员工培训、技术和产品开发、成果转化等提供技术服务。

(三)开展多元化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的形式和内容在之前校企合作的订单培养、共建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等基础上再拓展延伸,依托产教联盟平台,针对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与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联合招生,按照工学结合模式,由企业“师傅手把手”传授、指导的模式,实施校企双主体教育。联合地方高等学校、领军企业构建“人才培养、资源开发、技术研发、行业应用及社会服务”五位一体的“应用创新中心”,与区域中小企业联合申报科研项目。聘请技术骨干、技能大师与专业教师共同设立工作室、技术产品开发中心、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抓住1+X证书制度机遇,与具备资格的企业培训部门或机构合作,开展员工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

产教融合通过校企“共同开发、共同培养、共同研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培养满足市场需求、产业行业需求、企业需求、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提升自身内涵建设,提高产教融合的吸引力,深化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才能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从而获得院校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军,申怡,夏建国.产教合作命运共同体导向的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8(7):7578.

[2]王昊.对政府介入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的实践探索——基于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与镇区政府的合作办学模式[J].職业教育,2015(4):2427.

[3]赵聪慧.新工科背景下产教融合的机遇与挑战[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23):910.

基金项目:2017年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项目:面向广州市高职院校的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技术创新创业平台建设(2017271201);2019年院级教改项目(YJG201905)

作者简介:罗琴(1979— ),女,汉族,机电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自动控制等。

猜你喜欢

路径分析产教融合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选择
浅谈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供给侧改革概述及其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