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细菌检验效果及质量控制评价

2021-05-24束蜻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4期
关键词:医学检验影响因素

束蜻

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细菌检验的效果及质量控制。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间采集的120例样本进行研究,按照是否实施质量控制的办法将样本分析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没有进行实时质量控制,实验组进行质量控制,对比两组细菌检验的结果,评价检验的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检验结果明显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其检验准确率、样品采集、储存运输、细菌培养以及安全管理等对照组,各项数据差异通过检验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细菌检验过程中,实施质量控制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检验质量,提升检验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3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4-391-01

医学检验主要是将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脱落细胞等标本通过检验技术进行检测,以此获得患者生理功能状态等资料,为患者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可靠依据,同时检测的过程必须严密控制,确保检验结果是可靠的、准确的。细菌检验作为一种常见的检验方式[1],对细菌分布的检验能够有效指导临床疾病的治疗。在细菌检验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提升细菌检验质量的应用。本文就我院中心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采集的样本进行随机抽选120份,现将整理的结果如下。

1 研究对象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20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120例医学细菌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实施质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7份,女性23份,包含血液、唾液、尿液样品,分别为19份、16份、14份,年龄在20-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3±5.0)岁;观察组男性26份,女性24份,包含血液、唾液、尿液样品,分别为18份、16份、15份,年龄在21-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3±5.8)岁;两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及样品分类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细菌检验中采用常规质量管理方式检验,观察组在细菌检验中实施质量控制,主要内容包含:(1)控制影响检验的因素,检验员、检验样品采集、粗糙以及检验方式等方面进行控制;(2)整理影响细菌检验结果和质量的因素,并对每一项因素采取控制措施,如对样品质量的控制,当发现样本质量不合格时寻找影响因素,同时寻找研究对象重新获取样品进行监测;(3)对细菌检验进行规范化操作,规范检验人员的操作、储存步骤,定期对检验人员操作的能力进行检查或者考核,确保检验人员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化、规范化和标准化;(4)对细菌检验进行管理,对每一项检验步骤和流程进行管理,确保检验人员的安全,定期巡查,对检验结果进行签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细菌检验结果,并进行质量评价。检验结果以细菌检验实验室相关数据为准,质量评价包含检验方式、样品采集储存以及检验人员三方面进行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采用SPSS11.0软件对实验数据做统计学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x2和t检验,(P>0.05),具有可比性。

2 结果分析

2.1 两组检验结果分析

根据上表可知,对照组细菌检验结果合格率为96.7%,准确率为96.7%;对照组细菌检验结果合格率为81.7%,准确率为80.0%,两组检验结果数据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这表明观察组在实施质量控制下,细菌检验结果效果高于对照组。

2.2两组检验质量的对比

根据上表可知,对照组检验质量中,样品采集评分为(85.3±3.5)、运输和保存评分为(84.8±4.2)、细菌培养评分为(85.3±4.8)、安全管理评分为(86.2±4.8);观察组检验质量中,样品采集评分为(93.5±3.7)、运输和保存评分为(92.8±4.0)、细菌培养评分为(94.3±4.5)、安全管理评分为(93.8±5.3),由此可见,观察组细菌检验质量各项数据对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意义。

3.结论

细菌检验是临床治疗诊断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2],对其检验的结果直接影响着对疾病的判断和确定,能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在细菌检验过程中,每一个步骤和流程如果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最终的检验效果。如果检验结果出现偏差,直接会对临床诊断造成影响和舞蹈,一方面对疾病治疗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治疗的风险。为了保证细菌检验的合格以及准确性,需要加强对检验质量的有效控制。本次研究结果调查显示,在细菌检验中实施质量控制,能将常规控制下的合格率81.7%提升至96.7%,准确率从80.0%提升至96.7%,在实施质量控制下,细菌检验结果效果显著提升。同时,两组实验对象在样品采集、运输和保存、细菌培养以及安全管理上均有所提升,各项数据对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意义。这说明细菌检验过程中,实施质量控制对提升细菌检验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细菌检验实施质量控制,能够提升细菌检验的合格率、准确率,同时也能够提升检验质量,对临床治疗的判断和评估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在细菌检验中实施质量控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3]。

参考文献:

[1]梁海珍.临床细菌检验效果分析及质量控制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8):66-67.

[2]陈伟伟.临床细菌检验效果分析及质量控制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9):216-217.

[3]卢携弟,宁炎.临床细菌检验效果分析与质量控制策略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8):96-97.

上海普陀區人民医院 200061

猜你喜欢

医学检验影响因素
生物防护在中小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生物防护在中小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毕业论文必要性探讨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