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标本检测不合格的原因分析

2021-05-24王予霞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4期
关键词:样本样品血液

王予霞

摘要: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注重程度越来越高。身体检查已经远远的不限于治病就医时的必须检查。临床常规检查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临床治疗有着重要作用。目的:为了保证临床治疗的准确性,控制标本质量是整个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方法;本文通过笔者所在医院临床数据统计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发现检测样品不合格的原因有患者自身原因、采集时护士原因、药物因素、送检时间问题、其他因素等等。结论;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旨在为完善临床检查工作献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关键字:临床检测;血液样本;原因分析;护理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4-386-01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临床检验越来越被重视,其中,血液检验是临床运用最多的检验手段,其检验结果可直观的给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并且其结果的准确性关乎到医生治疗的准确度。因此,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临床治疗有着重要作用。为了保证临床治疗的准精确性,控制标本质量是整个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1]。

根据笔者在本临床检验数据统计,血液样本不合格率达8.4%,其中80%是样品质量不达标,而护士采集样本等因素导致质量不达标达65%。所以,综合来看,如何正确高效的采集检验样品已经成为整体工作需要深思的问题。

1 检测样本不达标原因分析

1.1 患者自身因素

临床试验上抽取294例不合格血液样品进行分析,其中15份(5.1%)是因患者自身原因导致。医护人员没有事先确认受检者的身心状态是否可以提供有效的检验样本。在采集样本前,护士只是简单交代基本的注意事项,导致患者对于采集样本的常识认知不足,且并没有意识到样品采集对于进一步治疗的重要性。从而导致,患者在采样前没有进行正确的准备工作。

1.2 其他药物因素

患者服用的某些药物可能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导致发生样本未达标的情况。而不同的药物对于检测结果有着不同的影响。比如说患者服用肾上腺素或皮质类的固醇药物可以导致血凝时间被大幅度缩短,从而导致送检样品检验失败,不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1.3 采样方法不正确

在294例不合格样品中,其中27.7%的样本量较少,20.3%的样本抗凝不全。通过数据监测,我们发现PT、Am的检测值会因为样品比例不正确导致增加,而TT、FIB测定值会因样品比例不正确导致偏低( P <0.05)。从而导致检测报告中凝血功能的检测结果和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异;而样本量不足或过多,也会导致看样本中血凝比例不正确,从而导致检测结果偏差。

真空采血管内负压不足或过高;采集样品与加入的抗凝剂、促凝剂比例不当;护士采集样品时操作不当,没有用心等因素均可能会造成凝血。

在294例不合格样品中,其中38例(12.9%)样本发生溶血现象。通过数据检测,我们发现溶血样品中TBIL明显降低,DBIL、GGT等测定值也低于正常数值,而AST、K测定值较高( P<0.05),从而导致数据结果和实际情况偏差较大。

护士抽血不规范,离心时离心过大;酒精消毒未干就进行采血;采血针头过细;真空采血管内负压过大;采血量不足或过多等原因均会导致溶血现象的发生。

在294例不合格样品中,其中33例(11.3%)抗凝标本中发现凝块,而PTL数值会应有凝块而导致测定值明显下降,而且凝块还导致RBC测定值低于正常值,WBC测定值较高(P<0.05),从而导致数据结果和实际情况偏差较大。

止血带捆绑过紧;混合时间不足;样本和抗凝剂等注入试管顺序不当等因素均会导致凝块的产生。

2 预防样品不达标的措施

2.1 建立和实行校对政策

护理人员在采样过程中,应遵守基本校对原则:扫码备管前,应再次确认条形码信息、患者信息及医嘱是否一致;采血前,应再次与患者确认核对上述信息;采血后,应再次核实系统中的信息和上述信息是否一致;针对不同检测项目的试管架,应标记不同颜色标签,且在送检前应再次确认是否有漏放或放错的情况发生。

2.2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

确保样品采集的工作人员都有《临床检验血液标本采集手册》,并且对手册中的内容熟练掌握。其中包括,样品采集的临床项目及目的;患者的前期准备;采样要求;时限要求等。

定期开展手册学习研讨会,利用工作闲暇时间或者早会时間,科室应集体带领同事们了解和学习手册中的内容。另外,还可以定期邀请经验较丰富的同事或者检验科同事前来分享经验和心得。从而加强采样工作者的专业度。于此同时,针对上述培训,还应做到定期考核,及时更新。从而加强采样人员对于工作的积极性且确保了一线工作者时刻了解到的时最新的规章制度和信息。

2.3加强对患者前期准备工作的指导

护理人员应明确告知受检者检验项目,明确禁食内容,明确禁食时间;受检前,应叮嘱患者保持平稳的心情,避免剧烈运动或心情波动较大而导致结果出现假阳性;采样时,如果发现患者情绪异常,较为紧张,不安等情况发生,应及时和患者沟通,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避免患者因紧张而导致肾上腺素分泌过多等不准确的结果发生。

2.4采样人应具有专业采样手法

首先,应根据检测项目不同,选择适当的容器,贴签,患者资料应清晰标注;其次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叮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并选择适当的采血位置和血管,正确捆扎止血带且捆扎时长应不超过1分钟;采样时应稳准快且不能和输液侧同侧;采样时应待酒精干燥后再穿刺;取样后,不能剧烈摇晃或震颤试验样品,且应及时送给检测部门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检测。

3总结

综上所述,样品的采集和检测对于进一步的临床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相关工作人员应增强自身专业素质,提高专业技能,并且要严格遵守医疗机构的规定政策,增强责任心和细心,从而提高样本的正确率,减少人力物力的不必要的浪费,也减少了医患纠纷的产生。

参考文献

[1]朴松旭.浅析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因素及预防措施[J].智慧健康,2018,4(34):13-14.

[2]周阳.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05):1753-1754.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

猜你喜欢

样本样品血液
血液透析中风险护理的应用探索
完善样品管理制度确保农产品抽检结果的准确性
地质测试实验室样品管理方案研究
实验室样品管理
质检机构样品管理的重要性
直击高考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EXPLAIN详解血液与血管老化问题!
为什么皮肤划破后血液会自动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