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白草医“巧用佐药”临床运用体会

2021-05-24穆毅乔燕何方李永冯乃龙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4期

穆毅 乔燕 何方 李永 冯乃龙

摘要:太白草医遵循“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运用“群君群臣”、“药随引转”、“巧用佐药,使药为和”等方法以组方遣药。其“巧用佐药”理论主要体现在巧用“阴阳配”、“巧”用药量、“巧”用药味上。

关键词:太白草医;佐药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4-089-02

太白草医遵循“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运用“群君群臣”、“药随引转”、“巧用佐药,使药为和”等方法以组方遣药。笔者学习研究太白草医理论50余年,现将太白草医“巧用佐药”理论介绍于后,望同道斧正。

佐,古字写作“左”,有“帮助”的意思。《说文解字》段注云:“左者,今之佐字。……左手也。谓左助之手也。以手助手,是曰左。”但同时,它又有“不帮助”的意思。《左传·襄公十年》:“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所左,亦佐之。”疏曰:“人有左右,右便而左不便,所以所助者为右,所不助者为左。”佐药有佐助、佐制、反佐的作用,佐药在处方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有:

一是协助君药、臣药发挥治疗作用,旨在提高君药、臣药的治疗效果;二是治疗次要症状;三是根据处方用药适当配伍,以消除君药臣药毒性和烈性;四是根据寒热虚实错杂病情的需要,选择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五是在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乘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

太白草医“巧用佐药”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一、巧用“阴阳配”。

在处方中佐以治疗作用相反的药物,通过阴药阳药巧妙的配伍,往往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如疾病在其过程中,以邪实为主,要佐以补虚之品,使驱邪而不伤正;以正虚为主,要佐以祛邪之品,使扶正而不留邪;或既有邪实,又有正虚,确立治则,当补虚泻实并用,以扶正驱邪,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还有寒热药物、散收药物、升降藥物等并用于一方之中,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如透骨消配桂枝,利尿通淋、温阳化气治疗淋证;黄连配吴茱萸,治疗肝火犯胃的吞酸;大黄配附子,治疗寒结证;桔梗配枳壳,调节肺的肃降功能;麻黄配生石膏,宣肺清热,治疗肺热壅盛证;栀子配干姜,治疗上热下寒或胃热脾寒证;紫苏配黄连,治疗妊娠呕吐、心烦不安;肉桂配黄柏,温阳坚阴,治疗肾虚尿闭;黄连配细辛:治疗胃火牙疼,口舌生疮;麻黄配熟地,通血脉,散阴凝,补肾益肺;细辛配五味子,两药一开一合,止咳定喘;人参配磁石,补肺纳肾等等。

临床阴阳配还有以下几种用法:

1、补泻配。在使用补剂时,病无实邪而用泻药,或使用泻剂时,病无体虚而用补药,通过补、泻佐制药配伍,使方中诸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挥治疗作用而不出现偏性、峻性及毒性。

如使用补气之剂时,要加用化湿和行气之品,以免引起气机郁滞;使用补血剂时,要加入活血之品,使其补而不滞。使用补阳之品,要佐以滋阴之剂,以免壮阳之品,伤及阴液;使用补阴之品,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要佐以助阳之剂,凡使用补剂,均根据病情及正邪之轻重缓急,正确使用佐药,以达到平衡阴阳寒热气血之目的。

又如治疗瘀血內停时,活血不忘补血;治疗水饮內停时,攻逐水饮佐以缓和主药俊猛之性之品。

2、寒热配。病证中没有热证而用寒药,没有寒证而用热药,如此组方之后,则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如病为阳虚失血,治当温阳止血,其治若尽用温热之品,热易伤及脉络,引起新的出血证。因此,用苦寒之品佐制温热药之性,使其温阳而不化热、不损伤脉络,并能达到止血的作用。

如《伤寒论》中大承气汤则用苦温之厚朴,且其用量较大,因方中尽用苦寒药相伍,作用虽峻猛,但用之稍有不当,即有可能引起寒凝气机,使邪热无泄路,方中厚朴佐制苦寒药清泄而不寒凝,并使邪热因厚朴温通而外泻,从而达到寒下而不寒凝,且能达到治疗目的。

3、散收配。病无邪留而用宣散,病无耗散而用收敛,方中药物相互配伍后,则能明显增强治疗效果。

如疏肝理气之剂中配以酸敛之剂,以防疏肝之剂疏泄太过;治疗水饮內停时,在大剂量辛散之品中佐以收敛之剂,使辛散祛邪利饮化饮而不戕伐耗散肺气等;止血剂中,为了避免止血留瘀,故伍以辛散之品,使收敛止血而不留瘀,达到敛血归经,摄血止血而不留瘀的目的。

4、升降配。人体气机以升降出入为常。一旦气机升降出入失调,即会引起诸多病证。病者因降泄太过且用降药,或因浊气上逆且用升药,方药相互配伍后,则也能明显加强其治疗效果。

如三物白散中伍以清轻上浮上升之桔梗,是因方中巴豆作用峻猛,直趋于下,难以达到攻逐胸中寒饮,因此用桔梗佐制巴豆能走于上、攻于上,使在上之寒饮从下而去。《订正伤寒论注》曰:“使以桔梗,为之舟辑,载巴豆搜逐胸邪,悉尽无余。”

表里、寒热、升降、补泻等相左配伍的方法,在草医方剂的配伍中,是非常常见的。正确使用佐药,“巧用佐药”、灵活使用佐药,是运用方剂治疗疾病的关键。

二、“巧”用药量。

中药的剂量,随疾病的不同而用量不同,相同的药物随着使用剂量的不同而作用各异。如柴胡量大解热(20克以上),量中解郁(10克左右),量少升阳(3-6克左右)。白术大剂量(30—60克)益气通便,小剂量(6—10克)健脾止泻。同样使用佐药应注意其用量,要“巧”用药量。如在使用“淋三味”( 透骨消、八月瓜、桂枝)治疗肾系病证时,无论何种肾系病证均可佐以“淋三味”,当患者出现“五淋”、尿浊之证时,少量使用桂枝以助气化;当治疗癃闭时,桂枝用量要大,以温阳助膀胱气化;当患者出现水肿时,重用八月瓜,以利水消肿。用阴阳配时,佐药用量宜小,补益之剂中佐以风药有“风动生机”之妙,但用量也要少,如用六味地黄丸中少佐以长春七3—5克,归脾汤中加太白羌活3g或川芎3g等等,都起到以助生机,助其补益的作用,关键在于“巧用药量”,临床需仔细体会。使用佐药应注意:

1、佐用应季药时,药量要少;

2、协助君药、臣药发挥治疗作用时,药量要较大;

3、消除君药臣药毒性药和烈性时,药量要适中;

4、用阴阳配时,药量宜小;

5、服药格拒量宜少;

三、“巧”用药味

佐药的运用,还要注意药味的多少,临床使用时,在主证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随其兼夹症的不同而进行药味的加减,加减后方剂功效和适用范围都会相应发生变化。

如《太白本草》记载的桃儿寄生汤 (李白生方),此方为感受风寒湿邪,日久伤及肝肾,邪阻腰脊而引起的腰脊疼痛而设。方中桃儿七、柳寄生两药共为君药以补肝肾强腰脊,祛风除湿,活血止痛;臣以威灵仙、见血飞、红萆薢、独活、羌活、香白芷以增强祛风除湿,通络散瘀止痛之力;佐以鈕子七 、抓地虎两味药物,以养阴清热,活血止痛,以防君臣药发散太过;使以青皮行气止痛。诸药合用使风寒湿邪得除,腰脊疼痛得解。

又如杏苏散主治外感凉燥证,证见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方中苏叶辛温不燥,发表散邪,宣发肺气,使凉燥之邪从外而散;杏仁苦温而润,降利肺气,润燥止咳,二者共为君药。前胡疏风散邪,降气化痰,既助苏叶轻宣达表,又助杏仁降气化痰;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助杏仁、苏叶理肺化痰,共为臣药。半夏、橘皮燥湿化痰、理气行滞;茯苓渗湿健脾以杜生痰之源;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以利解表,滋脾行津以润干燥,五味中药是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合拮梗宣肺利咽,功兼佐使。诸药合用轻宣凉燥,理肺化痰,使外感凉燥之证得除。

以上方例佐药有两味的也有五味的,临床使用佐药时,要“巧”用药味:

1、用应季药做佐药时,药味要少(1—2味);

2、助君药、臣药药力时,药味不宜过多(1—3味),以免影响君臣药物的作用。

3、监制君药、臣药副作用时,药味要少(1—2味);

4、治疗兼证时,药味不限,随兼证不同而随证用之;

5、反佐时,药味要少(最好1味)。

用药不难,难在用佐药;组方不难,难在平衡。佐药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不容忽视。恰当配伍,灵活变化方中佐药,是运用方剂,提高疗效的关键。但并不是每首方剂都需配伍佐药,在什么情况下配伍佐药,是须医者,细心观察病情,专心领悟,不断体验,方能掌握运用。

1.杨陵仁和中医医院 陕西杨陵 712100;2.宝鸡市中医医院 陕西宝鸡 7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