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2021-05-24沈树博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内心心理健康心理

21世纪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竞争也日益严重,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人们学习、工作与思想,所以激烈竞争环境下,保持心理健康是关键。因未来社会竞争不单纯是人与人智慧、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等方面的竞争,心理素质较量也很重要。因而,学校教育这特别是美术教育老师要认清形势,促使美术学科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这对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1.学生交流能力比较弱

社会化初始阶段,小学时期学生大多还不明白如何适应世界,也不知道主动改变自己才能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另外,还在探索如何与他人或者同辈相处。所以,孩子与同学出现矛盾或不愉快时自己内心受到伤害,就会需要发泄自己的情绪,这种情况下又会受到老师或者家长的批评、职责以此惩罚孩子这种负面情绪发泄行为。一般,学生不明白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因而社交能力差的孩子会在内心埋起悲伤,不愿向别人提起,长此以往,自然不喜欢与他人交流极易出现心理抑郁。

2.小学生内心脆弱

通常,随着年龄的变大,很多人心理防线坚固程度也会增长。众所周知,在小学阶段学生大多比较小,心智发展不像成人那样成熟,而且经历的事情比较少,往往不能乐观的接受老师批评或其他同学冷落,内心对自己做出否定,认为全世界对自己都不公平。有的学生大哭一场就会解决问题,但很多内心脆弱的学生可能会长时间保持情绪低迷,遇到真正开心的事才会有所好转。所以日常教学活动中,老师要格外注意这些学生,把握好批评的度确保学生内心不会受到伤害。

3.小学生性格内向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比如有的孩子性格活泼,而有的孩子性格却很内向。如果性格内向的化,长期不愿与外界交流,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专注于自我对其它事情很敏感。敏感的学生过于关注细节,追求完美。其他人不符合自己标准是就会认为不被尊重,以此出现很多令人难以想象的想法,但自己却认为很正常,由此使得人际关系不正常,失去很多朋友进入抑郁局面。

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美术教育发挥的作用

1.学生审美情操得到很好的熏陶

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行为与智力发展速度较快的时期,因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极易受到外部负面因素影响出现心理不健康,而后变得更加浮躁、烦恼与困惑。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及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绘画课让学生沉静内心,沉醉在当前画面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另外,美术教育也是学生表达思想的重要媒介,并非单纯地教学生怎样作画,怎样解析艺术作品,美术课堂知识的学习也是展现学生知、情、意、行的重要过程。因优秀的艺术作品都表现了对真善美的追求,艺术欣赏成为引导学生追求、探索真善美的重要渠道。老师要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同时还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详细讲解艺术欣赏方法,此过程中确保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所见、所闻、所感与所悟,切实体会真善美从而主动远离假恶丑等行为,树立正确价值观。另外,学生还可发现生活中的美增强发现与感悟美的能力,欣赏美逐渐消除各类负面情绪,保持轻松自然的状态。

比如,在《办年货》一文教学中,老师可利用“过年”主题,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过春节经历,以此了解信念来历同时鼓励学生加强交流,充分感受新年浓郁的亲情、友情及团聚时的喜悦之情。另外,在老师带领下学生模拟办年货的生活场景,并要求学生思考过年时都要准备什么东西,然后自己设计需要售卖的小商品。最后,老师与学生共同扮演买家,看哪位学生的年货最具创意、最精致而且最受大家欢迎,以此完成学习任务。此过程可很好的陶冶学生审美情操,同时促使学生养成正确道德观。

2.学生自我修养得到提升,心理发展更加健康

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生心理发展更加健康。美育能够确保学生在课堂体会不同的美,陶冶心灵感受文化的净化以此追求真善美。幼儿园到青少年阶段,学生自我意识快速增强,使得学生能够明确判断外界环节,不再以老师为主要标准,逐渐形成自己审美倾向。随着学生自评能力的进步,学生自我意识不断成长进步,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社会角色,从而将品德意识转换为实践指导,充分体现美术教育价值。长期受美育环境影响,学生是非美丑观逐渐形成,以此自觉远离丑恶,发现美好。

比如五下《喜怒哀乐》一课教学中,老师可利用美育兴趣小组的美术社团活动,为学生展示Emoji表情包吸引学生注意力,或者通过“照镜子”游戏为学生营造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以此引导学生了解喜怒哀樂等不同表情特点表现方法与色彩中包含的情感因素。再比如“夸张的脸”内容教学中,老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展示我国京剧脸谱不断变化的独特魅力,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京剧脸谱。以丰富教学内容设置趣味性强的教学环节,便于学生从知识传播受体变为知识传播主体,从整体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有效评价学生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

教学评价包含老师对学生作品以及学生对作品的评价,美术教育中评价环节非常重要,良好评价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否则,不合理的评价也会伤害学生学习自信心。美术教育中,有效应用评价方式并控制好评价环节非常关键,其可以激励学生学习,同时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实际教学中,老师要结合学生性格特点进行不同的评价。评价是客观评定行为的一种,老师要有相应的标准而且合理公正地评价。评价服务于学生发展,对学生心理素质锻炼有积极作用,心理素质为学生综合发展奠定了基础。教学评价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尊重每位学生,与学生构建良好互动关系,及时发现学生作品的亮点,以此鼓励学生提高美术学习自信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美术教育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其利于培养学生美术学科学习热情,学生绘画能力也会得到很好地锻炼,能够从不同角度学会欣赏作品,为学生文化底蕴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是尤为重要的,增强学生审美情趣。同时,美术教育还可改善学生心理状态,确保学生始终保持开心心态,缓解负面心理,实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另外,很大程度上,绘画创造还可帮助老师很好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动向,及时改善并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类心理健康问题,为学生未来身心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天津市静海区第十小学 沈树博

猜你喜欢

内心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小测试
内心不能碰的按钮
一块生锈的铁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拥有强大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