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如何渗透学科核心素养

2021-05-24周莲淑冯艳华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素养语言

周莲淑 冯艳华

摘要:本文探讨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如何渗透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阐述了教学设计的原则,重新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下认识教學设计,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以保障在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关键字:小学英语 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英语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核心素养具有学科性、思想性、独特性、行动性、价值性、发展性。其中它的独特性的核心是单元统整、 内容整合、语境带动、语用体验。切忌孤立对待,需要整体地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相互联系,才可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渗透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一、教学活动的新认识

1.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英语是属于在第一语言环境中的习得与学习,英语课堂是学生习得与学习英语的主要通道,对于部分学生,可能是唯一的学习通道。对于教师而言,教师要通过活动呈现知识、观察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因此,英语课堂活动非常重要。

2.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原则中的第一条原则就是学生主体性原则。既然儿童在活动中学会交流和交换信息,教师就应该尊重他们这种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帮助学生的语言习得。学习研究者从发现,习得某种信息(如新单词) 时的情景与新信息同时出现的有关线索(如语言习得者当时的感受和想法等)得到再现时, 该新信息比较容易被记忆和掌握。因此,教师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体验的“任务链”中表达语言,帮助习得语言,为将来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语言打好基础。

三是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分为调控策略,资源策略,交际策略以及认知策略,其中调控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品格,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四是帮助学生形成文化品格。文化品格包括文化内涵以及当中蕴含的品格,帮助学生比较文化异同之外,宣扬本土文化及精神品格。

二、教学设计的原则

教学设计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学习情境、评价指导,及整个教学过程所做的整体系统化策划和具体安排,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实现在可能条件下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教师设计教学过程的理论依据是语言习得规律,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以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经验为必要条件,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五条原则:

1.目标性原则

教学目标在英语教学中起定向作用,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尺。

2.主体性原则

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水平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起到化解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矛盾的作用。

3.针对性原则

英语课堂教学设计针对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而精心设定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均有差异,教学设计需体现这些差异,因此具有针对性。

4.实践性原则

教学目标解决“WHAT”的问题,教学设计解决的则是“HOW”的问题,更具有规划、筹划的意味,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5.有效性原则

教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贵在有效。教学设计中所有教学策略的选定,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情景的创设以及课堂问题的设计等,都必须注重实效。因此评价课堂活动应从质上看,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后是否学会了运用新的语言知识,即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如何。

三、教学设计的检测

为了更好地渗透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尝试以话题、功能、结构、任务为主线的多元任务教学设计,可从以下方面对教学设计进行检测:

1.课堂活动应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

为了设计出有效的课堂活动,教师必须注意语言的输入量。克拉申的假设理论提出:当语言学习者处在一定量的第二语言输入中,并且语言难度比他们掌握的语言知识与能力高一层次时,才能有第二语言的习得与学习。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输入不能只是本节课要学习的课本中的语言内容,应该根据话题与情景作相对的补充。

2.课堂活动应有学生的思维参与

在传统的教学观和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活动就是让学生读、背、练,事实上,英语也是思维的载体,记忆不是英语学习活动的最终目标。英语学习过程就包括分类、猜测、判断、想象、演绎等思维活动,可以体现在某个课堂活动上,可以贯穿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而言既是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发展身心、开发潜能的过程,有思维参与的学习是最有效的。

3.教学活动设计应有趣味性

设计教学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我效能感,因此趣味性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自信心。

英语学习兴趣是一种直接兴趣,一首好听的英文歌曲、一个好玩的英语游戏、一段好看的英语动画视频就可以吸引小学生,让小学生体验愉快情绪。直接兴趣具有暂时性的特点,为此教师可通过加强学习目的教育把暂时的直接兴趣转化为稳定的间接兴趣。英语学习兴趣是一种情景兴趣,在英语教学实际中,教师能够干预的是基于文本、任务和知识的兴趣,教师可通过选择或重构学习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设计有趣的任务,让学生学习运用英语知识技能的过程 中充满愉快情绪体验,以便学生逐步把情景兴趣发展为个体兴趣。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去思考与落实:①从学习内容中挖掘激发兴趣的点,如课文内容的背景或者可延伸拓展的部分,教具学具等。②从教师本身思考。教师的亲和力,教师讲话幽默风趣,适时适度地鼓励评价学生, 都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活动应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个体的差异,我们需要兼顾听觉型、视觉型和运动型的学生,因此在设计活动时,不能局限在一类活动中,而是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活动。我们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原有语言基础的差异,开放性的问题可以兼顾学生这方面的差异,为学生创设比较包容的语言运用情景,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和合作习惯。

只要始终以学生为本,从核心素养的整体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活动,就可以渗透英语学科素养。

广州市海珠区滨江东路小学 周莲淑 冯艳华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素养语言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