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自“情”中来

2021-05-24王丹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美术课大树树叶

王丹

一、背景与主题

“情知教学”,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冷冉先生在《教育研究》上发表的一篇题为《谈“情知教学”》的文章中阐述的。他把将“情”(情性心理)与“知”(认知心理)自觉统一起来的教学,称之为“情知教学”。

“情知教学”强调的是“情知统一”,“情知教学”是一种教学思想,它根本的着眼点是——“教会学生学习”。

我所从事的小学美术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对艺术的认识和识别能力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热爱具有重要作用。美术的学习不仅仅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心灵情感碰撞的过程,“情”与“知”共同构成了美术学习的整体。尤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还在发展,因此更要注重“情”与“知”的统一,促进并培养小学生学会学习,从而促进个性和情感的全面发展。

以往的美术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的演示、讲解、临摹美术技法,学生“照猫画虎”,学生被动的、无感情的学习新知,并不能够真切地实现“情知并进”这一教学预期。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针对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地将培养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完美地统一为一体,成为了我一直以来的钻研主题。在冷冉先生“情知教学”思想的引领下,我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很多启发及收获。

二、案例描述

情景:秋高气爽,又迎来新一批的一年级小豆丁。走进嘈杂的教室,进入到小家伙们的第一节美术课堂——《让大家认识我》。一番严肃的教育之后,开始了新课程的教学,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采用手工制作的方法,为自己制作一张自我介绍卡片,并在班级进行自我展示。

师:“请同学们准备好一张彩色卡纸,剪成自己喜欢的形状。写上自己的名字,最好能画出自己的特长。”

生:“老师,我不会剪。”“老师,什么是彩色卡纸?”“老师,我不爱做。”“我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课堂瞬间变成了自由市场。

再次安抚之后,逐一解决疑问:亲自带领学生从选择纸张,到使用剪刀,再到书写名字……

一番忙碌之后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孩子们也基本在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任务。这就是理想中的美术课堂吗?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这样面无表情的学习状态,即使是学会了介绍卡的制作方法,美育的意义又何在?

我做出了新的尝试:“请同学们放下手中的制作,抬头看黑板。”我拿起彩色粉笔迅速又熟练地在黑板上描绘了一棵粗壮但没有叶子的大树。 “同学们,你看出老师在黑板上画的是什么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大树”,“但是你发现了吗?这棵大树虽然很粗壮,但缺少了很重要的部分,”“树叶,树叶”孩子么抢着回答。“一棵没有树叶的大树会怎样呢?”“会死掉。”“就不漂亮了。”孩子們兴致勃勃,谈论起了“植物学”。

“同学们,我为这棵大树起了一个名字,叫“一年一班”,你们看,这棵大树上现在长出了一片叶子。”我演示用撕纸装饰的方法为自己制作了一张树叶形的介绍卡,贴到树枝上。“可是我们一年一班的大树上只有一片叶子可不好,你们有办法让它变得枝繁叶茂吗?”“当然是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像老师一样把自己的介绍卡制作成最美的一片树叶,装点我们的班级树。”这下孩子们的积极性可来了,撕的、剪的、画的、写的,做完后争着抢着跑到前面把自己树叶贴到最显眼的地方,不出半节课,班级树上挂满了各种彩色叶片。接下来的自我介绍环节,鼓励学生大胆走到台前,指着自己设计的树叶进行讲解,并为小设计师们和班级树合影留念。就这样,孩子们在欢声笑语、比赛加油、鼓励互助中结束了一节意犹未尽的美术课。

三、案例评析

“情知教学”是沟通师生间情感的桥梁与纽带,是开发和挖掘学生潜在智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如果把情与知两个客观过程有意识地统一于教学活动中,便会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求异的意识,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的素质培养。

1.在爱中激发情感,以趣促学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首先应该与学生建立感情,走进学生的世界,与学生打成一片。美术课堂上,多以游戏比赛的教学手段,将自己变为学生中一员,为一个共同设置的学习目标而一起努力。随时结合学生对于学习的需求,转变方法,用自己的真情付出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促进他们“情知”的发展。

2.在合作中产生情感,情助认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新课程以人为本,追求人文;倡导民主,呼吁自由。老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智慧的启迪者”,从“学生的管理者”变为“朋友的合作者”。改变过去的“你讲我听,你示范我模仿”的被动接受教学过程,转换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实践经验证明,这样的角色互换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开启学生各方面的才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进一步激发孩子参与的热情和学习的劲头,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

3.在赏识中升华情感,以爱育美

我们都知道,教师的一句赞赏的话语、一个欣赏的表情,都会给学生带来一份肯定和认可,有利于其对于的美术课的学习,这也是“情知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我在多年的美术教学及辅导中,总结出:每一件学生的作品里我都要找到闪光点,以赏识的目光看待孩子的作品。苏霍姆林斯基形象地把爱护和珍惜学生的自尊心比喻为:“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可见,爱护学生自尊心有多么重要,一个闪失和失误,将会失去了一颗晶莹的“花露”。

冷老先生提出的“情知教学”理论,就是把人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培养辩证统一起来进行教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心里和情感心理和谐共进,从而实现学生的素质培养。

作为一名美术老师,要多花心思去爱自己的学生,懂得欣赏任何一个学生,善于激励、善于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发出来,让每一堂美术课都有精彩之花的绽放,辉映出每一个学生的灿烂光芒!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人民路小学 王 丹

猜你喜欢

美术课大树树叶
不一样的美术课——画手
树叶的不同称呼
大树的日常
大树
一片树叶
美术课
大树的梦
找蜡笔
小树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