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校本德育研究

2021-05-24唐麒麟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7期

摘要:德育教育作为未来教育发展和学校管理工作中急需变革和强化的重要部分,学校管理应将德育工作提升到更高的层面,充分发挥管理力量,组织专职优秀教职人员开发校本德育课程,将德育内容板块化、系统化,以专题课程的形式融入到学校总体课程体系中,努力形成能够突显地域和学校特色的德育精品校本课程。

关键词:校本德育资源 德育课程体系德育目标 主题德育活动

2013年5月,由教育部发起的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初步形成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意见。2016年9月,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确立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其中许多要点都和学校的德育教育密切相关。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要完善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可以说核心素养与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核心素养回答了德育的核心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并将德育目标具体化。如何更好地发挥学校德育工作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为学生的多元发展和生长环境挖掘更丰富的校本德育资源。

一、完善德育课程体系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在道德引领下形成的产物,中国的教育史其实就是道德的教育史。从孔子用“仁”来界定人,到孟子的“仁义礼智”,到后来宋儒提出的“不识一字,也要堂堂做一个人”,再到后来百姓耳熟能详的“要做事,先做人”,“德”始终是中国教育的主旋律。学校的德育工作覆盖面广,涉及到的主题多,但又不像专业学科教育那要,有着具体细化的学科设置,目前学校德育工作主要通过道德法治课、夕会、主题班队会活动课等常规德育课堂进行德育渗透,教学方式多以教师说教为主,形式相对较为单一,教育资源也相对零散。难以满足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对其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有效影响。德育教育作为未来教育发展和学校管理工作中急需变革和强化的重要部分,学校管理应将德育工作提升到更高的层面,充分发挥管理力量,组织专职优秀教职人员开发校本德育课程,将德育内容板块化、系统化,以专题课程的形式融入到学校总体课程体系中。适当增加德育课程在学校总课时量的占比,定期进行德育专题课程的交流研讨与展示,努力形成能够突显地域和学校特色的德育精品校本课程。

1.在个人修养方面,学校可以开设习惯纪律、劳动意识、个人理想、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专题课程,以课堂为主阵地,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结合实践活动和校内外辅导员的专业指导达到个人修养方面的德育教育目的;在社会关爱方面,可以通过实践体验课程和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从小渗透民主与法制观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家国情怀的培养方面,课程的设置可以侧重对家庭意识、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培养。

2.为了进一步有效落实学校德育教育目标,学校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将德育内容细化到小学阶段各个年级,形成完整的、递进式的德育目标体系,各年级的德育课程设计可以进一步以德育目标体系为参照依据,从而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德育课堂更有针对性,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3.创新德育教育的形式,丰富和优化课程资源,支持和鼓励多种形式开发德育主题微课、微视频等教育资源和在校课程,充分挖掘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够体现德育主题的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等艺术作品,进一步营造德育课堂教学氛围,营造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创设主题德育体验活动

笔者认為德育教育应该是一个“知行统一”的教育过程,只有掌握和根据学生认知特性及人格发展规律,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强化德育教学内容,才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建构知识体系、提高全面素质。活动体验是德育渗透的有效方式,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创设德育环境。让学生在特定的主题下参与体验活动,受到主题思想的教育熏陶。如每学期开展传统节假日教育,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节假日的历史背景和习俗,围绕节假日开展相关感恩与礼仪教育。

三、优化德育评价反馈制度

完善的德育评价制度能有效促进德育管理的提升,因此,建立和完善德育评价制度是一所学校德育发展的原动力。德育教育的成效应主要以学生的体验感悟和行为习惯作为评价反馈方式。将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品德表现用量化的标准进行评价反馈,通过开展周评、月评以及各类专项活动评比促进学生整体德育操行的提升。学校的德育工作考核评价,应依据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政策,结合学校德育课程和主题活动,制定出详细的考评方案。在量化考核中要注重平日的考核记实与各种主题活动成果有机挂钩,建立评价督导的系统性与持续性,并结合德育主题活动内容制定相应的评价反馈机制。对学生德育操行考评,由班主任负责,协同科任教师、家长、学生代表等,除搞好学生的平日过程性评价外,每学期要进行一次综合考评,并依据中小学生《守则》、《规范》以及各项评优标准,制定出详细的学生思想道德综合考评标准或细则,评定结果要记入学生考评手册。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它致力于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的培养,贯穿德、智、体、美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统领着整个学校教育工作。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的作用。全面开发校本德育资源,不断完善校本德育体系,充分发挥学校作为青少年成长的德育阵地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 唐麒麟